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客座評論:中國經濟下滑?別開玩笑了吧!
中國經濟學者沈凌此前發文對美國的國債做了一點討論,對未來升息背景下的宏觀經濟政策表達了悲觀的預期,覺得美國可能要面臨貨幣和財政的雙收縮。那麼作為美國的最大競爭對手,中國的情況又如何呢?
古特雷斯:中國應允許人權專員對新疆開展"可信訪問"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周六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後表示,雙方有可能會就人權事務專員實地訪問新疆一事達成共識。
美國:耐心消失殆盡 中國應有「具體行動」
在美國政府公佈2021年貿易數據前一天,美國官員本周一呼籲中國採取具體行動,兌現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進口承諾。一名官員表示,「我們的耐心正消失殆盡」。
彭帥證實與國際奧會主席見面 稱「從未消失過」
中國網球名將彭帥7日接受法國媒體訪問時表示,自己從未指控任何人性侵她,並重申希望自己微博帖子是自己刪除的。對此,中國人權律師滕彪認為,彭帥的發言與過去電視認罪的情況很類似。
北京冬奧:隔離投訴增 芬蘭教練批中國無視人權
北京冬奧實施嚴格的防疫措施,部分奧運選手抱怨隔離條件差,以及獲准解隔離的程序複雜,更有芬蘭教練稱當局無視運動員的人權,確診的選手們都經歷了些什麼?
時隔16年 中國女足再奪亞洲盃冠軍
在周日舉行的女足亞洲盃決賽中,中國隊以3比2戰勝韓國隊,獲得亞洲盃冠軍,這也是中國女足第9次問鼎亞洲盃。有聲音呼籲:"請按照男足獎金標準雙倍給女足發獎金"。
客座評論:美國經濟會面臨貨幣財政雙收縮嗎?
美國的經濟年度報告出爐了,作為依然的世界頭號經濟體,美國經濟的未來走向自然會有全球性的影響。中國經濟學者沈凌繼續幾年來的習慣,對比一下中美之間的差距,展望一下未來的發展趨勢。
習近平的盛大晚宴
北京冬奧會開幕,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宴請出席冬奧的國際政要。有德語媒體將場盛大晚宴稱為「習近平設的獨裁者晚宴」,也有媒體驚訝於「習近平稱讚哈薩克斯坦總統的暴行」。
中國防火牆內外的冬奧開幕式
即使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舉辦後的第二天,相關討論依舊不絕於耳。從「中國式浪漫」到「新疆火炬手」,防火牆內外觀眾的關注點各不相同。
習近平會見多位鐵桿盟友領導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周六舉辦外賓宴會前會見多國領袖,討論一帶一路、疫情以及能源供應合作等議題。
習近平普丁於北京會晤 實現 「冬奧之約」
自新冠疫情以來未曾見過面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丁今日下午於北京進行會晤,雙方就軍事政治和經貿等方面發表《聯合聲明》,並簽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
中國軍官傳遞奧運火炬為何激怒印度?
中國安排曾參與中印邊境衝突的軍官傳遞冬奧會火炬,引發兩國緊張關係升級。印度決定不派外交官出席開幕和閉幕儀式,全印電視台(Doordarshan)宣佈不會轉播這兩場儀式。
是否該讓中國主辦奧運會?聽聽運動員們怎麼說
北京冬奧在爭議聲中於今日正式登場,許多國家和非政府組織建議運動員在中國不要對該國人權議題發表評論,否則可能造成安全問題。不過,一些選手和曾參加過去幾屆冬奧的運動員們依然對於此次奧運會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長津湖2熱映:愛國主旋律稱霸 西方片式微?
中國愛國主旋律電影《長津湖》的續作《長津湖之水門橋》在新春放映,三天內票房已破人民幣13.47億元,相比之下,西方好萊塢電影似乎在中國失去了討論熱度。中國觀眾已經對好萊塢電影不感興趣了嗎?
歸化球員撐檯面 中國冰球隊即將亮相冬奧
儘管以歸化球員為主力,但是首度參加冬奧的中國男子冰球隊仍然很可能遭到傳統強隊的「碾壓」。不過,這支球隊也多少喚起了中國民眾對此項新興運動的興致。
德語媒體:不差錢的中國離冬季運動強國有多遠
中國會成為一個冬季運動強國嗎?《新蘇黎世報》報導指出,中國最不缺的就是錢。那麼在通往冬季運動強國的道路上,中國現在缺少的是什麼呢?《時代》雜誌分析為什麼小國立陶宛敢於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叫板。
該如何描述當代中國?《華郵》評論文章惹爭議
中國是專制國家、威權國家、或者極權國家?還是這些稱謂已經不足以描述當下的中國?近日一篇評論文章關注了該話題,呼籲將中國稱作「法西斯國家」。這篇文章在社媒上引發熱烈討論。不少人表示,文中描述聽起來「更像是美國」。作者本人則駁斥了這種說法。
從美國到歐洲再到中國:回歸正常生活?
