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俄攜手 望聯合國放寬對北韓制裁
受新冠疫情及國際制裁影響,北韓經濟陷入危機,並有糧食短缺的風險。中國及俄羅斯希望在聯合國安理會推動放寬對北韓制裁,但要獲得他國支持,有一定難度。
德語媒體:捍衛台灣就是捍衛歐洲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軍機頻繁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台灣總統蔡英文也一再強調,台灣民眾會全力捍衛其自由和民主的生活方式。
中國紀錄片"爺爺和父親"獲萊比錫電影節大獎
上周末閉幕的萊比錫電影節上,中國導演鄧偉的《爺爺和父親》獲得最佳紀錄長片獎。此外,旅德中國電影人唐菡的作品獲得短片獎項。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10月PMI繼續低於臨界點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今年10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2%,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繼續低於臨界點,製造業景氣度有所減弱。而財新公佈的同期PMI則錄得50.6,較9月回升0.6個百分點,重回擴張區間。
中國實施《個人訊息保護法》 數據隱私"安全鎖"?
中國人大今年8月通過的《個人訊息保護法》11月起正式實施。不過這部被稱為"全球最嚴之一"的訊息保護法給政府獲取個人數據留出了餘地。
哥哥推特發文曝張展近況 憂熬不過冬天
中國公民記者張展的哥哥張舉近日在推特上發文分享張展近況,表示他擔憂張展無法堅持過即將到來的冬天。此外,多名長期關注張展情況的維權人士,也呼籲中國政府立即讓張展保外就醫。
中國本土疫情延燒 上海迪士尼關閉
中國新一輪疫情波及到上海迪士尼樂園,遊客31日離園時須做核酸檢測,且須遵循相關防疫政策,落實自主管理。
拜登稱美於G20展現實力 批中俄「做的不夠」
美國總統拜登周日在20國峰會後稱,美國在各國達成的協議中扮演重要角色,並批評俄羅斯丶中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領袖未現身對氣候變化做出承諾。
牆外文摘:恆大債務是更大經濟危機的前奏
有評論認為,中國製造了一個巨大的房地產泡沫掩蓋了更深層的失衡,很難想像這一切會有美好的結局。房地產巨頭恆大的債務問題只是一場更廣泛經濟危機的前奏。
布林肯警告中國不要在台海採取單邊行動
羅馬20國集團峰會期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同中國外長王毅舉行了歷時一個小時的會談,這也是阿拉斯加會談不歡而散後,中美高級官員的首次面對面會談。
闖進金馬的港產《少年》﹕危城下的創作人 以最純粹信念自救
「香港不能公映」六個字,出現在港產電影《少年》的預告片末。經歷停拍、撤資、被勸退、演員辭演,它最終到對岸台灣舉行世界首映。三位《少年》主創接受德國之聲專訪,多次強調「純粹」的力量。對紅線下的新生代來說,留在牆內創作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批美國將病毒溯源「政治化」
美國情報部門周五發布更新版新冠病毒溯源報告後,中國方面再度予以強烈駁斥,稱這一報告是徹頭徹尾的謊言,是將病毒問題政治化。
德語媒體:歐洲應當自己花錢開展中國研究
德語報刊繼續關注德國孔子學院有關習近平的講座被北京方面叫停的議題。《新蘇黎世報》認為,歐洲的高校應當停止和孔子學院的合作,讓這家文化機構像歌德學院那樣在各地獨立運作。《漢諾威匯報》則批評了德國高校在此問題上的猶豫不決。
中國新增本土染疫病例升至六周新高
在過去一天,中國本土日新增新冠感染人數為六周以來最高,北部一些地區成為抗疫重點地區。 目前,中國仍堅持病毒清零政策,同時繼續推進疫苗接種。
美情報機構:恐永遠無法確認新冠起源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周五發表最新報告指出,新冠病毒究竟是由動物傳人或是實驗室外洩,兩種假設的證據都很薄弱,但能肯定的是新冠病毒不是生化武器。
COP26聚焦中國:要煤炭,也要碳中和
世界氣候峰會周日(10 月 31 日)在格拉斯哥開幕。屆時,眾人也會將目光投向中國。中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就人均排放量而言也超過歐盟。
德語媒體:德國新政府應為台灣仗義執言
今年的聯邦大選中,綠黨和自民黨均在其競選綱領中提出了加強對台關係的主張。那麼,由上述兩黨參與執政的新一屆德國政府上台後,德台關係會不會發生變化呢?
