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國主教會議呼籲為中國信徒祈禱
每年5月24日,天主教會在世界範圍內為中國的教會祈禱。今年,德國主教會議呼籲為「在壓迫中仍滿懷盼望的中國信徒」禱告,稱其「勇氣和創造力是值得欽佩的」。
中俄計劃在月球修建核電站
按照計劃,這座核反應堆在2035年落成之後,將為月球國際科研站項目提供能源,以支持對月球南極的研究和探索。
德語媒體:迅速崛起的中國軍火工業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認為中國軍火的價格相對低廉、不提政治附帶條件,而且無需給出用途說明,使其在一些政治複雜或財力有限的國家中越來越具有吸引力。《法蘭克福匯報》則關注了中國政府新近推出的公務接待中的全面「禁酒令」及其對中國職場酒文化的挑戰。
全球首家國際調解院將在香港開張
中國官媒報導,全球首家國際調解院下周在香港舉行簽署儀式,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將會前往出席。
客座評論:印巴空戰是否會增強北京武統台灣的信心
鄧聿文
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認為,最近印巴空戰中國出口武器的首次戰場勝利,是否會極大增強北京在解決台灣問題上對台動武的可能性,這是外界在目前兩岸緊張態勢下評估北京的對台戰略時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中國會成為武器出口大國嗎?
近期的印巴衝突中,中國制武器引起了關注。中國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武器供應國,也是全球排名第四的軍火出口國。儘管北京對擴大武器出口有雄心,但專家並不樂觀。
德語媒體:原材料 - 北京的王牌
媒體看中國
《法蘭克福匯報》評論認為,隨著中美關稅之爭暫時「休戰」,中國也部分恢復了稀土出口,但中國此前叫停稀土出口這一事實本身,就已足以讓西方警醒。《新蘇黎世報》則回顧了香港首富李嘉誠同北京之間的恩恩怨怨。
中國工廠產出超預期 貿易戰陰影下增長顯韌性
儘管與美國的貿易戰仍在持續,中國4月工業生產仍錄得超出預期的增長;但國內消費與房地產市場依然疲弱,制約經濟反彈勢頭。
牆外文摘:讓自由亞洲電台消失正中習近平下懷
牆外文摘
自由亞洲電台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方貝指出,在美國放棄在中國提供自由、未經審查的新聞的同時,中國政府繼續加強其全球虛假訊息傳播行動。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讓自由亞洲電台完全消失,正中習近平下懷。
澳洲企业宣佈成為中國外首家重稀土商業化生產商
澳洲莱纳斯公司宣佈在馬來西亞生產出氧化鏑,標誌著全球首次有企業在中國之外實現重稀土的商業化分離生產,打破了中國長期主導的格局。
印度能否幫助蘋果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蘋果公司長期嚴重依賴中國工廠生產其產品。現在,這家科技巨頭計劃在印度大幅提高產量。
「休戰」90天 中國對美出口商謹慎樂觀
中美代表就暫停執行「對等關稅」九十天達成協議,這對於過去一個月來對美業務幾乎停滯的中國出口商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但對大多數商家來說,現在畢竟只是暫時「休戰」,未來的不確定性仍揮之不去。
歐盟:暫不重啟中歐投資協定、維持對華制裁
4月底,中國解除了對多名歐洲議會議員及其人權小組委員會的制裁,引發外界猜測北京方面希望重啟雙邊投資協議談判。不過歐盟駐華代表團日前駁斥了這一猜測。此外,歐洲議會也表示,暫不會解除對中國方面的制裁,這一說法明顯不同於北京宣稱的「同步取消」。
又有老虎落馬?廣西自治區政府主席被查
5月16日,中共中央紀委發布消息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主席藍天立因涉嫌違紀違法,正在接受中國國家反腐機構的調查。
德語媒體:「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
媒體看中國
《法蘭克福匯報》指出,中美關稅之爭剛剛宣佈「休戰」,北京就發布了國家安全白皮書,也許這只是時間上的巧合,但白皮書發出的訊息卻非常明確:在北京看來,中國同美國以及西方陣營的對抗態勢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曼谷大樓坍塌事故:泰國建築大亨自首 中國高管被指控
泰國法院本周四對涉國家審計署在建大樓坍塌事故的17人簽發逮捕令,其中包括工程師、項目管理和建築承包商高管。據美聯社報導,本周五被指控的17人中包括中鐵十局泰國分公司董事張傳令。
澳洲與印尼承諾加強合作 對中俄看法仍存分歧
國防專家指出,澳洲與印尼的關係「十多年來避免了嚴重危機,其合作持續地逐步推進,比以前更為穩定」,但是兩國在對中國和俄羅斯的看法上存在較大的差異。
中國將對南美五國實行免簽
從6月1日起中國將對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魯、烏拉圭五國實行為期一年的單方面免簽政策。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巴西、秘魯、智利等拉美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
在中國關押六年 楊恆均致信澳洲總理盼返國治療
澳籍華裔作家楊恆均自2019年被關押在中國至今;由於他過去曾向家人透露自己虛弱且病重,他的健康狀況引起外界擔憂。近日,楊恆均在獄中致函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盼澳方能協助他返回澳洲接受治療。
德國新總理:將堅決敦促中國為解決烏克蘭問題做出貢獻
德國新任總理梅爾茨於本周三首次在聯邦議院發表政府聲明,明確將繼續對烏克蘭的支持,批評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指責前任政府在移民問題上的失控,並強調與中國既是德國的制度性競爭對手,也是經濟領域重要合作夥伴。
印度封鎖中國、土耳其國家媒體X平台賬戶
印度封鎖了屬於中國和土耳其國家媒體的X平台賬戶。此舉正值印巴上周軍事衝突中,印度聲稱外國媒體傳遞假訊息之際。
哥倫比亞加入「一帶一路」
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巴西、秘魯、智利等拉丁美洲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而該地區已有三分之二的國家簽署了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
專訪:中國抗過首輪關稅 會再簽「購買協議」嗎?
