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媒體:中企尋求投資馬來西亞以規避美國關稅
《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稱,一些中國企業希望通過遷移生產業務到馬來西亞來尋求避免美國關稅的保證。他們要求該國官員游說華盛頓,不要對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製造或組裝的產品加徵關稅。
中菲南海爭端距全面衝突有多近?
中菲近幾週在南海的領土爭端越演越烈,繼6月中旬一名菲律賓水手在與中國海警的衝突中遭重傷後,有專家向DW表示,在未來的區域衝突中「不難想像有人員意外死亡」,事故演變成「武裝衝突」的風險高。
加拿大考慮向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附加稅
加拿大政府將啟動為期30天的咨詢期,調查是否應向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附加稅。
媒體:美調查三家中國電信巨頭 憂數據送北京
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拜登政府正在對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進行調查,原因是擔心這些公司可能透過跟美國的雲端和網路業務獲取美國數據,並將其提供給北京。
專訪:關稅會來的 哈貝克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訪華前夕,歐委會宣佈將對中國產電動汽車提高關稅。關稅爭端也由此主導了哈貝克此次中國之行。而在此期間,歐中雙方宣佈將展開談判,被認為是哈貝克的一個成功。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專家Heribert Dieter教授接受DW專訪。
談判前景不樂觀 中歐貿易戰一觸即發?
中歐雙方已經商定開始就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案啟動談判。中國希望歐盟在7月4日之前就取消加徵關稅做出決定,但是分析人士和業界人士都認為這一可能性等於零,除非中國「展現做出重大讓步的意願」。
德語媒體:「想與中國打交道時得到重視,就不能只發出空洞的威脅」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上周末結束了對中國的訪問。德國媒體認為,哈貝克的訪華讓歐洲人取得了初步成功,因為北京方面現在同意與歐盟就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高額關稅一事展開談判。
哈貝克:與中國競爭 歐盟必須更充分準備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周日在訪問杭州時表示,歐盟成員國需要聯合起來制定共同計劃,以便參與國際競爭。哈貝克也強調,只有與中國合作才能實現全球氣候目標。
歐中同意就電動車關稅問題啟動磋商
中國商務部周六表示,中國和歐盟已同意合作,就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案啟動磋商。正在中國訪問的德國副總理哈貝克表示,這是在今後漫長道路上邁出的良好的第一步。
土耳其對中國汽車徵收額外關稅 用意何在?
在土耳其,中國產汽車價格也將大幅上漲。安卡拉希望,這會促使中國汽車製造商在土耳其開設工廠。
烏克蘭學生如何變成說中文的俄羅斯女郎?
在中國社群網站上,越來越多貌似俄羅斯女性的形象,用流利的中文表達對中國的熱愛,並稱要通過銷售來自祖國俄羅斯的小商品來支持戰爭中的俄羅斯。她們是真的嗎?
中國大城市房市回暖 小城市未見起色
數據顯示,中國對陷入困境的房地產市場的最新援助已初見成效,但僅限於大城市,小城鎮的房地產銷售沒有任何復甦。這意味著迄今針對中國大部分房地產市場的支持措施似乎未起作用。
德語媒體:互相嫌棄又互相需要的老夫老妻
周六的德語報刊,紛紛關注正在中國訪問的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南德意志報》將德中關係比作一場持續多年的婚姻,雙方都已經不想一起過卻又誰也離不開誰。《巴登報》則注意到哈貝克試圖緩和歐中關係,認為這說明哈貝克想當德國總理。
美政府擬新規:限制美國人投資中國敏感技術
美國財政部公佈了一項擬議規則,限制和監督美國在中國的人工智慧、計算機晶片和量子計算領域的投資。擬議規則概述了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在參與該領域交易時必須提供的訊息以及規則行為細則。
華人導演張嘉玲獲2024年德國紀錄片獎
旅美華人導演張嘉玲獲得2024年德國紀錄片獎。她的作品《Total Trust》講述了人工智慧如何在中國被作為監控技術應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社會。
哈貝克:歐盟對中國關稅談判持開放態度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周六表示,歐盟的大門是敞開的,可就歐盟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問題進行討論。他此前在北京與中國官員會晤時指出,歐盟加徵關稅不是一種「懲罰」,這些措施旨在弭平中國企業從北京獲得的優勢。
合作研究伽馬暴 中法天文衛星升空
6月22日,一枚中法兩國合作研製的科研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將和地面望遠鏡協同探尋觀測伽馬射線暴,有助於更好地瞭解宇宙歷史及演化。這也是嫦娥六號探月任務後,中國與歐洲科研機構的又一次太空合作。
客座評論:中歐貿易爭端下一步去向何方?
