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奧運驚人成績後的巨大問號
中國遊泳隊在巴黎奧運會上摘金奪銀甚至打破世界紀錄,進一步加劇了外界對其服用興奮劑的懷疑。《法蘭克福匯報》認為,問題的根源在於國際奧委會與政界過從甚密。《世界報》刊登的一篇德國議員撰寫的客席評論則呼籲歐盟從嚴看管TikTok,否則後患無窮。
熱浪襲來供電緊張:中國大城市的景觀照明非必要不啟動
杭州、上海等大都市通過限制裝飾性照明來應對高溫帶來的供電壓力。氣象專家表示,酷暑桑拿天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德語媒體:中國的電動車政策值得德國借鑑
繼美國之後,歐盟也將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最高38%的懲罰性關稅,以彌補中國補貼政策對歐洲車企造成的壓力。但德國汽車工業專家認為,中國電動車的成功,政府補貼只是一方面,中國對電動車產業的鼓勵性政策也值得德國借鑑。
無視鄰國擔憂,柬埔寨開啟中國資助運河項目
這條運河將連接湄公河和泰國灣,旨在減少對越南港口的依賴。然而,專家質疑這條水道是否足夠大以實現其宏偉的經濟目標。
中國發射首批衛星 尋求建立中國版"星鏈"
中國央視報導,一家中國國有企業成功將一組18顆衛星發射入軌道。美國公司SpaceX建立星鏈網路的同時,中國尋求建立自己的"星鏈"。
德語媒體:泳池裡的冷戰
2021年,23名中國遊泳選手被查出違禁藥物「曲美他嗪」陽性,但國際反興奮劑機構並未採取制裁措施,這也就為後來的爭論埋下了伏筆。
中國能源格局出現變化 風能和太陽能首次超煤電
中國的能源供應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據能源咨詢公司睿咨得能源的統計,今年6月,中國的光伏和風能發電量首次超過煤炭。預測顯示,到2026年,光伏將成為中國最主要的能源來源。
台灣要求法國調查台灣球迷所持標語遭搶奪事件
本屆巴黎奧運會上已經發生了多起台灣觀眾手持的標語和旗幟遭搶奪和沒收的情況。還有台灣觀眾在進入場館前被要求塗抹掉臉上圖畫的台灣國旗。台灣政府對此表達強烈不滿,認為這些行為「毫無教養可言」,並要求法國當局進行調查。
美國擬禁止自動駕駛汽車用中國軟體
路透社從華盛頓政府圈內人士處獲悉,美國商務部預計在今後幾星期提議禁止在自動駕駛或聯網汽車中使用中國研發的軟體或先進無線通信模塊。商務部發言人表示,此舉出於國家安全擔憂。中國則表示將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南華早報:鄧洪波將出任中國駐德大使
《南華早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鄧洪波將接替吳懇出任中國駐德國大使。現年59歲的鄧洪波此前曾任中國駐肯亞大使。
奧迪與上汽合作 新款車型放棄傳統四環標
據知情人士透露,大眾子公司奧迪與中國合作夥伴上汽共同開發的新款車型將不採用傳統的奧迪四環LOGO。奧迪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是什麼?
巴基斯坦的中國債務困局
常被中國民間稱為「巴鐵」的巴基斯坦多年來獲得了大量中國貸款用於提升基礎設施並打造中巴經濟走廊。然而,如何償還這些債務,成了伊斯蘭堡的大問題。分析人士認為,鑑於中國需要巴基斯坦對抗印度,因此會再次允許延期還債。
客座評論:黨國的輿論棒搥打向胡錫進
鄧聿文
前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7月27日之後就沒有更新微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他被禁言的起因是對三中全會闡述中國經濟成分的解讀。政治評論員鄧聿文指出,胡作為善於跟風輿情的黨國辯護士,如果其解讀有損黨國統治的經濟根基,也是不能免於受罰的。
德語媒體:世界反興奮劑組織自毀長城
有著巨大服藥嫌疑的中國遊泳運動員依然獲准參加奧運會,甚至還拿了獎牌、破了紀錄。德語報刊連續對此予以抨擊。《南德意志報》認為世界反興奮劑組織的信任根基已經徹底毀壞。《明鏡周刊》則指出,中國遊泳隊只是冰山一角,整個國際奧委會都已爛透。
中國一個月內發生第二起橋樑坍塌
四川省因洪水和山體滑坡導致高速公路橋樑坍塌,造成至少兩人死亡,約12人失蹤。這是中國在一個月內發生的第二次橋樑坍塌事件。
菲律賓與日本首次在南中國海舉行聯合軍演
繼菲律賓與美國在南中國海舉行軍演之後,菲律賓本周五(8月2日)和日本在南中國海舉行首次聯合軍事演習。與此同時,越南的一艘海警船也赴菲律賓參加與該國海軍的聯合演習。
德國因網攻案召見中國大使 北京提嚴正交涉
德國31日以「中國國家行為者」2021年對德國政府單位網路攻擊為由,召見中國駐柏林大使,並強調中國間諜活動構成的危險。中國外交部反駁稱這是「反華政治操弄」,認為德國不應「把網絡安全問題政治化、武器化」。
德軍遠赴印太 憂心中國擴張
