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上海
位於中國東部的沿海特大城市。中國的經濟中心。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牆外文摘:習近平畫像與陽具中心主義
上海萬聖節遊行中,出現很多LGBTQ的元素。有女子將自己裝扮成陽具,最後被警察帶走。有評論認為,這樣的行為藝術嘲諷了中國當代社會文化中「陽具中心主義」的現狀。遍佈中國街頭的巨幅習近平畫像也是這種陽具符號的隱喻形式。
應對外資批評 李強承諾擴大市場準入
在歐洲企業批評中國商業環境需要更多實質性改善之際,中國總理李強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表示,將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並保護外商投資權益。
中國歐盟商會:上海進博會是「政治櫥窗秀」
中國歐盟商會周五(11月3日)批評即將在中國舉行的進口博覽會更像是 "政治櫥窗秀",而不是做生意,並呼籲中國採取更多切實措施來恢復歐洲企業的信心。
客座評論:暗夜中的白紙運動與彩色的萬聖狂歡
上海,這近代中國現代化歷程的產兒,別號 「魔都」的城市,剛剛通過萬聖節前夜的狂歡,又展示了一次其與眾不同的「魔力」,展現了當下沉悶壓抑悲切的中國社會的另一個面相,一個意味深長的文化圖景。
上海萬聖節:當魯迅、維尼熊遇到大白
本周,上海迎來了新冠疫情封控幾年後的第一個可以慶祝的萬聖節。年輕人走上街頭,不僅「裝神弄鬼」,而且大膽宣洩對世態的嘲諷和不滿。
上海萬聖節新態:耐人尋味的變裝
經歷了疫情封控和經濟社會跌宕,在被視為中國最西化城市的上海,今年的萬聖節狂歡中,出現了不少借變裝針砭時事、抒發郁悶的年輕人。
李克強遺體2日火化 不辦公開追悼
據中國官媒周二發布的李克強喪禮的最新消息,這位前總理的遺體將於本周四在北京火化。李克強上周末突然去世後,中國民間輿論十分關注他的喪葬規格。截至目前,中國官方未公佈治喪委員會名單。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去世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10月27日因病去世,享年60歲。在新冠期間,他曾是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會上的「老面孔」。其支持官方「動態清零「政策的立場在一些民眾中遭致批評。
四通橋事件一周年:中國體制催生「孤膽英雄」
一年前的中共二十大前夕,一名男子在北京海淀區一座立交橋上打出「不要核酸要吃飯…不做奴才做公民」以及呼籲罷免習近平的橫幅。自由之家研究主任王亞秋向德國之聲表示,中國的嚴密監控、打壓導致出現這種「孤膽英雄」;而他的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
人氣不再 外企對中國信心難拾
中國去年年底取消了嚴格的清零政策,重新打開國門。然而,難以預測的新政、與政府部門溝通不暢等等, 中國對於外資企業的吸引力已今非昔比。
眼看A股3000點快失守 中國當局祭出大招
隨著滬指接連下挫、跌破3100點,「3000點保衛戰」的呼聲愈加響亮。中國當局在周日宣佈,將於周一開始實施印花稅減半徵收,以「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該政策只能很短期地提振市場。
朋克搖滾在中國:被馴化的叛逆
即便在中國最國際化的大都市上海,朋克搖滾還是受到嚴格的文化審查,但這種為年輕人提供宣洩互動的音樂依然火爆。德廣聯記者來到了一場音樂會現場。
台北市長蔣萬安將赴上海參加雙城論壇
台北市正式宣佈,國民黨籍市長蔣萬安本月底將訪問上海,出席今年的台北上海雙城論壇。這是這一活動改為線上形式3年後,首次恢復實體舉辦。
涉嫌非法換匯 上海移民中介業者被捕
網傳消息指出,總部在上海的移民中介公司「外聯出國」負責人何梅遭公安逮捕。DW致電該公司,員工並未證實此事,僅稱公司業務仍正常運作。不過,外界擔憂這可能代表中國將開始嚴查從事移民業務的人,但這對中國的「潤」潮會帶來多大影響, 仍然未知。
梵蒂岡批准上海主教任命 稱中國無視合作
教宗方濟各本周六對中國單方面任命上海新主教一事做出讓步,正式承認北京政府在三個月前任命的上海新主教沈斌。不過,梵蒂岡也批評中國單方面的人事決定是「無視對話與合作精神」。
主管被查 「澎湃新聞」不再「澎湃」?
