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在北京上地尋找習近平的「中國夢」
自習近平2012年提出「中國夢」的口號以來,將近10年時間過去了。普通中國人實現了那些夢想?請看法新社記者對北京上地的一個社區的走訪。
中美對決:中國經濟真的可以趕超美國嗎?
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是中國的專家學者們還是堅信,到2030年前中國一定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過外國專家對這一預測表示懷疑。而且即便中國GDP趕超美國,可能贏的也只是面子。
媒體:美將出台新措施 阻斷中企獲得高性能計算技術
多家媒體報導指出,美國計劃本周宣佈新措施來限制中國公司獲得高性能計算技術。相關措施目的是要阻斷中國取得先進半導體技術的途徑,目前不清楚哪些中國企業將受到影響。
谷歌停止在中國大陸的翻譯服務
谷歌以使用率低為由,停止了在中國大陸的翻譯服務。由於中國政府對網路的審查,谷歌早在2010年就關閉了在中國大陸的搜索引擎服務。2017年,谷歌開始向中國用戶提供翻譯服務,試圖探索如何在中國市場保持立足點。
劉強東涉嫌性侵民訴案庭外和解 #MeToo的一個勝利?
中國留學生劉婧堯在明尼蘇達州對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提起民事訴訟,指控其進行性侵的案子當地時間10月1日以雙方達成庭外和解而告終。有中國女權運動人士認為,對劉婧堯和#MeToo來說,這都是一個勝利。
德國議會訪台代表團:中國的威脅「不可接受」
德國聯邦議院友台小組六人訪台團周一在台灣總統府與台灣總統蔡英文舉行會見。德國友台小組主席韋爾斯致辭時表示,不能通過軍事強力強迫台灣參與其不自願的合作,德國聯邦議院會持「明確的拒絕態度」。
德中建交50年:德國總理們與中國的「親密接觸」
1972年德中建交以來只有一位德國總理沒有在任期內訪問中國,但他卻是短時間內「兩次」訪華的總理。你知道他是誰嗎?被中國領導人稱作「老朋友」的德國總理又是哪(幾)位呢?
曾拒絕轉讓疫苗技術 莫德納有意再試中國市場
就在莫德納最近公開表示願意同中國展開疫苗合作之後,媒體披露中國曾要求莫德納轉讓mRNA技術遭到拒絕。
美防長:中國不會立即入侵台灣 與北京保持溝通很重要
美國防長奧斯汀2日向CNN表示,他不認為中國會馬上入侵台灣,但也表示北京嘗試透過軍事行動在台灣周圍建立新常態。他重申,華府正努力與北京重啟軍事溝通管道。
已抵台灣!德國議員團來到 台外交部:以行動展現支持
德國聯邦議院友台小組已經抵達台灣進行為期5天的訪問。台灣外交部政務次長俞大㵢去機場迎接。台灣外交部指出,這是繼佩洛西訪台,法國國會訪團後又一歐洲重要國家訪台,以實際行動展現對台灣堅定支持。中國外交部發出聲明表達抗議。
牆外文摘:中國的「統一」與俄羅斯的吞併
有評論指出,台灣人的中國認同在這20年來大幅萎縮,從原先將近半數,下降到今日的兩成,所謂的「統一」,必然是違逆台灣人意願的「併吞」。
德語媒體:俄羅斯的核威脅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在西方社會紛紛猜測普丁對於動用核武器的威脅是否「虛張聲勢」的同時,德語媒體分析了中國的視角,以及如果普丁真的走出核打擊的第一步,北京將如何應對。
中國國慶 台灣政治團體「一個節日兩種過法」
在台海兩岸近期的緊張氣氛之下,兩個台灣政治團體在10月1日分別以升旗和燒旗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度過中國十一國慶。
李家超稱祖國是後盾
香港特首李家超出席了特區政府舉辦的國慶典禮,提到中央制定《港區國安法》,落實「愛國者治港」,令香港步入由亂到治的階段。他也表示香港在關鍵時刻「總有祖國作為堅強後盾」。
德國聯邦議員: 「中國不該干涉台德合作」
德國聯邦議院友台小組本周末將抵台訪問。聯邦議院綠黨籍議員蒂爾‧斯特芬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強調,德國與台灣的交流合作行之有年,雙方有許多能互相學習借鑑之處。他還表示,台灣向中國人民展示了開放的民主是可行的,民主不是西方專利。
德語媒體:中國的對俄政策有沒有底線?
