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英企售中資 政府斷援助
價值約8700萬美元的英國最大200毫米晶圓廠商NWF收購案傳出可能生變。原因是買方荷蘭安世半導體背後是有中國官方背景的企業。英政府在進行調查之際,根據當地媒體報導,先切斷了該公司的政府金援。
香港電台禁用"台灣總統"、"中華民國"等詞
香港公廣媒體香港電台發表內部公告,將不在台灣相關報導使用「中華民國」、「國立」及「行政院」等用詞,而是以「台灣地區/當局領導人」、「台灣行政機關」代替,謹守一個中國原則。
德語媒體:德國會為了台灣讓北京好看嗎?
台灣人希望德國能以日本為榜樣,面對台灣遭受武力威脅,不要再採取熟視無睹的態度。《世界報》發表文章探討德國即將向印太地區派遣的「巴伐利亞號」護衛艦為什麼不能給中國點顏色看看。《南德意志報》關注中國將採用什麼樣的策略與阿富汗塔利班打交道。
"接下來就是行動了"? 兩月內三架美軍機降落台灣
7月19日,一架美軍C130民用型軍機降落桃園機場。這也是過去兩個月內第三架抵台的美國軍機。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20日表示,「大陸該警告的全警告了,要說的話也都說了,接下來的就是行動了」。
中國男星吳亦凡遭控誘姦少女 「女生幫助女生」成網路熱搜
中國知名男星吳亦凡陷入桃色醜聞,遭指控「誘姦未成年少女」。一時之間在中國網路掀起巨浪,#Girls help girls (女生幫助女生)成為熱搜詞,展現中國女性網民的團結互助。
中國海上擴張 法國將組「南太平洋警衛隊」抗濫捕
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將與太平洋國家合作,在當地海域建立「海岸警衛隊」,總統顧問指出,此舉的目的要對抗「非法捕撈」。
挪威稱議會網路攻擊源自中國 北京要求拿出證據
在美國與盟國發布聲明譴責中國的惡意網路行為之際,挪威19日也表示今年3月該國議會電郵系統遭受的網路攻擊是從中國發起的。對此,中國大使館要求挪威政府針對相關指控拿出證據。
歐美指責中國網路攻擊:駭客受僱於國安部
美國、英國等多個國家以及歐盟、北約指責中國開展「惡意網路活動」 ,包括今年早些時候微軟電子郵件服務系統遭到的駭客攻擊。此次攻擊造成全球數萬台電腦受波及。
阻中國晶片發展 美續擋荷蘭出售光刻機
根據《華爾街日報》,拜登延續前政府政策防堵中國科技發展,繼續阻止荷蘭公司阿斯麥向中國出售最先進的光刻機,把北京擋在落後10年的晶片技術門外。這讓荷中關係持續緊張。
中國與東協媒體擴大合作 學者:恐藏隱憂
中國官媒啟動「東協夥伴」合作機制,將與東協33家媒體新聞素材進行交換及合拍節目等交流,以增強中國及東協媒體的國際影響力。德國之聲採訪多名國際傳播學者,為您分析媒體合作是單純交流還是暗藏其他目的?
牆外文摘:不必等到中共垮台後才措手不及?
有評論認為, 讓中國人知道未來究竟在哪裡,才能夠掙脫「中共不容易推倒」的迷思;應該聚集各方人士召開「圓桌會議」,而不必等到中共垮台後才措手不及。另有評論討論台商在中國的政治風險和中國紅色旅遊的世代變化。
UNESCO:建議將大堡礁劃歸「瀕危」是「行動呼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委員堅持建議將大堡礁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並稱這是一種「行動呼籲」。為了防止大堡礁被列入瀕危名單,澳洲政府在此次世界遺產大會前邀請了多國駐澳州大使到大堡礁進行浮潛。
美澳軍演 澳媒:中國首派兩艘艦船監視
兩年一度的美澳軍演期間,中國派偵察船「圍觀」並非先例。但是據澳洲媒體報導,船艦的數量達到兩艘尚屬首次,澳洲國防部亦表示驚訝。
客座評論:十字路口的以中關係
以中關係自1992年正式建交,特別是2012年來,發展得相當密切,似乎充滿「互信」和「合作」。但是,五月份以色列與哈馬斯的衝突中,北京的一系列做法不僅使以色列吃驚,也被不少觀察家視為以中關係的「不祥之兆」。政治學者張俊華以此出發,對以中關係
象群出走背後的西雙版納困局
勐養至普洱是野生亞洲象分佈最為集中的區域,約佔雲南省境內野生亞洲象的2/3,約200頭左右,這裡也是備受關注的「斷鼻家族」野生象群北遷的出發地。從去年開始,共3群42頭,超過五分之一世代生活在這裡的野生亞洲象選擇了離開。
非洲頭號乒乓好手叫板中國
奈及利亞乒乓球健將誇德裡‧阿魯納( Quadri Aruna)希望在本屆奧運會上與中國運動員能有一拼,並贏得一枚獎牌。他是他所在大陸的最大希望所在。
