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防疫損害中國經濟 脫鉤傷害西方經濟
《焦點雜誌》認為,從經濟角度而言,中國的防疫策略是不可持續的,但是習近平的權力卻依然穩固。《商報》則分析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正在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鉤,但是這種做法會嚴重損害西方自身利益。
G20外長會議:拉夫羅夫來了 特拉斯走了
20國集團的外長們聚集在印尼峇里島舉行會晤。儘管會談的重點是全球合作以及糧食和能源安全,但是烏克蘭戰爭必然也會成為會談的重點話題之一。
IMF總裁:不排除明年出現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今年4月以來全球經濟前景「顯著黯淡」,鑑於不斷升高的風險,她不能排除明年可能會出現全球性的經濟衰退。
中國夫婦圓「酒莊夢」 廢棄莊園變身葡萄酒園
在法國南部,一對中國夫婦將一座廢棄的莊園改造成了一座高產的葡萄酒園。他們創業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但最終,努力的付出得到了收獲。
美國FBI局長:北京為侵台可能的國際制裁做準備
美國聯邦調查局罕見與英國國家安全情報機構軍情五處共同在倫敦向企業領袖示警,稱中國決心竊取西方技術以得到競爭優勢。FBI局長雷伊強調,一旦北京侵台,將是「全世界史上最可怕的商業破壞之一」。
教宗盼續簽《梵中協議》 遭批忽視北京侵犯人權
教宗方濟各日前接受路透社專訪時承認,《梵中協議》並「不理想」,但仍希望北京能盡快續簽。這番話卻引發反對者擔憂,認為中國宗教迫害並未因這項秘密協議而改善。此前,據稱梵蒂岡駐香港前代辦也曾表示,要為香港宗教自由終結做好準備。
菲總統:中美兩頭大象打架 我們是小草
目前正在東南亞訪問的中國外長王毅抵達菲律賓,與該國外長馬納洛、總統小馬科斯先後舉行會晤。小馬科斯在會晤前強調「加強中國和菲律賓之間的關係」。目前外界關注小馬科斯在中美之間會選擇先訪問哪一個國家。
廣西超生兒被抱走「社會調劑」?當局稱已立案
中國網傳廣西一對夫婦日前為追究早年超生兒遭強行抱走,向當局信訪,但卻被以超生孩子統一抱走是做「社會調劑」,「不存在拐賣兒童」為由拒絕受理。事件引發輿論高度關注後,當局表示已經立案,有關人員遭停職檢查。
劉鶴促耶倫撤對華關稅 王毅將見布林肯談中俄
美國傳出可能取消部分對華關稅之際,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美國財政部長耶倫週二舉行視訊會議,會後雙方聲明稿著重議題,卻有著微妙不同。美中就經貿議題交鋒的同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及中國外長王毅傳出將於週四罕見地舉行會談。他們將談什麼?
德語媒體:「一帶一路」只是曇花一現?
曾幾何時,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曾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也得到很多國家的積極響應,但是,過去兩年以來,『一帶一路』的許多項目已經陷入停滯,而新冠疫情只是造成當前困局的原因之一。
NASA警告中國或佔領月球 北京:罔顧事實
日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接受訪問時表示,對中國的太空計劃感到擔憂,同時警告各國要提防中國佔領月球。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應,指美方「罔顧事實、信口開河」。
網傳駭客竊賣中國10億人個資 目前已知什麼?
自上週末以來,網傳上海公安有大批數據外洩,一名駭客聲稱取得了10億中國公民的個資,喊價10個比特幣出售。對此,中國官方迄今未闢謠或證實。若屬實,恐將是史上最大規模的個資外流事件之一。
美媒:拜登最快本週取消部分對華關稅
多家外媒引述知情消息報導,美國最快可能本週宣佈取消部分對華關稅,不過由於拜登政府內部嚴重分歧,加上為了制衡與北京的貿易關係,該決定仍存在變數,拜登也可能為此祭出妥協方案。
德語媒體:"潤學"在中國
出於對中國國內政治及生活環境的失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希望移民國外。但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卻令很多人的出國夢化為了泡影。在此背景下,一種全新的"潤學"正在興起。
「明天系」創始人肖建華周一上法庭受審
加拿大駐華使館向路透社表示,2017年在香港一家飯店失蹤的加拿大華人富豪肖建華本周一在中國受審,但大使館沒有說明審判的地點和對肖建華的指控。肖建華被視為中共高層的白手套,其案涉及高層權力鬥爭。
習近平訪港的細節看點有哪些?
