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奧密克戎洶洶來襲 上海也封城
鑑於新冠病毒感染數字不斷上升,中國多地採取了嚴格的防疫措施,就連此前一直以「精準防疫「」絕不封城」而著稱的上海,也出台了浦西浦東分批封控的措施。另一方面,近幾周確診人數居高不下的香港,第一批寬松措施即將生效。
上海無預警「分區分批封控」 超市湧現搶菜潮
本波疫情以來一直堅稱「不會封城」的上海,週日(27日)晚間無預警宣佈自本週一(28日)開始採取「分區分批封控」並進行交通管制。封控前夕,許多住宅小區臨時「解禁」開放民眾外出採購物資,超市再現搶菜之亂引發民怨。
菲律賓指責中國海警船近距離靠近其海巡船隻
菲律賓海岸警衛隊3月27日通報,中國海警船在南中國海爭議海域逼近菲律賓海警船,「限縮」了一艘在附近活動的菲律賓船隻的活動,此舉違反了國際規則而且可能發生碰撞。
沙烏地與中國:新交的好朋友?
這個中東國家正向中國示好。這有可能大損它和美國之間的長期良好關係。裂隙有多大?
烏克蘭危機:我們距世界大戰有多遠(近)?
國際社會普遍擔心,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有可能會引發一場全球性的衝突。我們距離世界大戰難道真的只有一步之遙嗎?專家學者們又是怎麼看呢?
德語媒體:受苦的民眾和中國亟需更好的疫苗
《法蘭克福匯報》認為,中國的「清零」政策已經讓民眾徹底感到厭煩。《明鏡周刊》則援引專家指出,中國需要更好的疫苗來避免一場災難。
北韓還有"更多庫存" 美國呼籲更嚴制裁
北韓成功試射其有史以來最大的洲際彈道導彈火星-17,美國呼籲對北韓進行更嚴厲的國際制裁。
中國將選擇「生活正常化」與「動態清零」共存的防疫路線?
儘管感染人數居高不下,上海至今仍未封城,而是採用分區封鎖、大規模核酸檢測加上抗原自檢等管控方式。上海目前的措施,是否能成為中國之後防疫路線的借鏡?
美國FCC將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列入國安威脅清單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宣佈將俄羅斯卡巴斯基實驗室、中國電信(美洲)公司和中國移動(美國)公司列入國家安全威脅名單。中俄方面隨即作出回應。
澳籍記者成蕾秘密受審 將擇期宣判
澳洲籍华裔記者成蕾被控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案,周四在北京開始法庭審理。中國方面以案件涉及國家機密為由,拒絕外交官旁聽。
德語媒體:德國經濟繼續依賴北京將會多可怕?
德國電視二台關注德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性,並提出問題:如果北京像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樣入侵台灣,歐洲和德國該如何作答?瑞士《巴塞爾報》指出,中國在國際間以和平締造者自居,但卻透過其官媒向民眾傳遞美國是 『始作俑者』等論述。
德國病毒學家:中國亟須改變防疫策略
中國正在經歷兩年以來最嚴重的新冠疫情,政府採取的防疫措施仍然沒有脫離「清零」的路線。中國國內對這一政策的質疑越來越多。德國微生物學家、傳染病學家亞歷山大‧凱庫勒(Alexander Kekulé)就此接受了德國之聲的訪問。
對俄制裁:殺敵一千 自損???
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就像一個迴旋鏢,也在衝擊著歐洲國家的經濟。歐中運費已經翻了兩番,鐵路運輸路線被封鎖,空運價格昂貴,供應鏈和供應問題日益嚴重。這造成了價格上漲和通貨膨脹。
王毅落地印度 專家:中印有望破冰但仍有猜忌
這是2020年中印邊境爆發流血衝突以來,兩國的最高級別訪問。專家認為,中印核心問題還是邊界,王毅此行或可提出緩和方案。在俄烏戰爭動盪的此刻,這兩個亞洲大國都在西方與俄國之間小心平衡,專家怎麼看待中印俄三角關係?
索羅門擬與中國軍安合作 澳大利亞表達憂慮
通訊社報導指出,索羅門群島近日與中國簽署警務協議,並準備向內閣提交一項包含軍事合作的廣泛安全協議。此舉引發澳大利亞的憂慮,該國國防部長警告稱太平洋島國要現實地看待與中國的互動。
德語媒體:歐俄相爭 中國得利?
為了抗議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行徑,減少或禁止進口俄羅斯原油及天然氣,這樣的制裁措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嗎?有人認為,這樣做不僅有損本土經濟,而且還會讓中國和印度坐收漁翁之利。
台國安局長:兩岸關係在「蔡總統任內沒問題」
台灣國安局長陳明通周四在台灣立法院答詢回應有關「中共今秋將攻台」的猜測時表示「不太可能」,他進一步表示,兩岸關係在「蔡總統任內沒問題」。
中印破冰契機?王毅傳週五出訪印度
有外媒引述印度政府官員的消息稱,中國外長王毅將於週五(25日)閃電出訪印度。中印緊張關係可能迎來轉折嗎?稍早,王毅在巴基斯坦關於克什米爾的發言,卻似乎又惹惱了印度。
俄羅斯向中國靠攏 中國願意嗎?
