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香港首例「侮辱國歌罪」被告遭判監禁3個月
據港媒報導,一名在公開場合觀看東京奧運會轉播時揮舞港英旗的香港市民,成為第一個因侮辱中國國歌而被監禁的人。
澳洲将阻止退役軍人培訓中國空軍
澳洲国防部長馬爾斯要求軍方審查保密措施,以阻止中國招募澳洲退役軍人培訓中國空軍。英國和加拿大也表達了同樣的擔心。
習近平重申「動態清零」廿條措施糾正「層層加碼」
習近平10日在政治局常委會議中重申要堅定貫徹「動態清零」,但要糾正「一刀切」與「層層加碼」。隨後公佈的優化防控的二十條措施,令中國媒體歡呼「好消息」。
李克強東協「告別秀」 東南亞在中美間走鋼絲
這是新冠疫情以來首次線下舉行東協系列峰會。中國方面由將在明年卸任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加,美國方面則是拜登親自出席。外界預計,拜登會試圖拉攏東南亞國家,制衡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此外還有俄烏衝突、緬甸危機、朝鮮半島以及氣候變化等話題。
德語媒體:德國8名跨國企業高管呼籲「用魔法才能打敗魔法」
德國8名跨國企業CEO和董事會主席在《法蘭克福匯報》聯名發表文章強調,獨立性無法靠孤立政策來實現,「繼續利用中國的增長勢能來推動刺激和加強歐洲經濟,這才最符合德國的利益」。
加拿大外長警告企業不要和中國捲入太深
加拿大外交部長喬利表示,中國是一個越來越具有破壞性的全球大國,並警告企業不要與中國捲入太深的關係。這些言論代表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領導的自由黨的對華政策正在發生重大轉向。
中國銷售的蘋果手機AirDrop功能遭到限制
許多中國網民嘗試在公共場所使用iPhone的AirDrop功能來傳播四通橋抗議標語。周四(11月10日),蘋果公司對中國iPhone用戶使用這一功能進行了限制。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銷售的iPhone的這一功能不受影響。
習近平:全面加強練兵備戰
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11月8日稱,「中國安全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大,軍事鬥爭任務艱巨繁重」,強調全軍要「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勁」。在北京愈加威權、台海局勢緊張的背景下,如何理解習近平這一表態?
10月中國PPI同比下降1.3% CPI同比上漲2.1%
中國國家統計局11月9日公佈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10月份,中國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3%。這是近兩年來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首次下降。同期,中國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
逃避美國禁令 英偉達為中國市場晶片「降速」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美國政府向中國推出新一輪力度空前的晶片禁令不久後。圖形處理晶片大廠英偉達就宣佈已經專門為中國市場推出「降速」版產品。
2022年中國航展的七大看點
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於11月8日至13日在廣東珠海舉行。中國空軍發言人表示,今次參展的包括「投入新時代練兵備戰」。其中,運油-20、攻擊-2無人機等是在中國航展首次飛行展示。
特魯多:中國正在與加拿大玩「侵略性游戲」
據加拿大環球電視網報導,中國政府通過一名安大略省議員和其他人士向至少11名加拿大聯邦選舉候選人和充任其競選工作人員的中國特工轉移資金,干預加拿大選舉。
美媒稱習近平年底訪問沙烏地 石油人民幣結算是否浮出水面引關注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計劃年底前訪問沙烏地阿拉伯。此前已有消息報導稱,沙烏地考慮改用人民幣為出售給中國的石油計價,而此舉將削弱美元在全球石油市場的主導地位。
感染激增民怨四起 美媒報中國考慮逐步退出動態清零
廣州等大城市的新冠病例急劇增加,同時防疫相關的社會事件頻發,民眾對嚴苛防疫的不滿情緒愈加明顯,甚至一些「正能量大V」也開始吐槽。據美媒援引知情人士報導,中國官員們越來越關切清零防疫政策的代價,「正考慮逐步重新開放,但進展緩慢」。
中國超級富豪因經濟增長放緩而財富暴跌
由於受到俄烏戰爭、中國政府疫情清零政策以及內地和香港股市下跌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中國超級富豪今年的財富出現20多年來最大跌幅。今年被列入胡潤百富榜的企業家只有1305人,比去年下降11%。
「一刀切」和「層層加碼」下的中國防疫
中國堅持嚴苛防疫政策,大量返回北京人員被無差別「彈窗」。中國衛健委明確批評「一刀切」和「層層加碼」是嚴重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同時,防疫悲劇繼續在中國各地上演。
英貿易政策部長訪台將見蔡英文 北京怒斥
又有西方國家政要落地台灣,不滿的中國外交部重申敦促英國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停止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英國貿易政策部長「不顧北京反對」訪台,他將代表英國政府談判什麼?
