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國
中國,為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的統稱。現今在國際的行使「中國」主權的政權,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國外貿出口8月份增長乏力
在今年7月中國外貿意外猛增之後,8月份明顯回落,主要原因是國內外需求都在繼續下行。
為什麼德國部分工業界同柏林對華政策唱反調?
德國聯邦經濟部已經開始籌劃改變中國政策的路線,核心訊息是:「如果德國企業願意,可以繼續留在中國投資,但不要指望『麻煩』到來時得到德國納稅人的拯救」。對華經濟路線的改變令德國部分工業界感到緊張和不安。
客座評論:楊丞琳吃海鮮的為難之處
在台灣發跡、嫁給了中國歌手李榮浩的台灣藝人楊丞琳一席台灣吃海鮮「奢侈」的説法,讓大批的台灣人在社群媒體上貼出各式各樣海鮮料理相片回應。
二十大在即 北京化工大學爆疫情
北京再爆發校園群聚感染,週二(9月6日)新增14宗本土確診病例,大多與北京化工大學昌平校區有關 ,這也讓中共20大前首都防疫壓力大增。
美再挺對台軍售 中方稱解放軍「持續備戰」
美國日前宣佈對台軍售,引發北京不滿並要求撤回,雙方週二(9月6日)再次隔空交火。美方指北京反應過度,重申將持續滿足台灣防衛需求。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譚克非則譴責美國「粗暴干涉內政」,稱解放軍將持續練兵備戰。
客座評論:下屆中國總理人選關乎全球政治穩定
儘管距離中共二十大召開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習近平再次連任中共總書記對許多人來說已經毫無疑問。與此相反的是,總理李克強明年卸任後的繼任者人選卻依然迷霧重重。
哈薩克斯坦:習近平主席本月中旬來訪
哈薩克斯坦外交部9月5日通報說,中國主席習近平將於9月14日訪哈。若成行,將是習近平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首次外訪。
德語媒體:習近平治下「現在是一個不同的中國」
《法蘭克福匯報》文章關注了澳洲前总理陸克文對習近平的統治以及當今中國的分析和評價。《商報》評論文章認為,蘋果公司很難告別中國。
與中國經濟戰?「這將讓德國工業癱瘓」
德國金屬和電氣行業僱主協會的負責人近日警告說,德國工業在短期內幾乎無法改變對中國的依賴,若德國與中國發生經濟戰,將導致德國工業癱瘓。目前德國夾在中美之間,處境尷尬而危險。
新華社提「三個一分鐘」專家:二十大前擁習
新華社社長傅華日前撰文提出「一分鐘都不離開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視野」等「三個一分鐘」論調,強調新華社必須讓習思想成為「時代最強音」。有專家指,官媒高調擁習是在二十大前釋放信號。
中共二十大在即 成都深圳等33城疫情再起
中國正面臨新一波疫情考驗,多達33個城市實施部分或全部封控,影響超過6500萬人。疫情最嚴峻的成都已經宣佈延長封控3天,深圳則展開分級封控。外界關注,本輪疫情會波及即將到來的二十大嗎?
牆外文摘: 台灣如何反制中國無人機侵擾?
連續數日中國大陸無人機飛入台灣金門烈嶼。有評論者認為,台灣目前反制低空小型無人機的能力的確不足,或許可以考慮採取軟殺、硬殺交互部署的方式,將外島防區的空域進行劃分。
客座評論: 勿在對華政策上重複對俄政策的錯誤
中俄兩國聯合舉行大規模軍演總會發出明確訊號。政治學者Jörg Himmelreich認為,在涉及對俄政策上,德國已鑄下大錯,現在切切不可落入對中國經濟產生依賴的陷阱。
德語媒體:聯合國新疆報告將逼各國明確站隊
聯合國人權高專發布的新疆問題報告,繼續引發德語報刊的高度關注。《法蘭克福匯報》指出,聯合國交了作業,現在輪到世界各國採取實際行動了。《南德意志報》認為,在普世人權等問題上,意識形態鴻溝正在擴大,許多國家都必須要明確站隊。
應對中國影響 拜登將主持太平洋島國領導人峰會
為了應對中國影響日益增大,美國總統拜登將於9月28日至29日在華盛頓主持太平洋島國領導人峰會。受邀國家中包括四個台灣邦交國。
美國宣佈11億對台軍售 中國要求「立即撤回」
在美中關係緊繃之際,美國周五宣佈11億美元對台軍售案,誓言繼續增強台灣的防禦能力。中國警告將採取「反制措施」。另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國防部正研擬方案加速向盟國出售武器,以更好地與中國競爭。
印度首艘國產航母正式服役
在經過17年的建造和測試之後,印度自產的航母維克蘭特號於周五正式下水服役。總理莫迪在服役儀式上宣告印度正式躋身可以自主建造航母的國家之列。
中國大陸無人機向金門投擲榨菜和鹵蛋
連續數日中國大陸無人機飛入台灣金門烈嶼。今日再度升級,中國大陸一架無人機向金門投擲榨菜和鹵蛋。台灣國防部發表的新聞稿中指出,「對於陸區無人機持續挑釁騷擾,甚至以投擲物品危害軍民安全,國軍將依自我防衛原則,採取必要之強力反制措施適處」。
金門首度擊落無人機 台海局勢不確定性增
金門駐軍首度實彈擊落不明無人機,兩岸互控對方升高危機——這可能導致台海局勢再升溫嗎?德國之聲採訪兩位台灣軍事專家,請他們分享見解。
澳記者成蕾獄中受折磨 遲遲難與家人聯繫
澳大利亞記者成蕾傳出在獄中生活條件艱困,健康狀況也持續惡化。人權專家告訴德國之聲,澳大利亞政府在改善與北京關係時,應表明讓被關押的澳大利亞公民獲釋是重要條件。
瑞士信貸計劃明年在中國推出理財業務
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Credit Suisse AG)計劃明年在中國推出財富管理業務。官方數據顯示,截至6月份,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規模為29兆元(約合4.2兆美元)。
面對中國威脅 台灣導彈足夠自衛嗎?