美國前駐德大使:德國不習慣採取強硬立場
美國前駐德大使布盧姆在接受DW新聞主持人Michael Okwu 採訪時表示,儘管德美關係在川普时代經歷較多困難,但是兩國一直關係牢固。他在受訪中展望兩國關係,談到了氣候變化、中國、北溪二號等問題。
德語媒體:梅克爾不想要「冷戰2.0」
梅克爾訪問美國,她與拜登總統在對華政策上存在哪些分歧?《法蘭克福匯報》認為,在中美衝突成為國際政治焦點的今天,梅克爾領導下的德國還沒有找準自身定位。《曼海姆晨報》則指出,歐美之間分歧很大,但總好過川普时期。
中國再出重拳穩定大宗商品價格
中國工信部周五表示,將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鞏固走,堅決打擊惡意炒作、哄抬價格等行為。中國總理李克強也曾在本周「拍桌」要求徹查倒賣大宗商品等違法行為。
譚德塞:未排除實驗室洩漏可能,期待中國更好地配合調查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指責中國未能分享新冠病毒溯源第一階段調查所需的原始數據,敦促中國對第二階段調查給予更多配合,並增加透明度。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 "反對將溯源問題政治化"。
中國貨櫃危機 歐洲商品將漲價
從去年秋天起,中國出口商品急缺貨櫃就成為令全球貿易界人士頭疼不已的問題。經濟學家指出,歐洲的消費者不久後就將切身體會到這場貨櫃危機:物價全面上漲。
研究:中國智飛疫苗對Delta變體仍有效
中國重慶智飛生物周五發表最新研究,針對Delta等7種新冠變體進行試驗後發現,該公司的重組新冠疫苗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和作用,但功效略有降低。
巴基斯坦能否保障中國在巴投資?
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近日表示,希望與俾路支省「叛亂分子」進行接觸,後者強烈反對該國西部省份的中資項目。談判能否打消分離主義者的顧慮?
德語媒體:中國通往氣候中性的第一步
7月16日,中國啟動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儘管這一交易制度仍有許多缺陷,但至少可以證明,可持續性發展的問題已經在中國被提上議事日程。
習近平:中國資助APEC「應對疫情和經濟復甦」子基金
亞太經合組織周五(7月16日)以影片方式舉行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會上發表講話時宣佈,中國將向該組織捐資,成立一子基金,以應對疫情、促進經濟復甦。
世衛秘書長:中國需提供更多新冠病毒起源的原始數據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15日要求中國政府協助第二階段的新冠病毒起源調查,並要求北京提供更多相關的原始數據。他也表示,世衛需要針對病毒是否從實驗室外洩進行更多調查。
中國成最大碳交易市場 實現「2060碳中和」有何挑戰?
在地方試跑十年後,中國國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於 16 日正式上線,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場。這能幫助中國達成 2030 年碳高峰、2060 年碳中和的目標嗎?
拜登會見梅克爾 德美誓言重建跨大西洋關係
美國總統拜登15日會見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雙方誓言抵禦俄羅斯侵略與中國的反民主運動,並針對「北溪2號」管線丶新冠旅遊禁令與疫苗智慧財產權豁免等有歧見的議題交換意見。
美國前總統布希接受DW採訪談中國
布希認為,中國的問題是越發威權化。他在任時每次訪華必談人權,但是以一種不讓對方尷尬、不激怒對方的方式進行。
復甦放緩:中國經濟二季度增長7.9%
中國經濟今年第二季度增長,略低於預期。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多處新冠疫情區域爆發都影響到經濟繼續恢復。業界人士期待有更多的政策助力經濟復甦。
種族歧視遭國際關切 美國邀聯合國專家調查
在美國認定中國在新疆進行種族滅絕後,國務卿布林肯表示將邀請聯合國官員赴美調查種族主義問題,劍指拒絕國際組織進入新疆做人權侵害調查的中國政府。
美前副總統彭斯:中國帶來的威脅比蘇聯還大