德語媒體:肖爾茨訪華的成就與不足
德語報刊對幾天前肖爾茨總理訪華行程的關注度依然不減。《商報》認為,和梅克爾當年的訪華行程相比,此次肖爾茨及其隨行代表團在北京的表現很好地體現了德中關係已經發生了劇變。《世界報》的客席評論則批評肖爾茨在對華政策上缺乏與法國的協調。
北京明言反對核武器、核威脅 中國的立場是否發生變化?
上周五在北京會見來訪的肖爾茨時,習近平稱「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這被不少西方輿論解讀為「中方在警告俄羅斯」。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這是中國的長期立場,「不意味著中國的對俄政策發生了轉變」。
「詆毀黨和國家領導人」 中國官員被開除黨籍
黑龍江省退休紀檢官員魏彬上周六被指嚴重違紀違法,遭開除黨籍。中共中央紀委公佈的其中一項罪名極為罕見,指其「惡意詆毀黨和國家領導人」。
台灣投資立陶宛逾1000萬歐元啟動晶片生產
台灣駐立陶宛的代表黃鈞耀周一(11月7日)表示,台灣將投資超過1000萬歐元用於立陶宛的晶片生產。立陶宛於當日正式啟動了該國在台灣的貿易代表處。
中國10月出口大幅下降 進口呈負增長
中國10月份出口同比下降0.3%,遠遜於經濟分析師的預期,為2020年5月以來的最差表現。分析認為,其原因之一在於中國嚴格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
BNT疫苗獲准在中國使用:只限外國人
德國總理肖爾茨上周訪華的成果之一是,讓中國方面同意在中國的外國人使用德國生技企業BioNTech研發的新冠疫苗。德國政府希望,這是該款mRNA疫苗在中國獲批的「第一步」。
新增病例創新高 中國當局強批「層層加碼」
本周末,中國官方公佈的新冠最新感染病例連續突破半年以來的新高。衞生部門官員表示在繼續執行嚴格防疫措施措施的同時,也會嚴厲整改「防控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的情況。
日本時隔20年舉行國際海上閱兵 12國參與
在朝鮮發射創紀錄數量的導彈和中國加大力度施壓台灣之際,日本週日(11月6日)時隔20年舉辦了國際海上閱兵,全球其他12個國家參與。日相岸田文雄再次譴責朝鮮,並劍指中俄。
中國駐瑞大使:在乎瑞中關係就不要實施制裁
中國駐瑞士大使對瑞士媒體表示,瑞士如果在乎瑞中關係,就應該避免跟隨歐盟的腳步對中國實施制裁。
客座評論:美台能避免跟中國的戰爭嗎?
中國大陸、台灣、美國及其盟國是否能努力避免可能的戰爭?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避免台海戰爭的前提條件又是什麼? 為了回答以上這些問題,就必須對目前的實際狀況做一個公正的調查。
面對習近平連任 海內外中國人作何反應
中共20大結束後,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確定將進入第三個任期。作為對此的反應,有人在想辦法離開中國,有人則表示對未來有一種巨大的無力感。
清零政策下中國製造的風險
近日驚慌失措的工人們徒步逃離鄭州富士康的圖片引發熱議。專家認為,此事件再次凸顯過度依賴中國製造的風險。
分析:制裁未能阻止北韓推進武器計劃
美國官員和專家都承認,對北韓的制裁未能阻止其發展核武器計劃,但是在如何進行下一步行動上存在分歧——應該強化制裁還是接受北韓作為擁核國家的事實?懲罰被認為幫助金正恩洗錢的中國各大銀行有用嗎?
芬蘭鎳礦:歐洲電動車的新希望?
歐洲需要自己的電動車電池產業。更迫切的問題是自產電池所需的關鍵原材料。如何擺脫對中國原材料的依賴?答案或許就在芬蘭境內這片荒無人煙的土地上。
評論:肖爾茨的中國挑戰
Clifford Coonan
德國大企業對中國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如同德國曾經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一樣。德國之聲評論員Clifford Coonan認為,這同樣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中國誓言堅持「動態清零」 網友吐槽:病毒遇到槓精!