美中達成大幅調降關稅的協議,讓經濟界擔心的最糟糕的情況暫時沒有發生。美中接下來面對怎樣的問題?就此德國之聲專訪德國法蘭克福金融管理學院教授、曾長年在中國任教的經濟學家勒謝爾(Horst Löchel)。
美下調中國「小包裹」關稅至54% 保留每件100美元固定費用
白宮周一發布行政命令,自5月14日起,美國將對來自中國的低價值商品關稅從120%下調至54%,並繼續保留每件100美元的固定費用。
消息人士:中國解除波音飛機接收禁令
在中美雙方達成關稅「休戰」協議、同意在未來90天大幅降低關稅後,消息人士稱,中國已解除禁止國內航空公司接收波音新飛機的禁令,為波音公司重返中國市場鋪平道路。
中美互降關稅下一步?川普稱本週可能與習近平對話
隨著中美大幅削減關稅,分析指市場雖然樂見其成,但也存在不確定性,且最終可能美國經濟仍可能受到傷害。與此同時,川普透露,他有可能會在本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
應議員邀請,蔡英文將於本周訪問英國
蔡英文辦公室在聲明中說,她將於本周應「英國議會友人」邀請訪問英國。這一行程正值倫敦努力改善與北京的關係之際。
客座評論:從「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到「矽盾」的認知陷阱
鄧聿文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成為熱議話題。然而隨著川普重掌白宮,這樣的說法逐漸銷聲匿跡。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認為,對於北京的武力攻台威脅,台灣社會需要的不再是朗朗上口的比喻,而是更現實的戰略定位與風險預判。
客座評論:白煙與鐘聲——良十四世的改革與挑戰
呂恆君
5月8日,美國籍樞機羅伯特‧普雷沃斯特被選為羅馬天主教會新任教宗,封號為良十四世。華裔德籍漢學家呂恆君從德國天主教會啟動的改革進程「共議之路」與《梵中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兩個敏感議題出發,分析良十四世即將面對的核心挑戰。
牆外文摘:中國人權倡導者鼓勵美國人「加油」
牆外文摘
中國人權研究者和倡導者王亞秋鼓勵對反抗川普政府的美國人說,展示勇氣不只是一種道德力量,更是反擊逐漸加劇的威權主義的有效策略。「加油!不要放棄!」
川普能否阻止伊朗向中國出口石油?
中國是伊朗最穩妥的石油買家,而石油出口是伊朗經濟的一個重要命脈,美國雖然不斷施壓,試圖削減伊朗的石油出口,但想切斷這條生命線卻顯得愈發力不從心。
印巴同意停火 川普称美斡旋成功
周六,印巴兩個擁有核武器的鄰國在衝突急劇升級之後,就停火達成了協議。美國總統川普在社交平台宣佈了這一消息,並向兩國表示「祝賀」。美國國務卿盧比奧表示,印巴雙方將在中立地點就一系列問題開啟談判。
通縮與關稅:中國經濟承壓加劇
中國消費者價格持續下跌。雖然購物者可能會因此感到高興,但中國政府卻希望看到相反的趨勢,因為這種發展對經濟構成潛在威脅。與此同時,中美貿易戰升級帶來外部衝擊,經濟前景愈發複雜。
客座評論:習近平參加莫斯科勝利日告訴了我們什麼?
張俊華
從俄羅斯和西方那裡兩頭吃,是當今中國外交堅守的原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習近平如此做的難度越來越大。而這次他參加莫斯科的勝利日儀式,顯然在表明他更向普丁傾斜。
客座評論:中國在焦慮什麼?
