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媒體:德國政府擬禁用華為5G技術
德國多家媒體報導稱,柏林計劃禁止在德國使用華為的5G設備及零件。這被認為是政府調整產業技術政策的一個步驟,旨在減少對中國企業的依賴和安全風險。
意外的維權路 這些律師妻子如何對抗北京?
維權律師成為中國鎮壓的目標後,他們的妻子開始公開反對並譴責中國政府的迫害。這些勇敢的女性如何挺身而出為丈夫維權?她們的人生又因此出現了什麼變化?
澳總理訪印 推動合作抗中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週三率領代表團訪問印度,希望平衡中國的貿易和影響。他先前在一場論壇上曾說,如果中國政府邀請他前往,他也願意出訪中國。
中國如何控制在德留學的精英學子
中國政府給獎學金生套上「緊箍咒」。而此舉違反德國基本法確保的學術自由。
德語媒體:習近平親手挑選的權力核心
正在北京舉行的人大會議期間,中國將完成包括國家主席、總理以及人大委員長等重要領導職位的換屆。儘管中國人大會議上的選舉和投票通常只是走走形式...
斯里蘭卡有望獲IMF29億紓困貸款
斯里蘭卡總統維克拉馬辛哈表示,其債務重組計劃已得到中國支持,預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在本月下半月向斯里蘭卡提供29億美元的貸款。擁有2200萬人口的斯里蘭卡正在努力克服1948年獨立建國以來經歷的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中國是否在暗中實施單邊制裁?
近年來,中國嚴厲批評了作為一種外交機制的單邊制裁。但於此同時,也有許多例子表明中國在做同樣的事。
中製起重機淪間諜工具?中國:草木皆兵
美國媒體報導,中國振華集團生產的集裝箱起重機,已經在美國各大港口有80%的市佔率,現在美方擔心,這些起重機可能成為情報工具。對此,中方回應這是草木皆兵。
互聯網大佬缺席兩會 半導體成習近平新歡
各界關注中國「兩會」議程,注意到在數千名與會的商界代表中,不見多位知名互聯網大亨的蹤影,而在場的企業領袖,則大多來自晶片、人工智慧產業。隨著中美科技戰白熱化,這說明習近平有何打算?
媒體:中國將成立數據監管最高機構
中國近年越趨關注數據監管,如今據消息報導,中國將在人大會議上批準成立新的政府機構,集中管控數據,北京的目的是什麼?監管範圍有多廣?
習近平罕見在兩會直接批評美國
習近平週一出席中國政協的會議,以表達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和重視,但他罕見地直接點名美國的打壓,並稱此舉給中國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德語媒體:中美對抗 代價高昂
由於取消了嚴苛的疫情限制,中國經濟本來有望在今年實現迅猛復甦。但複雜的國際及國內局勢,卻給中國經濟平添了諸多不穩定因素。
媒體:德國政府機構內使用中國產監控探頭
媒體報導稱,目前德國各地共安裝有大約八萬支中國出產的監控探頭,除機場和車站等公共設施之外,德國聯邦政府的部分辦公樓中也同樣安裝了中國產的監控設備。
棄外國護照才能參選人大代表?香港精英面臨二選一
有英國媒體報導,北京向希望參選人大港區代表的香港政商精英施壓,要求他們放棄西方國家護照,才能獲選人大代表。不少港民都持有英國BNO護照。
中國究竟會不會向俄羅斯提供武器?
對於普丁來說,如果能夠得到中國的武器裝備,肯定對俄軍在烏克蘭的戰爭大有幫助。然而北京究竟是否有這個計劃呢?西方國家深表擔憂並且保持警惕。
備戰中國 美陸戰隊在加州演習
美軍去年3月新成立的陸戰隊濱海作戰團,近期在南加州為可能的太平洋島嶼作戰進行一項長達10天的演習,究竟這支部隊的作戰能力有何特別之處?
肖爾茨:中國已表示不會供武給俄羅斯
中國究竟會否提供俄羅斯武器,引起西方各國揣測。德國總理肖爾茨5日表示,中國已表明不會提供武器給俄羅斯,似乎暗示北京私下已就此事向柏林做出保證。
中國2023年軍費預算年增超7% 支出側重國安
中國5日發佈今年的軍費支出,正以四年來最快速度增長,預算達1.5兆人民幣,年增超過7%。總理李克強在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要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全面加強練兵備戰」。
李克強最後報告 提「穩定」超過30次
即將卸任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他最後一次人大工作報告中,強調中國今年發展「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北京將著重維穩經濟。這次報告中哪些關鍵字頻繁出現,又有哪些被提起的次數減少?
