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溴酸鹽、飲用水、礦泉水--德國如何保障飲水安全?
上周,圍繞中國兩家知名品牌瓶裝水的溴酸鹽含量引發的爭議沸沸揚揚。那麼,德國的相關標準如何,又如何確保飲水安全?
牆外文摘:習近平用深化改革取代改革
媒體看中國
有評論認為,毛澤東用繼續革命取代革命,鄧小平用改革取代繼續革命,習近平用深化改革取代改革。二十屆三中全會宣告了鄧小平時代十一屆三中的經濟改革已經結束。
馮德萊恩第二任期的中國政策
上周四(7月18日)馮德萊恩再次當選歐盟委員會主席。她於當天公佈了歐盟接下來5年的題為"歐洲的選擇"的政策指南。與2019年不同,那時她在第一個任期的宣言裡基本上沒有提及中國。
當幼兒園搖身變成老人活動中心
隨著中國人口出生率驟降、老年人口顯著增加,很多幼兒園關門歇業,而老人活動中心卻蓬勃興起。「銀色經濟」成為政府經濟政策的關注點。
德語媒體:中國的產業優勢並不靠補貼
媒體看中國
歐盟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徵反補貼關稅,到底是否明智?奧地利《標準報》的一篇客席評論認為,為氣候保護之人類大計,各國應該競相補貼綠色產業,而不是反補貼。《法蘭克福匯報》認為,中國產業優勢來自於極其激烈的競爭,這值得歐洲人學習。
銷售不佳之際 保時捷中國業務「換帥」
在銷售業績不佳和潛在關稅爭端的背景之下,德國汽車製造商保時捷本周六宣佈更換其中國區首席執行官。
最高235.6% 歐盟對中國甜味劑徴税
不僅是針對中國產電動車,日常生活中人們食用的甜味劑也成為歐盟徵收反傾銷稅的目標。與電動車最高38%左右的稅率不同,歐盟對中國產甜味劑的徴税力度最高達235.6%。
IMF上調對中、印、歐經濟增長預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了今年對中國、印度和歐洲的經濟前景預期,同時略微降低了對美國和日本的預期,對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期為5%。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古林查斯在接受本台採訪時也談到西方與中國雙向「去風險」的問題。
三中全會新聞發布會:中國官員承認「經濟恢復還不夠強勁」
鑑於當前中國經濟的低迷態勢,周四在北京結束的中共中央二十屆三中全會尤為引起各方關注。分析人士對全會沒有「新意」而感到失望的同時,北京官員也並不諱言推進改革「每前進一步都不容易」。
中國一再推動哈馬斯與法塔赫和談是為何?
據哈馬斯和法塔赫官員表示,中國將在下周作為東道主,組織雙方高級官員在北京會晤。中國為何一再推動巴勒斯坦兩大派別之間的和談,又能取得何種成果?中國、德國和美國學者向德國之聲記者闡述了各自的觀點。
中國宣佈對歐盟豬肉抽查方案 三家公司入選
中國政府一個月前宣佈對進口自歐盟的豬肉產品啟動反傾銷調查。現在中國商務部公佈了抽樣方案和將調查的公司名單。
中國前外長秦剛再有消息 免去中央委員職務
中國前外長秦剛已逾一年未公開露面。雖然北京已宣佈他被免職。然而,關於秦剛仍然存在許多未解之謎。他是否正在接受調查?中國官方本周四再次發布了關於秦剛的消息。
金融國企向員工倒追薪:波及香港
中國金融國企向員工追討已發薪資的現象,已蔓延到香港。多家媒體報導,中國一些大型國有金融企業要求香港員工退還部分薪水或獎金。有觀察者憂心這將一步削弱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
對中國電動車徵收特別關稅 歐盟各國意見不一
在是否應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徵收特別關稅的問題上,歐盟各國顯然意見不一。歐盟周二進行的一次前期表決中,12個國家投了贊成票,4國反對,11國棄權。
客座評論:北約中國正式對立,警惕引來三戰
鄧聿文
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認為,北約和中國的正式對立,讓這個動蕩不安的世界又增添了一對危險的矛盾,不排除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
德語媒體:中國戰略一年 去風險成果了了
一年前,德國政府公佈了醞釀多時的「中國戰略」,希望為政治和經濟界與中國打交道提供方向指引。德國《商報》指出,這份戰略初衷很好,但實際成果乏善可陳。
川普若當選 中國將成為「最大敵人」?