俄羅斯正在遠離西方,希望與中國更緊密地結盟。這兩個國家在經濟上有多密切?而中國是如何面對俄羅斯的這種親近?中國能把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這碗水端平嗎?
東航墜機事件:已發現部分遺體碎片
載有132人的中國東方航空MU5735航班日前墜機。目前已發現一部黑盒子,有望解開失事謎團,部分飛機殘骸及人體組織碎片也已經找到,但目前尚未發現倖存者。
德語媒體:解開俄烏危局的鑰匙在習近平手裡?
俄烏危機如何能解?《世界報》發表的一篇評論認為,一個方案是寄希望於中國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商報》則注意到,美國對俄制裁會影響到以美元進行交易的業務,與此同時,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會大大提升。
赫爾松傳人道災難 烏克蘭盼習近平協助止戰
烏克蘭22日再度呼籲中國在停止俄烏戰爭的過程中,發揮更明顯的作用。與此同時,俄羅斯政府發言人接受CNN訪問時,聲稱烏克蘭目前沒有發生戰爭。
分析:中國為何仍在避免批評俄羅斯
北京稱,「俄羅斯是G20重要成員,任何成員都無權將其開除」,以此回應西方對於俄羅斯是否應繼續留在G20的討論。顯然,中國在俄烏問題上仍然沒有選擇站在西方陣營。有分析認為,中國避免批評俄羅斯的做法已削弱了其自稱的中立國主張,是兩面手法。
中國疫情不降溫 上海否認要封城
中國的新冠疫情仍持續讓民眾處於緊張狀態。曾被視為抗疫「模範生」的上海,在這一波奧密克戎感染潮之下,也受到巨大壓力。香港的最新研究顯示,接種三劑科興疫苗對預防重症有明顯效果。
134億元突消失? 恆大「發現」存款遭接管
這134億元人民幣不是小數目,佔了恆大物業的現金資產逾九成,為何會突然「發現」已被強制執行?集團負債近2萬億,最新説法是7月底前公佈重組方案,公司高層懇請債權人不要採取激進行動。
「過度防疫」惹民怨 「動態清零」 何時休?
中國本土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上海、吉林疫情未見好轉之時,遼寧省沈陽市宣佈從本周二七對全是住宅進行封閉式管理。病毒的傳播令民眾不安,同時,缺乏透明性和一致性的防疫措施也引發民怨。
德語媒體:歐洲能源轉型,中國是大贏家?
《商報》關注到歐洲能源轉型,指出在能源轉型的關鍵原材料上,歐洲或會更加依賴中國,程度可能更甚於對俄羅斯進口能源的依賴。《柏林報》則注意到俄入侵烏克蘭打亂全球糧食供應,該媒體表示,全球供應緊張,中國政府和其他國家的屯糧將進一步推動糧食價格。
「遞刀子」說升級 為外媒工作的中國記者成官媒眼中釘
中國官媒近日發表了一系列批評文章,將矛頭指向為西方媒體工作的中國記者,指責他們幫助外國媒體進行「反華報導」。
指控跨境打壓人權 美國:對中國官員限制簽證
繼上週美國司法院指控五人為「特工」,在美國為北京監控、打壓異議人士後,美國國務院週一宣佈,將針對中國官員實施簽證限制,因為他們在中國境內、甚至境外,鎮壓少數民族和宗教人士。
再向中國喊話 美批北京「站普丁那邊」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北京一直不願意發出譴責,官方也多次重申堅持和談的立場。但在莫斯科持續侵略下,中國的立場在各種國際場合受到質疑。
德語媒體:中國的「中立」人設?
習近平和拜登通過電話後,北京以中立者的身份發出和平談判的呼籲,中國真是中立的嗎?《商報》一篇評論對此表示質疑。大多數東南亞國家迄今為止都沒有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發出譴責,這是為什麼呢?《法蘭克福匯報》試圖尋找答案。
東航客機失事 中國民航發生罕見空難
1990至2000年代發生多次嚴重空難事故以來,中國大幅提高了航空安全性。3月21日東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空難引起中國高層震驚。
主張和平 避談侵略: 中國在俄烏問題上繼續保持曖昧
華盛頓近日警告,若中國向俄方提供援助,將會產生「後果」。美方的施壓是否會迫使北京做出更明確的表態?在宣揚和平、卻又審查反戰聲音的當下,中國官方的立場究竟是什麼?
