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國承諾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
正在召集東協會議的馬來西亞外長穆罕默德表示,一旦文件就緒,中國將無保留簽署該條約。
中國軍艦雷射瞄準德國飛機 到底怎麼回事?
德中之間圍繞紅海雷射瞄準事件繼續打口水仗。7月8日,德國外長瓦德富表示,中方必須對此事「給個說法」。中國外交部則強調其軍艦在該海域「履行大國責任,為維護國際航道安全作出貢獻」,認為中德雙方應避免誤解誤判。
烏國家安全局:拘留兩名中國公民 涉嫌竊取「海王星」技術
烏克蘭國家安全局稱,拘留的兩名嫌疑人是父子,涉嫌蒐集烏克蘭「海王星」導彈系統的機密文件,意圖提供給中國情報部門。
德語媒體:不要高興過早
媒體看中國
《商報》發表評論稱,雖然中方已經承諾為德國企業獲取稀土提供便利,但中國以資源施壓的戰略並不會因此而改變,因而德國不應高興過早。《法蘭克福匯報》稱,中國軍艦在紅海用雷射鎖定德國偵察機是一次非常不明智的軍事冒險。
德國總理梅爾茨或今秋訪問中國
路透社援引一名知情人士報導,德國總理梅爾茨(又譯默茨)年內將訪問中國。最早可能在10月。該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確認。
巴西和中國計劃修建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鐵路
這條計劃中的鐵路線全長4500公里,連接秘魯的錢凱港和巴西的伊利烏斯港,將大大縮短運輸時間和運輸成本。
中國呼籲歐盟平衡自己的心態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在歐洲議會演講時稱北京有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貿易順差」,如果中歐關係向前邁進,就需要真正的再平衡。
中國軍艦在紅海瞄準德國飛機 柏林召見中國大使抗議
德國官方公佈,日前在紅海,一架參與歐盟行動的德國飛機被一艘中國軍艦用雷射瞄準。德國外交部本周二為此召見了中國大使。
法國情報部門:中國利用大使館破壞陣風戰鬥機銷售
法國軍方和情報官員得出結論稱,在五月印巴衝突後,中國利用其駐外使領館散佈對法國製造的陣風戰鬥機性能的質疑。法方認為,北京方面可能想借此打擊這款法國旗艦戰鬥機的聲譽和銷量。
歐盟推遲同中國簽署氣候行動承諾
歐盟正在推遲與中國簽署一項聯合氣候行動承諾,該承諾原計劃在本月舉行紀念中歐建交50周年的峰會上達成。
摩擦不斷 中國對歐盟醫療器械出台對等反制
中國財政部發布通知,從7月6日起,限制政府採購進口預算金額45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歐盟醫療器械。此舉是對布魯塞爾今年6月限制中國產醫療器械的對等反制措施。目前,歐中之間圍繞電動汽車、白蘭地等其他商品的貿易摩擦也仍未化解。
中國民航啟用台海新航線 陸委會稱單方面改變現狀
中國民航局周日宣佈,在貫穿台灣海峽的M503航線上新增一條自西向東的支線。有關航線貼近台海中線,引起台灣方面抗議,稱北京試圖單方面改變現狀,激化緊張局勢。
台灣能否幫助德國減輕對中國無人機的依賴?
德國希望未來從台灣購買更多無人機,而非總從中國購買。然而一些經濟和政治障礙正在制約柏林與台北之間的貿易。
俄軍用含中國零件的炸彈炸損敖德薩中國領館
烏克蘭外交部長瑟比加周五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調查人員在無人機殘骸中發現了中國製造的零件,這些中國零件帮助了擊中中國駐敖德薩領事館的襲擊。
德語媒體:稀土——中國的武器還是骯髒的生意
媒體看中國
中國外長王毅在訪問柏林時表示,稀土出口從來不是、也不應成為中歐之間的問題。德國則已有生產線因稀土供應緊張而停轉。《明鏡周刊》、《法蘭克福匯報》都關注這一點。《商報》詳細報導中國在緬甸進行 「對環境危害特別大」的稀土開采。
中國經濟腹地面臨高溫酷暑考驗
中國東部沿海預計在接下來的一周持續遭遇37至40攝氏度的高溫。部分地區同時遭遇暴雨天氣帶來的損害。
中國對歐盟白蘭地開征反傾銷稅 價格承諾可豁免
中國商務部周五(7月4日)宣佈,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白蘭地反傾銷調查結束,將對歐盟白蘭地徵收最高達34.9%的反傾銷稅,但主動做出價格承諾的企業可免於被加稅。
中國外長王毅訪歐稱 歐洲面臨各種挑戰均非來自中國
正在歐洲訪問的中國外長王毅警告歐洲人,「不能因為有差異就視為對手,不能由於出現分歧就尋求對抗」。歐盟「外長」卡拉斯則表示,中國的很多做法「損害了歐洲的安全和就業」。
美國取消三大晶片設計軟體供應商對華出口限制
德國西門子等全球三大EDA公司收到美國政府的通知,已解除對中國晶片設計軟體的出口限制。這是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緩和的又一跡象。
山東艦航母編隊訪港 李家超:國家安全固若金湯
本周四(7月3日),中國山東艦航母編隊抵達香港並接待遊人參觀。此時恰逢香港剛剛迎來主權回歸中國28周年紀念。法新社指出,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大力擴充海軍力量,令亞洲鄰國感到擔憂。
兩岸喜劇演員:如何用笑話開啟敏感對話?
