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日媒:中國禁科技巨頭提供ChatGPT服務
日媒引述匿名消息指,中國政府已告訴其國內各大科技公司,包括騰訊、阿里巴巴等,不要向公眾提供ChatGPT服務。對此,科技巨頭如何回應?北京為何視ChatGPT為美方的宣傳工具?
台美高官接連會晤 專家:突顯美台關係重大進展
過去一週,台灣與美國高級官員進行了幾場重要的國安會晤,讓外界好奇台美關係是否又有新的突破。專家告訴DW,近期的趨勢顯示台美關係持續有重大進展,而這個趨勢應不會受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影響。
中國擬提俄烏和平計劃 未與烏克蘭協商
俄烏戰爭滿一年之際,中國將公佈一項和平計劃,闡述如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但一位烏克蘭高官指出,中國並沒有就文本內容徵求烏方意見。而烏克蘭外長則表示,他已知關鍵內容,但「魔鬼藏在細節裡」。
德語媒體:德國工業界正在變成「富士康」
中國投資者去年對歐洲的公司收購和投資大幅減少。《法蘭克福匯報》文章對此予以了關注。《每日鏡報》文章認為,德國從中國的進口額陡增展示出一種趨勢:德國工業界正在變成中國供應商的終端製造基地——一種形式的富士康。
印度外長:除中國外,印度和全球主要大國關係良好
印度外長蘇傑生表示,新德里和全球主要大國都關係良好,但中國除外,原因是中國違反了與印度的邊境管理協議。
澳前總理:《反外國干預法》專為中國設計
澳洲正在思考修訂《反外國干預法》,前總理特恩布爾更透露,當時推出這項法律,就是為了披露中國統戰部在澳大利亞的聯繫。
澳大利亞情報單位:外國干涉和間諜史上最多
澳大利亞情報機構負責人週二披露,除了軍方和政治人物外,包含媒體人、法官和社區領袖,都已經成為外國間諜吸收的目標。
德語媒體:「戰狼」為何要化身「和平鴿」?
中國首席外交官王毅在慕安會發表演講,並宣佈中國將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商報》認為,王毅想在烏克蘭衝突中扮演和平鴿,但對美卻仍是「戰狼」。《南德意志報》認為,北京提出解決方案可能並非心憂烏克蘭人,而更多出於同美國的競爭。
「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能否挑戰中國?
由多國國會議員組成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創立主要的目的,是協調各民主國家對中國的應對。然而,部分專家表示,該組織制定具體措施的能力存在侷限性。
防範中俄 德日計劃舉辦定期高層會談
在防範中國和俄羅斯在印太地區的背景下,德日關係快速升溫,雙方有意在現有的外長和防長2+2機制外,進一步舉行層級達到總理和其他內閣成員的定期會談。
如果美眾院議長麥卡錫訪台...
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現場,DW記者詢問中國與台灣各自的代表,中國前高級將領周波與台灣台北市議員趙怡翔,他們如何看待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可能春天訪台的消息,從他們的兩人立場南轅北轍,看出華盛頓處理這趟行程的難度。
德外長籲中國勿供俄武器 歐盟:等於跨越紅線
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擔心中國正考慮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援助」之後,歐盟警告北京不要「越過紅線」,否則將面臨制裁;德國外長也說,中國有責任維護世界和平。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則在周一例行記者會上敦促美國「停止推卸責任和散播虛假訊息」。
菲律賓、美國正討論在南海推動聯合海警巡邏
有消息指出,菲律賓已經和美國達成在南海聯合海警巡邏的初步協議,這是否意味著菲律賓在中美關係上,已經選邊站了?
德語媒體:不能指望中國的烏克蘭和平計劃
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中國最高外交代表王毅宣佈,中國將就烏克蘭衝突提出的自己的和平建議。雖然不少國家一再呼籲中國這樣作,但德語媒體認為,中國並非推動和平的合適人選。
研究:中國多省被列全球最易遭受氣候變化相關災害地區
總部位於雪梨的一家氣候變化研究機構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全球10個最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引起的極端天氣的破壞的地區當中,有9個位於中國,其中江蘇和山東位列前二。另外美國和印度也有多個地區進入風險最高前50名。
北京否認對俄軍援 澤倫斯基對中國喊話
在參加了慕尼黑安全會議後,王毅飛往莫斯科進行訪問。他此前在慕尼黑高調宣佈,中國將就緩和烏克蘭衝突正式提出和平建議。與此同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則警告說,如果中國軍援俄羅斯,就會爆發世界大戰。
中國未就氣球事件道歉 王毅:美方歇斯底里
氣球事件延燒至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在周六發表的講話中批評美國的反應「近乎歇斯底里並且匪夷所思」。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指,王毅與他在慕安會期間密會時,並未就氣球事件道歉。
中國「腳踏兩條船」?王毅會烏外長後訪俄羅斯
王毅18日出席慕安會,會見了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強調中國不願見到烏克蘭危機擴大,始終堅持和平,並稱烏方為「戰略夥伴」。然而,布林肯日前指出,中國正試圖「腳踏兩條船」,並考慮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援助。
牆外文摘:氣球被美軍擊落,中國得償所願?