《時代周報》分析認為,北京支持莫斯科完全是出於利益考量——也許習近平和普丁達成的交易就是互相打掩護,避免在與美國及其盟友發生衝突的情況下腹背受敵。
美國會議員要求調查美外交官及家屬在華遭強制隔離檢疫
美國兩名國會議員致信國務卿布林肯,要求國務院澄清有關美國外交官及家屬在中國被強制隔離的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周五回應說,中方一視同仁地對中、外籍來華人員採取科學、有效的防疫政策。
二十大前 中國經濟繼續壓力山大
當世界上其他國家正在努力與病毒共存時,中國仍繼續其新冠病毒動態清零政策。這些對企業的生存帶來了許多限制。中國經濟超越美國,變得更加遙遠,甚至不可及。
人權組織: 中國「警僑服務站」在海外跨境執法
總部位於馬德里的非政府組織「保護衛士」的一份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在大規模推進「勸返」行動,將海外的中國籍嫌疑人帶回國。其中,一些地方政府在海外數十個國家設立的「警僑服務站」扮演了重要角色。
專訪:同中國打交道將很困難,包括經濟上
德中建交50年後的今天,雙方關係目前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德國總理肖爾茨為何遲遲沒有訪問中國?德國今後將對中國採取何種路線,如何處理棘手的台灣問題?本台記者採訪了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SWP)中國問題專家Angela Stanzel博士。
余文生談獄中艱苦 憂維權律師遭北京「清零」
中國著名維權律師余文生刑滿獲釋逾半年後,接受德國之聲訪問,他首度細述過去4年在中國監獄裡的經歷。他說,在中國持續打壓下,二十大後中國維權律師的前景並不樂觀,國際社會的支持至關重要。
鄰國陸續解封 中國十一國慶仍被要求就地過節
中國國慶「十一黃金周」將自週六展開,但在新冠疫情進入第三年,亞太各國都陸續放寬防疫措施下,中國仍維持嚴格的防疫措施,不少地方政府更希望民眾能夠就地過節,引發各界對中國經濟的擔憂。
擔憂中國影響力 美推出太平洋戰略
美國總統拜登29日在華府與十多位太平洋島國領袖會面,承諾美國將強化與該地區各國的關係,並協助他們解決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同日,美國也公佈了其太平洋戰略。
德語媒體:圍繞台灣的戰爭可能會變成核子大戰?
《星期五周報》文章認為,圍繞台灣的衝突隱含著爆發核子大戰的危險。《法蘭克福匯報》關注了拜登邀請12個太平洋島國領導人到白宮參加峰會反映出的戰略變化。
邦交正常化50年: 日首相期與中國保持「穩定」關係
中日領導人9月29日就兩國邦交正常化50周年互致賀電。在中日關係頗為緊張的背景下,日本政府首腦岸田文雄呼籲與中國建立「有建設性的和穩定的」關係。前首相福田康夫也稱,是時候回顧半世紀前雙邊關係正常化背後的精神了。
專訪:習近平穩坐江山,如何處理台灣問題?
中國近期動作頻頻,二十大後對台政策可能發生什麼變化?習近平若取得第三任期,解決台灣問題會否成為北京2027年前的最大野心?德國之聲專訪台灣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請他做出分析。
堅不譴責俄羅斯 汪文斌稱台灣烏克蘭無可比性
聯合國安理會希望推出一項譴責俄羅斯公投與侵略的決議。中國仍然不明確譴責俄羅斯吞併烏克蘭地區、踐踏主權與領土完整原則,北京稱烏克蘭同台灣完全不可比。
太平洋島國峰會華府登場 美承諾增加金援與外交互動
美國28日在華府與太平洋島國領袖召開為期兩天的會議。開幕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承諾華府將提供480億美元的援助,以及美國將增加其在太平洋地區的外交勢力。
美國拿出「前所未有」的努力拉攏太平洋島國
為了抗衡中國在太平洋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華盛頓準備了紅毯和美元迎接前來參加峰會的太平洋島國領導人。這是美國第一次邀請這麼多該地區的領導人,並且為他們安排了兩天的充實日程。
客座評論:中國同戰爭失利者俄羅斯保持距離
眼見俄羅斯在烏東地區損失慘重 ,北京正明顯與莫斯科保持距離。不過,德國之聲專欄作者Alexander Görlach認為,中國不會真的讓俄羅斯倒下。
中國長春一餐廳起火 傷亡慘重
中國東北城市長春有關當局稱,當地一家餐館9月28日起火,已知有17人死亡,另有3人受傷。近年來在中國,致命火災頻繁發生。
哈里斯訪韓前再批北京 北韓發導彈「迎接」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在對駐日美軍的演講中譴責北京在台海「令人不安的」行動,並稱華盛頓將在包括台灣海峽的整個亞洲「毫不畏懼地」開展行動。與此同時,首爾軍方表示,北韓方面於哈里斯訪韓前再次發射兩枚彈道導彈。
美挺台參與國際民航組織 誰支持誰反對?
