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牆外文摘:還珠格格和甄嬛,哪種敘事更保守?
有評論指出,《還珠格格》的反叛性,在於庶民格格可以肆意「胡鬧」、顛覆皇家秩序,愛得轟轟烈烈高於一切。而很多年後,年輕世代耳濡目染的,是甄嬛放棄愛情,才終於在權力天梯上攀爬到頂峰。
敘利亞政局突變 國際社會如此反應
敘利亞總統阿薩德政權倒台後,其親密盟友俄羅斯和伊朗以及「戰略夥伴」中國如何反應?鄰國土耳其、歐美國家以及聯合國又有何種表態?
川普:烏克蘭想結束戰爭,中國也能幫忙
應邀參加巴黎聖母院重開慶典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和當選美國總統川普与法國總統馬克宏舉行了三方會晤。川普会後呼籲盡快和談停火。
解碼德國:中國如何看待德國?
中國對德國有多深的瞭解?中國發布的《德國藍皮書:德國發展報告(2024)》也許可以為此提供部分答案。政治向右轉和貿易保護主義是其中的關鍵詞。
採礦運中國生產汽車電池 菲律賓島民抗議污染水
菲律賓霍蒙洪島有豐富的礦藏,可用於生產電動汽車電池,但民眾反對採礦擴張,因為會污染他們的飲用水。這裡的鎳、鉻大部分礦石和金屬運往中國。
歐洲與中國,乒乓球檯上的近鄰?
沒有民族自豪感和舉國體制,歐洲諸國真的能夠在乒乓球運動中趕上中國嗎?至少很多本地球員充滿信心,正在奮起直追。
德語媒體:向中國和美國釋放的訊號
歐盟與南方共同市場達成歷史性貿易協議,受到德語媒體的廣泛關注。有媒體認為,該協議有助於歐盟在美中這兩個巨人之間站穩腳跟。也有媒體警告,如果拖延該協議落地,最大受益者將是中國。
TikTok敗訴:法官裁定其禁令不違反言論自由
美國聯邦法院作出裁定,駁回TikTok及其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對美國政府提出的訴訟案,這意味著該公司可能將面臨在美全面被禁。但川普的態度前後發生變化,他將如何「拯救TikTok」?
調查:50%的德國人對Temu持負面看法
中國電商平台Temu在不少歐美國家頗受歡迎,但最新一項調查顯示,一半德國人對其看法負面。
中國財政部:政府採購擬給予本國產品20%價格優惠
中國財政部發布草案,擬在政府採購中給予本國產品20%的價格優惠。與此同時,被認為給下周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的官媒社論稱,「經過努力,在5%左一點或是右一點,都可以接受」,遭到網民嘲笑。
「看衰」中國,經濟學家被網路禁言
近期至少有兩位著名經濟學家有關中國消費疲軟、失業和年輕人「死氣沉沉」的悲觀評論在社群網站上廣泛傳播後,很快從網路消失。
長平觀察:「有的國家一直處於戒煙狀態啊」
長平
韓國總統尹錫悅突然發布戒嚴令,但是僅僅持續了6個小時。時事評論作家長平指出,這場政治「鬧劇」令全世界震驚,在中國更是引發特殊的歷史回響。
NBA球賽明年將重返中國
自休斯頓火箭隊總經理莫雷聲援香港民主運動後,美國NBA已經持續五年未在中國舉辦比賽。明年該聯盟將在澳門舉辦兩場季前賽,標誌著闊別多年後NBA重返中國市場。
中國防長董軍公開露面 英媒曾報導稱其涉貪腐被查
此前被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涉嫌貪腐而遭調查的中國國防部長董軍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
德外交部官員:與反對黨就「對華戰略」有共識
美國兩黨在諸多政策議題上對立嚴重,但對華政策被視為其中少有可以達成跨黨派共識的部分。德國即將在明年提前大選,新一屆政府的對華政策是否會有所改變?德國外交部亞太司司長哈特曼近日的一番表示令人回味。
美國在非洲修鐵路 抗衡中國一帶一路
即將卸任,拜登不忘訪問非洲,推動鐵路項目——1300公里的洛比托走廊。電動汽車所需原材料鈷與銅可借此運往非洲大西洋海岸。
日本清酒列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日本飲食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清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其「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此同時,中國的「春節」也申遺成功。
尼泊爾宣佈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框架協議
尼泊爾外交部本周三(12月4日)宣佈和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七年前,兩國簽署了初步協議,但此後一直沒有取得進展。尼泊爾總理奧利目前正在中國訪問。
在華德企調查:做生意難,但不撤出中國
德國在華商會AHK最新問卷顯示,六成德企認為中國經濟比去年有所惡化,但僅0.4%有明確計劃離開中國。
中菲海上再起衝突:菲律賓控中國海警水炮攻擊菲方船隻
菲律賓周三(12月4日)指控中國海警船發射強力水炮,並攔截、擦撞一艘菲方巡邏船。中國海警局則稱,菲律賓四艦艇擅闖黃岩島並衝撞中國海警船,菲方才是「不折不扣的挑釁者」。
一名中國男子涉嫌向北韓出售武器在美被捕
一名簽證逾期滯留美國的中國男子,因涉嫌向北韓出售武器在加州被捕。他稱北韓駐中國官員聯繫他做這些交易,從中獲利大約200萬美元。
賴清德「過境外交」:對中美釋放什麼訊號?