深夜派對狂歡、擁擠的電影院、公共場所不戴口罩——北美和歐洲的許多地方似乎正在回歸新冠疫情前的生活,逐步放鬆防疫措施。不過在德國等地,新冠感染數字持續飆升,世衛也警告各國不能放鬆警惕。
台灣奧運選手穿中國隊服 觸動敏感政治議題
代表台灣參加北京冬奧的競速滑冰好手黃郁婷,近日因在一個練習影片中,身穿中國隊服裝而引起爭議。黃郁婷稱「運動界沒有國籍之分」,但在必須以「中華台北」為名參賽的台灣,此舉已觸動敏感的政治神經。
德語媒體:中俄之間的「瓷」是陶瓷還是鐵磁
兩年沒有與外國領導人舉行面對面會晤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歡迎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到來。《法蘭克福匯報》分析普丁是否會在冬奧會期間搶了北京的風頭。《南德意志報》發表評論抨擊國際奧委會對中國踐踏人權的現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冬奧獎牌預測:挪威德國居首、中國第十二
根據一項奧運獎牌預測,上屆冬奧會的獎牌榜冠軍挪威將大概率衛冕成功。德國有望保持亞軍地位,俄羅斯、美國緊隨其後。中國隊也將提升成績,打破自己的冬奧獎牌記錄。
一比三不敵越南 中國隊無緣世界盃
在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第8輪的一場比賽中,中國隊客場1:3敗給了越南隊,從而使入圍2022年世界盃的希望徹底破滅。越南球迷欣喜若狂,中國球迷則出離憤怒。
澳洲總理微訊號遭轉賣 中國干預大選?
澳洲总理莫里森宣稱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被盜號之後,媒體專家認為這是臨近大選前針對中國製造的話題。
德國人眼下最擔憂什麼?
根據一項年度公眾調查,德國人愈加將俄羅斯和中國看成是對世界和平構成威脅的國家。不過,這並不是德國人最關注的話題。
長平觀察:中國政府在人口拐賣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徐州豐縣「八孩母親」引發輿論關注。時評人長平回顧當年採訪報導被拐賣婦女和失蹤兒童案件的親身經歷,指出受到中國政府懲罰的往往不是人口販子,而是揭露人口販賣的人。
FBI局長:中國政府對西方的威脅更加肆無忌憚
中國政府對西方的威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 "更加肆無忌憚", 更具破壞性--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伊本周一在一次講話中這樣說道。他稱,中國政府駭客竊取的個人和公司數據比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還要多。
冬奧前夕 日本國會通過中國人權決議
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幾天前,日本國會眾議院通過了一項對中國「嚴重人權狀況」表達關注的決議,並敦促首相領導的政府採取相應措施。
中國對非洲貸款:有贊有彈
中國向非洲國家提供貸款日益增加,而與此同時,針對北京政府引誘發展中經濟體陷入債務陷阱的指責聲也不絕於耳。烏干達從中國貸款30多億美元,現在正面臨著違約的風險。而中國則把目光投向了這個東非國家的自然資源和資產。
2022後中國對台策略解析
北京近日不斷宣傳「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各方也傳出,2022下半年中共會在二十大對「台灣問題」提出新對策,德國之聲專訪兩位專家,讓你用一篇文章看懂未來兩岸局勢可能發展。
中國研究:滅活疫苗對預防Delta變種病毒有效
一項最新研究的結果顯示,中國最廣泛使用的兩款新冠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的保護例超過50%,而對有症狀感染的保護力也達到60%。有專家認為,這些結果代表滅活疫苗對預防Delta變種病毒有效。
美議員:政府應保護敢於直言的冬奧選手
美國民主黨參眾議員周一(1月31日)敦促美國奧運官員做好保護運動員的準備,他們指出,若有美國運動員在下個月的北京冬奧期間對中國的侵犯人權的行為發表意見,可能會因此受到中國政府的報復。
德語媒體:德國缺乏抗衡中國的意願和能力
大多數民主國家都不會派遣高級官員出席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式。美國、加拿大、日本和丹麥等國公開宣佈進行外交抵制,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等國,雖然措辭模糊,但也不會派遣政府高級代表。
2021中國仍是德國最大貿易夥伴
去年,中國繼續保持德國最重要貿易夥伴身份,前11個月雙邊貿易額即已超2020全年水準。最受中國市場歡迎的德國產品仍然是汽車和機械設備。
FCCC:外國記者在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障礙
