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國政府公佈「黃岩島領海基線」中菲主權衝突可能會升級
本周日,中國政府公佈了「黃岩島領海基線」包括16個基點的地理坐標。兩天前,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簽署了旨在加強菲律賓海洋主張的《海洋區域法》和《群島海道法》。中國官方周日公佈的領海基線被看作是對菲律賓兩項法案的最新回應。
牆外文摘:「安樂死」的個人化與制度共識
上海女子沙白在瑞士通過輔助自殺手段離世,在中文網路上引發爭議。有評論認為, 沙白面對生死的態度無論多麼動人,這一故事很大程度仍然是個人化的。從特權到權利,其中關鍵一環是立法確定普遍規則、適格標準和防範濫用機制。
客座評論:中國還能對北韓施加影響嗎?
呂恆君
金正恩派兵援俄的背景並不簡單。除了希望從普丁那裡換到一些實際好處之外,更深層的動機可能是增強軍隊實戰能力,以配合其不斷崛起的核武實力。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北京對平壤具有還有多少實際影響力?
長平觀察:「若哈哈姐贏了,中國的女拳更要癲狂」
長平
由於最近脫口秀演員楊笠受到圍攻,時事評論作家長平留意到,川普在新浪微博上成為反女權的旗手。還有網民稱,「(台灣)回歸已經進入日歷」。
中印邊界領土爭端:協議已達成,和平能否持續?
印度和中國已就領土爭議區的邊境巡邏達成協議,緩和緊張局勢並從爭議邊界的兩個衝突點撤軍。儘管如此,雙邊關係仍然面臨挑戰。
北京斥10兆救地方債 能拉動經濟嗎?
11月8日,中國政府公佈了一項價值10兆元人民幣的債務融資計劃,旨在緩解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並拉動近期疲軟的經濟增長。這一措施正值川普当選美國總統,他在選戰期間揚言要對全部中國商品加徵60%以上的巨額關稅。
美大選後 台經濟部稱將擬措施助台企撤中
台灣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川普未來可能施行的高關稅政策對於在中國設廠的台商影響較大,稱將會盡快出台措施,協助台企撤出中國,降低川普政府關稅政策對其產生的影響。
涉嫌為中國提供情報 德國逮捕一名美國公民
聯邦檢察署宣稱,一名美國公民涉嫌向中國提供駐德美軍敏感訊息已被逮捕,警方還搜查了他的住所。
歐盟候任貿易事務專員:中國是歐盟「最具挑戰性的貿易夥伴」
將接任東布羅夫斯基出任歐盟貿易事務專員的馬羅斯‧塞夫科維奇(Maros Sefcovic)昨天在歐洲議會聽證會上表示,中國是歐盟「最具挑戰性的貿易夥伴」。他誓言將「全力以赴」打擊中國的「過剩產能」。
川普回歸 專家:中美或見「更大範圍經濟脫鉤」
美國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即將重返白宮,專家認為,中美之間的角力未來4年會加劇,尤其將在經貿層面迎來「巨大衝擊」。不過也有分析指,川普的強勢只會為中國在短期內帶來挑戰,長期而言卻是利好。
川普赢了 德國經濟成了輸家
川普胜選後,德國經濟會受到怎樣的影響?不少經濟學家都認定,這位78歲的共和黨人再次入主白宮,其推行的經貿政策必將重創德國經濟。
寶馬第三季度淨利潤下降84%
德國汽車製造商寶馬周三表示,由於在華銷量不佳以及車輛召回事件,該公司第三季度盈利明顯下滑。這也是歐洲汽車產業陷入危機的最新跡象。
川普获勝 北京亦喜亦憂
在接連奪得多個關鍵「搖擺州」之後,川普宣布在2024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全球多國領導人也在第一時間致電祝賀。這一選舉結果,將會對本已緊張的中美關係產生怎樣的影響?
德語媒體:北京會大規模刺激經濟嗎?
川普如果再次當選總統,北京會出台更大規模的經濟救助措施嗎?德國《商報》認為不會。瑞士《新蘇黎世報》則分析了夾在中美貿易戰中間的歐洲人究竟應採取怎樣的經濟戰略。
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訪問中國
敏昂萊將到訪中國昆明,參加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領導人會議。這是敏昂萊自2021年政變奪取政權以來首次出訪中國。緬甸軍政府希求籍出訪在國內外尋求支持,但有專家認為,此次訪問反而可能對其產生負面影響。
德語媒體:不管誰當選 美國都會重視中國無視歐洲
誰當選美國總統對歐洲更有利?《焦點雜誌》的一篇客席評論指出,兩位候選人都會把更多資源投向中美爭霸,而歐洲必然會被冷落;德國馬普研究院院長則在《世界報》撰文警告稱,美國持續與中國科技脫鉤,將對歐洲乃至全世界的科技創新造成打擊。
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本周將訪問中國
中緬兩國周一均對外證實了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本周將訪問中國的消息。這是敏昂萊自2021年政變奪取政權以來首次出訪中國。三年來,敏昂萊曾多次訪問俄羅斯。
美大選倒數 中國軍機再越台海中線
美國大選前夕的敏感時間點,中國解放軍連續派出軍機、軍艦於台灣周邊活動。
川普和賀錦麗:选后两人各自會怎樣出手應對中國?