美國前副總統彭斯昨日在一個智庫的演說中,再次聚焦中國,除了形容中國對美國帶來的威脅比蘇聯還大之外,也批評拜登政府讓中國感受到其軟弱,要求拜登政府對北京採取強硬政策。
中印外長會晤 嘗試進一步解決邊境衝突
中印兩國外長14日在中亞出席會議時,進行了一場雙邊會晤,討論主要聚焦在已發生超過一年的邊境衝突。印度外長表示,衝突深深干擾兩國關係,而兩國都同意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巴基斯坦巴士墜入深谷死傷者眾 中方稱遭遇爆炸
本周三,一輛載有中、巴工程師和建築人員的巴士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墜入峽谷,至少造成13人死亡,其中包括9名中國公民。中國駐巴大使館稱,這輛出勤班車遭遇爆炸並對該事件表示強烈譴責。巴基斯坦外交部則稱班車因機械事故導致氣體洩漏和爆炸。
未接種禁入公眾場所 中國多地強硬做法惹議
中國多個地方政府傳出不接種恐影響出行的消息,變相「強制接種」成為隱憂。隨著中國疫苗施打破14億劑次,要達成「年底前完成群體免疫」的目標,年輕人及未成年族群成了關鍵。
「憤怒和屈辱」:被美國拒簽的中國學生
「第10043號總統令」成為一些中國大學生的夢魘。因為美國前總統川普颁布的這道命令,他們的留美求學之路屢屢受阻,充滿變數。
英情報首長聚焦中俄間諜威脅 中大使籲擴大合作
英國情報首長13日警告該國人民,應該像對待恐怖主義一樣看待來自中國與俄羅斯的間諜威脅。同日,中國駐英大使則重申中國不是英國的對手,稱雙方應擴大合作。
塔利班勢力持續擴張 專家分析對中國利弊
美國宣佈自阿富汗撤軍後,各國都聚焦中國在其中會扮演什麼角色。德國之聲訪問兩位專家,分析在塔利班極有可能重掌阿富汗政權的前提下,中國將如何佈局並捍衛其利益。
蘇州事故搜救結束 塌樓粉碎原因待查
每次中國發生塌樓公安意外,外界都會關注是建築本身結構的問題還是政治貪腐所造成。這次造成17人遇難的事故背後有什麼原因?
美財長推「美歐統一戰線」抗中俄 北京堅決反對
正在布魯塞爾出訪的美國財長耶倫13日在一場會議中,點名中俄等國威脅國際秩序,促美歐應統一戰線,此言引來中國不滿。
連根拔除 美補助業者更換中國電信設備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投票確定更換美國網路裡面中國電信設備的計劃,並確定補助業者達到這個目標。
德語媒體: 商業終究是政治 政治本質是妥協
《商報》認為,中國政府大力打壓中企赴美上市,倒是能讓西方投資者及早放棄火中取栗購買中企股票的高風險行為。《每日鏡報》則注意到美國當前的一場社會辯論,問道「氣候保護和遏制中國到底哪個更緊要?」
菲律賓前外長控中國干預大選 菲政府:「胡說八道」
菲律賓前外交部長羅薩裡奧指控中國介入2016年總統大選,幫助杜特蒂赢得選舉,被菲律賓政府斥之為「胡說八道」。
台灣取得BNT疫苗:政治角力中誰勝誰負?
台積電與鴻海的BioNTech疫苗採購案落幕後,台灣駐德代表與總統府紛紛揭露了一些談判過程中的政治阻礙與角力過程。專家認為,成功取得疫苗能緩解台灣政府因疫苗數不足而面臨的民間壓力。
中國6月份進出口強勁 下半年貿易可能放緩
雖然中國6月份進出口貿易還是比同期連年增長,但中國海關總署預告,下半年的經濟數字還是會受到世界疫情等不穩定因素影響。
德語媒體:到底是誰想脫鉤?
《商報》認為,真正在推行脫鉤政策的其實是北京當局,過去幾十年因掛鉤中國獲益匪淺的德國企業將受到首當其沖的威脅。《梅爾基施-奧德報》則指出,價值觀和西方完全不同的中國正在崛起,西方必須盡快拿出嚴肅應對的整體戰略。
兩款中國疫苗納入Covax計劃
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七月12日宣佈,中國疫苗生產商科興和國藥將向Covax(新冠疫苗實施計劃)提供超過一億劑新冠疫苗。
歐洲盃足球賽 中資企業為何大打廣告?
隨著義大利奪冠,為期一個月的歐洲盃足球賽事也落下了帷幕。許多觀眾在收看本屆賽事時,都留意到球場上的中國品牌廣告。中資企業,為何要斥資在歐洲賽場上投放廣告呢?
收緊網路安全管控 中國出台三年行動計劃
「滴滴出行」被下架後,中國網路管理部門仍在頻頻出招,繼上周末的《網路安全審查辦法》之後,本周一又推出了《網路安全三年行動計劃》。
極端天氣 中國多地受暴雨襲擊
中國華北、華中以及西南地區同時受到最強風暴影響,四川災情最嚴重,北京正嚴陣以待,迎來今年最強暴雨。
上一頁
第144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