客座評論:「雞同鴨講」的拜習通話
如果用文雅一點的句子來形容上周五拜登和習近平近2小時的影片通話,可稱為各自表述,沒有交集;換作大白話,則是雞同鴨講。
中國單日確診破四千例 上海吉林疫情惡化
中國疫情持續升溫,3月20日新增本土確診突破4,000例。吉林依然是疫情最嚴峻的重災區,上海則在經過週末的大規模排查後,單日確診再次推高、突破700例。疫情持續惡化的兩地官員在週末都稱,當地疫情正迎來關鍵時刻。
中方稱其「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多方呼籲中國譴責俄羅斯
面對國際社會要求中國就俄烏危機表明立場的壓力,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發表講話稱:「時間將會證明,中方的主張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與此同時,包括烏克蘭在內的多方敦促中國譴責俄羅斯。
重整軍備:除了採購F35 德國還有哪些打算?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近期在一場講話中提出了新的「國家安全戰略」,烏克蘭的戰爭正迫使德國從根本上重新思考其做法。貝爾博克暗示,在未來,中國可能是真正的挑戰。
德語媒體:西方是否應拉攏中國?
習近平與拜登的會談吸引了德語區各大報刊的關注。《每日鏡報》認為,中國也許很快就會加入西方譴責俄羅斯的隊伍;《經濟周刊》呼籲德國總理也像美國總統一樣,努力拉攏北京一同制止普丁;《標準報》則對此類言論提出批評,認為就算北京真能制止莫斯科,西方也
俄烏戰況:俄首用高超音速導彈 烏總統再呼談判
俄羅斯首次承認在作戰行動中使用了高超音速導彈。與此同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再次呼籲和平談判。在當前的情況下,俄方還強調俄中合作只會更加強有力。
客座評論:北京的「路線調整」和機會主義
中共對俄羅斯到底屬於哪種類型的朋友?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這個問題似乎在這次烏克蘭戰爭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凸顯。而最近在中國發生的變化非常值得世人琢磨。
吉林日增千例確診 中國繼續堅持「清零政策」
3月19日,中國再度新增了兩例新冠死亡病例,距離上個死亡病例已一年多,凸顯了奧密克戎(Omicron)疫情在中國所帶來的威脅,此波疫情引發了該國自新冠大流行以來的感染高峰。
美中峰會談烏克蘭局勢 習近平稱「反對戰爭」
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周五(3月18日)進行了通話,討論美中兩國間的競爭和烏克蘭戰爭。習近平表示,「不願意看到」烏克蘭危機,衝突對抗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國家關係不能走到兵戎相向這一步。
專訪:中國會支持俄羅斯到什麼地步?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國拒絕譴責俄羅斯,甚至拒絕稱其為"入侵"。就中國的角色,德國之聲電視部記者採訪了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中國問題專家葛萊儀 (Bonnie Glaser) 。
美中元首通話前夕 山東艦通過台灣海峽
由於烏克蘭戰爭,台灣目前處於高度戒備狀態,而就在美國總統拜登將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通話前幾個小時,中國山東號航母穿越了台灣海峽。
德語媒體:疫情席捲中國 世界工廠面臨停工?
由於多個省市再度爆發新冠疫情,政府下令實施了一系列嚴厲的停擺措施,位於長春和深圳的一些重要企業宣佈停產,這無疑給中國和全球經濟帶來了難以預測的風險。
習近平堅持「動態清零」 新方案釋放放寬管控訊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強調,中國防疫將繼續堅持「動態清零」,並將以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跟社會影響。與此同時,最新版的新冠診療方案顯示,中國的嚴格防疫策略正在發生改變。
阿里巴巴、騰訊傳大裁員 中國喊話穩定市場
《路透社》週三取得的消息稱,中國的阿里巴巴及騰訊可能將在今年展開萬人大裁員,引發輿論熱議。與此同時,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也發話穩定市場信心,被認為中國對科技業的監管打壓或可迎來拐點。
德語媒體:北京給股市的"定心丸"
中概股從美國的退市風險、俄烏戰爭背景下的中美關係惡化以及中國國內死灰復燃的新冠疫情,令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憂心忡忡,股市一度出現大幅波動。
「中國好聲音」西藏歌手才旺羅布被禁言 網傳自焚身亡
在中國頗具名氣的90後西藏歌手才旺羅布個人新浪微博被禁言。更有消息顯示,這位參加過「中國好聲音」等音樂節目的歌手已經在西藏自焚身亡,但相關消息仍需要得到獨立方的確認。
為北京監控異議人士? 美司法部起訴五人
美國週三公開起訴5名被認為是中國政府特工的人員,這5人被指控為中國政府監視、威脅在美國的異議人士,其中一案還涉及一位美國國會候選人。美國司法部稱這群中國政府代理人的行為,是專制政府的「跨國鎮壓」。
上一頁
第118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