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本周,歐盟繼1989「六四」之後,首次向中國實施制裁,理由是新疆問題。美英加也採取聯合行動。中國則以更強烈的方式予以回應。另外,時裝品牌H&M去年的一個舊貼,也引爆了一場「新疆棉花之爭」。
「六四」後的第一次
本周一開始,歐盟、美國、英國和加拿大就新疆維吾爾人的人權侵犯問題對北京實施制裁。這也是歐盟自1989年以來首次因中國侵犯人權而對中國實施制裁。歐盟制裁宣佈後,中國外交部周一(3月22日)立即發布了回應聲明,並宣佈對歐洲10名個人和4個實體制裁。針對歐盟祭出制裁,中國外交部此前已發出警告,將對任何制裁新疆的行為給予「堅決回擊」。針對北京22日製裁歐盟議員和議會人權小組委員會反擊,多位歐盟官員表示「不可接受」。
「戰狼」和「瘋狗」
法國外交部長勒德裡安 (Jean-Yves Le Drian)周一 (3月22日)在推特上表示,無法接受中國駐法使館在官方推特帳號多次侮辱和威脅法國議員和學者,已經要求召見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並「提醒他要注意」。中國駐法使館則表示:「戰狼」存在是因為「瘋狗太多太凶」,強調中國不搞「羔羊外交」。隨後法國外交部宣佈「召見」中國大使,該使館則回應大使隔日會前往「交涉」。
擦撞墜海
還是本周一發生的事情。據台灣中央社報導,本周一台灣空軍兩架2架F-5E戰鬥機在屏東牡丹岸際發生空中擦撞墜海。搜救人員已找到其中一名飛行員羅尚樺,送醫搶救後宣告不治。另一名約28歲的潘穎諄上尉仍在被搜救過程中。台灣空軍方面已下令,志航基地F-5系列戰機全部停飛,執行安全特檢。
「#H&M碰瓷新疆棉花」
一條去年秋天發布的聲明,卻在本周迅速發酵。瑞典服裝品牌H&M去年秋季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對公民社會團體和媒體報導的新疆少數民族受歧視及強制勞動等指控深表關切」。聲明稱該公司 「不與位於新疆的任何服裝製造工廠合作,也不從該地區採購產品或原材料」。這份聲明數月之後,現在突然在中國社交網路上受到關注。有微博用戶轉貼了聲明原文後,「#H&M碰瓷新疆棉花」的標籤在微博上成為熱搜。面對巨大的抵制聲浪,H&M在中國演藝界的一些商業夥伴開始與其切割。
台灣"長賜"給蘇伊士「添堵」
台灣長榮海運營運的一艘巨型貨輪"長賜"號在蘇伊士運河擱淺,導致這條繁忙的海上貿易線路往來受阻。 "長賜"號是在前往荷蘭鹿特丹的途中卡在了蘇伊士運河北向河道。該貨輪長400米,寬59米,排水量約22萬噸,是目前營運的最大型船舶之一。有分析稱,這可能影響中東向歐洲的石油、天然氣等物資運輸,甚至在未來數月給全球供應鏈造成影響。據國際著名航運業雜誌"勞合船舶日報"(Lloyd's List)估計,蘇伊士運河停運一天,會造成價值90億美元的貨運受阻。
第三波會比前兩波還糟糕
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的所長維勒(Lothar Wieler)認為,有「明確的跡象顯示」,目前正在經歷的第三波疫情「可能會比前兩波還更糟糕」。隨著日增感染人數的再次上揚,德國衞生部長稱,到4月份全國的醫療系統將面臨超負荷。主管公共防疫的科赫研究所所長也發出警告,如果不加強防控,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可能會達到10萬。處於經濟界的壓力,梅克爾也在本周不得不收回之前做出的復活節期間全面封城的決定。
閱兵殺戮兩不耽誤
緬甸在軍人節當天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建軍節閱兵式。同時,有目擊者稱,緬甸安全部隊在這一天繼續暴力鎮壓各地示威,導致至少64名抗議者喪生。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在閱兵式上發表講話,發言時他再次為政變發出辯護,並承諾會在新選舉後放棄權力。最近幾周,該國安全部隊對示威活動的鎮壓愈演愈烈,使用催淚瓦斯、橡皮子彈、槍擊等手段驅散集會。根據之前緬甸援助政治犯協會(Assistance Association for Political Prisoners)的統計,近330人在反政變示威中死亡,這其中還不包括本周末的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