習近平7月1日結束了一天半的訪港行程後,圍繞他在港活動的各種細節逐漸浮出水面,比如在高鐵香港西九龍站歡迎儀式上致辭時台下無觀眾,不與任何人握手,甚至在典禮上「打盹」。
「中國搖滾之父」崔健獲台灣金曲獎歌王
在台灣第33屆金曲獎頒獎禮上,有「中國搖滾教父」之稱的崔健獲得最佳華語男歌手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大陸歌手。大陸網民表示祝賀的同時稱讚金曲獎的「格局」。
中國工程船沉沒 20多名船員失蹤
香港民航處2日通報,一艘載有30人的工程船在暹芭颱風過境襲擊香港時斷成兩截,20多名船員失蹤。據廣東海上搜救中心周日的通報,這艘船為海上風電場項目施工浮吊船「福景001」輪,該船已沉沒,船上27人失聯。
澳洲紅酒進不了中國 業者努力自救
自疫情爆發以來,中澳外交問題和高關稅,為澳洲葡萄酒產業帶來重創。而損失了中國大陸5200萬葡萄酒消費者的澳大利亞該怎麼辦?真的有人能取代失去的中國市場嗎?
客座評論:追究中國在香港的所作所為
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之際,本文作者鄺頌晴認為,北京對民主和法治的鎮壓,使許多香港人的生活變得艱難。
專訪巴基斯坦前總理: 執政期間未感受到中國施壓
巴基斯坦前總理伊姆蘭‧汗(Imran Khan)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提到巴中關係時表示,他在擔任總理期間從未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然而,他也承認了自己作為總理時的「身不由己」。
允許第三國中轉赴華:中國入境限制「微鬆綁」
根據中國駐美國使館和駐德國使館周五發布的通知,即日起經由第三國中轉飛往中國的乘客,也可以獲得健康碼。申請人須在始發地和中轉地分別進行核酸檢測,並且申請健康碼。此前中國將入境人員隔離管控時間,將從「14+7」降低為「7+3」。
TikTok致函美參議員:未與中共分享美國用戶數據
TikTok回應了美國參議員對用戶數據的擔憂。在寫給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的信函中這家社群網站平台表示:「我們沒有向中共提供美國用戶數據,如果被要求,我們也不會提供。」
大眾總裁:沒有對華業務,德國通膨將更嚴重
大眾首席執行官迪斯接受德媒採訪時為在華業務進行辯護,表示若沒有與中國的業務往來,德國的通貨膨脹將進一步加劇,經濟增長和就業也會受到影響。他也就大眾新疆設廠做出回應表示,新疆工廠不存在強迫勞動。
路透:美高官稱尚未發現中國援助俄羅斯
美國政府首次制裁五家被指控援俄的中國企業後,一名美國高官向路透社表示,該制裁是針對部分中國公司,不是中國政府,「目前尚未發現中國政府援助俄羅斯」。
「一國兩制」25年:香港人過得好嗎?
今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50年不變」的承諾已經過了一半,與此同時《香港國安法》實行已屆2年。德國之聲訪問了3位選擇留在香港的人,透過他們的故事,來觀察這些年來經歷了風風雨雨,他們的生活有何改變?
香港移交25年:英美批北京毀諾「一國兩制」
香港主權移交25年之際,英美同聲譴責北京毀壞「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承諾。英國首相約翰遜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聲明支持香港,他們都說了些什麼?
數字圖表中看香港25年的變化
1997年後的香港在方方面面都發生了變化。香港從中國飛速增長的經濟中受益的同時,當地人也感受到這些變化所帶來的不可承受之重,例如自由的減少和高昂的房價。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要求蘋果、谷歌下架TikTok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一名共和黨籍成員敦促蘋果及谷歌將來自中國的社交應用TikTok下架。該委員會還將多家中國電信服務商列入「國家安全威脅」清單。
中國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重回臨界點以上
中國國家統計局和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周四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2%,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重回臨界點以上,製造業恢復性擴張。
英國外相:中國入侵台灣將是「災難性誤判」
從中英關係的「黃金十年」到考慮正面挑戰中國,本屆英國政府改變了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嗎?英國真的會提供武器給台灣嗎?
