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德國不要被中國嚇倒
「德國經濟對中國存在片面依賴」——很多人對這種說法深信不疑。《明鏡周刊》發表的分析性文章指出,德國脆弱無力只是一種憑空想像,正相反,德國的影響力遠高出它自身的想像。面對中國,德國完全可以採取一副自信十足的姿態。
碧桂園股價驟跌 預估半年虧損百億人民幣
在競爭對手恆大爆發債務危機兩年後,碧桂園的巨額債務引發了投資人對其破產的擔憂,該公司已預告今年上半年虧損金額超過人民幣450億元,碧桂園有可能成為第二個恆大嗎?
7月中國銀行貸款斷崖式下跌 通縮又近一步
7 月份,中國新增銀行貸款大幅下降,其他主要信貸指標也出現疲軟。儘管此前央行降低了利率,政府也承諾為復甦乏力的經濟提供更多支持,分析人士認為,政策小步走已難以扭轉經濟頹勢。
西安突發山洪土石流 至少21人遇難
中國西安當地應急部門表示,8月11日的突發山洪土石流災害已經造成21人遇難,還有6人失聯。中國今夏暴雨成災,洪水泛濫,災難頻發。
菲律賓宣佈停用與中國海警之間的溝通「熱線」
據CNN報導,菲律賓和中國之間的海警「熱線」停用,目前雙方僅能通過外交部進行溝通。菲律賓海岸警衛隊一名發言人表示,這條「熱線」沒有給菲律賓帶來實質好處。
賴清德參加紐約僑宴 反對者場外舉牌抗議
身為民進黨2024年台灣總統候選人的賴清德,週末過境美國紐約時感謝美方不懼壓力協助過境。有觀察認為,他此行在美國,「小粉紅」的抗議未如預期激烈;不過,在紐約僑宴場外,仍有部分統派人士舉標語反對賴清德赴美。
力挽外商投資 中國祭出24條政策
在中國加大反間諜等國安措施之際,外國企業對中國投資信心減弱。北京為吸引外商,13日公佈《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希望以24條措施挽回外資紛紛撤出中國市場的頹勢。
牆外文摘:賴清德過境紐約 小粉紅不見蹤影
有評論認為,「小粉紅」在賴清德過境當日的戰術迴避不無道理。2019年,爭取連任的蔡英文過境紐約,紅僑抗議隊伍如影隨形,讓台灣民眾反感,形同「助選」蔡英文。
中國公民瓜達爾遇襲 巴軍方打死兩名武裝分子
中國在瓜達爾修建深水港。該地區局勢不穩定。巴基斯坦政府派出約15000名安全力量,保護在那裡的數千名中國人。周日,分離武裝分子襲擊了載有中國人的車輛。
賴清德過境美國 中國批「麻煩製造者」
中國外交部周日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台灣副總統賴清德「過境竄美」,形容他是「麻煩製造者」,並強調正密切跟蹤事態發展,將採取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台灣陸委會則回批中方「蠻橫對外擴張、窮兵黷武的行徑,嚴重威脅區域和平,才是國際公認的麻煩製造者」。
日本:開啟核廢水排放後將對當地魚產進行監測
福島廢棄核電站冷卻水排放的籌備工作已近尾聲,儘管國際原子能機構已經批准了相關計劃,但對廢水排放可能帶來的危害仍存在諸多爭議和疑慮。有鑑於此,日本政府計劃借助海產品監測,打消各方的顧慮。
洪水過後 農業災情如何?
中國北方的洪水給農田帶來多大損失,目前尚不清楚。行業人士初步估計,玉米損失約佔全國的2%。東北災區大米可能減產3-5%。
拜登稱中國為「定時炸彈」 北京反擊
在本周的一次政治籌款活動上,美國總統拜登稱面臨經濟增長疲軟的中國是一枚「滴答作響的定時炸彈」。中國官媒回應稱,面對國內困局就拿中國說事是拜登政府的「老把戲」。對於相關言論是否會影響「拜習會」舉行,白宮發言人柯比未置評論。
德語媒體:德國對台態度暴露利己主義
台灣晶片製造商台積電將在德國設廠。《世界報》客座評論指出,德國正從台灣技術中受益,但迄今德國政府尚未對台灣的安全利益提供支持,這顯示出德國的雙標也透露出令人不安的利己主義。
澳總理呼籲中國釋放記者成蕾
澳洲总理阿爾巴尼斯周六強調,「重要的是她作為澳洲公民的人權要得到尊重。」但是,他表示成蕾的釋放不會成為他訪問中國的條件。
賴清德今日啟程過境美國,表示期待會晤美國朋友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周六(8月12日)飛往美國,前往巴拉圭出席新任總統就職典禮。他表示很高興過境時能與美國朋友見面。
專家:新冠病毒EG.5變異株不具有特別危險性
世界衞生組織日前將新冠病毒EG.5變異株列為需要留意的變種,並展開追蹤。德國專家指出,這一變異株不會造成特殊的風險,但是在夏季結束之後人們要做好感染數字重新激增的思想準備。
西方迴避一帶一路論壇?中國官媒: 「不必自作多情」
美媒7月底曾報導稱,德、法、意等歐洲國家首腦在迴避今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官媒8月12日駁斥了這種說法,稱「部分國家領導人不在邀請之列」,該論壇主要邀請的是發展中國家領導人,並告誡「西方媒體和個別人士不必自作多情」。
德語媒體:中國經濟的十大問題
拜登政府發布行政令,從明年起禁止美國人投資一些研發先進半導體和量子計算機的中國公司。德語媒體就此發表評論,分析其中原因和後果。《世界報》探討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十大問題和可能的出路。
脫鉤再加碼 印度將限制「中國製造」電子產品進口
據德國《商報》報導,印度政府有意在短期內對於電腦類產品的進口做出新的限制規定。這一限制規定將影響到蘋果、三星、戴爾等多個電腦品牌在印度市場的銷售。報導指出,新的進口限制主要對准的是中國製造的電子產品。
是什麼讓德國右翼民粹選項黨與中國相互靠近?