上海市紀委宣佈,上海報業集團副總經理,同時也是「澎湃新聞」的掌門人程峰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上海宣傳系統近幾個月來不斷有「大咖」落馬,顯現了習近平二十大後「反腐」的又一處重地。
二十大後最大的「老虎」上海高官董雲虎落馬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董雲虎本周傳出因「嚴重違紀違法」,正受到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這也是自二十大以來首位正部級「老虎」落馬。董雲虎為人權學者出身,兩天前還曾現身公開活動。
俄羅斯兩艘冷戰時期護衛艦首次訪問上海
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兩艘冷戰時期的護衛艦抵達上海,展開為期7天的訪問。這兩艘分別名為「響亮」號和「完美」號的護衛艦均是首次訪問上海。訪滬結束後,中俄海軍還將舉行聯合演習。
上合組織添新成員 中俄欲擴大影響力
4日的峰會上,上海合作組織正式納入伊朗為成員國,並替白俄羅斯未來的加入鋪路。在會後的宣言內,該組織強調加強合作、反對集團對抗,但其組織內部仍存在分歧。
上海合作組織組織的前世今生
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作為一個地區安全與發展協作組織,正在發展擴大。有分析認為,以中俄為主導力量的該組織,正在吸收更多國家參與,試圖形成與美歐對抗的平台。
秦剛會晤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
2023年5月30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在北京會見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公司反對「脫鉤斷鏈」,願繼續拓展在華業務。
經濟復甦緩慢 中國地攤重返街頭
中國嚴重的失業問題正在衝擊全國,許多城市放寬了對於小販的管控,淄博燒烤更在網上火紅。這樣的地攤經濟學能夠挽救復甦乏力的經濟和青年失業嗎?
消息人士:馬斯克本周將訪問中國
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特斯拉CEO馬斯克本周將訪問中國。這將是三年來馬斯克首次訪華。
台北市府派代表至上海討論「雙城論壇」籌備
一年一度的上海、台北「雙城論壇」有望在今年夏天以實體線下形式舉辦。台北市長蔣萬安今表示,已經派出市府代表至上海討論雙城論壇以及觀光、體育等議題。被問到是否親自出席,他僅回答:細節仍在規劃中。
追蹤外國記者出入新疆 報告:上海設監控系統
美國監視器產業研究公司IPVM2日指出,上海警方正在建立一個監控系統,外國記者若前往新疆,或是維吾爾人進入上海時,都會觸發警報。此外,人權組織也發現,新疆警方會監控居民手機內的檔案,僅是持有伊斯蘭教相關影音,都可能招來審訊。
上海已成電動之城
上海,這個剛剛舉行了大型車展的城市,賣出的大部分汽車都是電動車。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正在改變整個汽車產業。
中國突擊美企上海辦公室 掀外商憂慮
繼美光公司遭到審查之後,26日又傳出有美國企業遭中國的公安調查。近期美中關係惡化,在中國的外商怎麼看?
蔚來CEO: 與其「卷」價格不如「卷」價值
上海車展期間,蔚來汽車NIO創始人李斌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談到中國汽車行業現況、NIO的未來規劃,以及在國際形勢變化下,如何建立外國消費者的信任。
寶馬mini上海車展落入「冰淇淋門」慘遭「翻車」
據網民爆料,近日上海車展上寶馬mini展台的工作人員在發放免費冰淇淋時疑似區別對待中外訪客。這一事件在新浪微博上曝光後,大量網民紛紛表示憤怒和不滿。MINI中國通過其官方帳號對此事表達歉意,聲稱「管理不細緻和工作人員失職」。
歐洲搶佔中國車市 上海車展看點有哪些?
為期10天的上海車展18日登場,成為電動車的主場,但特斯拉卻意外缺席;此外,歐洲車廠搶佔中國市場,寶馬高層稱中國就像家一樣。
金磚銀行、華為、比亞迪:盧拉首站上海日程滿滿
巴西總統盧拉12日在上海降落,展開他為期4天的訪華行程。在上海以經濟為主題,他參觀了金磚銀行和華為研發中心。盧拉此行的政治部分將在北京展開。
特斯拉首個海外儲能工廠落腳上海
特斯拉2019年開始在上海生產Model3電動車,現在每週能夠生產2萬2千輛。現在為了因應全球再生能源的需求,又宣佈將在上海新建儲能工廠,這會對全球能源佈局帶來什麼影響?
