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國前7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1%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1%。
抗衡中俄:歐盟在拉美發起經貿攻勢
歐盟有意更多關注這個它近年來忽略的地區。此非易事。因為,俄羅斯、尤其是中國,此間正在拉丁美洲節節推進。
毛澤東最初並不想要台灣?
中共一直聲稱,台灣自古屬於中國,是"中國的神聖領土"。但有歷史記載顯示,開國元勳毛澤東本人曾主張讓該島獨立。
牆外文摘:從司馬南到胡錫進——危險的醜態
有評論指出,司馬南事件曝露了中國「愛國大V」的醜態:藉倡議反美思想、消費台灣、批判中國資本家,為自己帶來豐厚收入。又有評論指出,從歷史災難看,胡錫進及其同黨的輿論鼓噪十分危險。
客座評論:六十年前,張愛玲的「前線」與「邊城」
從張愛玲上世紀六十年代生平唯一一次訪問台灣所留下的文本對比,梳理數十年兩岸的關係演變和心路歷程。這是否能為目前的台海僵局帶來一些不同角度的理解與反省?德國漢學家呂恆君進行了一番嘗試。
韓國站隊美國?薩德問題難解
首爾堅稱,部署薩德系統是為了保護國家免受北韓的威脅。不過,北京卻表示,薩德明顯損害中國的戰略安全利益。一些專家認為韓國在迎合美國的需要,因此,中韓之間心結難解。
德語媒體:德國到底依賴一個怎樣的中國?
《奧格斯堡匯報》認為,鑑於對俄制裁已經讓德國承擔高昂代價、德中關係比德俄關係緊密得多,因此即便在中國武力攻台時,德國也將無力發動對華制裁。《法蘭克福匯報》則擔心,一旦中國經濟增長乏力,北京就會試圖通過攻打台灣來攏聚民心。
台灣如何反擊中國的虛假訊息
隨著中國加強其假新聞操作,台灣人正在尋找方法進行反擊。他們與政府形成了獨特的聯盟,正在努力重建其公信力。
最近的防空洞在哪? 查找APP在台灣受歡迎
台海局勢升溫之際,在台灣,秒查附近防空洞的APP開始流行。雖然台灣各地都設有「防空疏散避難設施」,但不少設施都面臨年久失修,缺少維生設備等問題。
美媒:臉書推特刪除一批推送親西方內容的帳號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臉書和推特過去曾經多次移除涉嫌為中國、俄羅斯或伊朗進行政治宣傳的帳號。而一份報告顯示,這兩個社交平台近兩個月也刪除了一些宣傳親西方論調的帳號,它們的來源地可能是美國。
美國防部發布行動計劃 加強軍事行動中的平民保護
美國國防部計劃在明年建立一個平民保護中心,目的是為軍事人員提供培訓,以避免在世界各地發動軍事行動時造成對平民的傷害。
五角大樓:提防中國「太空霸主」野心
由美國國防部多部門合作撰寫的《2022年太空工業基礎現狀》報告指出,中國在致力於到2045年取代美國成為在太空佔據主導地位的大國,而且正在「朝著這一目標穩步前進」,美國政府必須採取緊急行動。
極端熱浪席捲:乾旱限電如何影響中國經濟?
極端熱浪席捲中國部分地區,川渝成核心災區,目前兩地限電令仍未解除。有分析認為,乾旱缺電問題恐令中國經濟前景雪上加霜,甚至威脅「世界工廠」地位。目前,中國大小企業、工農業等經濟領域受到多少衝擊?解除高溫警報後能如願恢復嗎?
美參議員見蔡英文 訪台稱「習近平嚇不倒我」
美參議員布蕾波昂(Marsha Blackburn)訪台,落地後發文稱不會向中共「磕頭」,並將中國與「新邪惡軸心」並提,稱挺台無懼習近平;北京則誓言將「堅決反制」。布蕾波昂週五會見台灣總統蔡英文,兩人見面都談了什麼?