張俊華
圍繞中國電動車的中歐貿易爭端第一回合剛結束,第二回合的較量正在醞釀之中。目前德國經濟部長的訪華,顯然是想避免德國的汽車成為中國報復的對象。但在學者張俊華看來,這體現了德國政界的短視。
台灣國防部:41架次中國軍機「四面夾台」
台灣國防部周六(6月22日)公佈,在24小時內偵獲41架次中國軍機「四面夾台」。周五,中國公佈「懲治台獨頑固分子」的「意見」,稱最高可判死刑,並且可「缺席審判」。
頂著壓力歡迎普丁 越南政府意欲何為
越南冒著激怒美國的風險接待到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丁,其動機是什麼?根據去年洩露的一項秘密協議,越南希望能繞道支付從俄羅斯購買武器的費用。同時,越南也不希望在中俄關係更加緊密時自身利益受損。
台灣媒體如何抵禦中國的宣傳戰?
本周在波昂舉行的全球媒體論壇(Global Media Forum)上。來自台灣和德國的媒體人討論了台灣如何應對中國的宣傳戰這一話題。
中國發布「懲治台獨分子」司法新規 最高可判死刑
中國多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台灣陸委會表示這一做法只會挑起兩岸人民間的對立。
美財政部將日本列入外匯操縱觀察名單
美國財政部周四表示,2023年,主要貿易夥伴國去年沒有操縱匯率的現象,不過,在觀察名單中,除已有的中國、越南、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德國之外,新加入日本。
哈貝克:德國對華戰略需要「更新」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周五結束對韓國的訪問後飛往北京。在開啟為期三天的訪華之旅時他表示德國政府需要「更新」對華政策,進行更具有長期性的戰略規劃。
德語媒體:關稅之劍遲早變鈍
正在中國訪問的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表示,歐中雙方圍繞電動汽車關稅的爭議暫時難有突破。來自德國大眾汽車總廠所在地區的《不倫瑞克報》發表評論指出,一旦比亞迪等中國廠商在歐洲本土建廠生產,關稅就無法再保護本土車企。《世界報》則質疑歐盟大搞雙重標準。
產能外遷中國仍標「義大利製造」?罰款!
義大利競爭監管局6月20日對該國汽車商DR Automobiles課以600萬歐元罰款,該公司被指控將原產於中國的汽車偽裝稱義大利製造。右翼民粹的義大利政府正在嚴厲打擊本國企業將產能遷至他國卻依然貼牌「義大利製造」的行為。
路透:中美舉行核會談 中方稱對台不訴諸核武
中國一貫主張其核武力量維持在「國安所需的最低水準」,但美國擔憂,若台海兩岸開戰,中國還是可能動用核武器。對此,中方在最近的一場半官方會議上聲稱,在台灣問題上不會訴諸核武。
中國總理李強訪馬來西亞深化雙邊關係
中馬建交50周年之際,中國總理李強對馬來西亞進行正式訪問。這是中國總理2015年以來首次訪問該國。訪問中,李強承諾積極與馬方探討將中資主導的"馬東鐵"延伸至泰國。
北京:歐盟向中國車企索取訊息遠超反補貼調查所需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周四指責歐盟在針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的過程中,蒐集訊息的種類、範圍、數量遠超反補貼調查所需。此前已有媒體報導稱,中國車企呼籲政府採取反制措施,對大排量汽車進口提高關稅。
德國經濟部長的中國之行任務棘手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首次出訪北京,正值歐盟和中國就電動車關稅問題的貿易爭端緊張之際。但除了關稅,德中之間還有另一些棘手的經貿投資議題。
涉興奮劑中國運動員將參加巴黎奧運
今年4月,德廣聯和《紐約時報》爆料稱,23名中國遊泳運動員曾經在2021年東京奧運前被檢測出興奮劑陽性,但是國際反興奮劑組織採信了中方的食品污染之說法。現在,其中11名運動員確認將參加不久後的巴黎奧運會。
為何金正恩如此熱切歡迎普丁來訪?
普丁訪問北韓,希望證明俄羅斯仍有盟友,金正恩則希望提升自己作為國家領導人的資歷,同時減少對中國支持的依賴。這兩位領導人希望將自己定位為抵抗美國主導地位的強大盟友。
客座評論:普丁訪問北韓 中國會「吃醋」嗎?
鄧聿文
是否有理由懷疑中國對俄朝走近抱有一定的戒備?DW客座評論員鄧聿文認為,國與國之間不管如何宣稱「友誼無上限」,必要的防範和戒備總是有的,但是北京對於普丁訪朝未必十分不滿。
德語媒體:哈貝克訪北京該談什麼?