台灣人相信美國協防說嗎?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承諾協防台灣,蔡英文也首度證實有美軍在台。德國之聲街訪台灣民眾,瞭解一般人的看法。
心憂IS維吾爾戰士滲透 中國為塔吉克警方建基地
據法新社報導,由於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控制極端組織的能力存有疑慮,中國將在塔吉克斯坦鄰近阿富汗邊界地點為塔吉克警方建一個基地。
台灣軍人的真實告白:兩岸若開戰能否成功抵禦?
兩岸情勢緊張,面對中國軍機多次在台灣近海演訓,台灣國防部對軍隊信心十足,那台灣軍隊內部實情為何?台灣軍人對防禦能力有信心嗎?
聯合國敦促蘇丹軍方恢復文職政府
聯合國安理會對蘇丹軍方政變奪取權力僅表示「嚴重關切」,以及「敦促」該國恢復文職政權。據報導,俄羅斯和中國在軟化安理會決議措辭方面起了作用。
雲南瑞麗4度封城 民眾求援 官員「辟謠」
位於中緬邊境的雲南省瑞麗市過去一年來經歷4次封城,近日網上紛紛傳出當地民眾與前官員的求救訊息。然而,現任官員卻稱該市暫不需外地援助。
專訪:負面消息不斷,中國經濟值得擔憂嗎?
有關中國經濟的負面新聞頻頻登上頭條,中國經濟態勢與前景已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嗎?本台記者採訪了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來自台灣的劉宛鑫(Wan-Hsin Liu)博士。
能源危機雪上加霜 中國出現柴油緊缺
中國的能源危機持續發酵,在缺煤限電之後,有中國媒體報導,近日多地出現柴油緊缺加油站限量加油的狀況。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柴油荒呢?
印度指責中國在邊境緊張局勢下通過新《國界法》
27日,印度外交部批評中國新通過的《陸地國界法》會對兩國原本已經持續多年的邊界糾紛造成更多的負面影響。同一天,印度試射一枚據稱可打擊中國全境的彈道導彈。
台灣外長將訪布魯塞爾 專家:歐盟無懼與台互動
美媒27日證實台灣外交部長將出訪布魯塞爾。雖然歐盟官方稱這次出訪不包含政治性的會晤,但專家告訴德國之聲,新冠疫情之後,歐盟已逐漸不那麼害怕與台灣交流。
米利:中國試射高超音速武器測試"非常令人擔憂"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將軍在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時表示,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系統測試"非常令人擔憂"。這一表態肯定了英國《金融時報》10月中旬有關中國7、8月曾秘密進行高超音速導彈測試的說法。中方迄今對此予以否認。
媒體:美軍對中國近距離偵察行動已近兩千次
中國官媒《人民日報》稱,今年以來,美軍對中國的偵察行動強度增加;軍事專家則表示,美軍的情搜任務使中國的主權安全受到威脅。
北京加大對媒體控制 專家:中國將成一個無問責制的社會
在中國政府持續透過不同策略來強化對媒體控制之際,觀察人士擔憂,不僅中國國內報導的空間越來越緊縮,國際社會瞭解中國的渠道也變的越來越侷限,導致中國真實的情況無法被完整呈現。
維權律師傳遭超期羈押 人權團體籲北京廢除監視居住
在二度被中國公安逮捕滿一年後,中國維權律師常瑋平傳出因在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期間受到酷刑,導致他產生被害妄想症。國際人權組織發起行動,呼籲中國政府廢除被聯合國專家視為違反國際法的作為。
德語媒體:中東歐向台灣敞開門戶
一些中東歐國家明顯加強了同台灣的互動,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該地區對北京經濟擴張政策的不滿和失望。
北京稱塔利班渴望與各國對話
10月27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稱,阿富汗塔利班渴望與外部世界對話,國際社會應幫助阿富汗發展。有中國學者指出,中國不會率先承認塔利班政權。
專訪: 我主張公開交流,反對任何「刪除文化」
《習近平-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一書的作者佳傑思(Adrian Geiges)說,中方阻止朗誦會卻讓這本書更出名。他從根本上反對任何形式的「刪除文化」。他的書同習近平的放在書店裡一起賣,完全沒有問題。
丹麥地方選舉候選人在中使館前懸掛雪山獅子旗
丹麥地方選舉一候選人在哥本哈根中國大使館門前懸掛印有「藏獨」旗幟圖案的政治廣告。該廣告之後被移除。中國駐丹麥使館發表聲明稱,「堅決反對借選舉之名和所謂'言論自由'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的主權,破壞中國的領土完整」。
疫情衝擊下的2021法蘭克福書展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法蘭克福書展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首次恢復了實體展覽,但明顯仍受到疫情消極影響。中國大陸及台灣今年均只有當地員工參加,而疫情前已連續九年參展的香港館今年則沒有參與。
德媒如何報導中國疫情?
