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見雷蒙多 中美破冰關鍵?
目前正在美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貿易部長會議的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週四已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會晤,期間還預計會見美國貿易代表戴琪——這被認為將是中美關係能否回暖的第一個晴雨表。
越南指責中「向陽紅10號」科考船等船隻侵犯其主權
越南本周四(5月25日)指責一艘中國科考船及護衛海警船侵犯了越南主權,並要求中國政府將這些船隻撤離越南海域。
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 靠「孔乙己脫長衫」解決?
為了防止年輕人陷入「畢業即失業」的困境,中國當局使出渾身解數,一面鼓勵中小微企業招聘應屆生,一面進行公務員和碩士擴招,同時展開輿論宣傳攻勢。此外,還有高校暗中用力,讓數據「更好看」。
靠譜的川普?佛州州長德桑蒂斯競選總統
讓美國偉大--這是前共和黨總統川普的口號,如今,同為共和黨的佛羅里達州長德桑蒂斯推出的新口號是:讓美國像佛羅里達。這位強硬的保守派政界人士試圖樹立與川普不同的形象。
國泰事件:中國網路反「崇洋媚外」浪潮高漲
國泰航空解僱涉嫌歧視的空服員後,國泰空乘工會表示,公司需要解決員工和資源短缺的問題並提高薪資以振士氣。隨著國泰事件持續發酵,中國網路上出現反對崇洋媚外的聲浪,「寶馬冰淇淋事件」也再度被重提。
美眾院中國委員會提立法建議:加強武裝台灣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週三首度報告,通過2項針對台灣、新疆的提案,其中包含擴大美台聯合軍事訓練、加快交付軍售等。該委員會主席表示,如果希望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現在就必須儘可能地武裝台灣」。
微軟:中國駭客組織入侵美國關鍵網路設施
西方情報機構和微軟公司揭露,有中國駭客組織廣泛鎖定併入侵了美國在關島等地的關鍵網路基礎設施,進行情蒐。《紐約時報》示警,關島是美軍在亞太的核心基地,若通訊能力因此受阻,恐嚴重影響美國應對台海危機。
俄超音速科學家受控向中國提供機密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稱,俄羅斯一個領先的科學研究所負責人及另外兩名超音速導彈技術專家以叛國罪被逮捕,是受到指控向中國提供機密訊息。
習近平會見俄總理 許諾支持「彼此核心利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三會見了來訪的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強調兩國將「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繼續相互堅定支持」。自從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中俄兩國的關係愈加緊密,在西方制裁的背景下,中國成為俄羅斯最大的能源買主。
德語媒體:中國經濟好景不再
中國官方發布的最新經濟數據差強人意,內需疲軟,失業率激增。這是嚴苛"清零政策"之後的短暫後續表現呢,還是有更深層的政治原因?
中國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預測6月底到來 「二陽」可怕嗎?
中國的「五一」假期過後,許多人在社群網站上反映自己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也就是「二陽」。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近日表示,中國國內今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將在6月底。新的疫情高峰有何特點,如何應對?本台記者就此採訪了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金冬雁。
北約計劃在日設聯絡處 岸田: 日本無意加入北約
對於北約在東京設立聯絡處的計劃,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三表示存在相關討論,但是他強調日本沒有成為該軍事同盟成員的計劃。中國外交部回應稱,「亞太不歡迎陣營對抗,不歡迎軍事集團」。
美眾議院中國委員會主席要求將長鑫存儲列入「黑名單」
美國眾議院中國事務專責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要求美商務部就中國針對美光公司發出的禁令採取反制措施,同時他呼籲韓國不要填補美光中國市場的缺口。英偉達CEO近期表示,美中科技爭端可能讓晶片行業遭受「重大損失。
國泰航空遭指歧視中國客 官媒:重拳整頓
香港國泰航空近日遭投訴有空服員「歧視非英語乘客們」,嘲諷說普通話的乘客「如果不能用英語說出毛毯,就拿不到」等。香港特首李家超24日稱,事件傷害中港感情,「感到痛心」。
中國駐美大使懸缺多時 謝鋒抵美履新
中國駐美大使懸缺逾4個月,是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最久的一次。中國副外長謝鋒週二抵達美國履新,轉任該職。他說,自己是為中國利益而來,並承認中美關係「遭遇嚴重挑戰」。習近平欽點謝鋒,釋放了什麼信號?
