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諜案猛增 台灣國安局揭中方滲透手法
台灣國安局最新報告顯示,中國間諜案數量近年明顯上升,現退役軍人已成為中國對台滲透的針對性對象,更指中國勾結黑幫在台發展武裝內應。而就在報告發布的前幾天,台灣再傳重大中國間諜案件。
中國外長非洲行:不止是象徵意義
作為新年的第一次出訪,王毅本周對納米比亞、剛果共和國、乍得和奈及利亞進行了訪問。研究中國在非洲事務的學者對德國之聲表示,中非關係接下來的重點議題是如何讓非洲大陸為迎接中國想要出口的產品做好準備。
德國最早的華人故事: 曾留德的風雲人物你知道幾個? 留學德國一年要花多少錢?
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華人不遠萬里來到德國求學,其中不乏一些的歷史名人:周恩來、朱德、蔡元培、季羨林、林語堂,甚至三毛,都曾在德國留下青春的足跡。他們在這裡有哪些有趣的經歷?第一個」留德華「是誰?而現在在德國留學,一年要花多少錢呢?
德語媒體:川普和中國 誰是帝國主義者?
媒體看中國
川普近期屢屢發表吞併巴拿馬、格陵蘭乃至加拿大的言論,讓全世界大跌眼鏡。《德國編輯部網路》警告說,川普的這種言論很有可能激勵習近平也去開疆拓土。《世界報》則認為,與其放任中國帝國主義染指格陵蘭,還不如讓格陵蘭全民公投賣給美國。
校園霸凌?官方掩蓋?陝西蒲城職校學生死亡引爭議
陝西省蒲城縣職業教育中心一名學生非正常死亡之後,對於官方調查結果的質疑越來越多,不少人懷疑死亡事件與校園霸凌相關。社群網站上的一些影片顯示,該校發生了抗議和警民衝突事件,有關消息在中國國內遭到封鎖。
美國離任駐日大使:中國、北韓和伊朗都是「獨裁軸心」的一部分
即將離任的美國駐日本大使周五(1月10日)表示,中國、北韓和伊朗都是「獨裁軸心」的一部分,美國及其盟友是保護民主的「細藍線」。
中國將無償向非洲提供10億人民幣
按照傳統,中國外長新年伊始首先造訪非洲國家。此次中國外長王毅向非洲提供的資金將用於軍隊以及警務。
英國財政大臣周末將訪問北京 工黨政府尋求緩和對華關係
本周末,英國財政大臣裡夫斯將訪問北京,討論英中兩國之間的經濟和金融合作。兩國還將重啟擱置6年的中英經濟財金對話。美聯社指出,英國工黨政府正尋求緩和與北京的緊張關係。
三名德國人因涉嫌為中國進行間諜活動被起訴
嫌疑人已於去年被捕,被指控最晚從2022年6月起為中國情報部門工作。
長平觀察:人類命運共同體——可以去武漢調查病毒源頭了嗎?
長平
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1月2日在北京成立。時事評論作家長平指出,這是中共宣傳對於西方既有觀念的扭曲和篡改,讓它成了一個巨大的謊言。
禁不禁TikTok?美最高法院即將召開聽證會
如果TikTok不從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剝離,會不會於1月19日在美國出於國安因素被禁?川普已經表示,最高法院應當延長期限,否則就會削弱其上任後推行外交政策的能力。美國最高法院將在1月10日召開聽證會,聽取各方觀點。
比亞迪醜聞暴露中國在巴西投資弊病
中國電動汽車巨頭比亞迪在巴西的工廠被發現存在「奴工式」的工作條件。中國公司在海外外包工人的勞工標準引發關注。
台灣調查局將擴大調查台灣民眾領中國身份證
台灣網紅八炯日前在社群平台上發佈中國統戰紀錄片,稱台灣有20萬人領有中國身份證,引發各界討論。台灣調查局指出,經調查後發現確實有部分民眾領有「中國居民身份證」或「居民戶口簿」,將擴大調查。
客座評論:南方國家為何也開始對中國「防一手」
張俊華
孔子有句名言,那就是「適可而止」。 而在當今的中國政府在國際貿易中,已經忘記這個警言。 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的南方國家也紛紛起來,給中國的出口「製造麻煩」。
川普不排除武力奪回巴拿馬運河 巴外長:主權「不容談判」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1月7日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不能排除使用武力奪回巴拿馬運河。巴拿馬外長強調,運河的控制權屬於巴拿馬人。
德語媒體:「拋開中國要付出高昂代價」
川普在其第一個總統任期內,發起了大規模的對華貿易戰,而拜登總統任內,則加強了在高科技領域對中國的出口限制。現在,隨著川普即將開始其第二個總統任期,其可能的對華政策自然也引起了諸多的討論。