路透:不畏中國軍演 美擬9月宣佈對台軍售
路透社週四(8月25日)報導稱,中國對台灣周邊展開一系列軍演,並未影響美國對台軍售計畫,美國亦不會在短期內提高軍售規模。知情人士表示,拜登政府最快9月公佈新的對台軍售項目。
巴切萊特:希望離任前發布新疆人權報告
作為聯合國人權事務特使,巴切萊特過去四年的任期內,新疆維吾爾人權狀況一直是她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離任前夕,巴切萊特表示,新疆人權報告是否能夠發表,她並沒有把握。
中國又推出新措施 力求提振經濟穩定就業
中國總理李克強周三召集國務院會議,宣佈出台一系列新措施,要求穩住"經濟大盤"。房地產市場疲軟,以及當局的"清零措施",使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就業市場都面臨著嚴峻考驗。
台政府大幅提高明年防務預算
台灣行政院本周四通過明年的總預算案,其中整體防務預算創下新高,達5863億新台幣(折合約194億美元),比今年增加716億新台幣,漲幅為13.9%。該預算案尚需獲得立法院通過。
美國務院:中國操縱網路 壓制對新疆批評
美國國務院週四(8月24日)公佈報告指出,中國試圖利用網絡「操縱和主導」涉及新疆議題的話語權。在這當中,常見的手法像是發動網軍進行網路霸凌,或是透過外交官員、網紅等進行大外宣。
中國無人機近拍金門崗哨 台證實士兵丟石驅離
中國社交媒體平台近日流傳中國無人機近拍台灣外島崗哨、遭士兵投擲石頭驅離的影像。台灣軍方週三證實,並指控中方「藉由剪輯片段影片,製造錯假訊息」進行「認知作戰」,但軍方丟石驅離的作法仍受輿論熱議。
夏立言見張志軍 表達對中國軍演不滿
台海緊張之際,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不顧黨內外反對聲音訪問中國,並於週三(8月24日)晚間與海協會會長張志軍餐敘。夏立言稱,已向中方表達台灣人民對中國軍演的不滿;張志軍則回應,軍演是打擊台獨份子的「正義之舉」。
專家:香港司法系統淪政府打壓公民社會的武器
香港即將開始審理包含《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在內的兩起國安法案件,專家告訴德國之聲,這兩起備受矚目案件的審判過程缺乏陪審團,反映了香港長期享有的司法獨立和法治正受到進一步侵蝕。
英媒:中國造導彈驅逐艦 軍事擴張「指數增長」
中國社交媒體平台上近日流傳中國船廠打造軍艦的圖片,有外媒報導,中國已開始大規模生產導彈驅逐艦,軍艦能力正呈「指數式增長」。專家指出,中國海軍的擴張軌跡與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其他國家相比「形成鮮明對比」。
任正非講"把活下來作為綱領" 華為怎麼了?
中國媒體第一財經本周二報導,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一篇公司內部發表的文章中表示,全球經濟將面臨著衰退,華為應改變思路和經營方針,"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的綱領活下來"。
德語媒體:電荒的影響與政府的抉擇
高溫缺水鬧電荒,德國的在華企業也受到影響,《商報》關注了這一話題。IT新聞網路雜誌Telepolis的一篇長文告訴人們,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抉擇越來越向後者偏移。
中國高溫熱浪恐導致農作物歉收
在本世紀的20多年裡,中國已經歷了4次高溫熱浪,而今年這次是最嚴重的。一旦中國秋天歉收,本已供應緊張的國際糧食市場將增添更大的壓力。
成疫情受害者 中國電商巨頭京東第2季成長趨緩
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經濟的前景成為中外關注的焦點,尤其是科技業巨頭的獲利表現。中國電商京東集團週二(8月23日)公佈今年第2季財報,雖表現優於市場預期,但仍創下2014年赴美上市以來,單季最差的成長率。
美國將7家中國實體列黑名單 涉航天研究機構
美國商務部於週二(8月23日)公告,基於「國安和外交政策」等理由,將7間中國實體列入出口黑名單,而遭管制的實體主要與航空航天相關,同時帶有濃厚的中國官方色彩。
長江水位驟降 古代佛像重見天日
中國多地高溫少雨導致嚴重乾旱,長江重慶段位水位大跌。而水體面積大幅減少使得三尊有600年歷史的佛像露出水面。與此同時,缺水也引發缺電問題,上海罕見暫時關閉外灘景觀照明節省能源。
衛健委:新冠疫情是中國生育率下降的一個因素
中國國家衛健委向路透社表示,除教育與育兒費用高昂外,新冠疫情也是導致中國的結婚率和生育率近年來下降的一個因素。
德語媒體:降息能提振中國經濟嗎?