德國聯邦國防軍正在夏威夷海域參加美國主導的聯合軍演,德國防長皮斯托利烏斯也蒞臨觀摩。亞太是全球人口最多的經濟繁榮區域,柏林希望能夠同當地各國維持良好關係,同時也對中國的擴張感到擔憂。目前尚不確定德國軍艦是否會穿越台灣海峽。
德語媒體:中國國家駭客被曝光
德國政府稱中國駭客2021年攻擊了德國聯邦製圖與大地測量局。柏林外交部召見中國大使。這一消息引起德語媒體的關注。
澤倫斯基:不希望中國作調停者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基輔不希望中國作調停者,調解該國與俄羅斯已持續29個月的戰爭。他同時表示,希望北京向莫斯科施加更大壓力,以結束戰爭。
藥檢疑雲延燒之際 潘展樂奪中國游泳首金
潘展樂替中國拿下巴黎奧運的第一面游泳金牌,形容自己面對「看不起」中國的對手「一雪前恥」。但中國游泳隊仍身陷施打禁藥爭議;美媒30日再揭露,早在2022年就有中國選手藥檢陽性,卻仍獲准在奧運參賽。
德語媒體:興奮劑醜聞籠罩下的獎牌
巴黎奧運會的女子一百米蝶泳比賽中,中國選手張雨菲獲得銅牌。由於幾年前張雨菲同其他一些中國遊泳選手曾有過「誤食」禁藥的先例,這枚銅牌自然也就引起了德語媒體格外的關注。
中國風電設備進駐德國沿海
漢堡一家投資公司希望讓中國風電企業來為德國一家風力發電場提供設備,但這一計劃已經引起了安全問題專家和德國及歐盟政治家的警覺。
德語媒體:梅洛尼中國行 新絲路不如老絲路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首次訪華,希望在退出習近平一帶一路基建計劃後,修復對華關係。《法蘭克福匯報》寫道,馬可‧波羅是一個助力因素。巴黎奧運,中國跳水運動員再創佳績。德國參賽選手向《圖片報》講述,中國同行為了訓練甚至「三年見不到家人」。
烏克蘭向中國外長發出訪烏邀請
烏克蘭外交部一名發言人本周二(7月30日)表示,烏克蘭政府向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發出邀請,歡迎他訪問烏克。北京表示對這一提議"感興趣"。
美國向菲律賓提供5億美元軍援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美國將向菲律賓提供5億美元軍事援助,以幫助菲律賓軍隊和海警的現代化革新。
德系電動車完勝中國品牌 實事求是?
最新研究顯示,儘管中國電動車在價格上具有優勢,但在品質和品牌信任度方面仍需努力。德產電動車在本國消費者中享有更高聲譽,領先於價格更低的中國品牌,但他們的這種認知,究竟是實事求是,還是感情用事?
德語媒體:兩岸和平共處 對各方都最有利
《商報》評論認為,德國政府必須在台灣問題上表明立場,只有歐美各國協力向北京施壓,台海兩岸才能維持和平。《新蘇黎世報》報導了日美加強軍事合作,以應對台海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
中資修建柬埔寨運河 越南很擔心
柬埔寨1/3的進出口貨物都借道湄公河三角洲的越南港口運輸。現在,一條中資建造的運河,正在把湄公河三角洲與柬埔寨西哈努克港連接起來,大幅降低對越南港口的依賴性。越南方面則擔心,運河會讓中國軍艦進入湄公河,還會破壞東南亞糧倉。
德蝶泳選手與獎牌失之交臂 呼籲澄清中國運動員服用興奮劑指控
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游泳女子100米蝶泳決賽中獲得第四名的德國遊泳健將安吉麗娜‧科勒(Angelina Köhler)今天(7月29日)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再度呼籲,對中國遊泳運動員張雨霏的興奮劑指控予以澄清。
美媒揭中國阻多國議員赴台參與峰會 台批卑劣
由35個國家數百名議員組成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下周一將在台北舉行峰會。該聯盟旨在協調對北京威脅的外交應對。美聯社報導稱,至少有來自6個國家的議員在峰會前夕遭到中國外交人員的施壓,阻止他們前往台灣與會。
牆外文摘:哇哈哈的「愛國」難題
有評論認為,中國最大飲品生產商「娃哈哈集團」的接班人宗馥莉面臨的困境,並不是國進民退和開放市場之間拉鋸的問題,而是從一開始,國有經濟就一直沒有真正退場過。這個時代,已經沒有民營企業的機會。
義大利總理上任後首次訪華 目標「重啟」與中國的合作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開啟對中國為期5天的訪問。這是她上任後首次訪華。去年12月,義大利宣佈推出「一帶一路」倡議。媒體報導稱,梅洛尼正試圖重塑與中國的關係並希望能吸引更多來自中國的投資刺激義大利疲軟經濟的增長。
美日加強軍事合作 駐日美軍指揮結構升級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國防部長奧斯汀在東京與日本外相上川陽子和防衛相木原稔舉行會談,宣佈將加強美日軍事合作,設立新的指揮中心。
寮國從中國大量貸款 陷入債務危機的風險有多大?