牆外文摘:新冠實驗室洩漏說,怎樣關注才正確?
有評論認為,在安全缺少保障的情況下做病毒試驗本身就是錯的,不過還不算大錯;洩漏才是大錯;洩漏的錯也不算太大,隱瞞和掩蓋才是最大的錯。
「未富先老」的黑龍江: 中國未來的縮影?
中國社科院預測,全國養老金將在2035年耗盡結余。中國大陸31個省級行政區中,黑龍江省在養老金預算上的赤字最大,為中國其他地區可能出現的人口問題提供了一個警示案例。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中國主宰著全球互聯互通
今年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已經從歐洲的智慧型設備發布會發展為全球互聯互通的討論區。中國在這裡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德國民調:應由烏克蘭人自行決定何時談判
根據一份德國民調結果,多數受訪者認為烏克蘭應該自行決定何時與俄羅斯談判;只有少數人希望烏克蘭放棄領土。
中國經濟增長目標5%偏保守 專家:一定可達到
李克強告別中國總理一職前,5日在人大會議上發表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專家告訴DW,中國今年把經濟成長目標訂為5%,是「記取了去年的經驗教訓」。李克強在報告中還說了什麼?
人大今開幕 10日將選國家主席
本屆中國全國人大4日公佈議程,中國總理李克強將於5日發表卸任前的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則將先後於10日、11日出爐。
專家:關於實驗室洩露假設的討論「純粹出於政治動機」
近日來關於新冠疫情可能源於武漢實驗室的討論再次升溫,德國專家指出,並沒有新的數據來加強實驗室洩漏假說的可靠性。它仍然是所有關於疫情起源的假設中可能性最低的一種。與此同時,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強調不會放棄疫情起源調查。
德語媒體:中國擔心俄羅斯戰敗
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微妙立場,依舊是德語報刊關注的焦點。「德國編輯部網路」擔心,中國可能會借道白俄羅斯向俄軍提供軍火。《焦點雜誌》則指出,在對抗自由民主陣營的鬥爭中,習近平迫切需要俄羅斯的協同,因此他不可能坐視普丁戰敗。
不提台灣 人大記者會提了什麼?
此次中國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沒有出現的關鍵詞包括「台灣」以及「和平統一」。經常被重複的關鍵詞仍然是「習近平」。在軍費問題上,新選發言人的表態已經預示了一種趨勢。
中國的二號人物李強是如何推動廢除「清零」的?
去年12月7日,中國政府發布「新十條」,放鬆疫情管控,標誌著中國大陸放棄了習近平長期推行的動態清零政策。圍繞這一突然的政策大轉彎,路透社從消息人士那裡瞭解到當時的一些決策細節。
中國青年婚育「躺平」 如何挽救?
中國現下不只城市青年、連農村年輕人也晚婚少生,面臨著人口紅利消失的危機。兩會前,中國政協委員提出取消全國生育登記的結婚限制,反應出什麼中國獨有的問題?專家又有什麼解方?
德語媒體:中國軍援俄羅斯的利與弊?
中國是否真的會軍援俄羅斯?這樣做的利弊得失又是什麼?俄烏戰爭開打一年多,北京如今在這個議題上究竟有著怎樣的戰略目標?《每日鏡報》以及《時代周報》均對此展開了分析。
原香港晨鐘書局出版人姚文田刑滿獲釋
在入獄近十年後,83歲的原香港晨鐘書局出版人姚文田近日刑滿出獄,並回到香港與家人團聚。2013年10月被捕前,姚文田計劃出版余傑的作品《中國教父習近平》,他獲刑10年的罪名是"走私普通貨物罪"和"涉嫌攜帶違禁物品"。
德國聯邦議員:「中國的角色很複雜」
德國總理肖爾茨喊話中國,莫向俄羅斯輸送武器助其侵略烏克蘭,同時呼籲中國發揮影響力敦促俄羅斯撤軍。究竟中國能發揮怎樣的影響力?中國扮演著何種角色?德國外交政策專家瓦德普就此接受德國之聲採訪。
媒體:美商務部長考慮出訪中國
繼美財政部官員上週造訪北京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2日)和彭博透露,她有可能於今年訪中,並提到美國政府正在審查對中國某些產業的境外投資。
兩會將召開 中國打擊金融業的享樂主義
今年「兩會」的一大看點,除了金融機構的改革之外,中紀委宣佈要打擊中國金融界的享樂主義、西方看齊論等錯誤思想,以清除黨內政治隱患。
美貿易黑名單增37實體 中國基因公司入列
目前已知榜上有名的中國企業,包括華大基因旗下部門,以及伺服器供應商浪潮集團。美國商務部指控,這些公司企圖協助北京提升軍事發展,因此遭列入出口管制名單。但有專家指出,打擊力道恐怕有限。
兩會前瞻:習近平第三任、新內閣將登場
備受關注的兩會將於本週上路,究竟在習近平連任的大環境下,還有哪些看點?德國之聲綜合了台港媒體的說法,推出兩會前瞻。
德語媒體:已經依賴中國的產業應該怎麼辦?