來自上海的Jamie,3年前意外在台灣開啟了喜劇之路,她最受歡迎的笑話,是講在台灣遭遇到的歧視與刻板印象。而她的好朋友、來自台灣的喜劇演員Vickie,則是在上海踏入這一行,在中國經歷內容審查的她,如今移居紐約、試圖在新的舞台,替台灣「做一點外交」。帶著各自的身份到異地冒險,她們如何透過「諷刺的藝術」觸碰敏感議題? 彼此又有哪些同與不同的人生經歷?
德語媒體:中國電動汽車泡沫即將破裂 德國車商該怎麼辦
媒體看中國
《商報》評論道:模範市場發出警訊,大眾等德國汽車製造商須深思。《世界報》分析說,比亞迪在德國使用的銷售花招,恐怕自害其身。
斐濟:我們不歡迎中國來建立軍事基地
斐濟總理蘭布卡最新表示,斐濟反對中國在太平洋島國設立軍事基地,稱中國不需要這樣一個基地來投射實力。「如果他們想來,誰會歡迎他們?」他說,「斐濟不會。」
客座評論:國共必定會再次分道揚鑣
張俊華
歷史上的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曾試圖合作,但最終由於各種原因都破裂了。那麼,當今似乎跟中國大陸共產黨很和諧的國民黨是否會「共存「」合作」下去呢?馬英九這次訪華已經暗示,雙方的好日子不會太長了。
川普:我們將與中國「相處融洽」
美國總統川普在最新電視採訪中談到與北京的關係,說將與中國「相處融洽」,並表示「這是一件好事」,不過他也強調中國得支付高額關稅。此外,川普也談到了他的全球關稅戰,並透露已經為TikTok「找到買家」。
牆外文摘:中國新能源汽車被「扒開行業底褲」?
牆外文摘
有評論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目前逼近極限的行業和供應鏈內卷,和低效低利潤的逐底競爭,暫時繁榮後的許多陣痛是否要全社會來承擔消化?
英國商業貿易部長訪台 將會晤賴清德
中英兩國尋求修復關係之際,英國貿易商業部長周日開始為期兩日的訪台之行,預計將會見台灣總統賴清德,也會見證雙邊合作協議的簽署。
訪捷克被中方跟監 蕭美琴:不會嚇阻我為台灣發聲
台灣副總統蕭美琴就其在去年訪問捷剋期間遭中共危險跟監的報導表示,「中共的非法行徑不會嚇阻我在國際社會上為台灣發聲」。台灣陸委會周五表示,收到炸彈恐嚇郵件要求撤蕭美琴在捷克遭跟監的新聞內容。陸委會予以嚴厲譴責
中國軍方研製出蚊子大小的無人機
中國軍方推出了包括個頭體積只有蚊子大小的幾款微型無人機,用於戰場上的訊號偵察和執行特殊任務。全世界很多國家對於投入應用性能更強大的微型無人機的需求日益增長,不過這些裝備的相關技術也十分複雜。
應對中國崛起與挑戰,歐洲民眾怎麼看?
近年來,歐盟將中國定義為「夥伴、競爭者以及制度性對手」,北約稱中國構成「系統性挑戰」。那麼對於這個話題,歐洲民眾持怎樣的觀點和態度?一項調查或許能提供一些訊息與思考。
德國揮出重拳:要求蘋果和谷歌下架DeepSeek
德國聯邦數據保護專員要求蘋果和谷歌將中國人工智慧公司DeepSeek的應用程式從德國區應用商店下架,理由是該應用涉嫌將用戶數據非法傳輸至中國。此舉是歐盟國家近期對中資AI企業隱私風險日益關注的最新一環。
長平觀察:外國網紅到中國「監獄采風」
長平
近來外國網紅前往中國「直播」備受關注。時事評論作家長平認為,無論網紅們怎樣賣力粉飾,也沒有辦法掩蓋這樣一個事實:中國政府希望他們展示的就是一所「現代化」管理的大監獄。
天津見聞:中國人節約開支 寄希望於未來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內需疲軟,汽車產業受到的打擊尤為嚴重。Manuela Kasper-Claridge從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發來報導。
烏克蘭媒體:中國將派600名軍人赴俄學習作戰經驗
基輔消息人士稱,俄羅斯武裝部隊基地今年將接待數百名中國軍人,這些中方人員將學習借鑑俄羅斯在對烏作戰中的經驗。與此同時,俄方指責烏克蘭的無人機襲擊導致在庫爾斯克邊境地區採訪的中國記者盧宇光受傷。
中國中產追捧養生阿膠導致非洲非法驢皮貿易猖獗
隨著中國中產階層對傳統滋補品「阿膠」需求的激增,全球驢皮貿易迅速擴張,非洲成為主要供應地。英國一家非政府組織呼籲暫停驢皮貿易。
在韓國拍攝美國航母 兩名中國留學生被捕
在韓國釜山,兩名中國留學生因為使用無人機非法拍攝韓國海軍基地和美國航母而被捕。當地警方表示,這是首次有外國公民因此類違法行為被捕。
德語媒體:美債會成為被中國掐在手中的軟肋嗎?