有評論認為,中國間諜氣球在軍事上意義不大。威權政治部署間諜氣球的原因在於需要外部敵人才能將自己塑造成國家的保護者。但另有評論認為,實為"浮空器"的間諜氣球的設計遠比想像中的嚴謹。
王毅和布林肯秘密會晤說了些什麼?
原本計劃訪華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如今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一個秘密地點與中國外交高官王毅舉行了非正式的會晤。布林肯強調美國「不希望與中國發生衝突」,也不想有「新的冷戰」。
中國電動車大軍壓境 德國怕了沒?
2022年中國電動車製造商開始對歐洲市場發起衝擊。中國製造的電動車是否很快便會打垮歐洲同行,甚至挑戰行業翹楚特斯拉? DW德國之聲嘗試給出答案。
中國去年持美債呈12年來最低
中國在去年大量拋售了美國國債,其幅度高達17%。除對美債和美元信心不足之外,中國也在汲取俄羅斯因發動戰爭受到制裁的教訓。
德美阻擋中集收購案 貨櫃造商MCI另覓買家
丹麥馬士基集團旗下子公司MCI是歐洲最大海運貨櫃制造商。在美國和德國的雙重壓力下,中國中集集團對MCI的收購案被阻擋。無論最終買家是誰,MCI如今都不會輕易出售,因為暫時沒有其他買家願意像中集開價10億歐元。
德語媒體:新冠溯源非科學問題而是外交問題
《每日鏡報》稱,新冠溯源工作不了了之,不是因為科學的無能為力,而是外交問題,批評世衛組織消極對待溯源工作。 《南德意志報》則關注了歐洲政商界與中國的關係變化,提醒歐洲不要被中方近期釋出的善意迷得團團轉。
菲總統:雷射照射事件不足以觸發美菲共防條約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表示,中國雷射照射事件不足以讓他援引與美國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但警告停止這種侵略行為。美國認為中國的「危險行動行為直接威脅到區域和平與安全,侵犯了國際法所保障的南海航行自由」。
為什麼高空氣球一夜之間成為眾矢之的?
在這次中國氣球事件發生之後,預計美國國防部門將繼續進行更廣泛的空中監控,以便讓氣球的飄飛保持在其雷達監測範圍之內,但會微調其應對策略。
英媒:美台將舉行閉門高層安全對話
《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稱,台灣外長吳釗燮和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將訪問華盛頓,與美國副國安顧問等高層官員舉行會談。
中國脫口秀在美國:那些在國內「不能講」的段子
近年來,脫口秀表演在中國興起。因為牆內愈發嚴格的審查制度,脫口秀節目在嬉笑怒罵時常有觸犯審查紅線的可能。但從年初開始,一些中國脫口秀演員開始在北美巡演。離開了牆內的審查制度後,他們也開始嘗試談論之前無法談論的敏感話題。
德語媒體:北京對莫斯科態度的兩面性
《南德意志報》撰文指出,北京在烏克蘭戰爭中表現出「親俄的中立」。那麼北京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法蘭克福匯報》發表文章認為,通過中美「氣球事件」可以看出,中國政府各機構之間相互不知道其他部門在做些什麼。
金融時報:五角大樓高官蔡斯已抵達台灣訪問
《金融時報》援引消息人士說法,稱美國五角大樓專司中國事務的副助理部長蔡斯已經抵達台灣訪問。蔡斯此次訪台,正值美中關係因「氣球事件」降至新冰點。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17日早些時候表示,有關蔡斯訪台的報導「到目前為止還不確定」。
中國稱抗疫「創造奇跡」 研究估計中國新冠死亡過百萬
習近平主持的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總結防疫工作稱,中國的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決定性勝利」。《紐約時報》引述的國際學界研究則顯示,在放棄「清零」政策後兩個月內,中國新冠死亡人數在100萬至150萬之間。
台灣外島靶場撿到中國氣球殘骸
台灣國防部證實馬祖東引島靶場撿到一隻帶有簡體字標示的氣球。國防部初步判斷,這是一隻氣象氣球,而非間諜氣球。國防部長邱國正指出會秉持「料敵從寬」的原則,研究後再做結論。
與中俄聯合軍演:南非的「道德指南針」轉不動了?
西方盟友對南非即將與俄羅斯和中國舉辦聯合海軍演習感到不滿。南非政府為什麼會選擇和普丁交好?
