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布林肯因氣球推遲訪華 對中美關係有何影響?
由於一顆偵察氣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原定對中國訪問推遲。按照計劃,布林肯本來預計2月5日在北京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兩位政治學者都向德國之聲表示,從此事看來,美國和中國仍對彼此相當不信任。
美國:第二個中國氣球正飛越拉美
美國五角大樓周五表示,另一個中國偵察氣球正飛越拉丁美洲。一名美國專家表示,此前發現的第一個偵察氣球可能是由先進人工智慧技術引導,而且擊落氣球的難度比想像中更高。
面對中國投資,歐洲該如何應對?
中國斥資約10億歐元收購丹麥貨櫃制造商馬士基集團的計劃,因為反壟斷部門的反對最終告吹。幾個月前,中資入股漢堡港爭議最終以縮水版方案完成入股。面對中國投資,歐洲該如何應對?
美國擴大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
目前,美國的軍事部署從日本延伸到索羅門群島,旨在台灣和中國發生任何衝突時保障後勤支持。這些舉動引起中國和北韓不滿。看看美國在亞太地區做了哪些安排。
德語媒體:中國的試探性氣球?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前夕,五角大樓宣稱,他們在美國西北部發現了一個中國的間諜氣球。北京方面則呼籲"在事實澄清之前,猜測和炒作將無助於問題的妥善解決。"
專訪:普丁沒有從北京得到想要的支持
2022年初,當俄羅斯在國際上面臨壓力之際,北京一再表示中俄友誼「無上限」。一年後的今天,中俄關係經受了怎樣的「考驗」?德國之聲專訪了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俄羅斯問題和安全事務專家米夏埃爾‧保爾(Michael Paul)博士。
官方認定胡鑫宇系自殺 警方承認搜尋工作不到位
失蹤的江西中學生遺體在學校附近被發現的事件在中國引起軒然大波。大眾關注案件的疑點包含是自殺還是他殺、有沒有進入過糧倉搜尋、以及會不會公佈被視為關鍵物證的錄音筆內容等。目前,警方已通報認定胡鑫宇系自殺,但民間輿論尚未平息。
美中情局長:習近平因俄烏戰爭有所清醒 但莫低估其對台野心
美國中情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2日表示,CIA評估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因俄烏戰事情況而有所清醒,但如果因此而低估中俄之間的夥伴關係,將會是個錯誤。他還稱,美國知道習近平曾命令軍隊準備好在2027年之前攻台。
秦剛與日本外相通話 籲「謹言慎行」台灣問題
2日晚間,中國外長秦剛首度與日本外相林芳正通電話近1小時,討論東海爭議、中日關係、台海和平等議題,雙方交流了哪些意見?對中日關係有何影響?
德語媒體:中國的冬殘奧運動員去哪兒了?
《南德意志報》注意到,這個冬季的殘疾人冰雪競技場上,曾在北京冬殘奧上大放光彩的中國運動員卻不見蹤影。難道冬奧上的輝煌只是曇花一現?
著眼與中國競爭,印度國防預算大增13%
印度財政部長希塔拉曼在國會宣佈預算時表示,印度政府國防開支將增至730億美元,增幅為13%;軍事裝備的國內採購將增加10個百分點,達到68%。
最新協議:菲律賓將增加四個軍事基地供美軍使用
美國與菲律賓達成了一項協議,菲方將增加四個軍事基地供美軍使用,有效地為華盛頓提供了加強應對對中國威懾的新陣地。
美軍前印太司令訪台 再提中國2027年前或攻台
正率團訪問台灣的美國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周四會晤台灣總統蔡英文。戴維森在兩年前就曾預測,中國對台武力威脅最早在2017年就可能付諸實施。現在,他依然持同樣的看法。
為抗衡中國 美國重開索羅門群島大使館
去年索羅門總理和北京簽署的協議引發西方國家擔憂,本周美國重開了自1993年以來關閉的美國駐索羅門群島大使館,美國務卿布林肯稱這是對印太地區夥伴關係的承諾。
捷克新總統帕維爾:台灣總統主動邀請通話
捷克總統當選人帕維爾(Petr Pavel)接受DW獨家專訪,談及堅定支持烏克蘭、和台灣總統蔡英文通話以及是否和達賴喇嘛見面等相關問題。來看他怎麼說?
加拿大通過動議 將接收1萬新疆維吾爾難民
加拿大議會1日表決通過一項不具約束力的動議,預計在2年內接受1萬名中國新疆維吾爾族難民。加國移民部部長表示:「致力與各方成員合作,推進動議措施」。
德語媒體:晶片爭奪戰中的里程碑事件
有跡象顯示,經過歷時數月的幕後磋商,美日荷三國已經就限制晶片設備的對華出口達成共識。在晶片設備領域,美日荷三國佔據全球領先地位,因此此次禁運行動必將對中國的高科技行業造成重大衝擊。
一個月內二度會面 馬雲將與泰國首富合作?