外國媒體駐華記者俱樂部(FCCC)本周一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外國記者在中國正面臨 "前所未有的障礙",「FCCC對中國的新聞自由度以驚人的速度下降感到不安」。
冬奧選手再傳確診 北京擴大封鎖區域
中國31日再通報40起本土新冠確診案例,其中與冬奧相關的人員也有34人染疫,其中包含一名有奪金希望的波蘭女子運動員。北京當地政府已建議民眾縮小春節聚會規模與縮短時間。
冬奧會在中國掀起冬季運動熱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冰雪運動。北京希望借助冬奧會打造一個巨大的新產業。與此同時,本屆冬奧會將首次幾乎完全依靠人造雪,引發外界擔憂。
美台副總統宏都拉斯同台 北京游說盟友杯葛就職儀式
美國與台灣兩國副總統在宏都拉斯總統就職儀式同台寒暄,提升台灣外交籌碼。北京也不示弱,游說盟友取消或降低出席代表級別,防止台灣藉此增加國際曝光度。
清零政策令在華德企叫苦不迭
過去兩年以來,中國嚴防死守的防疫政策,使在華德國企業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國際貨幣基金也向中國政府發出了放鬆防疫措施的呼籲。
德語媒體:德國運動員在中國面臨兩難境地
隨著北京冬奧會開幕的時間越來越近,德國奧運代表團所承受的壓力也與日俱增。《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稱,德國隊一方面要在獨裁政權面前捍衛民主價值,另一方面還要應付疫情的挑戰。他們在這種兩難境地之下顯得孤立無援。
「中國與新冠」:冬奧新聞工作成為艱巨任務
在北京冬奧會前,德國公共媒體德廣聯和德國電視二台不僅要面對和適應在後勤和組織上遇到的挑戰。在中方推行嚴格新冠防疫措施的當下,記者們進行批評性報導也變得更加困難。
中國官媒:美國試圖慫恿運動員「擾亂」冬奧會
《中國日報》本周五報導稱,有消息人士聲稱,華盛頓計劃慫恿運動員在冬奧會期間批評中國、消極比賽,蓄意破壞、政治化這項體育盛事。美國駐華大使館則否認了這一說法,稱中方「試圖誤導公眾」。
歐盟將中國告到WTO 澳洲要参與磋商
澳洲贸易部長周六表示,對於中歐之間圍繞立陶宛問題的貿易爭端,澳方將尋求參與爭端解決磋商,並解釋這是出於「實質性的利益」。中國針對澳洲几项重要出口產品的懲罰性關稅,給該國出口商造成嚴重損失。
賴清德再與美方互動 中國駐美大使提出罕見警告
在從宏都拉斯返回台灣的途中,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再次在美國停留,並與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進行連線。此前,賴清德已經在宏都拉斯與美副總統哈里斯有所互動。這引起北京強烈不滿。中國駐美大使警告,如果美國支持台灣獨立,中美可能會有軍事衝突。
2008 PK 2022:為什麼中國更大膽更自信?
北京冬奧會將在下周開幕,屆時這座城市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舉辦了冬季奧運會的城市。這一次,北京方面既沒有像2008年那樣對改善人權高調做出承諾,同時也更不在意國際社會的監督。是誰給了北京這麼大的勇氣?
客座評論:台灣與烏克蘭的相似與不相似
在全世界圍繞著烏克蘭危機緊張地斡旋的時候,不少人不免想起台灣,因為這也是目前世界一個非常容易爆發的一個定時炸彈。但是,如同熟語所說,任何比較都是坡腳的。因此,在這裡有必要看一下,兩者到底有那些相似和不相似,以便找出解決危機的辦法。畢竟當今世
IMF:中國經濟復甦不均衡 宏觀層面支持不夠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表示,宏觀層面支持的減少影響了中國經濟景氣復甦。該組織還警告,中國消費呈現疲軟,經濟復甦不均衡,而針對房地產行業的去槓桿措施以及監管部門對於科技等行業的重拳進一步增加了不確定性。
憂危害國安 美FCC撤銷中國聯通營運授權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FCC)以國安為由,投票撤銷中國聯通在美國營運授權,並要求該公司在命令發布後60天內,停止在美國的國內與國際電信服務。該公司稱這個決定沒有任何正當理由。
德語媒體:中國幾乎成了"空中禁區"
由於擔心奧密克戎病毒的傳播,中國宣佈取消了大量國際航班。德國商會表示,目前德國同中國的民用航空聯絡已陷入了事實上的停擺狀態。
德國情報機構:中國駭客襲擊德國企業
德國憲法保護局最新指出網路攻擊組織APT27不斷向德國企業發動襲擊,APT27則被鎖定來自中國。
美中兩國外長通電話呼籲為烏克蘭危機降溫
中國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通話。在談及烏克蘭危機時,王毅表示,呼籲各方保持冷靜,不做刺激局勢緊張、炒作渲染危機的事情。布林肯強調緩和局勢並警告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進一步侵略行為將為全球安全和經濟帶來風險。
上一頁
第122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