中國圍台軍演後,台灣在8月中旬進行導彈試射。面對北京前所未有的威脅,台灣渴望研發自己的導彈、加強軍備並提升國防預算,但有意見認為這些似乎還不夠。
中國上深廣疫情重現 成都封城4天
中國多個大城市再度出現疫情,確診病例最多的四川,當局對成都實施封城措施。而其餘數個錄得少許本土病例的一線城市,也大幅收緊防控政策。
憂中國入侵 共同社:台日討論撤僑計畫
中國對台灣軍事威脅增加,日本國會議員週四(9月1日)表示,日本國會已經和台灣政府開始討論若中國武力犯台情況下,該如何撤離在台約2萬名日本公民。
中俄聯合軍演登場 華府關切印度出兵
俄羅斯國防部於週四(9月1日)舉行為期一週的「東方-2022」聯合軍演。中國解放軍大舉出動陸、海、空三軍的兵力赴訓練場地,外界認為這是中、俄合作的一大指標。此外,華府對印度出兵參與軍演表達關切。
古特雷斯籲北京遵循新疆建議 中國:報告無效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中國遵循聯合國新疆報告的建議,結束對維吾爾人和新疆少數民族歧視性的作法。中國政府則強烈反駁,稱該報告是「服務美西方以疆制華戰略的政治工具」。
德語媒體:改變對華經濟政策迫在眉睫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德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高度依賴令柏林政府陷入尷尬境地。在這種背景下,德國經濟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也引發了更多的反思。
國際特赦組織:這是一份非常聰明的報告
人權監督機構國際特赦組織秘書長卡拉馬爾德接受德國之聲採訪,評價並分析了聯合國剛剛發布的新疆人權報告。她認為,這是一份「非常聰明的報告」,得出的結論推動和迫使國際社會作出反應。
專訪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中國正為入侵我們作預演
美國眾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中國軍演不斷,軍機越過台海中線已成常態。近日中國無人機更頻繁飛至金門,台灣也首次以射擊方式驅離。德國之聲在兩岸局勢升溫之際專訪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請他說明台灣應對方式。
美特使克裡盼重啟氣候談判 北京開出條件
中美兩國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因為外交關係緊崩而叫停氣候談判。眼見距離聯合國氣候峰會餘下約兩個月,美國特使克裡開口促請中國重返談判桌,面對北京把佩洛西訪台的後續爭議與之綑綁,華盛頓有何方法解鈴?
