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中國已經贏得了體制競賽?
媒體看中國
中國的經濟、科技似乎正在全面超越西方。瑞士《新蘇黎世報》拋出了一個問題:國家強力調控的經濟模式,是否真的優於自由市場經濟?《每日鏡報》的客座評論,則分析了欠缺學術自由的中國科研成就是否具備可持續性。
7月中國數據:出口仍是亮點 但經濟活動廣泛放緩
中國最新統計數據顯示,7月,零售、工業增加值增速低於預期。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努力應對貿易摩擦和消費低迷。房地產行業危機持續、青年失業率高企仍打擊中國消費者的信心。
德國車企愁雲慘淡 賓士老總抨擊中國「內卷」
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賓士汽車首席執行官康林松將公司利潤下滑歸咎於美國關稅、中國內卷、電動車轉型困難。他認為,中國市場上的降價促銷風氣,正在危害所有參與者。
美國人權報告批評力道軟化 中國篇幅大減
美國國務院本週發佈2024年人權報告,針對以色列、俄羅斯等國家的批評篇幅有所減少,中國的頁數更是不到過去的一半。此外,內容刪除LGBTQ群體所遭受的歧視,但加入了對歐洲盟友限制右翼言論自由的批評。
二戰結束80周年 中日兩國紀念日卻不同?
二戰對日勝利紀念日(即「Victory over Japan Day」 簡稱「V-J Day」)在各國有不同的紀念日期。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周年。日本與中國都將舉行重要活動紀念這一歷史事件,但時間和方式卻大不相同。
中國不再需要特供版高端晶片了?
多家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報導,中國政府敦促本土企業盡量避免使用英偉達的H20處理器,尤其在與政府有關聯的項目上。中國似乎不在乎被卡脖子了。
消息人士:美國在AI晶片貨物中暗裝定位追蹤器
路透社援引內部知情人士報導稱,美國政府機構秘密地在高性能晶片貨物中安放定位追蹤裝置,以防止其被非法走私至中國。
中國7月新發放貸款20年來首次下降
中國新增貸款淨值在今年7月份出現20年來首次減少的情況。這被視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內需求疲軟的又一跡象。
中國軍方稱「驅離」進入黃岩島海域的美軍驅逐艦
中國軍方稱已偵測並驅離一艘「未經批准進入」的美軍驅逐艦,指其行為侵犯主權、破壞穩定;美方則強調依國際法行使「航行自由」,並稱不會被中方言論嚇阻。事件發生前一日,菲律賓剛指責中國船隻在該海域對菲海警船實施危險攔截。
中國公民羈押期間死亡 律師籲華人移民小心行事
根據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的通報,今年已有兩名中國公民在被羈押期間自殺身亡。最新一起案例是一名32歲中國男子在認罪服刑後,被轉入ICE拘留中心五天後死亡。這引發了華人社區對移民安全和法律風險的擔憂,移民律師也提醒無證移民務必遵守法律
中國海軍撞海警
8月11日,中國海軍164號在中菲主權爭議海域驅趕菲律賓海警巡邏船時,與中國海警3104號斜向擦撞。
川普发帖要求中國採購美國大豆量增4倍
在關稅休戰期限結束一天前,川普总統敦促中國將美國大豆的採購量提高4倍。此言一出,芝加哥大豆交易所的豆價瞬間上漲,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川普总統建議的可行性值得質疑。
菲律賓發影片 解放軍軍艦撞上中國海警船
一艘中國海軍艦艇在南海追逐一艘菲律賓巡邏船時,與一艘中國海警船發生碰撞。菲律賓海警發布了相關影片。
華爾街日報:中國熱門外長人選遭調查
周日,《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人士報導稱,中共中央負責同外國政黨聯絡事務的高級官員劉建超目前已被當局帶走調查,具體原因尚不清楚。
金融時報:中國要求美國放寬晶片限制
先進晶片對人工智慧的高速運行至關重要,而美國則對高端晶片的對華出口實施了限制。在可能的川普与習近平峰會之前,北京正在向華盛頓施壓,要求美方放寬晶片限制。
研究報告: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塑料生產國
兩家環保咨詢和研究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最常見的四種塑料製品主要由七個國家生產,而中國的產量則佔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應對中國威脅 澳洲新西蘭加強軍事合作
中國海軍編隊曾經於今年2月在澳洲与新西蘭之間的海域突然進行實彈軍演。現在,澳洲和新西蘭表示要加強軍事合作。兩國總理在8月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雙方正面臨幾十年未見的凶險戰略環境。
德語媒體:稀土成了中國勒索世界的武器
媒體看中國
《南德意志報》報導稱,中國在稀土行業的壟斷地位正在成為北京制衡西方的戰略武器,但礦區環境和民眾健康卻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法蘭克福匯報》援引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歐美對中國稀土的高度依賴,中短期內很難出現改觀。
中國指菲律賓在台灣問題上「玩火」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本周五對菲總統菲律賓在侵台情形下「不可能置身事外」的言論嚴厲批評並提出嚴正交涉,敦促菲方在中國核心利益問題上不要玩火。
川普称英特爾總裁應辭職 被指涉與中國軍方有關聯
美國總統川普发帖稱,晶片製造商英特爾總裁陳立武(Lip-Bu Tan)應立即辭職。英特爾股價周四應聲而落。
索羅門群島禁止中國與台灣參加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
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宣佈,將不允許包括中國、台灣和美國在內的非成員國家參加今年9月舉行的太平洋島國論壇(PIF)峰會。該決定被認為是為了避免圍繞台灣是否應獲准出席會議而引發的外交摩擦。
不買俄羅斯石油:川普“次級制裁」 中印會讓步嗎?