川普已在共和黨的代表大會上被正式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在上屆任期內,川普对中國發動了貿易戰。這一次他有哪些指向中國的政策主張?
媒體:俄分享對付美國武器經驗給中國?美國會擔憂
據報導,美國國會跨黨派的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周一(7月15日)致信白宮,要求提供相關訊息:俄羅斯是否將對烏戰爭中應對美國武器的經驗分享給中國。
消息人士:義大利和西班牙贊同歐盟對華電動汽車關稅
歐盟要求27個成員國在7月15日前提交有關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的意見。政府消息人士稱,義大利和西班牙持贊同意見。
緬甸戰火重開 新增兩支少數民族勁旅
由於兩個此前未曾捲入的少數民族部隊加入戰局,緬甸東北部新一輪戰鬥變得更加複雜。中國政府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德語媒體:十字路口的三中全會
在中國經濟增長持續乏力的背景下,本周一在北京開始舉行的中共20屆三中全會不僅在中國國內引發關注。德語媒體也在提問:中國經濟發展將何去何從?
中國請求WTO設專家組解決與美國貿易爭端
由於未能與美國通過磋商達成《通膨削減法》有關新能源汽車補貼爭端的解決方案,中國商業部表示已向世貿組織提出設立專家組請求。
社媒上熱搜 官媒低調處理——川普遇刺在中國的反應
川普遇刺的消息在中國公眾中引起極大關注,其當選概率增加成為社群網站談論焦點。而全國性官媒《人民日報》只簡短報導川普遭槍擊,習近平向他表達慰問,重要官媒中國網發表"川普遇刺是美國政治暴力的縮影"一文,稱該事件無疑會加劇美國內部的撕裂。
研究:生成式人工智慧在中國應用最廣
一項問卷調查顯示,中國是全球範圍內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最廣泛的國家。另一報告顯示,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居全球之冠。但專家指出,僅看專利的數量還不能說明問題。
白俄羅斯與中國漸行漸近 後果會怎樣?
白俄羅斯加入上合組織與該國近日與中國舉行聯合反恐演習之間是否存在聯繫?白俄羅斯為何參加上合組織?
德國海上風機中國造 會帶來安全隱患嗎?
漢堡的一家公司計劃委託一家中國渦輪機製造商參與德國的一個風力發電項目。這給柏林和布魯塞爾的安全專家和政壇敲響了警鐘,這會給德國帶來安全隱患嗎?德國公司為何選擇與中企合作?
德語媒體:拆了華為,誰是贏家?
德國政府做出分階段拆除華為設備的決定,依然是德語區報刊的熱點話題。《經濟周刊》批評德國政府依然過於軟弱、沒能堅決快速徹底地拆除華為設備。《總匯報》則讚揚德國政府達成了一個兼顧國家安全、營運商、消費者利益的折中妥協方案。
中國強烈反對美國涉藏法案 誓言捍衛自身利益
中國對美國總統喬‧拜登簽署的一項法案表達了強烈反對,該法案敦促北京解決西藏自治權爭議,中國誓言將「堅定捍衛」其利益。
客座評論:給習近平「戴高帽子」能成功嗎?
張俊華
學者張俊華指出:打了三年多、處於僵局的烏克蘭戰爭是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但鑑於普丁提出的無理的和平條件,談判很難會馬上發生。這時,有些國家自然想起了中國,並對習近平寄予不少希望。但這裡的可行性又何在?
台灣罕見公佈中國火箭軍在內蒙古試射
台灣國防部周六表示,監控到中國火箭軍在內蒙古的「多波」測試行動,雖然對中國的軍事活動保持著密切關注,但台灣公佈其在大陸監測到的詳情極為罕見。
中國能否超越美國成為第一經濟大國?
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雄心歷經了新冠疫情的打擊和房地產危機的影響,同時還受到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提升經濟增長將成為中共三中全會的首要關注點。
媒體報中國在塔吉克斯坦建設秘密軍事基地 北京否認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稱,北京在塔吉克斯坦建設一個秘密軍事基地已近10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中方在中亞沒有任何軍事基地。
三中全會將如何為中國經濟"指明方向"?
中國二十大三中全會將於下周在北京開幕。在當前經濟低迷、失業率高企、老齡化嚴重以及地緣政治關係日趨緊張的大背景下,姍姍來遲的"三中全會"將如何為中國經濟"指明方向",自然受到了格外的關注。
日本護衛艦「誤入」中國領海?北京要求徹查
本月初,日本海上自衛隊罕見駛入中國領海,日媒消息稱可能是「誤入」。但另一方面,中國海警船也在主權爭議島嶼附近多次驅離日本船隻,中日之間的衝突熱點似乎仍暗潮洶湧。
客座評論:英美大選對中港的諷刺
曾志豪
英國選舉結束,保守黨慘敗、工黨上台;美國大選的候選人辯論激烈,拜登也被呼籲退選。這兩件事,對中港政治,帶來甚麼諷刺呢?