中國無人機再擾台 金門駐軍驅離無效「首度擊落」
近期傳出多起無人機侵擾台灣外島,台灣國防部證實週四(9月1日)12時一架不明民用無人機進入防區限制水域上空,經驅離無效後,進行防衛射擊,而這也是台灣國軍首度擊落無人機。
路透:緊盯中國 德國將擴大印太軍事部署
德國聯邦國防軍總監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德國一直關注中國在印太地區「龐大的」武裝力量集結,將擴大其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派遣更多軍艦並參加與印太盟國的共同軍事演習。
聯合國發佈新疆報告 稱中國恐犯下反人類罪
在等待近一年後,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公室31日發佈一份關於新疆人權情況的報告,表示中國對新疆維吾爾人實施酷刑的指控是可信的,而相關行為可能已構成反人類罪。中國則堅決反對報告結果。
德語媒體:通膨的幽靈尚未襲擊中國經濟
德國明鏡雜誌關注了中國新一輪封城帶來的影響,指出這不僅會拖累中國經濟,還可能影響全球供應鏈和德國的聖誕生意。《法蘭克福匯報》文章聚焦了中國依然保持較低通膨背後的原因。
拼多多將上線跨境平台
得益於「618購物節」和促銷活動的成功,中國電商拼多多在第二季度取得了高出預期的業績。據媒體報導,拼多多的跨境電商平台「Temu」也在醞釀之中,首站為北美市場,並希望在初期通過零傭金的優惠政策吸引招商。
中國8月製造業PMI小幅回升 仍低於榮枯線
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3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8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4%,較上月回升0.4個百分點,但仍然低於50%的榮枯線,連續第二個月處於萎縮區間。
印度抗中打「台灣牌」?專家看法各異
印度外館日前指控北京將「台灣海峽軍事化」,罕見發言引發揣測。這是否代表印度政策可能出現重大轉變?在美中關係因台灣問題惡化之際,印度為何這麼做?這是打「台灣牌」嗎?專家看法並不一致。
俄烏戰爭後續效應 台灣提升戰備狀態與民防能力
過去幾個月,烏克蘭戰爭促使台灣對其後備軍人教召制度進行改革,同時也有部分公民社會團體開始透過不同計畫來推廣急救相關的技能。專家告訴德國之聲,這些改變可以幫助台灣人民更瞭解如何應對潛在的危機。
德語媒體:乾旱和酷暑籠罩下的中國
中國正在經歷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酷暑天氣。共有14個省出現持續高溫。人口最為密集的重慶及四川省,溫度升至攝氏四十度以上。乾旱導致的缺水缺電,使民眾生活和經濟都受到嚴重影響。
澳門開放內地遊客接種mRNA疫苗 中國多地疫情再升溫
澳門宣佈向內地遊客開放自費接種mRNA新冠疫苗,每針約合850元人民幣。與此同時,中國多地疫情形勢再趨嚴峻,深圳、成都等多個城市收緊管控引發專家對中國經濟再受影響的擔憂。
作品傳遭山東青島列禁書 龍應台:我的光榮
新學期開學前,山東青島各校傳出通告一系列禁書名單,其中包括台灣前文化部長、知名作家龍應台的所有作品。對此,龍應台週二(8月30日)通過臉書回應:「被你禁,是我的光榮。」
中國無人機頻侵擾台 白宮:不接受「新常態」
中國無人機近日傳出多次侵擾台灣外島。對此,中國外交部週一稱,這是在「中國的領土」上飛一飛,無需大驚小怪;台灣外交部則以「小偷」行徑指責中國;美國白宮則指出,中國此舉是在試圖建立「新常態」,對此美方「無法接受」。
美媒:拜登政府將要求國會批准新的對台軍售
美國媒體獨家報導,美國總統拜登計畫正式要求國會批准超過10億美金的最新對台軍售,其中將包含160枚不同種類的飛彈,以及監視雷達系統。
德語媒體:Tiktok,北京對抗西方的利器?
隨著Tiktok的大規模流行,許多政治人物和媒體紛紛進駐到這個平台。《南德意志報》認為,北京或會利用Tiktok作為對抗西方的武器,只要這種懷疑沒被消除,政客媒體就不應在那裡開設賬戶。《商報》則把目光投向德國經濟的中國政策。
中印爆口水戰 印度罕見稱北京將「台海軍事化」
印度官方週末指,北京近期在台灣海峽一系列的軍事行動是所謂的「台海軍事化」。印度媒體指,這是新德里首次針對近期兩岸緊張局勢做出公開評論,罕見舉動可能標誌著印度的重大變化信號。
中國反日情緒升高 專家:鼓吹民族主義轉移政治矛盾
近日,中國連續發生兩起被視為「反日情緒」升高的事件。隨著北京和其他國家之間的緊張關係加劇,有專家指,當局可能試圖利用民族主義來轉移政治矛盾,且恐導致「愛國同溫層」越來越容不下不同公民意見,「越來越有文革時期的色彩」。
中國:四川用電緊張緩解 旱象仍持續
隨著氣溫下降,中國四川省內多地出現降雨,讓用電緊張局面得到緩解。截至週日12時,當局稱一般工業用電已全部恢復,大型工業企業用電正逐步開放。不過官方指出,乾旱導致的發電量銳減,還需要時間才能完全恢復。
憂中俄北極動作頻頻 北約誓言強化極地資源投入
北約秘書長28日接受德國《世界報》訪問時表示,俄羅斯和中國在北極地區有很遠大的計畫,而相關舉措可能會進一步激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與此同時,美國宣佈將任命其首位北極大使。
抗衡中國 日本承諾300億美元援助非洲
為抗衡中國影響力,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第八屆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上宣佈,將為非洲提供總額高達300億美元的援助。
中國前7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1%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1%。
上一頁
第100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