民調支持率日益上升讓北京方面對德國右翼民粹選項黨(AfD)頗感興趣。特別是選項黨反對以價值觀為基礎的外交政策並尋求與美國保持距離的態度深得北京「歡心」。今年夏天選項黨曾派出一個代表團訪問中國。
中國稱破獲一起CIA間諜案
中國國家安全部宣佈破獲一起美國中央情報局間諜案。7月1日,中國開始實施修改後的反間諜法。一周前,美國司法部才宣佈,兩名美國海軍士兵因向中國出賣軍事情報而被捕。
涉嫌非法換匯 上海移民中介業者被捕
網傳消息指出,總部在上海的移民中介公司「外聯出國」負責人何梅遭公安逮捕。DW致電該公司,員工並未證實此事,僅稱公司業務仍正常運作。不過,外界擔憂這可能代表中國將開始嚴查從事移民業務的人,但這對中國的「潤」潮會帶來多大影響, 仍然未知。
日媒怎麼看麻生太郎訪台?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自民黨副總裁訪問台灣三天,除了悼念前總統李登輝外,也與台灣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見面,其發言「要有打仗心理準備」等更受到關注。但北京似乎沒有太大的反應,為什麼?
成蕾遭中國關押近三年 公開信表達思念家人
澳大利亞華裔女記者成蕾遭中國關押即將屆滿3年,她的公開信表達了對澳大利亞生活的思念。在中澳關係出現改善跡象之際,她能否獲釋仍充滿變數。
德語媒體:拿什麼來拯救你 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正面臨越來越嚴重的通貨緊縮風險,引發了德語報刊的高度關注。《法蘭克福匯報》指出,北京在需求側以及供給側都沒有太多辦法來緩解這場危機。《商報》則認為,中國經濟降溫是北京有意為之,目的是糾正多年來過快發展累積的問題。
德國經濟界對美國限制對華投資感到憂慮
德國經濟界對美國總統拜登簽署對華投資限令感到擔憂。德國工商聯合會外貿問題專家表示,歐盟應「與美國密切協調,防止美國的投資限令對歐洲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客座評論:中國對俄烏戰爭的立場正在調整嗎?
