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發展報告
2003年5月20日聯合國估計,2000年至2010年期間,將有二億農民進入城市。中國政府已把城市化列為首要任務之一,試圖以此解決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南德意志報以此為題分析了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個難題-農民問題。文章寫道:
「過去幾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視,但人們往往忽視,中國仍然是一個農業國和發展中國家,大多數人民還生活在貧困之中。中國十三億人口的三分之二還生活在農村。一方面台灣的晶片工廠和德國的行動電話企業在中國南方工業區立足,另一方面中國的統計數字表明,三分之二的人民創造的國內生產總額只佔20%。大多數農民的生活狀況不好,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為農民的三倍多。城市與內地的差距正在拉大,越來越多的人對此發出了警告。中國日報引用北京經濟學家茅玉石的話說,『在中國的諸多社會問題中,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是最嚴重的問題之一』。」
文章指出,進城打工的農民是中國社會變化的標誌。但中國的戶口制度約束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戶口把中國公民分成了兩個等級,沒有戶口的農民沒有任何權利,其子女不能在城市入學,遇上開展整頓治安等運動時,甚至會被警方押送回鄉。不過,中國這套戶口制度正在發生變化,文章最後寫道:
「這個制度已出現了第一批裂縫:一些城市在戶口問題上比以前寬鬆了一些,但距離廢除戶口制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政府十分害怕貧苦的農民大軍擁進城市,造成無法控制的局面。南美和印度的貧民窟就是令人畏懼的例子。中國的學術界和政界對中國究竟怎樣才能正確走向城市化的問題還有爭論:是把流動的農民引向現有的大都市,還是建設幾千個中小城市?但是,目標十分明確:『中國城市發展報告』指出,到21世紀中葉,中國城市人口將佔全國人口的75%。這篇報告用中國官方文件慣用的樂觀語句宣稱,『到那時,我國將擁有一個有組織的、互為補充的最佳城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