川普对印度實施次級制裁,以阻斷莫斯科戰爭資金的來源。對俄羅斯石油貿易的打壓,將對全球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中國和印度除了強硬的外交辭令外,是否會做出讓步?
中國人製造的「Made In Italy」如何改變普拉托?
義大利普拉托是歐洲最大的成衣製造中心,近年因為「血汗工廠」與「衣架戰爭」等爭議成為焦點。數十年來,中國移民前僕後繼來到普拉托,成為許多國際名牌與快時尚品牌在當地的生產主力。他們在這裡經歷了哪些機遇與掙扎?
背著房貸的中國年輕人該何去何從
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前幾年在高價位買房的年輕人現在怎麼樣了?幾位背上房貸的年輕人向德國之聲記者講述了親身經歷。
中國7月出口激增 原因何在
中國7月出口增幅明顯,超出此前預期。路透社的報導指出,這顯示製造商們正在充分利用中美之間的關稅「休戰」,抓緊發貨、轉運。中國媒體在報導時也提到了 「搶出口」和低基數效應,而這種增長恐難持續。
德語媒體:美印相爭 中國得利?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認為,原本牢固的美印「戰略夥伴關係」,正因川普的高壓政策出現裂痕,而北京很有可能成為這場爭執的最終受益者。《商報》評論認為,美印蜜月期的結束,顯示川普的「即興」外交政策中,對華戰略並無明顯的章法和規劃可言。
德國警方突查四州:打擊涉嫌賣淫華人團伙
德國警方在四個聯邦州展開大規模突擊搜查行動,目標直指一個被控將中國女性偷渡至德國從事賣淫的犯罪團伙。此次行動出動逾200名警員,並已執行兩份逮捕令,揭示了一個涉嫌利用「日租公寓」和欺騙手段進行人口走私的跨國犯罪網路。
德語媒體:捲入權色貪腐醜聞的少林寺
媒體看中國
在少林功夫幾乎家喻戶曉的德國,少林寺住持釋永信被查的消息自然也引起了德語媒體的關注。
降低對中國永磁體依賴 德經濟部推出路線圖
德國經濟部希望降低風力渦輪機的關鍵零件——永磁體方面對中國的依賴。目前,永磁體約九成來自中國。
與澳洲簽65億美元合同 日本將首次出口軍艦
日本與澳洲宣布達成百億澳元軍艦協議,這是東京自解除武器出口禁令以來最重大的防務交易。澳洲将用11艘新型護衛艦替換老舊護衛艦,強化海上力量投射,應對印太地區日益上升的安全挑戰。
涉為中國提供情報:選項黨議員克拉前助手間諜案開庭
選項黨政客克拉的一名前助手被控為中國情報部門從事間諜活動。此外還有一名中國女性被控同謀。二人的案件在德勒斯登開庭審理。
中國推出多部抗戰電影 嘲諷愛國題材網友遭禁言
中國官方近期主導推出多部抗日題材的愛國電影,其中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南京照相館》在中國社群平台上引發熱烈討論。與此同時,中日相繼發生針對外國人的襲擊事件,進一步引發公眾對兩國社會排外情緒上升的擔憂。
德語媒體:京東也帶來了機遇
媒體看中國
《日報》發表評論稱,中國電商巨頭京東對德國最大電子產品零售連鎖企業的收購,折射出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佈局的新邏輯:以技術、效率和供應鏈優勢撬動西方市場。《南德意志報》則以大幅文章介紹了京東創辦者劉強東的其人其事。
澳洲警方逮捕一名涉嫌間諜活動的中國女子
澳洲警方周一(8月4日)表示,他們以「魯莽干預外國事務罪」逮捕一名中國公民,指控這名女子為北京方面刺探當地一個佛教組織的情報。
涉與中資公司虛開發票:塞爾維亞火車站坍塌事故多人被捕
中鐵和中交建兩家公司參與了塞爾維亞諾維薩德火車站工程。然而,去年,該火車站在翻新工程僅三年後,即發生頂棚坍塌,造成16人死亡。如今,塞爾維亞逮捕包括前基建部長在內的多人,他們涉嫌虛開發票,並讓中國企業「非法獲利」。
德語媒體:京東「驚動」了歐洲
媒體看中國
中國電商巨頭京東即將完成對歐洲最大電子零售商Saturn和Mediamarkt的收購,此舉在德國社會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擔憂和反思。德語媒體關注的焦點是,面對中國資本的大舉進攻,德國應該選擇拒絕,還是應該積極應對。
美國出手打擊中國「茶壺煉油廠」 有用嗎?