羅傑叔叔Youtube上發影片回應被中國封殺
5月23日,馬來西亞華裔脫口秀演員羅傑叔叔(Uncle Roger)在Youtube上發表新影片,一邊回應近日在中國社群網站遭到全面封殺,一邊為自己的節目做廣告。
俄總理訪華 李強: 願同俄方進一步擴大經貿往來
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已抵達中國進行訪問,尋求加強俄中合作。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表示,中國願意進一步擴大與俄羅斯的經貿往來。中國外交部也於周二再次挺俄,表示反對「未經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
充滿爭議的外交傳奇: 季辛吉迎來百歲生日
這位迄今仍樂於在國際議題上表達觀點的美國前國務卿同時也是一位充滿爭議的人物。對他褒獎的人認為他是一個有談判天賦的精明的現實政治家。批評者則認為,他是以權力為中心的不擇手段的人,甚至是戰爭罪犯。
與美簽訂防務協議 巴新稱不會被用作發動戰爭的基地
美國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簽署一項安全協議後,巴布亞紐幾內亞總理本周二表示,該國不會被用作 "發動戰爭 "的基地,與美國簽訂的國防協議禁止「進攻性軍事行動」。
WHA拒台媒採訪 台外交部:中國施壓惡行
台灣不只連續第7年遭世界衛生大會(WHA)拒於門外,台灣記者日前領取WHA採訪證時,也因「收到中國施壓不得放行台灣記者」臨時遭到拒絕。台灣外交部指控中國施壓聯合國,「幹盡傷害台灣人民的惡行」。
中印摩擦:傳北京欲在爭議邊界再設緩衝區
印度媒體引述消息報導,中國軍隊日前要求在中印爭議邊境的拉達克東部地區、印度宣稱的邊界線內,設立緩衝區,作為雙方脫離接觸的前提條件。有印度國會議員批評莫迪政府,放任邊境爭議局勢惡化,呼籲堅決反對中國。
法律戰開打 TikTok控告蒙大拿州違憲
蒙大拿州開出全美第一槍,簽署立法全面禁止政府及一般用戶下載及使用TikTok。繼5名用戶兼創作者之後,TikTok公司也提起訴訟,指控此禁令違憲。該法案有何規定?
德語媒體:對華政策的轉折點
剛剛結束的七國集團峰會上,除了俄烏戰爭之外,如何同中國打交道也首次成為西方七國首腦的重要議題。在對華關係中"去風險",顯然已經成為各方的共識。
台灣跆拳道選手領獎時手舉五星紅旗 台行政院長:徹查!
台灣跆拳道選手李東憲在韓國亞太大師運動會獲得銅牌領獎時展示中國的國旗五星紅旗,引發爭議。事後他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再嗆台灣是「鬼島」,沒有「言論自由」。台灣行政院長陳建仁回應稱「相關單位務必要清查釐清」。
各國在德投資:美國蟬聯榜首 中國排名下滑
據德國官方統計,儘管有戰爭和能源危機的影響,2022年外國企業在德國投資項目數量仍保持穩定,總投資額大幅增長。其中美國仍然是投資最多的國家,瑞士和英國分列第二第三,中國則滑落到第四名。來自中國的投資項目數量跌至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世界衞生大會再次拒絕台灣作為觀察員與會
第76屆世界衞生大會(WHA)本周一決定,不邀請台灣參加5月21日至30日舉行的本屆世衛組織大會。台灣外交部對此結果表示遺憾與不滿。北京方面則稱,世衛大會連續多年拒絕所謂涉台提案充分說明,一個中國原則「不容任何挑戰」。
不滿G7 中國召見日本大使 批英國「鸚鵡學舌」
上周末在廣島閉幕的G7峰會批評中國不斷對台灣發出戰爭威脅。G7聯合公報中呼籲全世界所有國家尊重法治和國際貿易規則。中國對公報中的涉華議題做出強烈回應,稱七國集團「抹黑攻擊中國,粗暴干涉中國內政」。
客座評論:中亞可能成為中國的勢力範圍
上周的中國-中亞峰會在時間上與廣島G7有重疊。政治學者鄧聿文表示,西方媒體很多解讀成中國是要借中亞峰會對抗G7,但其實談不上中國要和G7打擂台,同時也確實不能小看西安的這次會議,中亞是「西向戰略」重要的連結點。
美中關係低谷逢春?拜登:很快「解凍」
美國總統拜登21日在七國集團(G7)峰會後的記者會表示,與中國的關係將很快「解凍」。跌入歷史低谷的美中關係,有望逢春嗎?北京22日表示,「美國一邊說要溝通,一邊打壓遏制中國,意義何在?」
德國與韓國將簽署軍事機密協議
德國總理肖爾茨在結束G7峰會後訪韓。韓國總統尹錫悅在他造訪時宣佈,將與德國簽署協議以強化國防合作;德國則敦促韓方投資德國晶片產業,並示警北韓應停止彈道導彈試驗,以維護區域的和平與安全。
英國首相:中國對全球安全與繁榮構成最大挑戰
英國首相蘇納克在七國集團廣島峰會結束後表示,中國對全球安全與繁榮構成最大挑戰,但是其它主要經濟體不應該尋求與中國完全脫鉤。昨天發表的G7峰會聯合公報也強調,G7的政策目的不是要損害中國或阻礙其經濟進步,而是要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客座評論:市場規模和產權保護
保護產權是市場經濟的基石。一方面,中國政府在保護產權方面有諸多不如人意。另一方面,還是有大量外資期待進入中國市場。這是為何?經濟學家沈凌嘗試給出答案。
美加強軍援烏克蘭 G7力挺澤連斯基
美國總統拜登在七國集團峰會閉幕這天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面,並宣佈新的軍援計畫。在美國帶領下,這幾個富國除了準備長期支持烏克蘭,還給澤連斯基搭建舞台,爭取巴西和印度等國家的支持,不過巴印買單嗎?
