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菲補給船送達仁愛礁 中方稱作出人道主義舉動
菲律賓稱,向仁愛礁運送了補給物資,儘管中國船隻試圖加以阻止。中國海警局稱,因菲船隻運送的是食品而非加固用建材,從人道主義出發而"作出臨時性特殊安排"。
德語媒體:暴風雨即將來臨?
上周五在大衞營舉行的美日韓首腦會晤,普遍被視為美國"印太戰略"的一個重大突破。但在北京看來,這是美國在打造"亞太小北約",激化地區局勢的又一個步驟。
德外長: 中國對「我們如何共同生活」構成挑戰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周二對澳洲智庫表示,中國對「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共同生活的根本層面」構成挑戰,並稱德國將與澳洲等国合作,緩和印太平洋緊張局勢。
繁榮落幕?胡錫進:中國經濟不容唱衰
中國今年以來的經濟發展表現低於普遍預期,而且有持續下行的趨勢。這不僅給中國民眾帶來焦慮,也引起國際輿論的關注和評論,經濟學家和投資人對中國經濟的前景都不樂觀。
拜登如何編織更大的聯盟網路
拜登上任後一直著力加強與歐洲以及亞太聯盟夥伴的關係。法新社的報導指出,雖未明言,但這些都是對中國做出的明確回應。大衞營峰會即是新的重要一步。不過,美日韓的結盟未來也有不確定因素。
澳菲首度兩棲登陸演習 最大軍艦「坎培拉號」入陣
在中國海警與菲律賓船隻在南海爆發衝突後,澳大利亞軍方目前正首次與菲律賓舉行聯合兩棲登陸演習,另外還將參加與美國和日本在南海舉行的聯合演習。這是否劍指中國?
北韓疫情後首次國際商業航班臨時取消
北韓高麗航空三年多來首次從平壤飛往北京的商業航班本周一臨時取消,原因不詳。此間已有跡象顯示,因疫情關閉邊界三年多的北韓正在逐步重新開放邊境。
德語媒體:哈貝克為什麼挑釁中國?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計劃出台新法規,加強對中國入股德國企業的審核。這樣的強硬會不會惹怒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人們是否過度高估了中國經濟對於德國的重要性?
南非金磚峰會 哪些內容值得關注?
全球南方國家抗衡富裕西方:是否應吸收更多國家加盟,如何應對俄烏戰爭引發的制裁措施,是本次南非約翰內斯堡金磚峰會上的主要議題。
危機四伏的中國經濟
從進出口到信貸投資,從零售到房價,中國最新經濟數據令人失望。更糟糕的是,大型房地產開發商面臨違約風險,金融信託集團理財產品出現逾期兌付,這些令人擔心的訊號預示了新的風險。
賴清德過境美國 中國軍演「雷聲大雨點小」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本月「過境」美國返台隔日,中國解放軍立即展開對台軍演。不過路透社報導指出,中方的軍演被認為是「雷聲大雨點小」,這可能與中美正致力於改善關係有關聯。
房地產連環爆雷 中國卻未如期下調五年期LPR
中國在2022年底取消疫情帶來的限制,市場卻沒等到眾所期待的復甦。近期房產公司頻發爆雷,讓經濟增長雪上加霜。北京周一不對稱地下調LPR利率,令投資者們感到意外和失望。中國股市再次應聲大跌。
賴清德:誰贏得台灣選舉不取決於中國
剛剛結束對巴拉圭的訪問並過境美國的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在周六播出的電視專訪中表示,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不是今天中國喜歡誰,誰就可以擔任(總統)職位」。他強調台灣大選是「民主與專制」之間的選擇。
日美澳三國海軍將舉行南海聯合演練
中國海警船水炮襲擊菲律賓船隻的事件發生後,南中國海局勢進一步趨於緊張。有消息稱,下周日美澳三國海軍將在爭議海域舉行聯合演練,宣示捍衛"航海自由"的決心。
中國經濟停滯 德國企業受到雙重壓力
專家分析認為,中國經濟或面臨停滯,而這將導致德國對中國的出口減少。與此同時,中國自身會加強出口,從而加劇在歐洲市場與德國產品的競爭。
拜登9月或將訪越南 談戰略夥伴關係協議
知情人士消息稱,美國總統拜登將在9月中旬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屆時將與越南簽署戰略夥伴關係協議。
何時排放核廢水?日相將訪福島 隨後內閣磋商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他將於周日訪問福島核電站。日本政府希望在今夏結束前開始將處理過的核廢水排放入海的計劃。日本當地漁民協會以及一些鄰國抱持很大憂慮。
德語媒體:美日韓結同盟 歐洲被晾一邊
美國、日本、韓國三國領導人在華盛頓近郊的大衞營達成協議,強化安全合作,引發德語報刊的密集關注。《法蘭克福匯報》警告,鑑於美日韓三國面臨的中國威脅是長期的,歐洲必須做好美國無力兼顧歐洲防務的準備。《新蘇黎世報》則指出三國同盟仍受歷史積怨的困擾
歐盟報告:去年香港自由民主持續惡化
歐盟最新公佈的香港報告稱,2022年香港的民主和自由持續受侵蝕,一部分原因是當局以《國安法》名義逮捕上百名活動人士。不過,香港政府則稱歐盟報告為「污衊抹黑」。
媒體:萬達集團尋求出售盈方體育傳媒
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中國前首富王健林旗下的大連萬達集團正在尋求出售旗下體育營銷部門盈方體育傳媒。目前,這家房地產開發商正面臨越來越大的財務壓力。
中國舉行「圍島」軍演 意欲何為?