在歐盟威脅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不久後,德國經濟部長將訪問北京。《奧格斯堡匯報》分析了哈貝克此行必須傳遞的訊息。《商報》則指出,在當前的貿易衝突中,中國正加劇它實際上想避免的惡性循環。
歐中貿易摩擦繼續 中國為何選擇豬肉產品來報復?
中國啟動對從歐盟進口的豬肉及副產品的反傾銷調查。分析認為,這一舉動似主要針對西班牙、荷蘭和丹麥,作為對歐盟向中國電動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的回應。
中國高管被曝巨額受賄 阿迪達斯股價震蕩
繼與說唱歌手「侃爺」(Kanye West)終止利潤豐厚的合作之後,阿迪達斯再次遭受打擊:一封匿名信舉報其中國高管巨額受賄。
中國華南地區再遇暴雨洪水
中國華南地區今年以來第二次遭遇暴雨和洪水災害。南方製造業中心珠江三角洲又一次成為重災區,已有數萬人被緊急轉移。
歐盟官員罕見訪西藏 憂中國人權狀況「嚴峻」
近日,歐盟代表團罕見獲准訪問西藏,並於重慶展開中歐「人權對話」。歐盟在會後重申,該組織對中國「非常嚴峻」的人權狀況表達關切,尤其是在新疆、西藏和香港地區;中國則批評相關說法為「不實指責」。
中國潛艇台海上浮 台灣國防部:已掌握情況
台灣澎湖漁民周二清晨在海峽中線附近目擊一艘疑似中國最新型潛艇浮出海面。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對相關情況已「有所掌握」。專家分析,該搜潛艇可能遭遇故障上浮。
德語媒體:俄烏戰爭持續讓中國漁翁得利
剛剛落幕的瑞士和平峰會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果,沒有與會的中國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法蘭克福評論報》認為,烏克蘭的和平將取決於中國的態度。《新蘇黎世報》則指出,一場持續不斷、但俄羅斯又無法獲勝的戰爭,最為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
中國宣佈對歐盟進口豬肉發起反傾銷調查
中國商務部宣佈自6月17日起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本周將訪問中國,他的發言人稱他「將無法迴避」關稅議題。
調查:在華德國企業擔憂價格壓力
在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即將訪華之際,德國海外商會聯盟發表報告指出,價格戰、疲軟的需求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是在華德企的主要擔憂。報告稱,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的做法適得其反。
南中國海:菲律賓補給船和中國海警船擦碰
中國海警稱,菲律賓補給船「無視中方多次嚴正警告」,「以不專業方式」故意接近中方船隻,導致發生擦碰」。菲軍方則稱中方的說法「具有欺騙性和誤導性」。
牆外文摘:中國邀請台灣網紅去幹什麼?
有評論認為,外國人在中國做網紅,有效的方法是在看似中立的觀察和隱晦的觀點上,能與中國官方話語和宣傳的既定路線一致,並以積極的方式描繪中國,然後再以所謂「真相講述者」自居,去重塑國際新聞裡的中國形象。
中國為何對瑞士和平峰會不感興趣?
本周末在瑞士舉行的烏克蘭問題和平峰會上,80多個國家呼籲以維護烏克蘭領土完整作為實現和平的前提。中國方面並未參加會議。分析人士指出,烏克蘭方面提出的和平條件並不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北京正在盡量利用當前國際形勢增強自己的地緣政治地位。
歐盟對華關稅:德汽車工業望能通過談判扭轉
德國汽車工業希望歐委會與北京通過對話找到解決方案,從而避免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不過,其它經濟領域如德國工業聯合會則對歐盟的措施表示理解。
時隔七年再訪澳 中國總理稱中澳關係重回正軌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開始對澳洲展开為期四天的訪問。這名中國二號人物表示,兩國關係在經歷波折後重回正確發展軌道,並呼籲雙方「求同存異」。
2024歐洲盃廣告贊助 被中國大包大攬
6月14日歐洲盃揭幕戰打響,足球所到之處,廣告贊助亦緊隨其後。今年比賽的贊助商大多來自海外,中國更是包攬了其中5個,是何緣故?
解碼中國:是否會與歐盟爆發貿易戰?
歐盟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後,北京威脅將採取反制措施。可以肯定的是,只有與中國合作才能更快推進綠色轉型。德國呼籲開放市場,公平競爭。
德語媒體:適度貿易保護有助於遏制極右勢力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具有良好的動機,但是其實際效果則非常取決於具體操作手法----這是德語區各大報刊本周達成的共識。德國《時代周報》讚揚歐盟在出台堅決措施的同時依然向中方發出談判訊號,瑞士《新蘇黎世報》則警告必須避免補貼競賽。
上一頁
第29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