分析:G7對中更強硬 調停戰爭不單靠北京
七國集團(G7)領導人齊聚日本廣島,峰會期間發佈的聯合公報與反對「經濟脅迫」文件,劍指中國。有專家評價,這顯示G7正對中國挑戰做出有力回應——但現在問題是,他們如何兌現這些承諾?
G7重頭戲:澤連斯基今見拜登
七國集團(G7)峰會最後一天,美國總統拜登預計將會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澤連斯基親臨廣島峰會,引發一陣炫風。美方同意盟國提供烏克蘭F-16戰鬥機料成焦點之一。與此同時,中國與俄羅斯陸續對G7表達不滿。
德語媒體:G7和中國
各大德語媒體關注因澤倫斯基意外到訪,而提前一天問世的G7峰會公報。尤其是其中針對中國的內容。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對中國的明確批評,同時又向北京伸出了友好的手。
阿斯利康中國總裁:打造「愛黨愛國」的企業
繼許多中國本土公司宣誓向黨效忠後,總部位於英國劍橋的全球製藥商阿斯利康公司中國區總裁王磊近日表示,阿斯利康力圖在中國成為一家「愛黨愛國的本土跨國企業」。
中國反對印度在克什米爾舉行G20會議
中國表示反對印度下周在克什米爾舉行G20旅遊會議,並拒絕出席。此前,控制克什米爾部分地區的巴基斯坦已譴責印度在爭議地區舉辦會議。印度則稱可以在自己的領土上自由舉行會議。
又一脫口秀演員在中國遭封殺
脫口秀演員、六月四日、辱華。這是一周以來第二個中國全網封殺脫口秀演員事件的關鍵字。這次遭封殺的「羅傑叔叔」(Uncle Roger)甚至不是中國人,也不是以政治諷刺起家。
G7聯合公報:政策方針不是為了傷害中國
七國集團峰會進入第二天,除了發表聯合公報之外,成員國領導人還通過了被視為對中國「統一戰線」的反經濟脅迫倡議。與此同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抵達了廣島,預計將參加21日的議程。
印度將在克什米爾建成世界最高鐵路橋
世界上最高的鐵路橋預計將很快開通。印度橫跨切納布河的鐵路大橋將連接喜馬拉雅地區和印度龐大的鐵路網。莫迪稱讚這座橋體現了「印度在現代工程領域不斷增長的實力」。
德語媒體:中國何以如此重視中亞
七國集團在日本舉行峰會,就如何同俄羅斯和中國等專制政權打交道展開研討之際,中國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古城西安同中亞五國領導人舉行了高調的會晤。德語媒體普遍認為,這是中國擴大在中亞影響力的又一次重要嘗試。
斯里蘭卡「獼猴肆虐」 擬向中國出口10萬只
斯里蘭卡的大量獼猴令許多民眾感到頭疼。農民抱怨猴子偷吃農作物,造成他們損失慘重。該國農業部出奇招,打算將部分獼猴賣往中國的動物園。
破冰契機再現 中美商務部長下週將會面
此消息由中國駐美大使館於18日主動釋出,外界推測,中方很可能是在為今年下半年安排「拜習會」鋪路。隨著中美關係跌宕起伏,北京對這場部長級會談有何期待?
中亞五國全到齊 與中國簽署峰會宣言
中亞五國在西安簽署了《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時機恰逢七國集團(G7 )在日本舉行廣島峰會。在美中角力加劇、中國不斷尋求擴大全球影響力之際,兩大峰會透露出競爭意味。習近平如何拉近與中亞領導人關係?
德語媒體:「北京可能在2025年1月的月圓之夜攻台」
慕尼黑聯邦國防大學情報與安全研究中心(CISS) 的一位專家在接受《慕尼黑信使報》採訪時表示,如果北京領導人真的決定軍事攻擊台灣,那麼2025年1月將會是一個可能的時間窗口。《世界報》報導說,立陶宛與北京拉開距離,轉而親近台灣讓其在經濟上受
中國恢復澳洲木材進口
在澳洲呼吁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獨立調查後,中國政府對其實施木材進口禁令。該禁令從周四(5月18日)起取消,這是兩國修復破損的雙邊關係的又一跡象。
歐洲熱門景點:中國遊客仍未回歸
曾經歐洲渡假勝地滿是中國遊客的盛景不復,儘管新冠疫情已經結束,歐洲仍然鮮有中國遊客。為什麼中國人的歐洲出境游尚未恢復?這給巴黎這樣的旅遊城市帶來怎樣的影響?
中國一季度汽車出口超過日本 俄羅斯成為最大海外市場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出口汽車107萬輛,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汽車出口量最高的國家。按汽車商品出口金額排名,俄羅斯成為中國出口汽車最大的海外市場。
帶你走進德國「薩克森矽谷」
全球各國都爭先恐後的想在晶片製造領域爭取一席之地。德國也當然不想被落下。在前東德研製過的晶片的地方,一個新的「矽谷」正在誕生。
上一頁
第68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