中國派代表參加薩特在吉達主辦的烏克蘭問題國際會議,意味著中俄關係出現裂痕?本文作者認為,在美中對抗沒有改善的前提下,中國不可能有意疏遠俄羅斯。
中國重新開放前往德國旅遊團
中國自年初以來分批次恢復出國團隊游,德國等70多個國家如今列在第三批次名單上。據德國統計數字,今年1-5月,中國遊客在德國的過夜數約為疫情前水準的35%。
德國聯邦軍雇員涉嫌為俄當間諜被捕
德國聯邦檢察官辦公室宣佈,聯邦國防軍裝備訊息技術支援處(BAAINBw)的一名雇員涉嫌為俄羅斯從事間諜活動,於 8 月 9 日在德國科布連茲市被逮捕。
中國網路巨頭大宗採購美國產AI晶片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百度、字節跳動、騰訊、阿里巴巴等中國網路巨頭企業正在大規模採購英偉達產的A800晶片。這款晶片對於生成式人工智慧系統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巴基斯坦:本土產品不敵「中國製造」
巴基斯坦本土製造的商品在價格與品質上越來越難與中國產品競爭。當地商家呼籲政府出台方案改變這一趨勢。
麻生太郎談嚇阻台海戰爭 中國向日本提出交涉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在台北談到,各方若想要阻止台海衝突,重點在對中國產生足夠的嚇阻能力。對此,中方表示強烈抗議。
曾向中國承諾移除仁愛礁軍艦? 菲總統否認
上週,中國和菲律賓再度因為仁愛礁上的一艘菲國軍艦起爭端,中方要求菲律賓撤走軍艦,但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否認曾有這樣的承諾。
路透:印度數月來禁止軍用無人機使用中國產零件
據路透社報導,出於對安全漏洞的擔憂,印度近幾個月來已禁止國內軍用無人機製造商使用中國製造的零件。不過,在軍用無人機製造方面,印度仍面臨著成本高和缺少技術的障礙。
德語媒體:向中國輸出技術須謹防「軍民融合」
中國以其龐大的市場和雄厚的資金,一向對德國企業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但畢竟中國政治正在同西方漸行漸遠,繼續向中國輸出技術,很有可能對西方國家構成威脅。
國泰航空上半年扭虧為盈 擬在內地招聘空乘
香港最大的本地航空公司國泰航空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重回盈利區間,實現淨利潤42.7億港元。國泰航空高管8月9日在記者會上宣佈,國泰航空正首次在內地招聘機師,並擬招聘200至300名來自內地的空乘。
美國正式限制對中投資敏感科技
美國總統拜登9日正式簽署行政命令,限縮美國資本對中國半導體、量子運算與人工智慧等敏感科技的投資。
中國物價回落 專家稱須警惕通縮風險
由於內需不振和房地產市場出現危機,中國消費價格指數出現了回落。專家稱,中國應警惕陷入長期通貨緊縮的風險。
中國房地產問題未解 又一巨頭爆債務危機
曾為中國第一大房地產商的碧桂園,週二遭爆有公司債務違約的風險,且未能按時支付投資人2筆債券利息,引發市場恐慌。中國房地產危機是否雪上加霜?
中國洪災過後 清淤工作進行中
颱風杜蘇芮在侵襲中國華北、東北地區,引發嚴重洪災。救援及清淤工作仍在持續,災民正陸續返家清理家園。
中國七月進出口均低於預期
今年七月,中國進出口跌幅超過預期,為這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長前景蒙上了陰影,也增加政府採取提振措施以刺激內需的壓力。
王毅同俄外長通話 強調公正看待烏克蘭問題
在沙烏地舉辦的烏克蘭和平峰會結束之後,中國外長王毅7日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通電話,表明中方仍然在俄烏戰爭上堅持「獨立與公正」。但烏克蘭政府認為,中國願意出席峰會即是其一大勝利。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訪台 中方低調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睽違12年後再度訪台,中方目前對此行並未做出正面回應,但由於台灣將於明年1月舉行總統大選,麻生太郎此行會見到誰,這項行程背後又有哪些意義,備受各界關注。
達賴喇嘛:中國方面正在尋求對話
七月初,剛剛度過88歲生日的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對媒體表示:"中國官員已經意識到,西藏人民的意志非常堅強,因此,他們已經開始嘗試同我進行接觸,以期解決西藏問題。"
美制裁中國晶片韓國受損?韓議員表態引爭議
韓國議員、前三星高管梁香子表示,美國對中國在晶片業的制裁導致產量下降。此外,可能會促使中國對該行業提供更大的支持,而鑑於中國有充足的人才和原材料,可能會對韓國晶片行業構成威脅。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韓國恰恰是美國措施的受益者。
水炮攔截菲律賓補給船 中國大使被召見
菲律賓外長本周一就中國海警船在南海攔截菲律賓補給船並向其發射水炮事件召見了中國駐菲律賓大使。菲律賓稱補給船是準備向第二托馬斯礁(中稱仁愛礁)擱淺軍艦上的士兵運送食品等生活物資,中方則稱其向非法「坐灘」軍艦運送建築物資。
北京參與沙烏地峰會「鞏固國際共識」
在俄羅斯未受邀的情況下,中方參加了在沙烏地舉行的「烏克蘭和平峰會」。分析人士指出,這表明中國政府的態度可能在發生變化。中國外交部周一(8月7日)表示,此次會議「進一步鞏固了國際共識」。
中國北方水患肆虐 7月災損超過上半年總和
杜蘇芮颱風在中國華北、東北地區造成嚴重洪災,吉林省舒蘭市週末通報有14人死亡,其中1人是該市副市長;水災亦導致中國7月災害損失大增。中國輿論直指,不見中國國家習近平親自勘災;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透過社群媒體向中國水災表示慰問,引發網民熱議。
中俄聯合艦隊逼近阿拉斯加 美派軍監視
史上最大規模的中俄艦隊上週逼近美國海岸,美軍也派遣軍機和軍艦跟隨,專家認為此舉是一種挑釁。不過,美國軍方和中國駐美大使館的反應都相當低調,俄羅斯駐美大使館則沒有回應此次行動。雙方在打什麼算盤?
上一頁
第58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