新冠疫情在武漢爆發後的頭幾個月裡,德國報刊是怎樣報導中國如何應對這場危機的呢?受羅莎‧盧森堡基金會委託,柏林漢學家羅梅君(Mechthild Leutner)和兩位博士生一起對此進行了研究。
歐洲議會代表團下周訪台 北京批違反"一個中國"
在台海局勢緊張、中歐關係吃緊之際,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歐洲議會的一個議員代表團下周將訪問台灣。領隊的議員列在中國對歐盟實體和個人的制裁名單上。
TikTok:︀未向中國政府提供用戶數據
TikTok高層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向議員表示,為保障美國用戶的數據,所有用戶資料都儲存在美國,並備份在新加坡。
憂安全風險 美撤銷中國電信營運權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再次揮刀斬向中國企業,吊銷中國國企中國電信在美經營權。中國電信60天內需停止服務,其近20年在美營運的歷史將畫下句點。
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 美國務卿:符合一中政策
近日美國不斷釋放訊號,說北京「誤用」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阻擋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中國專家則反批美歪曲事實。美國務卿26日發表正式聲明挺台,中方多部門迅速回應。中國國台辦強調,台灣無權參加聯合國。
《華盛頓郵報》:拜登團隊在中國政策上有分歧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在中國政策問題上,拜登的助手存在意見分歧。氣候特使克裡主張通過美中高層接觸推動氣候合作,以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為代表的一派則反對為氣候方面的進展而遷就中國。
梅克爾退休前講述為何任內幾乎每年都出訪中國
即將卸任的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接受《南德意志報》專訪,回首自己擔任總理16載光陰。《南德意志報》描述稱,這將是一位「帶著自信離開總理府的總理」。
彭博社:中國當局要求許家印用個人財富償還恆大債務
據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國當局發出指令,要求億萬富翁許家印用他的個人財富來緩解恆大集團不斷加深的債務危機。彭博社稱,這更透露出中國政府不願啟動針對恆大的政府救援。
中國疫情繼續擴散 內蒙幹部因防疫不力被免職
中國十一黃金周過後的新一輪疫情已經波及11個省份。北京、武漢馬拉松比賽紛紛延期。蘭州市各類居民小區均實行封閉式管理。內蒙古一旗委書記因防疫不力被免職。
劉鶴與耶倫通話 雙方強調各自關切點
中國商務部網站新聞稿稱,雙方就宏觀經濟形勢、多雙邊領域合作進行了務實、坦誠、建設性的交流。美國財政部指出,耶倫在會談中 "坦率提出了關切問題"。
客座評論:拜登「護台論」或使台海提前攤牌
拜登日前接受訪問時表示,一旦中國發起攻擊,美國會保衛台灣。政論家鄧聿文認為,美國」打台灣牌「遏制中國,可能加劇本已複雜而脆弱的台海和美中緊張關係,導致台灣問題提前攤牌。
東協峰會:美國總統四年來首參與 為增強抗中力道?
本周東協領袖將展開會議,美國總統拜登將出席東協峰會,是2017年川普出席峰會後,美國總統首次參與東協高層會談,這是否意味美國要集結盟友對抗中國?專家看法分歧。
中俄軍艦繞行日本 美海軍部長批「霸凌」
中國和俄羅斯艦隊近日在西太平洋海域進行首次聯合巡航活動,穿越了屬於國際海域的大隅海峽及津輕海峽,繞行日本一周。除了日本防衛省對此進行密切監視外,美國海軍部長也發言斥責。
平抑高漲煤價 中國將查能源價格指數機構
中國煤炭在上周創下新高,當局近期祭出多項新規因應缺煤缺電的危機。目前有關單位新的打擊對象來到發布能源價格指數的機構,因為他們涉嫌「操縱價格指數、加劇投機炒作」。
中華民國是如何被逐出聯合國的?
50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依照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擁有中國代表權席位。當年,這份歷史決議是如何通過做出的呢?
上一頁
第132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