上海新主教上任 梵蒂岡:事前不知情
中國上海教區迎來新主教,但梵蒂岡此前並不知情。有媒體稱這是中國單方面的行動,並未獲教廷同意。
消息人士:馬斯克最快4月訪華 尋求與李強見面
兩名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特斯拉CEO馬斯克計劃最早於4月訪問中國並謀求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舉行會面。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說,訪問的確切時間主要取決於李強何時有空。
怎樣恢復上海的國際吸引力?歐盟商會給出建議
歐盟中國商會發表《上海建議書2023/2024》並評估道,一直處在創新前沿的上海由於封城而迅速喪失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如何恢復以往國際大都市的魅力,歐盟商會提出多項建議。
上海「季風書園」店主之妻回中國探親遭限制出境
上海獨立書店「季風書園」2018年因政治原因被迫關閉後,店主於淼一家移居美國。最近傳出消息稱,於淼的妻子謝芳去年回國探親後遭限制出境至今已經五個月。
專訪:2019年已成「回不去的美好年代」
三年前的今天,中國通報境內第一起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案例。去年出版一本關於武漢封城小說的中國作家慕容雪村告訴德國之聲,在經歷3年的疫情後,2019年的生活已成為「回不去的美好年代」。
上海感染人數或已過七成 農村面臨挑戰
據上海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判斷,上海疫情傳播範圍可能已經達到總人口的70%,超出2022年春天疫情的二三十倍。國家衛健委則在擔心,醫療資源薄弱的農村地區即將引來感染和重症高峰。
從北京冬奧到白紙運動:2022年中國大事記
2022年即將進入尾聲。這一年,中國舉辦了北京冬奧、上海經歷封城、佩洛西訪台引發北京震怒、習近平在20大後邁入第三任期、民眾因不滿防疫政策手持白紙示威、清零戛然結束....中國今年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現在都陽了,我可以去照顧父親了」
堅持了三年嚴格疫情管制的中國在12月初實施政策急轉,對防疫措施大幅松綁。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國普通人心中充滿的更多的是焦慮還是期待?
抗議過後是恐懼
中國多地反對政府防疫政策的抗議浪潮逐漸平息,但很多人在擔心會為此承擔後果。通過手機數據,警方仍在搜尋參加了抗議示威的人。
德語媒體: 轉瞬即逝的反抗
上海和北京上個周末舉行抗議集會的地點,現在已經見不到示威者的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高度戒備的警察和安全人員。與此同時,為了緩解民間的不滿情緒,一些地方的防疫措施已經有所放鬆。
上海老年人如何看待動態清零?
老年人是新冠疫情中的高危易感人群,然而,中青年接種率頗高的中國,其老年人的新冠疫苗接種率卻顯著低於西方國家。中國政府在堅持嚴格清零政策同時,也開始大力推動老年人接種。
抗議清零席捲中國各地 影片集錦一次看清
這場因防疫而起、因火災而升級的全國性示威浪潮,是否會演變為一場更大規模的政治運動?
上海迪士尼再度關閉
受中國嚴格防疫政策的影響,重新開放剛剛幾天的上海迪斯尼樂園周二再度宣佈關閉。
德語媒體:中國人的怒氣和習近平的選擇
中國多個城市民眾上街抗議「清零」政策,喊出「習近平下台」,也是德國媒體近日關注的焦點。習近平會做出順應民意的選擇嗎?
抗議嚴苛防疫 上海路人如何看待?
中國各地爆發了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示威,民眾抗議嚴苛的防疫措施。不過,當局強力維穩後,上海街頭民眾面對記者鏡頭,明顯出言謹慎.
嚴防抗議活動 上海警方收緊安全措施
經過週末的反封控示威後,上海警方收緊安全措施,在烏魯木齊中路設立圍欄並加強巡邏,附近的商家則被要求暫時停業。一些中國網民在網上組織新一波的示威活動。
BBC駐華記者在上海遭警方拘捕虐待
正在上海報導當地反防疫政策抗議活動的英國廣播公司記者愛德華‧勞倫斯(Edward Lawrence)周日遭到警方逮捕。BBC發表聲明稱,這名記者被拘押期間,曾遭到警方的毆打和虐待。
歐美媒體看中國反「清零」抗議 :罕見政治訴求
周末發生在中國多個城市的民眾反對政府防疫政策和強權壓制的自發抗議,成為許多國際媒體的頭版報導內容。外媒指出,這是1989年民運以來中共面對的最大挑戰。
上一頁
第2 頁,共27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