走線美國人數暴漲 他們為何急著潤?
最近幾個月以來,已有超過 3萬走線潤美的中國公民從南部邊境進入美國。德國之聲訪問了加利福尼亞州的邊境城鎮,與走線群體進行對話,他們為何急於前往美國?這與美國大選又有何關係呢?
中國軍艦現身阿拉斯加近海 美軍:符合常規
美國軍方稱,在臨近阿拉斯加的白令海國際水域發現多艘中國軍艦,其行動「符合國際規則」。根據美國公佈的訊息,最近10年間,中國軍艦已多次出現在白令海。
德語媒體:中國投資者深感不安
《新蘇黎世報》關注下周舉行的中共三中全會,外界預期不會有深層次的改革。該報還聚焦習近平的反腐運動下,中國仍貪官不斷。
中國在建風光裝機規模全球領先 去年或已碳達峰
一項最新報告顯示,中國在建大型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和風電項目合計裝機容量佔全球總量的近三分之二。另有分析再次得出結論,中國碳排放量可能在去年已達到峰值。
敲定「兩步走」!德國將從移動網路中移除中國零件
經過數年的爭論,德國政府代表與電信營運商終於達成初步協議,分兩步將中國零件從德國移動網路中移除。有關各方就此作出回應。
歐盟反補貼做法有問題?中國商務部展開調查
北京和布魯塞爾的貿易爭端進入下一回合。繼歐盟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臨時特別關稅後,北京對歐盟展開一項新的調查。所涉及的並非電動汽車領域。
中國泳隊涉禁藥事件調查:結果公佈仍被質疑
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任命一名瑞士檢察官展開的獨立調查顯示,該機構「沒有偏袒」23名禁藥檢測呈陽性的中國遊泳運動員。該結果遭到質疑。中方對這一報告也作出回應。
中國產電動汽車主導以色列市場
中國官方媒體報導稱,2024年上半年,中國是以色列第一大汽車供應國,特別是中國產電動汽車佔據該國68%的市場份額。以色列媒體對此也有所關注,認為這一趨勢與其它西方國家的情況相比頗不尋常。也有媒體對於中國產電動汽車的數據安全性表示憂慮。
歐美駐華大使:同中國民間交流為什麼這麼難?
歐盟和美國駐華大使近日分別指出,與中國的民間交流變得愈發困難。他們批評北京主動給歐美與中國民眾的接觸與互動製造障礙。
北約峰會提中國議程 北京支持俄羅斯引批評
北約高峰會9日於美國華府舉行,俄烏戰爭也預期將成為峰會上的重要議題。與會的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剛結束訪華行程的,立場格外引發關注。美國高階官員也透露,中國將是這場北約峰會的討論話題之一。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為何突然訪華?
時隔兩個月,中匈領導人再次會晤。剛剛訪問過烏、俄的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稱訪華之旅為「和平使命3.0」。專家如何解析歐爾班此行的目的和意義?
德語媒體:企業家們忘記中國吧 真正的夥伴在歐洲
《經濟周刊》發表評論,認為德國兩家大企業漢莎航空和萊茵金屬新近的兩樁成功業務顯示,不應忽略歐洲鄰邦蘊藏的巨大商機。《新蘇黎世報》關注該國首份對華戰略年底將告終結。
日菲簽署安全協議 允許軍隊互入對方領土
日本、菲律賓兩國外長和防長周一在馬尼拉簽署了具有突破意義的一份防禦條約,內容包含允許兩國軍隊互相進入對方領土。
前ASML首席執行官:美中晶片爭端可能持續數十年
荷蘭晶片設備製造商ASML的前任首席執行官溫尼克認為,美國與中國在計算機晶片領域的爭端短期內不會結束。對於這家全球領先的晶片製造設備供應商來說,情況非常困難。
中國士兵抵達白俄羅斯參加反恐演習
剛剛加入上合組織的白俄羅斯正在深化和中國軍事合作的力度。白俄羅斯國防部宣佈中國士兵於周六抵達白俄羅斯,參加從7月8日至19日的聯合反恐演習。
上一頁
第27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