中國解放軍周六宣佈在台灣周邊舉行海空聯合軍演,強調這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勢力勾連挑釁的警告。台灣官方稱中共如此行徑才是「麻煩製造者」,呼籲以對話取代威嚇。專家認為,這次軍演與美日韓峰會也有關連。
美日韓峰會:深化軍事合作 批評中國南海行為
美國總統拜登與韓、日領導人周五在大衞營會晤,同意深化軍事與經濟合作,並對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危險和有進攻性的行為"作出嚴詞譴責。
「硬菜」莫問出處 一問一個錯誤
瑞典小肉丸其實不是瑞典「血統」?靠中餐館走紅的幸運餅乾在中國卻默默無聞?法國早餐標配牛角包是「舶來品」?它們的發明地究竟是哪裡呢?
「芭比」在中國找到共鳴了嗎?
今夏全球熱映的《芭比》在中國的票房成績雖然並不突出,但在年輕觀眾中引起了討論熱度,成為這個夏季中國影院裡的一個另類。
國台辦:支持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 台經濟部:反對「政治化」
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今天表示,支持商務部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項下給予台灣產品相關稅收優惠。台灣經濟部回應稱,不希望兩岸經貿關係「被過度工具化、複雜化甚至政治化」。
中國抨擊美日韓峰會 警告「拼湊小圈子」
針對拜登、岸田文雄和尹錫悅在大衞營舉行會談,北京質疑道,「究竟是誰在製造矛盾加劇緊張」,並表示「拼湊各種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團,將陣營對抗和軍事集團帶入亞太的企圖不得人心」。
信託失信 房價下跌 - 中國經濟困境加劇
中國一家大型信託公司支付違約,房價普遍下滑,人們普遍擔心,日益加劇的房地產危機,將增添中國經濟前景的不穩定性。
中國確認習近平將出席南非金磚峰會
中國外交部確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周將出席在南非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並對南非進行國事訪問。外界普遍預期本屆峰會將重點討論金磚國家擴容以及如何在新開發銀行內促進本幣融資和信貸等問題。
仇視黑人言論泛濫 人權組織批評中國政府不作為
人權觀察組織發布報告稱,儘管中國的網路審查和防火牆十分嚴密,但對社交平台上廣泛存在的對黑人的仇恨、種族歧視和暴力威脅言辭所作甚少。該組織同時呼籲推動有關平權的公共教育。
房地產行業憂慮加劇 券商紛紛下調中國增長預期
伴隨著對中國房地產開放商債務「爆雷」擔憂的日漸增多,五大券商下調了對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
經濟下行之際 中國表示歡迎美商務部長訪華
中國商務部最近表態,歡迎美國商務部長訪華。而不久前,拜登政府剛剛發布了對外投資管制,限制對中國高科技領域的投資。美聯社分析指出,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更願意與美國經濟官員接觸。
德語媒體:中國怎麼了?
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開啟第三個任期以來,中國的政經形勢發展似乎並不理想:先是外交部和火箭軍高層發生異乎尋常的人事變動,緊接著官方又發布了一系列令人沮喪的經濟數據。德語媒體不禁問道:中國怎麼了?
中國防長訪問明斯克 稱白俄是「鐵桿」
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和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周四在明斯克會面,兩人表示要加強兩國的軍事關係。盧卡申科強調,中白合作「絕不是針對第三國」,並稱白俄依靠「朋友」俄、中提供軍援。
中國還有哪些數據黑洞?