在中國強烈抗議之下,台灣總統賴清德持續展開在南太平洋的友邦外交之旅。專家分析,此時正值美國政權的過渡期,賴清德政府有意向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示好」,而習近平則可能在「秀肌肉」的力道上有所克制。
報復美國新一輪晶片戰 中國收緊出口管制
在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行業推出新一輪技術出口管制的次日,中國宣佈了加強關鍵礦產和兩用物項出口的新規定,原則上禁止對美國出口鎵、鍺、銻、超硬材料。
客座評論:在中國的世界地圖上,德國在縮小
Alexander Görlach
在中國領導人看來,德國是一個走向沒落的國家。因此德國外長貝爾博克此次訪華受到的接待相應的冷淡。但北京有可能打錯了算盤。
美國公佈新一輪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 140家中企被列入清單
華盛頓方面12月2日宣佈對向包括晶片設備製造商北方華創、拓荊科技和新凱來在內的140家公司出口進行出口管制,此次限制計劃還瞄準了出口到中國的先進存儲晶片和更多晶片製造工具。
德語媒體:德國軍火工業嚴重依賴中國
西方擁有世界最先進的武器系統,但在軍火工業的供應鏈中,西方卻嚴重依賴中國。一旦沒有了來自中國的稀土和硝化棉,西方的軍火工業就會陷入癱瘓。
德國外長批評中國軍援俄羅斯損害歐洲核心利益
本周一(12月2日),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訪問北京並與中國外長王毅舉行對話。貝爾伯克在會晤後單獨舉行的新聞會上批評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援助,直言「來自中國工廠的無人機和北韓軍隊在歐洲破壞和平,損害了歐洲的核心利益。「
外交官被逐:中國威脅立陶宛或採取反制
三名中國外交官被立陶宛限期離境後,中國政府周一譴責此舉為「粗暴挑釁」,並警告稱,保留採取反制措施的權利。北京還再次批評立陶宛違反一個中國原則。
著眼洛比托鐵路走廊 拜登任內首次訪非
美國總統拜登本周日(12月1日)啟程前往安哥拉,兌現任內訪問非洲的承諾。他此行將聚焦美國支持的連接剛果共和國與贊比亞、最終通向安哥拉洛比托港的鐵路工程。該鐵路旨在將非洲的關鍵礦產資源輸送到西方市場,從而打破中國對這些資源的控制。
解碼中國:川普的威脅姿態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商品徵收新關稅並不令人意外。但這使得歐洲經濟和中國的企業一樣緊張。
「戰塑」— 海洋垃圾「變」藝術裝置
全球每年有超過2000萬噸塑料洩露到環境中,超90%的塑料未被回收利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產國,一位藝術家將塑料垃圾做成藝術裝置,以呼籲關注海洋環保。
中國表示「願意配合」波羅的海電纜切割事件調查
11月17日和18日,波羅的海兩條通信電纜在疑似蓄意破壞事件中被部分切斷。海纜斷裂發生區域曾有懸掛中國國旗的船隻出現。中國外交部否認中方對海底電纜被切斷負有責任。在瑞典正式要求中國協助後,中方本周五表示願意配合查明真相。
美國再次批准對台出售戰機軍備
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宣佈,已批准總額3.85億美元的對台軍售計劃,包括F-16戰鬥機配件、雷達系統及戰術通信設備。這一決定需要美國國會的最終批准。
德語媒體:大眾汽車的中國難題
隨著新疆人權記錄的日益惡化,大眾汽車公司在新疆烏魯木齊開設分廠的做法也遭致越來越多的批評。重重壓力之下,本周三,大眾終於宣佈新疆分廠已被出售。
中國官媒資深記者董郁玉被以間諜罪判刑七年
中共黨媒《光明日報》的原資深編輯和專欄記者董郁玉,周五在北京一家法院被以「間諜罪」判處七年監禁。董的家人表示,這是對其過去批評性文章的懲罰,也是對中國公民與外國人的交往做出警告。
優衣庫總裁稱不使用新疆棉 中國社媒呼籲抵制
優衣庫總裁柳井正接受BBC採訪時表示該品牌沒有使用新疆棉後,在中國社群網站引發抵制呼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呼籲企業獨立作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決策。