中國為寮國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提供了並不便宜的貸款,這些投資尚未帶來預期的回報,而寮國的債務問題則日趨嚴重。目前寮國做東正在舉辦東協外長會議。
中國湖南山體滑坡致命 暴雨持續
中國湖南省發生山體滑坡,造成至少15死亡,救援人員正在緊急搜救倖存者。熱帶風暴「格美」減弱,但許多地區仍處於洪水警戒狀態。
德語媒體: 中國何時管教其殖民地俄羅斯?
媒體看中國
烏克蘭外長到訪北京,是否意味著中國調停俄烏發揮了作用?《萊茵內卡報》認為,歐洲暫時難以瞭解中國到底採用什麼戰略。《新蘇黎世報》警告,中國是俄羅斯-北韓-伊朗軸心背後的支持者。《世界報》預測,中國遲早會收拾俄羅斯這個總給自己惹麻煩的殖民地。
美方稱布林肯與中國外長會晤「富有成效」
在寮國萬象舉行的東協外長會議期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外長王毅進行了「開放且富有成效的」會晤。布林肯提出了對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挑釁行為」的關切,並討論了人權問題和中俄關係。這次會談持續了一個多小時。
報告: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地位提升
一份咨詢公司報告預計,中國今年向歐洲出口的汽車數量將超過歐洲對華出口。與此同時,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迅速擴大本土市場份額。
中印關係好轉?雙邊外長:儘早解決邊境問題
短短1個月內,中印外長第二度會面,重申解決邊境爭端對於雙邊關係正常化的重要性。近期中印關係似乎有所緩和;有消息稱,印度也在考慮鬆綁中國投資的限制。
客座評論:第三次世界大戰可以避免
張俊華
學者張俊華指出:北約對中國的強硬口氣以及中國軍隊在白俄羅斯的軍演,儘管看上去殺氣騰騰,但未必會引起所謂世界大戰。而在目前,對北京用軟的手段似乎更有效一些。
德語媒體:習近平變成中東總教父?
媒體看中國
哈馬斯和法塔赫在北京發表聯合聲明,依然是德語報刊關心的話題。波昂《總匯報》認為,中國對中東的影響力在上升,對於西方而言則絕非好消息。《每日郵報》也指出,聯合聲明本身對和解進程貢獻不大,但中國影響力卻顯著上漲。
美國調查中國禁藥醜聞 國際奧委會嚴重不滿
中國遊泳隊興奮醜聞引發爭議後,美國司法部門開始對世界反興奮劑組織WADA展開調查,而此舉顯然令國際奧委會大為不悅。
中烏外長會晤: 庫列巴尚未看到俄方和談的誠意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周三在廣州會見烏克蘭外長庫列巴,雙方呼籲和平並強調通過政治途徑解決衝突。王毅表示中國始終致力於推動危機的政治解決。庫列巴則強調烏克蘭對和談持開放態度,但目前尚未看到俄羅斯對此的誠意。
德語媒體:《北京宣言》和「復甦乏力」
媒體看中國
中國在解決國際爭端中願意扮演愈發主動的角色,德語媒體對此加以關注。另外,二十大三中全會之後,中國官方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解決「復甦乏力」的問題,也引起了德語媒體的思考。
美警告俄中北極雄心 莫斯科、北京反駁
美國軍方發布北極戰略,稱俄羅斯和中國正在該地區加強合作,可能影響地區穩定。報告稱,俄羅斯在北極重啟了數百個前蘇聯時期的軍事地點。中國對該地區也有雄心。
巴勒斯坦各派簽署《北京宣言》以色列抨擊法塔赫
7月21日-23日,中方在北京主辦巴勒斯坦各派別內部和解對話。在7月23日的閉幕式上,巴勒斯坦各派簽署了《北京宣言》。以色列則對法塔赫與哈馬斯」簽署戰後共同控制加薩的協議「予以抨擊。
消息人士:英偉達將推最新晶片中國特供版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稱,鑑於美國對華技術出口限制,英偉達將推出其最新人工智慧晶片的中國特供版。
中國推出按「自願、彈性」原則延遲退休年齡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第46條提出,按照自願、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這一政策引起網民新一輪關於延遲退休年齡的討論和對官方政策的質疑。
仁愛礁協議到底包含哪些內容?中菲各說各話
菲律賓外交部7月22日表示,前一天與北京方面就仁愛礁坐灘軍艦補給事宜達成的一致並不意味著菲方在運送補給前必須事先通報中方以供核查,從而反駁了中國外交部的說法。菲律賓總統強調,其在南海立場不能屈服和動搖;北京則表示協議系人道主義安排。
上一頁
第26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