陳戌源、王登峰落馬 中國足壇繼續整肅腐敗
中國足壇近日來多名現任高層以及前領導頻繁"出事",折射腐敗問題的普遍性和嚴重性。習近平對國足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美好願望面臨成為空談的危險。
伊朗總統結束中國行 習近平將應邀回訪
伊朗總統萊西訪問北京期間,兩國重申了相互支持「核心利益」的立場,並簽署了多項雙邊合作文件。中方宣佈,習近平已接受邀請,將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
德語媒體:「如果中國對台灣動武,美國會採取直接軍事幹預」
德國電視二台著名的政治脫口秀節目「Markus Lanz」昨天討論的話題關於美中兩個大國的未來與前景。該電視台駐華盛頓首席記者在節目中表示,「與烏克蘭衝突不同,如果中國對台灣動武,美國會採取直接的軍事幹預」。
中國是否履行了聯合國社會公約?
作為締約國的中國,是否執行了聯合國社會公約規定的義務?在此問題上,中國官方同人權組織的觀點針鋒相對。一個聯合國委員會將對此做出判斷。
中國制裁參與對台軍售的美國兩大軍火商
中國商務部宣佈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雷神導彈與防務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禁止其從事與中國有關的進出口活動以及在中國境內新增投資。
客座評論:「短腿的謊言」和「半危機」
「謊言腿短」 是一句幾乎每個德國人都知道的格言。 意思是,凡是謊言不可能持久蒙騙人的。 這次氣球事件看來又一次驗證了德國的這個格言。但是,實際的發展表明,氣球事件之所以到今天這樣的程度,中方的謊言僅僅是整個故事的一個方面。
中國去年疫情防控支出或逾三千億人民幣
中國各地政府去年為了管控新冠疫情的支出所費不貲,其中廣東省在疫苗、核酸檢測等方面,花費數百億人民幣,加重地方政府財政負擔。
美副國務卿:各國都應勸阻中國別對台開戰
面對中國可能侵略台灣,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呼籲,各國都應該告訴中國政府不該這麼做。謝爾曼重申台灣海峽對國際貿易的重要性,並強調美國對台灣的立場不變。
德語媒體:能源轉型中的德國面對中國深陷兩難
《新蘇黎世報》批評美國單邊行動與中國大打科技戰有可能會連累盟友,為盟國的能源轉型製造障礙。《南德意志報》關注到德國在能源轉型中遇到的兩難境地:一方面需要中國生產的綠能設備,但另一方面又可能陷入對中國設備的依賴。
習近平會伊朗總統 籲「妥善解決」核問題
中國與伊朗14日在北京舉行兩國元首會晤,習近平在會中表示,「無論國際和地區形勢如何變化」,中方都將不會改變與伊朗的友好關係,並呼籲全球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面對來自西方的批評與制裁,兩國如何深化合作?
美媒:中國4年前已披露無人飛艇飛越北美
《紐約時報》記者調查發現,中國頂級飛艇科學家早在4年前就曾公開宣佈,中國研發的平流層飛艇飛越過北美上空。這名科學家參與成立的3家企業不久前都被美國商務部列入黑名單。
關於近日的氣球與「不明飛行物」有哪些已知與未知?
數天以來,北美上空已經數次發現並擊落不尋常的飛行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目前有哪些已知與未知的內容?
長平觀察:從「中國氣球」到「不明飛行物」
本來就充滿戲劇性的「中國氣球」事件,正在進一步娛樂化。時評作家長平認為,中國回到「戰狼」舞台,終於成功地攪混了這池水。其代價則是,中國外交官們恐怕再也脫不下這身戰袍了。
專訪:「氣球事件」暴露中國國安決策協調的嚴重缺陷
美國擊落一個來自中國的高空氣球,雙方相互指責升級,緊張關係加劇。這一事件揭示出兩個超級大國危機管理的哪些問題?德國之聲專訪了澳洲悉尼大學國際安全研究中心副教授袁勁東。
台灣國防部否認有中國偵察氣球進入其領空
台灣國防部稱沒有發現來自中國的偵察氣球在台領空活動。這一表態等於否定了此前《金融時報》曾有數十次中國軍方氣球進入台灣空域的報導。
「氣球」事件加劇美中兩國緊張關係
美軍在2月4日擊落一個中國疑似間諜氣球之後,現已打撈到包括主要的感測器和電子裝置在內的一些重要殘骸。中國堅稱該高空氣球是誤入美國領空的民用性質的無人飛艇,同時指責美國反應過度。
ChatGPT火遍中國 審查制度下出路何在?
聊天機器人ChatGPT在中國一夜爆紅,相關概念股趁機大漲。但是,在中國嚴格的審查制度之下,整合這款AI工具的本地公司如何避免政治風險?
上一頁
第80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