媒體看中國
中國是全世界持有美債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法蘭克福匯報》關注美債是否會成為中國與美國談判的籌碼,同時也是美國不得不就範的「軟肋」?《商報》分析為何中國對歐洲的態度也出現顯著轉變,從此前的「魅力攻勢」轉向以稀土等關鍵原材料為槓桿施壓歐盟。
中國採取措施打擊芬太尼化學前體 回應美國要求
在中美關係中,芬太尼走私仍是一個主要障礙。北京新近將兩種芬太尼前體列入管制化學品,並高調打擊毒品相關洗錢及受賄。
強降雨襲擊中國南方 多地洪水泛濫
強降雨在中國南方引發洪水。在廣西、貴州、廣東、湖南、湖北等省,情況不容樂觀。許多人被迫緊急轉移,有人員死亡或失蹤。
中情局發漢語短片招募線人 北京斥「荒唐可笑」
上月,美國中情局發布兩則中文短影片,以中國高層官員面對內鬥的不安,和基層人員對體制不滿的視角為主題,鼓勵中國官員與中情局合作。中國國安部周三斥之為「滑稽表演」。
德語媒體:川普炸了伊朗!歐洲只能泡茶?
閆駿
川普突然下令轟炸伊朗核設施,震撼全球。德媒驚呼這是大膽的戰略豪賭,美國和以色列替歐洲幹了「髒活」。但當炸彈落下,一旁的歐洲卻還沉浸在「茴香茶式」外交幻想中,引發德媒激烈批評。
國台辦:台灣是中國領土,無所謂「侵略」之說
針對賴清德在「團結國家十講」的第二場演講中呼籲「團結捍衛台灣主權」,中國國台辦發言人回應批評賴清德的講話「曲解歷史」,強調台灣是中國領土,無所謂「侵略」之說。
日本首次在本土試射反艦導彈 加速對中國形成威懾
6月24日,日本陸上自衛隊首次在本土實施「88式地對艦導彈」實彈試射,向海上無人靶船發射一枚演習彈。美聯社指出,日本正在加速增強自主軍事能力,以應對中國在區域海域日益強硬的軍事行動。
德語媒體:比亞迪是中國汽車行業的「恆大」嗎?
媒體看中國
德國數字經濟雜誌t3n.de深度分析指出,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掀起的新一輪價格戰,引發行業恐慌,且正將本已產能嚴重過剩的汽車產業推向崩潰邊緣。《商報》關注到中國外長王毅將於7月初訪問歐洲,為7月底在北京舉行的中歐峰會做準備。
德媒:「中國」將缺席北約峰會聯合公報
北約海牙峰會目前正在進行中。有德媒報導指出,峰會閉幕的聯合公報將不會提及中國,這一點格外引人關注,與過去三年形成鮮明對比。
北約秘書長示警北京軍事擴張:非常擔憂台灣情形
面對台海局勢,北約秘書長呂特周一表示,中國一旦決定對台灣採取行動,也會同時確保其夥伴俄羅斯牽制歐洲的注意力。
9月3日天安門廣場將再次舉行閱兵
中國9月3日將舉行紀念抗戰及二戰結束80周年大會及盛大的閱兵式。習近平將發表講話。不到兩周前,美國總統川普在他79歲生日之際,在華盛頓舉行了美國幾十年來規模最大的閱兵式。
德語媒體:「中國就是個兩面派」
媒體看中國
德國《商報》發表文章分析為何中國不願放棄與莫斯科的密切聯繫,但同時也在尋求與烏克蘭拉近關係?「時代線上」播出的一期經濟播客節目中,德國機械製造聯合會主席批評中國在游戲中頻繁「犯規」。
消息人士:DeepSeek為中國軍方服務 規避美國禁運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政府圈消息人士透露,中國人工智慧公司DeepSeek在為中國軍方提供支持,還試圖通過海外空殼公司以及遠程訪問海外數據中心來規避美國的對高端處理器和晶片的出口限制。
德語媒體:中國和伊朗的關係有多「鐵」
媒體看中國
中國和伊朗的關係到底有有多「鐵」?德國電視一台「每日新聞」撰文分析,在當前的伊朗與以色列的戰爭中,北京領導層是否願意對德黑蘭施加影響?德國極左翼報刊《青年世界》則分析,美軍襲擊伊朗核設施,為何北京只譴責卻不向伊朗提供實際支持?
上一頁
第4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