國際民航組織大會27日於加拿大登場,各界聚焦的其中一個議題,是台灣能否參與該組織。美國交通部長布蒂吉格表態,呼籲讓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該機構的工作。
德語媒體:黑箱裡的政變謠言
德語媒體也關注到了日前社群網站上有關習近平被「軟禁」的謠言和猜測。德國柏林出版的《日報》指出,這些「瘋狂猜測表明外部世界現在對中國的權力機構知之甚少」。
Meta稱阻止了中國、俄羅斯的假訊息行動
擁有臉書和Instagram的美國公司Meta集團稱,近日阻止了一些偽裝成美國人的中國帳號,以及一個源於俄羅斯的大型政治宣傳行動。
世銀再下調增長數據 中國經濟面臨歷史性下滑
一份由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報告稱,東亞、太平洋地區多數發展中的國家經濟已漸從新冠疫情的影響中恢復,但中國由於實施強硬的防疫手段,經濟仍持續受到打擊。
中國潑墨女失聯逾一年 其父喪命獄中
因向習近平畫像潑墨而被中國當局三度送入精神病院的女子董瑤瓊與外界失聯超過一年後,她的父親上週傳出喪命獄中,屍體滿是傷痕。有消息向德國之聲透露確有此事。專家則指,此案顯示北京為了打壓高敏感人士可能無所不用其極。
安倍國葬儀式27日登場 日本國內現反對聲浪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國葬儀式,週二在東京登場,但在日本國內為何夾雜著龐大的反對聲浪?日本民眾又是怎麼看待這次的國葬儀式?
蓬佩奧訪台稱台是獨立國家 籲美中經濟脫鉤
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訪台,週二(9月27日)他在一場論壇發表演說時再稱,「台灣不需宣佈獨立,因為已經是個獨立的國家」,並呼籲美國與中國經濟脫鉤,轉向台灣。此前,中國官媒發文再指控蓬佩奧訪台是為圖謀私利。
俄明年推出數字盧布 將用於與中國的相互結算
為降低西方制裁帶來的限制與影響,俄羅斯議員26日表示,該國預計明年初推出數字盧布,並計畫與中國用該貨幣相互結算。該議員稱,若其他國家開始使用該貨幣,將可有效結束美國金融霸權。
中共二十大的七大看點
無論是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前,坊間有關習近平可能被軟禁的猜測,還是公眾對召開後中國終於可以放鬆防疫政策,讓人民的生活重回正軌的希望。所有的這些都多少證明了一個事實:中國最高政策層的思路和動向好似黑箱,只能讓人臆測。
哈里斯與岸田共同譴責中國的台海行徑
抵達日本、計劃參加安倍國葬的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在周一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晤,她重申了美國對日本的防衛承諾,兩人也在會晤中譴責了中國在台灣海峽的行動。
結束停運!中朝恢復跨境貨運列車營運
北京最新證實,已恢復與北韓的跨境貨運列車業務,從而結束了因實施防疫限制措施而出現的為期5個月的停運狀態。
中國爛尾樓房主的「佔領行動」
如果說以前讓中國買房者焦慮的問題是居高不下的房價和小區的服務配套品質,那現在的主要焦慮就只有一個:不要爛尾。在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下,攤上爛尾樓的購房者,用自己的方式,向政府和房開商施壓。
烏克蘭和台灣深化雙邊交流 傳北京嘗試干預
近來,烏克蘭和台灣的國會議員開始通過在議會建立友好小組來深化雙邊交流。然而,烏克蘭議員卻向媒體透露,中國試圖阻礙烏克蘭國會成立該小組,並批評中國向俄羅斯購買石油的舉動。
劍指中國對台灣威脅 美菲擴大軍事合作
繼拜登與小馬克斯上周會談之後,美國同菲律賓重新調整並加深了軍事領域的合作關係。美國希望協防台灣的必要時刻,能夠使用菲律賓軍事基地。
中國媒體人罕見批評防疫 呼籲專家出來說話
被外界視為中國政策風向標的《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週日罕見呼籲中國專家能夠對防疫發表意見,並要求官方將相關訊息公開透明。此舉是否在為未來中國政府可能的政策變化試水溫,引發外界關注。
特拉斯籲減少對中國依賴 承諾確保台灣自衛能力
英國首相特拉斯向美國媒體CNN表示,各國應堅定支持烏克蘭,並呼籲盟國加強在中俄相關議題上的合作。她重申,若中國入侵台灣,將與盟國確保台灣有自衛能力。
俄外長指責西方欲肢解俄羅斯 中印呼籲和談
在聯合國大會上,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高調抨擊西方的制裁政策旨在「毀滅俄羅斯」。同時他也為烏克蘭東部佔領區的「入俄公投」進行辯護,認為這是合法行為。中印外長則呼籲俄烏雙方盡快重開談判。
俄烏戰爭:阿拉斯加漁民的希望與失望
到目前為止,烏克蘭戰爭對阿拉斯加的影響甚微。但現在美國禁止從俄羅斯進口所有魚類。阿拉斯加漁民想要填補這一市場空白,即便俄羅斯一再規避相關制裁。在此其中,中國也扮演了一定角色。
上一頁
第97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