在中國各項經濟數據不振,民眾信心低迷之際,統計部門宣佈暫停發布青年失業率,引發網路輿論的嘲諷。在中國,越來越多的經濟和科學訊息數據不再完整。
中國出入境旅遊繼續低迷
中國開放出入境旅遊,但遊客人數卻不如預期。簽證不易、航班不足等障礙降低了中國對歐美遊客的吸引力。經濟復甦遲緩等原因也令中國民眾普遍對出國旅遊感到遲疑。
媒體:中融、中植流動性困難 投資者抗議要求還錢
據彭博社報導,約20名投資者在北京的中融信託抗議。受房地產危機影響,中融信託近日多種金融產品逾期兌付。
美媒:中國疑似正在南海爭議島嶼上建機場
據美聯社分析衛星圖片稱,中國看起來於近期開始在一個有主權爭議的南中國海島嶼上修建簡易機場,越南和台灣也對該島嶼提出主權要求。
不只碧桂園陷入困境 中國房地產業岌岌可危
中國房地產商接連陷入危機,除了碧桂園外,遠洋集團也陷入違約。多位專家告訴DW,中國政府應該採取更強而有力的措施來挽救房地產商。
瑞信最新報告:去年德國人均財富不及台灣
瑞信研究所新近公佈了一年一度的《全球財富報告》。報告指出,2008年以來首次出現全球總財富比上一年縮水減少的情況。財富損失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其次是日本、中國、加拿大和澳洲。法國人和英國人比德國人更有錢。
杜塞道夫停辦中國節 市政府:「無關政治」
杜塞道夫是中國企業和華人最聚集的德國城市之一,也是北威州一年一度的「中國節」主辦地之一。該市政府對媒體證實,今年本應在該市舉辦的中國節已告吹,但原因與政治無關。
客座評論:中菲仁愛礁衝突或點燃美中南海危機
中菲仁愛礁衝突餘音未了,菲總統小馬科斯已叫停由中國交建集團承建的馬尼拉灣填海工程,菲軍方也繼續強硬表態,今後或空投用於仁愛礁「坐灘」軍艦的加固維修建材,如果中方拖走軍艦,菲律賓將進行抵抗。
中國去年生育率降至1.09 再創新低
2022年的中國生育率再創歷史新低,許多人擔心中國將步上日本社會老齡化和少子化的後塵。中國民眾不願意生小孩的原因究竟為何?
拉夫勞倫涉維族強迫勞動 遭加拿大調查
繼耐吉和加拿大皇朝金礦公司之後,加拿大政府再對美國時裝品牌拉夫勞倫的加拿大子公司涉入新疆強迫勞動的問題展開調查。
普丁抨擊西方「自私的新殖民主義」
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周二的莫斯科國際安全會議開幕式上延續了對西方進行的一貫抨擊,稱西方助長了全球動亂。中國防長李尚福也出席了該會議併發表講話。
德語媒體:中國正在擠壓德國商品在歐洲市場的空間
特別是在在機械或汽車等高價值工業產品方面,中國製造在歐盟國家進口商品中所佔的份額正在增加,而德國商品所佔的份額卻在縮小。德國《商報》報導指出,中國企業在世界市場上正日益趕上甚至超過德國競爭對手。
賴清德過境美國 台灣稱未見中國軍方大規模反應
台灣國防部周二表示,沒有看到中國軍方在台灣附近實施大規模軍事演習或其它行動。此前,中國對台灣副總統賴清德短暫訪美發出譴責。
7月中國經濟數據疲軟 年度增長前景黯淡
本周二,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了7月經濟數據。同一日央行宣佈再度降低政策利率。離岸人民幣跌破1美元兌人民幣7.31元。經濟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正在經歷痛苦的轉型期,今年的GDP增長可能會低於中國政府指定的5%的目標。
中國暫停公佈青年失業率 掩耳盜鈴解決問題?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青年失業率一再創新高,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擔憂。國家統計局周二宣佈,因調查統計須進一步完善,暫停發布新的青年就業數據。
專訪嚴歌苓:在柏林續寫芳華
嚴歌苓原本是中國電影圈前簇後擁的座上賓。看了半輩子的不公,因為選擇勇敢,無法沉默而暫時失去了中國大陸市場。面對勇敢發聲前後的巨大落差,嚴歌苓和丈夫有著自己的泰然面對之道。
日媒:日美擬聯合研發高超音速導彈攔截系統
《讀賣新聞》等日本媒體報導稱,日美雙方有望在本周批准一項聯合研發導彈防禦系統的計劃,以應對中國、俄羅斯和北韓的高超音速導彈。這將是日美兩國在導彈防禦技術研發領域的第二次合作。
上一頁
第57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