稱為茶壺煉油廠的小型中國煉油廠,是中國煉油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購買伊朗石油的一隻主力軍,儘管這違反違美國的伊朗石油禁令。然而,它們依靠大幅折扣購油的商業模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
網信辦約談後 英偉達:晶片沒有「後門」漏洞
中國網信辦約談後,美國科技巨頭英偉達表示,其晶片不包含可遠程操控的「後門」。
德語媒體:習近平正在失去權力?
媒體看中國
對於近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可能「失勢」的各類傳言,《新蘇黎世報》評論寫道:有傳言、有跡象、也有理由,但卻沒有任何確鑿的證據。《商報》發表評論稱,同川普强加給歐盟的「不平等條約」相比,中國才是歐洲更大的威脅。
京東正式宣佈有意收購德國電子零售巨頭
中國電商巨頭京東(JD.com)正在收購德國電子產品零售商Ceconomy,此舉有望成為近年來中國企業在歐洲完成的最大規模併購案之一。這場交易不僅將為京東在歐洲市場打開重要門戶,也反映出中國科技公司在全球化戰略中的新動向。
調查:近八成德國零售商支持禁止中國電商平台
今年3月至5月對德國505家擁有10名以上員工的零售公司進行了調查,因此這項調查具有代表性。
中俄將於8月初在日本海舉行聯合軍演
俄羅斯與中國將於8月初在日本海舉行聯合軍演。此次演習被俄方稱為防禦性質,「不針對其他任何國家」,但在俄烏戰爭持續及俄中伊軍事合作加深的背景下,西方對此保持高度關注。
客座評論:中國的稀土武器化與歐美的對策
張俊華
中國長久以來控制了全球的稀土產業,這一壟斷地位也成為北京在關稅大戰中可以動用的槓桿。本文作者認為,如果西方國家不依仗技術上的飛躍來超趕中國,很難打破這一壟斷。
美中瑞典談判無重大進展 將延長關稅「休兵」期
美中為期兩天的貿易談判落幕,雙方稱會議相當有建設性,有望再把關稅談判期延後90天,但並未簽署協議。對於外界關注川普和習近平是否將會晤,美國官員則稱未討論。
IMF上調全球經濟預期 中國幅度最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二發布最新報告,上調了今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預期,其中中國經濟的預測獲得了顯著提升。
長和尋求「主要」中國投資者加入巴拿馬港口交易
香港長江和記實業欲將巴拿馬港口經營權出售給美國貝萊德集團領銜的財團,受到中國的強烈批評。如今,長和宣佈擬邀請來自中國內地的主要策略投資者加入財團。知情人士稱,這一投資者是中遠集團。
德語媒體:被美中夾擊的歐洲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指出,雖然歐盟喜歡向美中兩國強調其擁有4.5億人口的龐大內部市場,但在「鬥爭」中,歐盟卻缺乏任何可以強化其論點的「棍棒」。《柏林報》關注到中資企業在德國的收購攻勢已經開始在大型工業領域展開,甚至波及到關鍵基礎設施。
中美貿易談判關鍵期 美國會兩黨參議員將提出涉疆涉台新法案
在川普政府聚焦中美貿易談判之際,美國國會兩黨參議員計劃推出三項對華法案,針對中國在新疆人權、對台灣施壓以及跨國鎮壓行為,凸顯國會在對華安全與人權議題上的強硬立場。
捷克總統帕維爾拜訪達賴喇嘛 中國抗議
7月27日,捷克總統帕維爾以私人名義前往印度與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見面,向他祝賀90歲生日。中國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並「敦促捷方恪守一個中國政治承諾」。
藏人流亡政府:藏族歌手在中國被捕 疑因贊頌達賴喇嘛
藏人流亡政府表示,藏族歌手和活動人士尊珠(Tzukte),於七月初被中國當局拘留,並指出,尊珠被捕疑因演唱贊頌達賴喇嘛的歌曲,凸顯北京對西藏言論自由和文化宗教權利的持續壓制。
上一頁
第2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