中國籍連環強姦犯在德落網 德華人圈"起底"嫌疑人
一名以中國年輕女性為目標的連環強姦案嫌疑人最近在德國被抓捕歸案。該中國籍嫌犯通過社媒平台偽裝成女性身份,以租房參觀為由對受害人實施迷姦。德國之聲從在德華人那裡瞭解到有關該嫌疑人的一些訊息。
客座評論:「中國香港」樣子如何,日子也將如何
曾志豪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近日表示,飽經磨難的香港終於有「中國香港」的樣子。DW中文客座評論員曾志豪分析,鄧小平的「港人治港」和「五十年不變」早已破產,京官一系列的發言並不讓港人意外,意外的是當初居然有人會相信。
大量中國民用船隻在主權爭議島嶼附近集結
路透社報導稱,衛星圖像顯示,大量中國民用船隻在存在主權爭議的中業島附近集結。
川普上任後北京還有更多經濟刺激措施?
北京通過降准降息降低房貸利率,推動經濟,扶持房地產業,同時推出10兆化解地方債舉措,但對增長的效應有限。一位分析師表示,市場期待北京保留了一些財政措施,等待川普上任後使用。
中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被查
周四,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北京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央軍委委員、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涉嫌嚴重違紀,已被停職並等候調查。這是中國軍隊反腐鬥爭中落馬的最新一名高級官員。
德語媒體:中國的外交攻勢
過去一周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表現:習近平在亞太經合峰會和G20峰會上承諾幫助南方國家發展經濟,聯合國氣候會議上,中國儼然成了發展潔淨能源的最積極倡導者。
路透:中國將以賴清德出訪為藉口再度軍演
路透社報導,台灣安全官員評估,中國很可能以賴清德即將訪問南太平洋邦交國並過境美國為藉口,在台灣附近再度舉行軍演,目的是在川普上任前「畫線立威」。
大眾汽車及夥伴宣佈出售在新疆的分公司
德國大眾汽車及其中國夥伴本周三宣佈出售在烏魯木齊的工廠以及位於吐魯番和上海安亭的測試車道,並將此舉歸因於「戰略調整」下的「經濟原因」。大眾汽車在新疆的工廠此前被指存在強迫勞動等侵犯人權的現象。
客座評論:贏得冠軍的不是Chinese Taipei
林冠瑜
台灣11月24日在世界12強棒球賽擊敗日本奪冠,是史上首次在成棒世界級賽事稱霸。比賽過程中,從球員到球迷都出現了更多Team Taiwan的呼聲。到底該稱台灣隊、中華隊,還是中國民眾用的「中國台北」隊?DW中文客座評論員林冠瑜提出她的分析。
中國「芯」?中國「心」!華為再推新手機
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在深圳總部發布了其首款搭載完全國產作業系統HarmonyOS Next的智慧型手機Mate 70,這是中國科技行業挑戰西方技術主導地位的一次關鍵嘗試。
川普称上任即對中國加徵10%、墨西哥加拿大25%的關稅
川普尚未就任已吹響關稅的號角,不僅狠罰中國,兩個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也沒放過。但專家指出,針對中國的關稅威脅在法律和政治層面更容易被接受。
中國——全球氣候政策的新領袖?
儘管中國政府在國內已經大力推行可再生能源,但同時也嚴重依賴於煤電。隨著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如果美國退出國際氣候政策舞台。中國是否能填補這一空白?
反對中國向白蘭地加徵關稅 歐盟向世貿遞交訴狀
在歐委會啟動對中國的電動車加徵高達35%的關稅後,11中旬,北京宣佈對來自歐盟的白蘭地實施"臨時反傾銷磋商"即加徵關稅,為此歐盟在世貿狀告中國。
客座評論:川普会放棄台灣嗎?
鄧聿文
也許川普并不認為台灣很重要,甚至可以拿來與中國「交易」。但在美中關係日益趨向對抗的大格局之下,即便是川普也不能忽視台灣的戰略價值。
上一頁
第17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