炮轟中國是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和賀錦麗都喜欢做的事。然而,大選過後,他們對中國的態度將會有何不同?
德語媒體:美國大選讓中國歐洲都頭疼
不論川普还是賀錦麗当选,中國以及歐洲都會各自面對一些不利局面。德語報刊紛紛就此展開了分析。《法蘭克福評論報》指出,北京本著「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可能更青睞川普。《時代周報》和《德國編輯部網路》則擔心全世界都會陷入混亂。
客座評論:互信程度低 導致「諜諜不休」
張俊華
這幾年,中國和西方國家的間諜事件逐年增加。這不是一個好兆頭。學者張俊華認為,這裡的深層次的問題是,中西之間在失去互信,而中共很難適應一個現代化、透明化的世界。
德語媒體:從領跑到「打不過就加入」 大眾在中國經歷了什麼?
瑞士《新蘇黎世報》關注大眾在中國的變化:從市場領軍者到奉行「打不過就加入」的理念。「德國編輯部網路」則認為,歐盟對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徵收的關稅並非大眾等車企陷入困境的原因。
歐日簽署安全與防務夥伴關係協議
日本和歐盟周五在東京宣佈建立全面的新安全與防務夥伴關係。雙方將在聯合軍演、國防工業訊息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中國外交部敦促歐方「不要介入地區國家領土和海洋權益爭端,為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
記錄台北:錦州街上的東北水餃
台北中山區吉林街和錦州街交叉口不遠處,有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吃店,店主夫婦濃重的鄉音,一聽便知他們來自中國東北。
歐委會對「海外版拼多多」Temu啟動調查
歐盟周四(10月31日)正式啟動對中國電商平台Temu的調查程序,「確保其平台上銷售的產品符合歐盟標準,不會對消費者造成傷害」。此次調查結果可能導致對Temu的巨額罰款。
美國公佈涉俄制裁新名單 中國印度公司榜上有名
美國周三宣佈將制裁超過400個實體和個人,指控其為俄羅斯規避國際制裁提供方便,或為俄羅斯軍工產業供應物資。制裁涉及國家有中國、印度、土耳其、瑞士等。
中國製造業PMI回升 經濟學家樂觀看待
中國PMI指數在連續六個月收縮之後終於出現反彈。經濟學家認為,隨著中國政府一系列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經濟勢頭將出現轉機。
中國留學生謊稱美國公民投票後被拘留
一名在密歇根大學就讀的19歲在校中國籍學生登記投票,經發現後被捕。偽證罪及非法投票在美國都屬於重罪。
支持解除美國對古巴封鎖 阿根廷外長遭撤換
由於與其執政方針背道而馳,阿根廷總統米萊撤換了在聯合國投票中贊成美國對古巴解除禁令的阿根廷外長蒙迪諾,並宣佈由阿根廷駐美大使接任外長。
德語媒體:用印度替代中國,靠譜嗎?
幾天前,德國總理肖爾茨率團訪問印度,與印度總理莫迪召開雙邊政府間磋商會議。德語區各大報刊因此紛紛拋出了一個問題:在強調德中關係「去風險」的今天,印度能夠取代中國的地位嗎?
歐盟正式對華電動車加徵關稅 中方:不接受
歐盟10月初投票通過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高額關稅,引發北京強烈反彈。雙邊長達數個月的貿易談判未果,歐盟委員會週二宣佈該項為期5年的額外關稅措施於已獲得批准,並發佈於歐盟官方公報,將自30日啟動。
彭博社:印度iPhone出口激增
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近幾年開始將iPhone生產線從中國轉往印度,由印度生產出口的iPhone數量出現明顯增長,彭博社稱,這突顯了蘋果希望減少對華依賴的決心。
記錄台北:居酒屋裡的兩岸關係
一段時間以來,台海之間的政治氛圍日趨緊張,今年雙十節後中國再次發動圍台軍演。台北似乎依舊平靜,記者巧遇的普通人對當前的事態發展有何觀感呢?