港媒稱,馬雲1月中旬以來與中港以及東南亞商界人士會面,其中包括了泰國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國民,馬雲與謝國民合作的傳言也使得正大股價飆漲。另外,專家簡報稱北京已經準備好恢復對螞蟻集團等平台行業的支持。
台灣啟動防禦系統應對中國侵擾
台灣國防部通報,1月31日-2月1日,共有來自中國的34架軍機和9艘軍艦在台海周邊活動。目前,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正在日本訪問並稱北約必須團結起來應對中國的安全威脅。2月5日至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訪問北京。
客座評論:習近平與普丁——逼上梁山還是走上梁山?
迄今為止,儘管俄羅斯似乎在努力把習近平「逼上梁山」,但後者依然沒有在軍事上全力支持俄羅斯。但是,目前發生的一切並不利於習近平解決台灣問題的計劃。這樣,世界就有理由擔心,習近平是否會自己主動「走上梁山」,聯合普丁。
遭微博網友批評 德使館反問:能否評論中國政府
德國駐華大使館微博上一篇關於言論自由的帖子引起網友熱議。文中提到,德國信仰言論自由,但會刪除仇恨以及為大屠殺辯護的言論。德國駐華使館也向網友提問:這些不友好評論,是否也能用來評論中國政府?
美國報告:中國假冒盜版居世界首位
美國最新發布的「假冒與盜版惡名市場報告」中說,中國在假冒和盜版產品方面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微信是「最大的假冒商品平台之一」。
台捷關係有望更加深化 專家:中國報複選項有限
捷克總統當選人帕維爾與台灣總統蔡英文1月30日通話後,各界都在關注捷克在他的帶領下,是否會在對中國與台灣政策上出現根本性的調整。專家告訴DW,捷克跟台灣在安全領域有深化合作的空間,而中國能對捷克做出的報復也很有限。
拜登將在布林肯訪華後發表國情咨文 談中俄挑戰
美國白宮週二表示,布林肯於2月5至6日訪華時,將與中國官員討論俄烏戰爭,其後,拜登將於7日發表國情咨文,屆時將談及俄羅斯和中國構成的威脅。
北約秘書長訪問日本 擴大合作應對中國挑戰
鑑於俄烏戰爭帶來的危機,北約秘書長認為,今天在歐洲發生的,明天可能在東亞發生。他說,雖然"中國不是我們的敵人,但是我們必須懂得這一挑戰的規模"。
巴西總統呼籲中國:是時候出面調停俄烏戰爭了!
德國總理肖爾茨到訪巴西,此次南美之旅他還訪問了阿根廷和智利。與巴西總統盧拉會晤後兩人召開了記者會。肖爾茨對巴西重返國際舞台感到高興。盧拉表示俄烏戰爭也是這次兩人討論的一個重點,他呼籲中國在俄烏和平談判中發揮作用,也強調巴西不會偏袒任何一方。
上海「季風書園」店主之妻回中國探親遭限制出境
上海獨立書店「季風書園」2018年因政治原因被迫關閉後,店主於淼一家移居美國。最近傳出消息稱,於淼的妻子謝芳去年回國探親後遭限制出境至今已經五個月。
《流浪地球2》美國上映:文化輸出?普世價值?
最近在北美華人圈子裡,相約看《流浪地球2》成了一種新的流行。這部電影最初只在一些華人較多的大城市裡上映,但上座率和票房表現都不錯,也成了華人,特別是留學生們競相討論的話題。
中解禁台部分食品輸入 陸委會:政治操作
中國解禁台灣63家食品業者輸入,台灣陸委會主委(30日)表示可看出誰在做「政治操作」。
世衛組織:新冠仍是全球公共衞生緊急事件
中國疾控部門表示,中國新冠感染、重症人數全面下降,本輪疫情已近尾聲。但世衛組織研判認為,新冠大流行仍是全球關注的公共衞生緊急事件。
失蹤百日後尋獲遺體 江西胡鑫宇案仍引質疑
江西中學生胡鑫宇在失蹤一百多天後,遺體在學校附近被發現。不過人們想知道的是,當地警方曾宣稱已進行大規模調查搜尋工作,為何卻沒有發現近在眼前的失蹤者?
兔年開工 中國民眾擔心疫情捲土重來嗎?
春節假期結束,各行各業的打工人陸陸續續返回工作崗位。今年春節假期民眾旅行人數劇增,外界擔心大量人員流動會引發新一波疫情。民眾們對此擔心嗎?