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周六舉行的記者會上,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強調「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嚴苛的防疫政策近期可能轉向的期待就此落空。消息引起大批網民的熱議和吐槽。
涉案前美軍飛行員與中國駭客用同一北京地址
朝陽路67號財滿街1-1號樓——在澳洲被捕的前美軍飛行員杜根,被發現與承認和中國軍方合作盜竊美軍情報的中國駭客蘇斌使用相同的北京地址。
分析:「肖爾茨訪華給中國帶來巨大信心」
德國總理肖爾茨成為習近平開啟第三次任期後,第一位到訪的西方領導人。中國問題專家指出,對北京而言,肖爾茨的訪問無關乎具體成果,更重要的背後的象徵意義。
七國集團外長呼籲北京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七國集團的外長們在德國西部小城明斯特結束了為期兩天的峰會。在會後的一份聯合聲明中,G7外長們重申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並呼籲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中國火箭殘骸不受控墜落 西班牙一度封鎖領空
中國長征5B火箭殘骸不受控狀態下重返大氣層,並在墨西哥附近海域墜毀。此前殘骸飛過西班牙上空時,當地曾一度封鎖了領空。
德國民調:不足一成民眾認為中國可信
德國總理此次中國之行是次艱難的旅程,這一點多數德國人心裡也很清楚。民眾對德中關係的關注度,也明顯高於以往。
德國總理們與中國的「親密接觸」
2022年11月4日,上任近一年後的德國聯邦總理肖爾茨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至此他也成為1972年德中建交以來第六位訪問中國的聯邦總理。
專訪:對華依賴不是問題 不對稱才是大麻煩
近期,德中關係由於中遠入股漢堡港案等一系列事件的影響,正在歐盟層面上引起大量爭議。尤其是德國經濟日趨依賴中國的問題,更是讓政界、學界乃至商界人士擔心不已。DW就此專訪柏林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弗拉茨歇爾(Marcel Fratzscher)。
北韓繼續試射飛彈 美韓延長軍演對應
北韓已經在2022年創下了試射飛彈的歷史紀錄,迫使美國承認其核武大國地位。美國方面則表示,正在密切觀察北韓何時進行下一輪核爆試驗,並稱中俄有勸退北韓相關試驗的能力。此外,韓國方面周五表示,「發現180多條朝軍機航跡」,韓軍出動戰機應對。
法蘭克福設有中國警站?州警方稱尚未收到相關舉報
連日來人權組織"保護衛士"指責中國在世界多地設有"警察服務站"的報告受到高度重視。被點名的法蘭克福所在的黑森州,其警察局稱非常重視相關的指控,並頻繁地對它們進行評估。
德語媒體:德國需要對華戰略
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已經不再是過去四十年實行改革開放的中國,而已經是對內實行高壓,對外炫耀武力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這種背景下,德國總理肖爾茨今天開始的中國之行,自然也在德國國內引起了激烈的討論。
G7外長齊聚德國: 在俄烏和中國問題上尋求一致
七國集團外長本周在德國舉行會議,討論如何在俄羅斯對烏克蘭攻擊加劇、中國日益強硬和伊朗鎮壓抗議者的背景下,更好地調整政策、保持團結一致。德國外長周四表示,G7「準備承認中國是『競爭者』和『對手』」。
防疫負擔太重 中國多地「常態」核酸檢測不再免費
中國多個城市近期宣佈,將不再為本地居民提供無針對性的大範圍免費核酸檢測。除了疫情形勢的變化之外,地方財政不堪重負是一個重要原因。
IPAC議員團訪台灣「我們不是反華組織」
中共二十大後再次明確要「解決台灣問題」後不久,國際政治組織「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到訪台灣,又一次在議會黨派的層面上聲援台灣。其發出的訊息是:我們不是反華組織,但也會堅決協助捍衛台灣民主。
為保"國家安全" 加拿大要求中資撤出稀土企業
周三,加拿大以"國家安全"為由,責令三家中國公司撤出在加拿大稀土公司的股份。五天前,加拿大政府出台新規定,除特殊情況外,外國國有企業不得參股加拿大稀土公司。
評論:肖爾茨荊棘密佈的北京一日遊
中國是競爭對手,抑或是制度敵手?肖爾茨本次北京之行,必須要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德國之聲評論員 Matthias von Hein認為,面對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德國既不能過於幼稚...
美FCC委員訪台 行前呼籲封殺TikTok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委員卡爾(Brendan Carr)本週訪台,是首位以官方身份訪台的現任FCC委員。訪台前夕,他向媒體表示,只有封殺TikTok才能帶來安全,「沒有其他出路」。
中國大陸專家赴台協助救治大熊貓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大熊貓團團生病了,兩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專家於周二抵達台灣協助救治。這是兩岸之間難得的接觸機會。
上一頁
第93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