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上海疫情持續嚴峻 中國批美國「無端指責」
雖已採取嚴格的封控政策,上海的新增確診病例依舊持續攀升。中國外交部對美方的旅遊警告作出回應。面對民眾反應的供保難題,當局不斷釋放解決意願。
牆外文摘:中國「清零」抗疫,全球經濟受損
有評論認為,中國政府仍然堅持使用效果不佳的國產疫苗,並且仍然通過嚴厲的封鎖來應對疫情,這不僅給中國、也給世界其他地區帶來了問題。
德語媒體:上海的遭遇 中國的困境
周六的德語媒體繼續關注上海的疫情及其實施的嚴苛封控措施。有記者不禁問道:如果連高效的上海都無法避免疫情大爆發,那中國其它城市呢?
部分上海老人 為清零政策付出生命代價
隨著嚴格封鎖政策的實施,上海東海老年護理醫院發生多起死亡事件。有專家認為,因為科學防疫讓位於政治運動,清零政策失去了討論的空間。
美媒:中國雇傭西方網紅宣傳北京冬奧涉嫌違規
美聯社報導稱,在北京冬奧會召開前後的1月到3月,中國官方聘用一家美國公司來組織網紅在Instagram和TikTok上推介北京冬奧會。雖然官媒並未隱瞞此事,不過根據美國司法部披露的文件,相關宣傳項目中存在不合規行為。
中國小感冒 全球供應鏈將大病一場?
中國金融中心、世界上最繁忙港口城市之一的上海已經幾乎被完全封鎖了一個星期。儘管「清零」在過去防止衞生醫療系統免於崩潰,如今卻使中國各行各業甚至全世界所付出的經濟代價不斷增加。
孟山都中國籍前員工因經濟間諜罪被判29個月監禁
孟山都中國籍前員工向海濤,於今年1月承認竊取該公司的商業機密讓中國政府受益,已於周四被判處29個月監禁。
佩洛西或訪台灣 北京強烈抗議
日媒富士新聞網7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將在訪日後訪台,引發各界關注。但7日晚間佩洛西傳出染疫,計畫中的亞洲行確定延後。
德語媒體:疫情風暴吹亂了中國的經濟步伐
《新蘇黎世報》認為中國當下的疫情將拖經濟後腿,導致難以完成今年的增長目標;《商報》則在西方討論能源依賴的背景下,介紹中國大力扶植綠色氫能技術。
上海現有本土確診破10萬 網傳柯基犬遭撲殺惹眾怒
上海確診數字每日攀升,隔離封控下的防疫亂象正讓民眾負面情緒高漲。浦東週三(4月6日)晚間傳出有寵物柯基犬被以防疫為由用鐵鍬打死,在社群網絡上引發眾怒。事實上,這已不是中國防疫首次出現類似事件。
俄烏資訊戰:中俄如何聯手主導中國網絡輿論?
根據台灣民主實驗室上週發佈的報告,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的官方論述在中國網絡快速傳播,影響輿論對烏克蘭戰爭的看法。在這場資訊戰背後,中國官媒為什麼推波助瀾?
警告中國勿援俄 美要北京「吸取教訓」莫犯台
美國再次警告中國如果支持俄羅斯可能會遭到制裁。美官員也以此為例要北京小心處理台灣問題,並申明在經濟和軍事上的後果。
中國為什麼有那麼多所謂「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
連日來,從中國衛健委通報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來看,中國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超萬例,是每日新增確診病例的十幾倍之多。什麼是中國官方所說的「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為什麼出現大量無症狀感染者?
香港特首選舉:李家超請辭 料成唯一候選人
這是「完善制度」後的首次香港特首選舉,北京料採用「澳門模式」避免節外生枝。警察出身的李家超多年來在保安系統工作,在公共行政、財金、社會民生等方面沒有經驗,他是否有能力領導香港?
劍指中國 美英澳共同開發高超音速導彈
半個月前,俄羅斯稱其在打擊烏克蘭的行動中,發射了兩枚高超音速導彈;中國去年亦明顯成功達成高超音速導彈試驗,該導彈繞地球飛行並擊中了中國的一個目標。落後中俄的美國現在也動了起來。
批北京無大國風範 歐盟稱與中國峰會成「聾人對話」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的嚴重傷亡不斷曝光,歐美各方也加重對俄羅斯的制裁,但中國仍然不動如山,不管外界怎麼關切,繼續強調「促和勸談」。
德語媒體:脫鉤俄羅斯後也要脫鉤中國?
制裁俄羅斯令西方國家體會到了經濟脫鉤俄羅斯的痛楚。而體量大得多的中國如果也被脫鉤,西方國家能否承受?《法蘭克福匯報》認為,不管多麼痛苦,這都是必要的。《商報》則指出,假如脫鉤中國,就意味著全球化進程徹底死透。
上海單日飆1.3萬確診 專家:清零機率幾近零
單日新增1.3萬新冠病例,這不是全中國的確診數字,而是單單上海一座城市。上海週一(4日)的確診數字,讓中國社群網絡炸開了鍋。上海疫情對中國「動態清零」防疫政策有何啟示?抗疫下一步往哪走?德國之聲訪問兩位專家提供見解。
德語媒體:歐洲還能繼續和中國做生意嗎?