北京:G7製造分裂 批中國沒道理
剛剛結束的G7峰會指責中國在世界貿易中採取不公平做法。中國回應拒絕接受七國集團對其貿易政策的批評,並反過來尖銳抨擊該集團。
北約更新戰略:俄中兩國 一威脅一挑戰
隨著土耳其表示不再阻撓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北約為進一步擴員掃清了道路。目前正在馬德里召開的北約峰會通過新戰略,俄羅斯被定義為對北約最直接的威脅。中國不是北約的對手,但對北約的「價值觀、利益和安全構成挑戰」,不過北約願與北京進行建設性的交流。
專訪:香港老師已失去功用!
香港國安法實施兩年,不僅香港政治選舉、傳媒生態領域,教育和文化等方面也受到衝擊。一名香港中學老師指出,教師的功用本是引導同學思考,可是現在"老師已經沒有這個功用了"。
台灣回應菲律賓抗議 稱有權在南海舉行演習
菲律賓外交部抗議台灣軍隊在南海太平島周邊海域實施實彈射擊。周三,台灣外交部回應指出,台灣有權在太平島及相關海域進行例行性操演。
中國公佈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拍攝的最新照片
據中國國家媒體報導,中國發射的天問一號任務環繞器環繞火星1344圈,實現了全球覆蓋並拍攝到火星南極冰蓋影像。
瑞典、芬蘭將可加入北約 峰會聚焦中俄
本屆北約峰會即將召開,土耳其為何突然不反對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這與美國有關嗎?亦或者大家共同的目標是中俄?
專訪平路:香港宿命像兩輛火車對撞
香港「一國兩制」25年,「東方之珠」如今面貌如何?德國之聲專訪曾任台灣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駐港7年的作家平路,述說她的香港記憶,以及對港台文化交流的觀察。
德語媒體:中國帶給西方的難題
西方七國首腦決定斥資六千億美元,推動發展中國家以及新興工業國家的可持續性發展。德語媒體認為,這是西方國家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發出的明確訊號。
伊朗和阿根廷申請加入金磚國家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本周一表示,伊朗已就加入金磚國家遞交申請。據俄羅斯外交部發布的消息,阿根廷也申請加入金磚國家。
德總理:北京不應破壞對俄制裁
七國集團領導人周二(6月28日)呼籲中國謹守和平解決爭端原則、敦促俄羅斯結束對烏克蘭的入侵、放棄其對南中國海的 「擴張性海洋主權聲索」。
視中國為「系統性挑戰」?北約內部現分歧
北約峰會前夕,如何定位中國似乎成了頭痛問題。據悉,北約將發表十年來的最新戰略文件,並首次提及「中國崛起的挑戰」,但關於如何措辭定位中國?英美與德法的想法卻似乎不太一樣。
港媒:習近平赴港參加回歸慶典 當日往返
據香港媒體報導,習近平將從深圳前往香港,出席回歸25周年慶祝活動。此前中國官媒宣佈習近平將會參加慶典,但並未透露他是否將親自前往。
七國集團:去南半球找朋友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旨在爭奪權力和影響力。莫斯科欲變更世界秩序。西方民主國家正鼎力抗衡,並尋求盟友。G7埃爾毛峰會亦然。
劍指北京?拜登邀台灣及越南打擊非法捕魚
美國簽署首份「非法、未報告和無管制捕魚活動」的國家安全備忘錄,旨在與國際機構和政府共同打擊非法捕撈活動。白宮進一步表示,未來將與台灣和越南就對抗非法捕魚活動上展開合作。外界解讀,該行動是衝著中國而來。
北約擴增快速反應部隊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正促使北約各國增加防務經費。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宣布大規模擴增北約快速反應部隊,並給出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
德語媒體:下一任外長也許不再是戰狼
《法蘭克福評論報》認為,今年二十大召開過後,中國的外交政策會有微調;《新蘇黎世報》闡述中國在俄烏戰爭中可能看到的教訓。
對抗「一帶一路」 G7全球基建項目籌資6000億美元
為了抗衡「一帶一路」,七國集團(G7)週日同意籌資600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基建。拜登強調,這不是做「慈善」,而是讓各國看到「與民主國家合作的具體好處」;中國官媒則批評美國推動「反華議程」以維護霸權地位。G7新項目能夠成功嗎?
研究報告:多國企業收債困難
根據一項研究結果,在很多國家,企業從違約方那裡要回債務需花費更長時間,德國則因其相對高傚法律機制和良好支付道德,成為正面範例。
客座評論:石斑魚被禁引發兩岸經貿冷戰
中國以驗出禁藥禁止台灣養殖石斑魚進口,令大約6000餘公噸的石斑魚面臨無銷售通路的問題,台灣這次準備如何出招因應?
上一頁
第108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