中國造導彈防禦系統在塞爾維亞投入使用
塞爾維亞國防部宣佈,從今年年初開始,來自中國的FK-3導彈防禦系統已經開始守衛塞爾維亞領空。至此,塞爾維亞也成為第一個使用中國導彈防禦系統的歐洲國家。
中國外長新年首訪非洲 西方在非洲的影響力正在減弱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於周日(1月5日)開始新年之後的外交首訪——非洲之行。中國外長新年首訪選取非洲國家的這一傳統已經延續了35年。路透社指出,在歐洲影響力減弱和美國政治搖擺之際,北京正在資源豐富的非洲大陸悄悄推進本已相當可觀的影響力。
美司法部要求最高法院拒絕川普暂緩TikTok禁令的請求
川普扬言要「拯救TikTok」,並且要求美國最高法院暫緩執行對該社交平台的禁令。而現任拜登政府則抓緊任期最後時間,敦促最高法院維持禁令。
台灣海底電纜遭破壞 又疑為中國貨船拖錨所致
台灣北部基隆港外的海底通訊電纜上周五(3日)遭到毀損,涉案的船隻被指為一艘懸掛喀麥隆國旗的中國貨輪。
中國央行宣佈將採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中國央行周六宣佈將採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並將「擇機降准降息」。為了改變國民經濟的低迷狀態,過去數月當中,北京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提振措施。
客座評論:中國當局為何對公務員漲薪諱莫如深
鄧聿文
時評人鄧聿文認為:給公務員普漲薪資本來是件喜慶的事,應該大肆報導和宣傳才是,然而,中國官方對新近市場有關公務員漲薪的傳言,既不證實也不否認,似乎這是個秘密,不能讓公眾知曉。
2025年 德國汽車工業面臨著怎樣的挑戰
2024年,德國經濟深陷危機,汽車企業和供貨商甚至面臨著大規模裁員的風險。德國汽車工業能否起死回生?汽車工業的未來又在哪裡?
德語媒體: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威脅德國經濟
媒體看中國
柏林出版的德國《日報》警告指出,競爭力不斷增強的中國商品正在蠶食原本屬於德國企業的高端市場,原本依靠出口貿易解決一切國內問題的德國經濟模式注定難以為繼。奧地利《新聞報》則擔心,川普可能會犧牲台灣利益來換取中國在貿易問題上對美讓步。
為什麼拜登和川普都反對新日鐵收購美國鋼鐵公司?
即將離任的美國總統拜登下令阻止來自日本的新日鐵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為何他的繼任川普在這件事情上也採取同樣立場?這一決定又會給全球鋼鐵產業帶來什麼影響呢?
台灣國安部門:中國正加大認知作戰力度
台灣國家安全局1月3日發布簡報稱,中國方面正在加大認知作戰的力度,通過傳播網路虛假訊息等手段破壞民眾對台灣民主以及台美密切關係的信心, 升高社會對立氛圍。
歐盟籌劃新支付系統 抗衡Paypal、支付寶
德國聯邦銀行董事會成員巴爾茨指出,推出數字歐元和建立歐洲支付系統屬於重要的戰略項目,讓歐洲不依賴於美國和中國。
反擊美國 中國公佈對數十家美企出口管制
中國商務部將多家美國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名單以及不可靠實體清單,以回應美國此前對中國的制裁以及對台出售武器。此外,中國還預計進一步收緊鋰電池相關技術的出口。
美國考慮對中國無人機實施新限制 北京抨擊
美國宣佈正考慮出於國家安全原因限制中國商用無人機後,北京周五表示,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回應。
印度關注中國西藏大型水壩計劃
印度政府對中國計劃在西藏上游修建的大型水壩項目表示擔憂,稱將「監控並採取必要措施以保護我們的利益」。
千萬公務員大規模加薪 能否拯救中國經濟?
許多消息證實最近傳出的中國公務員加薪真有其事,當局希望能借此提振消費和士氣,但不少專家學者則認為此措施成效有限。
德語媒體:中國核電熱潮的背後
《南德意志報》寫道,中國正在大舉興建核電站,並希望出口核電技術。《法蘭克福匯報》關注,面對中國的出口攻勢,德國政界採取更嚴格措施的意願明顯增加。
維權網報告:1651人列入在押政治犯名單
丁家喜、阮曉寰、黃琦、董郁玉等1651人列入維權網中國大陸在押政治犯、良心犯名單中。維權網最新報告提及他們及其家人的困境與抗爭。
德語媒體:北京攻台最早就在2025?