中國證實一名韓國男性因觸犯《反間諜法》被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周二證實,一名韓國公民因涉嫌間諜罪在中國被逮捕。這是中國修訂後的《反間諜法》從去年7月正式執行後,首次有韓國人在中國觸法被捕。
中國對白蘭地下手 法國生產商艱難苦撐
惡劣天氣本來已讓法國生產商們感到壓力,北京的白蘭地關稅讓他們雪上加霜。
路透社:中國正考慮發行10兆特別債券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報導,中國正在考慮推出強有力的財政方案,未來數年內共發行10多兆人民幣的特別債券。
客座評論:印度為什麼「突然」與中國握手言和
鄧聿文
今年金磚喀山峰會和外界預期的沒有太大出入,倒是中國和印度在會議之前突然宣佈達成邊界協議,雙方恢復到2020年的實際控制狀態,出乎外界預料。有跡象顯示,印度為達成協議做出一定妥協。這次令人意外的中印和解之下,到底透露了怎樣的訊息?
美媒揭中國「鹽颱風」駭客行動 川普顧問通話遭截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川普團隊一位顧問的手機通話遭中國駭客攔截。中國多次主張無意介入美國大選,但這波駭客行動還是再度引發了各界質疑。
牆外文摘:馬蘭花開的地方,中國原爆試驗的驕傲?
有文章指出,核電的殖民性在全球範圍內展開,用以維持等級制度和帝國秩序。隨著中國在全球資本主義秩序中的地位上升,這個曾立志領導從亞洲到非洲的反殖民鬥爭的國家,正在重演它所批判的西方列強的殖民支配和剝削模式。
美宣佈對台軍售隔天 解放軍再越台海中線
就在美國宣佈批准對台軍售之後,中國隨即抨擊美國「嚴重破壞中美關係」,並在隔天出動軍機、船艦於台灣周邊活動。
中資紛紛拋售撤離 波爾多酒莊黃金時代告終
過去十年多來,中國投資者爭相搶購波爾多酒莊,憧憬實現一邊在國內市場賺取豐厚利潤,一邊在法國過上優雅生活的夢想。如今,投資者紛紛低價拋售酒莊。但也有人堅守,比如馬雲。
連續兩月下降:9月中國工業企業利潤大減27%
中國官方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在政策制定者加大刺激力度以重振經濟增長之際,9月份中國工業企業利潤再度大幅下滑,創下今年以來最大單月降幅。
中國駭客入侵美國電信 兩黨總統候選人團隊手機均遭截獲
美國媒體報導稱,中國駭客試圖入侵川普、萬斯,以及賀錦麗竞选团队成員的手機。
機會卡:德國的就業移民新政策初見成效
用於來德國找工作的"機會卡"深受歡迎:自生效以來,每月都有500多份申請獲得批准。來自中國的申請者也很積極。
態度轉變:米萊稱中國是」非常有趣的貿易夥伴「
阿根廷自由派總統米萊希望與中國這個亞洲經濟巨人建立更密切的貿易關係,在北京的幫助下推動本國經濟增長。競選期間,米萊曾表示不會和中國做生意。如今,米萊證實他明年初將訪問中國,參加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與中國的峰會。
深陷危機:大眾在華銷量為何大幅下滑?
作為大眾汽車最重要的市場,大眾在中國的銷量卻出現嚴重下滑。如今,許多中國消費者已不再視大眾為潮流和現代化的代表:中國本土汽車已配有大型車載娛樂系統,且能與手機無縫連接。大眾,這個曾引領中國汽車市場的品牌,是否輝煌漸退?
客座評論:Chindia 是否會再次到來?
張俊華
中印最近的和解是習近平「西松東緊」外交一盤棋重要的一招。這對民主陣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警告。中印今後5年間在貿易方面極有可能打破紀錄,出現一個蜜月期。而民主陣營更期待則是,印度能否在5年後,真正實現獨立自主,並跳出中國的陰影。
賴清德再赴金門:「台澎金馬寸土不讓」
古寧頭戰役75周年之際,台灣總統賴清德再度前往金門,為當年的陣亡將士主持追思祭奠活動。這是賴清德就任總統以來,今年第二次親赴台海兩岸的最前沿地帶。
北韓派兵進入俄羅斯 中國不滿卻難以阻止?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北韓已派兵到俄羅斯,將部署至烏克蘭境內參戰,且俄羅斯總統普丁並未否認相關消息。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外交部宣稱對此不知情,但分析認為,北京如今就算對平壤派兵一事不滿,也難以有所作為。
大眾高管泰國吸毒被遣返:中國對境外吸毒者是否有管轄權?
大眾集團高管從泰國渡假返京時被檢測出血液中含毒品成分,拘留10日後被驅逐出境。和在許多其他國家一樣,在中國吸食大麻是違法行為。但是,若吸毒行為發生在境外,中國是否還有管轄權?
上一頁
第19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