《商報》關注了德國汽車零件供應商在中國議題上的矛盾立場,注意到這些企業在加大投資中國的同時,也在擴大對替代市場的投入。《北巴伐利亞信使報》則擔心,歐洲太陽能發電高度依賴中國製造,將讓歐洲能源繼續依賴專制國家。
受俄烏戰爭影響 中國貨櫃改道喬治亞
從中國出發經由「新絲綢之路」運往歐洲的貨櫃,過去會取道俄羅斯。但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後,中國貨櫃开始改走「中間走廊」,經喬治亞进入歐盟。
歐洲議員包瑞翰:應當節制企業投資中國
被中國政府列入制裁名單的歐洲議會對華關係小組組長包瑞翰日前在接受德國《世界報》專訪時指出,德國政界應該提高企業大額投資中國的法律門檻,否則這些企業就會把高昂政治風險轉嫁給全體納稅人。
澳洲智庫: 中國在關鍵新興技術競爭中正超越美國
澳洲一个智庫的報告稱中國對關鍵和未來技術的壟斷正在形成,並建議民主國家展開更多的科研合作,引入旨在防止非法技術轉讓的簽證審查。
肖爾茨喊話中國:不要給俄羅斯武器!
德國總理肖爾茨呼籲中國為促使莫斯科結束戰爭做出更大努力,並向北京喊話:不要輸送武器幫助俄羅斯在烏克蘭的侵略戰爭。
美國批准6.19億美元對台新軍售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3月1日批准價值6.19億美元的對台新軍售,其中包括用於F-16機隊的飛彈。台灣國防部3月2日指出,自1日上午6時起至2日上午6時,「偵獲共機29架次,其中21架次侵擾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
大眾中國總裁稱新疆廠無強迫勞動 維族學者:說法有問題
大眾汽車(中國)總裁貝瑞德親赴新疆工廠參觀後表示,沒有發現任何侵犯人權的跡象。維族研究員Yalkun Uluyol對德國之聲表示,貝瑞德光憑與工廠人員交談就得出不存在強迫勞動的結論,這種說法「有問題」。
中國為何打擊知名企業家?
中國銀行家包凡的失蹤,再次引起人們對中國政府打壓企業家的擔憂。專家表示,這將導致投資者對中國失去信心。
「兩會」能成為中國經濟復甦的新契機嗎?
中國「兩會」將於本週末召開,目前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已經走出谷底,但外界對於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仍有不同看法。
美能源部、FBI指疫情源自中國實驗室洩漏 白宮稱尚無結論
美媒報導,美國能源部一改之前「不確定新冠病毒源自何處」的判斷,認為病毒很可能源於實驗室洩漏。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隨後也做出了類似的表態。白宮則表示,美國政府對於新冠起源尚無明確結論。北京則繼續駁斥美方說法,要求「停止翻炒實驗室洩漏論調」。
媒體:美國擬同盟友制裁中國
據消息稱,美國正在探詢其盟友意見,若北京為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他國是否有可能對中國實施新制裁。現在磋商到什麼程度了?美國需要誰的支持?盟友會買單嗎?
FBI:疫情疑源於武漢實驗室 中國批抹黑
美國FBI局長再度質疑,新冠肺炎可能源於中國武漢的實驗室洩漏,中國外交部1日抨擊了這項說法。
美眾院外委會投票 授權拜登全面禁用TikTok
由共和黨議員提出的TikTok禁令,1日通過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表決,將賦予拜登權力禁止TikTok用於美國設備。這項決議若正式拍板成法律,將是美國所實施影響範圍最大的社交媒體限制。
上一頁
第78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