中國央行周一再次宣佈降息,希望以此提振疲軟的房地產市場和受到疫情嚴重衝擊的國民經濟。不過,多數經濟學家都對降息措施的效果持悲觀態度。
赴澳軍演 德國空軍亮相印太地區
繼海軍之後,德國空軍也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登台亮相:德國歐洲戰機(Eurofighter)在澳洲参加多國聯合軍演。
河南爛尾房項目殘局難收
成千上萬的爛尾房不僅給房地產危機帶來新的打擊,也苦了選購預售房的業主。出現購房者集體停貸風波後,政府為了維穩,加大了對開發商和銀行的壓力。但是許多受害者還是難以走出絕境。
中國於西方是制度性對手 在其它地區是合作夥伴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描述了8個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態度以及它們各自在中美對峙的背景下所持的立場。
客座評論:被詐騙集團利用的「完美風暴」
台灣大約有兩千多人疑似被騙去柬埔寨「當豬仔」進行詐騙工作,中國方面說,台灣人遇險可以向中國駐外使領館求助,台灣則是形容中國「吃台灣的豆腐」,一來一往之間顯示的則是詐騙集團得以猖獗的原因。
美日官員專家接力訪台 北京表達嚴正抗議
繼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參議院亞太小組主席馬基之後,美國印第安納州州長霍爾科姆率領的代表團和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專家代表團均訪問台灣。中國外交部表達抗議,並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熱熱熱!中國多地遭遇高溫「烤驗」
中國多地天氣多日持續高溫。中央氣象台本周一連續11天發布高溫紅色預警。高溫少雨導致多地干旱嚴重,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湖體面積不斷縮小,一個半月水體面積減少約66%。
德語媒體:知道過多內幕的富商
上周五,中國富商肖建華在上海被判處13年監禁。五年前,同時擁有加拿大國籍的肖建華在香港突然失蹤,曾引起廣泛猜測。媒體報導稱,肖建華同中國權力高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也知道很多高層內幕。
拯救樓市? 中國央行再降息
為了刺激經濟,應對房地產危機,中國央行周一宣佈降息措施。有專家指出,此次降息是釋放穩定地產政策的明確訊號,然而降息並不能解決房產的根本問題。
柏林-北京直飛航班回來啦?——沒有的事!
幾天前,中國海南航空公司和柏林/布蘭登堡機場( BER )發消息稱,柏林和北京之間又有了直飛航班。包括柏林布蘭登堡電台在內,眾多媒體也作了相關報導。然而,德國之聲的調查結果顯示:根本談不上直航。
美韓軍演登場 五年來規模最大
韓國和美國周一開始舉行聯合軍演。這是兩國5年來首次如此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投入戰機、軍艦、坦克和數萬兵員。
印度外長批北京無視邊界協議
在中印兩國持續針對邊境局勢進行談判時,印度外長蘇傑生21日在巴西表示,中國無視兩國間的邊界協議,導致雙邊關係蒙上一層陰影。與此同時,印度媒體認為印度總理莫迪極有可能下個月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於烏茲別克的會議見面。
中俄貿易來往激增 中國天然氣進出口總量齊飆
俄烏戰爭期間,中國在面對俄羅斯時紅黑都下注,力求不當"輸家"的做事風格成果初顯。最新的貿易數據表明,俄羅斯已經連續第三個月穩坐中國最大石油供應國位置。在天然氣領域,中國進口和出口的力度都明顯增大。
李蘭娟:合適的時候新冠將回歸乙類傳染病管理
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近日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新冠將在合適的時候,回歸乙類傳染病管理」。2020年1月以來,中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一直對新冠肺炎定為「乙類甲管」。
日媒:日計劃部署遠程巡航導彈應對中國施壓
日本媒體最新報導稱,該國國防部門正在考慮部署大批遠程巡航導彈,將現有地對艦導彈的射程提高10倍,足以到達中國沿海地區和北韓。
這次,中國還能拯救全球經濟嗎?
在防疫「清零」政策和房地產市場降溫衝擊中國經濟的背景下,中國央行本周宣佈降息以刺激需求。中國經濟遇到的問題將影響全球增長,但也可能有助於冷卻通膨。
德國經濟研究所:德企在華業務在錯誤的道路上策馬揚鞭
儘管有關讓德國經濟減小對中國市場依賴性的討論不斷,但是今年上半年德國經濟依賴中國市場的發展趨勢卻在進一步加深。德國經濟學者警告,必須避免在中國的業務出現「大到不能倒」的局面。
中國免除非洲23筆債務 網民紛紛吐糟
中國表示將免除非洲17國23筆截至去年年底對華到期無息貸款債務。在中國經濟受嚴苛防疫政策拖累的背景下,這個消息引發大量網民討伐。有人嘲諷道「對外施以援手,對內重拳出擊」。
美韓軍演將加劇亞洲緊張局勢?
在中國與俄羅斯積極展示軍事實力的同時,首爾和華盛頓放棄了緩和對平壤關係的政策,舉行四年來最大規模的聯合軍演。此舉是否會加劇亞洲緊張局勢?專家指出,軍演的時間點距離佩洛西訪台不到三周,中國不會忽略其重要性。
中國口罩和橡膠手套幫助北韓實現「抗疫勝利」?
北韓在不久前宣告「抗疫勝利」,而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北韓曾從中國大量進口口罩和橡膠手套。7月份,中國向北韓出口了123萬個口罩,價值44307美元,比前一個月大幅增加。
上一頁
第101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