德國《圖片報》撰文分析北京對台灣可能會更早發動襲擊——最早在明年。瑞士《新蘇黎世報》駐華記者走訪曾被看作是世界工廠和國家經濟引擎的廣東省後發現,大量工廠倒閉,工人失業,抗議事件增加,社會危機正在這裡醞釀。
美方:中國駭客入侵財政部 中方:「無端指控」
美國財政部近日披露,其系統遭到中國國家支持的駭客攻擊,部分工作站和非機密文件被訪問。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強烈否認,稱指控毫無根據,意在出於政治目的抹黑中國。
德語媒體:昔日的夥伴 今日的威脅
過去20多年間,中國已經從昔日西方的夥伴變成了今天的威脅。奧地利《標準報》撰文分析中國如何「從世界工廠變成全球公敵」?《商業內幕》關注到中國可能會讓武警部隊在入侵台灣時發揮關鍵作用。
牆外文摘:中國異議人士的「軟肋「越來越痛
獲獎作品《軟肋》的報導顯示,十年前,中國異議人士的孩子們面臨的問題,是跟隨大人過「居無定所」、沒有安全保障的生活,也經常目睹國家暴力。最近幾年,孩子們面臨的問題,除了難以估量的心理傷害,還有受教育權的被剝奪,毫無理由被「邊控」。
十件大事看2024中國
恆大勒令清盤,並爆出曾虛增收入5600億,許家印被終身禁入證券市場。中國兩任國防部長被開除黨籍軍籍,秦剛下落仍未公開。中國對台軍事施壓常態化。香港「23條」通過,「47人」案宣判,戴耀廷獲刑十年。
2025年北約三大挑戰:川普、烏克蘭與國防開支
新的一年裡,北約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最大的未知數是,還沒有人知道川普将如何對待烏克蘭。但是歐洲成員國家也正在讓華盛頓相信,該聯盟也有助於美國應對中國威脅。
德語媒體:中國軟體 中國核彈 皆是威脅
媒體看中國
TikTok到底是不是中國當局的傳媒武器?《世界報》社論認為,不管怎樣,TikTok上正有許多反西方價值的言論在肆意傳播。《南德意志報》則關注了中國的核武庫擴張計劃,擔心美國會因為忙著對付中國而無暇顧及歐洲國家的防務。
2025年德國外交政策的三大挑戰
隨著川普即將重返白宮、俄烏戰爭持續、中東局勢複雜化以及中國關係的考驗,2025年德國外交將面臨嚴峻挑戰。專家指出,德國需要重新定位其在全球外交中的角色。
中國駭客「鹽颱風」:第九家美國電信公司確認受害
白宮公佈,第九家美國電信公司被證實遭到中國間諜駭客行動「鹽颱風」攻擊。儘管聯邦調查局尚未公開確認任何受害者,但據信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和知名政治人物包含在入侵目標之內。
報告顯示印度移民在德國收入最高,敘利亞人最低
根據德國經濟研究所(IW)的一項最新分析,印度移民在德國的平均收入顯著高於其他國籍的移民,而敘利亞移民的收入則處於最低水準。
澤倫斯基呼籲中國勸北韓退兵
就北韓派兵支援俄羅斯作戰一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12月27日呼籲中國對平壤方面施壓。根據此前報導,北韓已經向俄羅斯境內的庫爾斯克地區派遣了約1萬名士兵,以打擊突入當地的烏克蘭軍隊。美國方面則稱,採用人海戰術的北韓軍隊傷亡慘重。
澳政府:涉培訓中國軍事人員的前美軍飛行員將引渡美國
澳洲司法部長德雷福斯日前表示,他已批准美國對前美國海軍陸戰隊飛行員杜根的引渡請求。杜根面臨的指控包括違反美國軍備控制法,訓練中國軍方飛行員在航空母艦上降落。
愛沙尼亞啟動海上巡邏保護海底電纜
芬蘭當局扣押了一艘被懷疑參與破壞海底電纜的油輪,該油輪可能屬於俄羅斯的「影子艦隊」。此前,中國貨船「伊鵬3號」也被懷疑破壞海底電纜,瑞典檢方要求登船調查的請求未獲中方批准。
中國宣佈對美國七家軍工企業採取反制措施
12月27日,中國宣佈對七家美國公司實施制裁。這是中方對上周華盛頓批准一項5.71億美元對台軍援計劃做出的回應,北京稱,該項對台軍售計劃是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嚴重侵犯。
「人偏肺病毒」感染上升 中國監測不明原因肺炎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頻發的時期,中國國家疾控局稱正在試點不明原因肺炎主動監測。此外,「人偏肺病毒」感染率升高也引起關注,不過這種病毒對大多數人不會導致嚴重後果。
中國新一代攻擊艦「四川號」下水
這種新型軍艦具備讓戰鬥機在甲板上彈射升空和攔阻降落的新技術。過去十年來,中國一直在努力使其海軍力量實現現代化。
三個三峽:中國批准雅魯藏布江特大水電工程
中國政府批准在西藏雅魯藏布江下游建設全球最大的水電項目。該工程發電能力預計是三峽大壩的三倍,同時也引發了印度和孟加拉國等下游國家的擔憂。
上一頁
第15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