沈凌
經濟學家沈凌認為,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早就超越了歐美且產業鏈完備,是時候推廣人民幣國際化,而不是繼續瞄準出口換美元,從而助美支持美元信用。
中國殲-10參與印巴衝突? 美官員:擊落兩架印度戰機
隨著印巴緊張局勢升級,巴基斯坦疑似使用中國產武器擊落印度戰機後,中國軍工股票大漲。兩名美國官員周四也向路透社表示,巴基斯坦使用的是中國戰機「殲-10」,擊落至少兩架印度戰機。
德語媒體:中國為何「不跪」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認為,早在川普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中國就已開始對貿易戰進行準備,這給了習近平「奉陪到底」的底氣。賓士、大眾和寶馬等三大德國車企在華營銷業績均直線下滑,《商報》疾呼,絕不能讓這種局面持續下去。
客座評論:教宗方濟各的「慈悲外交」與中國遺產
呂恆君
在方濟各教宗的眾多遺產之中,最富爭議者莫過於《梵中主教任命臨時協議》的簽署。新任教宗如何處理這一敏感議題,勢必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教宗方濟各:一位保守的改革者
在他十二年的梵蒂岡教宗職位上,方濟各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支持難民和無家可歸者,並為環境和氣候保護而奮鬥。但他的內部改革以及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都留下無數爭議。
歐盟不急於和美簽協議 中國趁機搞魅力攻勢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歐盟領導人就雙方建交50周年互致賀電,中國外交部還稱雙方「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與此同時,歐盟貿易委員謝夫喬維齊則表示,如果美國提出的方案不公平,歐洲人並不急於和美國人達成「糟糕的協議」。
五一消費略有回升,中美貿易戰令服務業復甦承壓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中國國內旅遊消費同比增長8%,達1802.7億元人民幣,但人均消費仍低於疫情前水準。與此同時,中國服務業在4月增速降至七個月以來最低水準。關稅壓力、消費信心不足以及政策支持缺口,正制約著服務業的復甦。
提高價格、撤離中國:關稅戰中芭比娃娃躺槍
鑑於川普总統實施的關稅政策,美國玩具製造商美泰公司計劃提高一部分在美國銷售產品的價格,同時加快將生產轉離中國的步伐。
客座評論:習近平五四的「囑托「能解決中國的問題嗎?
張俊華
面對著地區差別,城鄉的不平等,青年失業率的攀高,中國需要一個果斷和全面的制度改革,從而改變落後地區的醫療、退休金和教育資源的分配。但習近平似乎還是停留在毛澤東那種的思想動員水準上。這必然導致上述的問題無法得到根本的解決。
告別核電 台灣能源撐得過中國攻擊嗎?
中國過去幾個月多次在台海軍演,引發對兩岸緊張局勢加劇的擔憂。今年5月,台灣最後一座運轉中的核能發電機即將除役,台灣的能源安全也成為討論話題。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如果被中國封鎖,台灣能維持多久的自供電?
德語媒體:比亞迪的成功秘訣
媒體看中國
上周結束的上海車展仍是德語媒體的熱議話題。《南德意志報》評論稱,德國汽車工業要想奪回霸主地位,新一屆政府必須出台提振措施,以鼓勵技術創新和改善市場環境。《世界報》長篇報導,介紹了中國電動車企業比亞迪成功背後的秘密。
德國新內閣出爐:誰和中國有過交集?
繼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之後,社民黨本周一也公佈了其部長人選名單。將來領導德國的除了候任總理梅爾茨之外還有哪些人?哪些部長與中國打過交道?哪個部長的仕途堪稱勵志故事?
客座評論:川普治下美式「文革」和中國文革的異同
鄧聿文
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認為,川普执政以來引起最大內政外交爭議、對他個人也有很大傷害的,是由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發動的一場針對極端左派的意識形態革命。中國輿論把川普和馬斯克的這些舉措稱為「美式文革」。
牆外文摘:川普政府背叛了中國異議人士
牆外文摘
有評論認為,川普政府不僅削弱了對中國間諜活動和影響力滲透的防線,還背叛了那些一直是習近平政府眼中釘的異見人士,也背叛了揭露北京保守最嚴密的秘密的人。
美終止中國貨物「小額豁免」Temu商品喊漲
川普政府正式取消對來自中國、香港等地商業包裹的「小額豁免」 ,意味自此需繳納高達145%的關稅,Temu、Shein已有部分商品大幅調高售價。
德語媒體:關稅影響堪比新冠疫情?
媒體看中國
五年前,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各國採取的不同程度的封控措施使經濟活動幾乎陷入停滯。五年後的今天,美國總統川普发起的關稅戰也正在令全球經濟經受嚴峻考驗。
上一頁
第7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