中國取消認可網課文憑 留學生批太倉促
中國教育部上周末突然宣佈,將取消疫情期間的遠程學習文憑特殊認證規則,呼籲中國留學生盡快重返國外的校園學習。留學生們認為再幾周就開學,根本來不及辦簽證等手續,擁有眾多中國留學生的澳洲则表示願協助手忙腳亂的學生們。
四川計生新規 未婚生子不受限
中國人口數十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引起各界討論之際,人口大省四川發布新規,在生育登記手續環節取消已婚的限制條件,同時不再限制生育孩子的數量。
2022年中國手機銷量暴跌至十年最低 僅一個品牌實現增長
此前的新冠疫情管控和經濟增長放緩抑制了中國消費者的購物慾,中國2022年智慧型手機銷量呈現創紀錄的下跌,陡降13%至十年裡的最低水準。
中國重啟對市場有哪些影響?
中國作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歷經長達3年防疫封關後的重新開放,究竟會對市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斐濟終止與北京警務合作 專家:打擊中國的野心
斐濟新政府上任後,上週隨即宣佈將終止與中國的警察培訓與交流協議。專家認為,此舉將打亂中國欲在太平洋地區建立安全網絡的野心,但並不會對中國與斐濟的雙邊關係造成根本上的影響。
牆外文摘:農歷新年並非中國人獨有
有評論認為,奉行農歷並不是單一個國家的權利,農歷文化也不是任何一個國家的專有權,應該關注到各自社區的習俗,以他們的語言文字和習慣來表達祝賀。
北約秘書長訪韓 旨在加深與亞洲夥伴關係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时隔6年再度訪問韓國,目的是在烏克蘭戰爭以及北約與中國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加強與美國盟友之間的關係。韓國之後史托騰柏格还將前往日本進行訪問。
中國恢復向日本公民審發簽證
中國駐日使館周日在其官方網頁上發布通知宣佈,從即日起,中國駐日本使領館恢復審發日本公民赴華普通簽證。中國官方認為日本對從中國出發的旅客入境日本時採取「歧視性作法」,1月10日中國駐日使館曾宣佈暫停審發日本公民赴華普通簽證。
以色列考古重大發現: 一條不為人知的絲綢之路?
考古學家在以色列南部發現了一個古代絲路側路的證據,其中包含了棉花和絲綢織物。研究人員稱,它們的歷史能追溯到伊斯蘭時代前期,新發現的路線可能是經過以色列北部的「傳統」絲路的一條分支。
再見中國,你好土耳其?烏干達取消與中企合作
烏干達取消了與一家中企的合作,轉而向土耳其公司拋出橄欖枝。有土耳其非洲關係專家指出,土耳其近年來增加了在非洲的存在,作為合作夥伴,該國公司不僅在價格,還是在速度和品質方面都不遜色於中國公司。
專訪易富賢:人口危機將讓中國和歐美都衰落
中國的人口出現了數十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印度的人口近期超過中國。這對全球地緣格局會造成怎樣的影響?中國又能採取怎樣的措施來應對人口危機?德國之聲就此專訪了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中國人口問題專家易富賢。
擔心新一波疫情 法韓延長對華旅客防疫管制
法國和韓國都宣佈延長對來自中國旅客的防疫措施到今年2月。韓國表示,不排除春節後海外輸入性確認病例導致疫情再次擴散的可能。
養不起了,芬蘭動物園有意將大熊貓還給中國
由於新冠疫情限制了旅遊,一家芬蘭動物園因飼養兩只中國大熊貓債台高筑,可能不得不將它們還給中國。
德語媒體: 中國的繁榮盛世已成過去
德國媒體ntv認為,中國未來不可能重返經濟高速增長的榮景,低增長率將成為新常態。德國編輯部網路則指出,受過教育、經歷過父權體制黑暗面的年輕女性充滿正義感,因此她們敢於站出來爭取權益。
美將軍預測:2025年習近平準備充足 美中或交戰
一位美軍將軍警告,美國很可能在2025年就會因台灣問題與中國發生衝突,屆時習近平將準備充足。他敦促其下屬指揮官們盡力讓部隊在今年達到最佳的作戰準備狀態。
中美貿易爭端再起 WTO上公開互嗆
世貿組織WTO本周五召開的會議上,中國與美國駐世貿代表發生口水戰,中方批評美國是「 單方面惡霸」。美方不甘示弱,稱中國採取非法的報復措施。與此同時世貿組織將介入歐盟與中國在立陶宛的貿易爭端。
蓬佩奧回憶錄爆料:金正恩稱防範中國需要駐韓美軍
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在剛剛出版的回憶錄中透露,印巴之間2019年2月險些爆發核戰。而金正恩曾向他表示,美軍駐守韓國,可使北韓免受中國威脅。
不憂歐中關係 中國電池廠商正式在德國量產
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的首家海外工廠1月26日於德國安施塔特正式進入量產階段。按計劃,該工廠將為多家歐洲車企的電動車型供貨。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寧德時代歐洲區總裁強調,圍繞中國依賴性的憂慮只是暫時現象。
上一頁
第82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