《新蘇黎世報》認為,經濟政策和人權、安全政策不可分割,因此歐洲必須犧牲一些對華經濟利益來重新調整對華立場。《曼海姆晨報》更是指出,西方國家不應該再相信北京的言辭。
德國經濟對中國有多依賴?
Ifo研究所的報告認為,作為上游產品的提供者和銷售市場,中國對於德國經濟扮演著重要角色,德國的依賴程度可以通過多樣性化解。但德國無法突然間切斷同中國的經濟往來。
親中親俄亦不反歐美 武契奇成功連任塞爾維亞總統
疫情期間,塞爾維亞接收了大量中國防疫物資,還是首批施打中國新冠疫苗的國家之一。這個巴爾干半島國家還和俄羅斯有著幾百年的傳統友誼。同時,現任總統武契奇也努力和西方國家維持良好關係。現在,這位八面玲瓏的總統成功勝選連任。
蘇州發現新變異株 中國內地新增超1.3萬
本周日,中國通報超過1.3萬新增新冠陽性,是疫情以來的最高水準。不過大多數病例是無症狀感染者。與此同時,在蘇州發現奧密克戎新型變異株。針對這輪疫情能否「守得住」、代價幾何的質疑聲愈加響亮。
德語媒體:歐洲正在反思其對華政策
作為歐盟的重要經貿夥伴,中國拒絕對俄羅斯的侵略戰爭加以譴責,歐中之間的分歧日趨明顯。在周五舉行的歐中峰會上,布魯塞爾方面向北京亮出了自己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紅線」,然而這樣的警告有多大作用呢?
美國協助中國調查東航波音客機空難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日前透露,正協助中國調查人員從失事的東航波音737-800客機下載駕駛艙錄音數據,並已派出一調查小組前往中國,協助查明此次空難原因。
評論:歐洲試圖駕馭中國虎
戰火之下,歐盟對華關係也面臨一攤廢墟。德國之聲記者 Barbara Wesel指出,北京和莫斯科之間的肩並肩關係凸顯,我們正經歷一場制度之爭。
中國堅持動態清零 網民抱怨:越清越不靈
中國官方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的態度,收獲了擁護與叫好,但也招致了不少質疑和批評。而面對與官方宣傳不同的聲音,相關部門也採取了「清零」的措施。
歐盟警告中國:不要破壞西方對俄制裁
烏克蘭戰爭撼動了世界格局的穩定,這是歐盟和中國在周五峰會上唯一能達成共識的一點。然而雙方由這一點得出的結論卻大相徑庭。歐盟警告中國不要支持俄羅斯,或者至少不要破壞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歐中之間的經濟合作面臨挑戰。
德語媒體:中國遇到了難題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快速崛起的道路相對坦蕩,似乎成為世界頭號強國,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然而,烏克蘭危機和奧密克戎卻使中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
疫情、戰爭衝擊中國經濟 製造業PMI跌破榮枯線
3月份的企業指數顯示,中國各地疫情防控措施收緊以及俄烏戰爭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對中國製造業生產經營造成明顯衝擊。在華美國企業也對形勢不樂觀。
站在訊息戰最前沿的在華烏克蘭人
在距離被戰爭吞噬的家園數千英裡之外,一群在中國工作生活的烏克蘭人發現自己處於訊息戰的最前沿。他們憑借一己之力在中國社群網站上與親俄的勢力和審查制度奮力抗爭。
疑不滿維吾爾學生提問 美大學中國學生離場抗議
上個月,美國傳出兩起中國學生以行動抗議在大學校園內與中國迫害維吾爾人相關的言論或活動。其中,美國康奈爾大學在聲明中表示中國學生的舉動是「適當表達不同意」,此說法受到各界批評。
李顯龍稱俄侵烏令中國「尷尬」 新加坡站什麼立場?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重申俄侵烏讓印太地區也出現不穩定的可能,他稱俄羅斯作法違反了北京嚴守的領土完整、主權和不干涉原則,而這可能也會影響台灣問題。德國之聲就此訪問兩位新加坡學者,請他們提供洞見。
上海醫療瀕崩潰?封控新措施遭怨慢半拍
上海週五宣佈浦東解封、浦西展開封控,並祭出多項新措施,包含離滬須「雙陰」證明、要求社區「排摸」居民緊急就醫需求等。大量中國網友稱「早該如此」,批判上海防疫慢半拍的同時,有外媒引述匿名消息稱,上海醫統正「瀕臨崩潰」。
中國主持阿富汗鄰國會議 背後有哪些戰略考量?
包括俄羅斯外長在內的多國高官趕赴中國出席阿富汗鄰國外長會議,中國是否在打造一個「反西方聯盟」?阿富汗局勢,是否會成為北京進一步消解俄羅斯在中亞地區傳統影響力的契機?
德語媒體:對歐中峰會不應期望過高
本周五將以影片方式舉行歐中峰會,這也是一年半以來,歐盟和中國領導人的首次直接會談。一般認為,烏克蘭危機將是本次峰會的主要議題之一,歐盟希望中國能夠對俄羅斯施加影響力,促成烏克蘭局勢的緩和。
新任德國駐華大使:帕特裡夏‧弗洛爾
去年9月,剛剛履新兩周的德國駐華大使賀岩突然去世。此後這一職位空缺待補。時隔半年,新一任的大使人選終於確定:前歐盟駐日本大使、擁有豐富外交經驗的弗洛爾成為新一任德國駐華大使。她也是德國首位女性駐華大使。
中索安全協議的連鎖效應?專家:改變太平洋戰略環境
索羅門群島將與中國簽署的安全協議,讓鄰近國家再次聚焦中國於太平洋地區的勢力擴張。專家認為,該協議可能影響該地區的戰略環境,但也促使區域大國重新評估如何處理與太平洋島國的關係。
經濟下行壓力大 李克強:盡快出台政策穩增長
中國約5.5%的經濟增長目標恐將更難達成?中國經濟面臨內憂外患,李克強週二(29日)在國常會稱要「把穩增長放在更突出的位置」,盡快出台穩定經濟的政策,並加大國債發行力度,但上海疫情發展卻讓專家看法不太樂觀。
德語媒體:中國在南太平洋的佈局
多年來,通過發放貸款和發展基建項目,北京在南太平洋的影響力一直在不斷擴大。該地區總共14個島國當中的大多數已放棄台灣,轉而同北京建立起了外交關係。
中國央視自2020年10月以來首次復播NBA
中國央視在3月30日直播了NBA快船對陣爵士的比賽。這是央視自2020年10月以來首次復播NBA比賽。此前,休斯敦火箭隊總經理莫雷發推文支持香港示威者、NBA總裁挺「言論自由」,引發中方不滿。在過去近18個月裡,NBA從央視欄目
mRNA疫苗亮綠燈?上海市:支持新冠疫苗進口
中國疫情持續升溫,週二(29)單日新增逾8000例本土確診,再破紀錄。疫情重災區的上海市同日發佈公文稱「支持新冠病毒疫苗進口」,被認為中國疫苗政策或將轉彎、允許引進外國mRNA疫苗?
客座評論:中國的尷尬才剛剛開始
號稱「上不封頂」的中俄友誼原來還有底線?政論家鄧聿文認為,美國頻頻施壓要求中國在俄羅斯問題上選邊站,根本意圖是要把中國拉進這場戰爭,疏遠和離間中俄關係。
中國舉辦阿富汗鄰國外長會議 北京打什麼算盤?
中國即將在30與31日召開阿富汗鄰國外長會議,美國也確認將派代表與會。在會議召開前,美國表示其與參與會議的主要國家都希望塔利班能組建一個具有包容性的國家。
澳洲朝野避見中國大使 對華強硬基調難改變
在聯邦大選臨近之際,澳洲总理莫里森對會見中國大使設下前提:要求中國重新開啟部長級對話。政治分析人士認為,在大選前澳洲各个政治派別不可能改變對華強硬路線。
為什麼中國的新增絕大部分是無症狀感染者?
流行病學家正在研究目前的中國疫情,試圖確定無症狀感染病例的比例如此之高的原因,以及這對中國未來的防疫策略的可能影響。
基礎設施融資分歧如何阻礙著中國與尼泊爾的關係
中國似乎急於加強與鄰國尼泊爾的關係。此前,兩國在幾次基礎設施融資方面出現分歧,而美國最近對加德滿都贈款5億美元。
上海「鴛鴦鍋」封城 足不出戶定義惹議
過去10天,上海已累計新增近2萬例本土感染。該市以黃浦江為界分兩區封控,被稱是「鴛鴦鍋封控」,官方要求居民「足不出戶」,連遛狗和扔垃圾也禁止。這次封城會否重創經濟?
威爾史密斯「賞巴掌」惹議 輿論如何看奧斯卡風波?
護妻?暴力?還是有毒的陽剛氣概?威爾史密斯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石破天驚的「一巴掌」,引發軒然大波,在他道歉後網上討論仍持續發酵,但東、西方的輿論似乎不太一樣,背後反映什麼現象?
索羅門總理駁斥紐澳 :與北京簽安全協議沒受脅迫
在澳大利亞與紐西蘭政府連日針對索羅門群島與中國可能展開的軍事安全合作發出警告後,索羅門群島總理週二在向國會演說時稱這些反彈是「非常侮辱的」。他重申,索羅門群島未受到任何壓力,也沒有意圖讓中國建立軍事基地。
對俄制裁衝擊中國?汪文斌:與俄貿易受不必要損害
有外媒引述知情消息報導,北京正急於打探民主國家對俄制裁的更多細節,以瞭解該如何遵守美國主導的制裁。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週一(28日)表示,包括中國在內,各國與俄羅斯的正常經貿往來「已受到不必要的損害。」
上一頁
第117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