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事實核查:如何識破AI偽造語音?
2025年9月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是否曾暗示,民主黨人是其繼任者川普遇刺未遂事件的幕後黑手?
2024年11月美國大選前,網上一度流傳著幾段據稱是歐巴馬與其前顧問大衛‧阿克塞爾羅德(David Axelrod)討論大選的錄音。
其中一段錄音裡,一個聽起來像歐巴馬的聲音說道:「那是他們唯一的機會,而這些蠢貨竟然錯過了。如果他們能除掉川普,我們就能確保擊敗任何一位共和黨候選人。」
但這段語音已被證實為偽造,也就是說,歐巴馬從未說過這些話。實際上,這段聲音是借助人工智慧(AI)技術合成的。
美國的新聞與媒體監督機構NewsGuard發布了一份關於這些音頻文件的分析報告。他們使用了多種AI檢測工具,並採訪了一位數字取證專家,最終得出結論:音頻是偽造的。NewsGuard還聯繫了一名歐巴馬的發言人,對方也確認這些錄音不屬實。
歐巴馬並不是唯一一位遭遇語音深度偽造的政治人物。2024年初,一段AI合成、模仿時任美國總統拜登聲音的音頻,曾勸說選民在新罕布希爾州初選中不要投票。
而且,這類問題不僅限於美國。2023年斯洛伐克選舉前夕,一段假冒自由黨領袖米哈爾‧希梅奇卡(Michal Simecka)的音頻廣為流傳。在英國,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也曾成為一段偽造其發表爭議言論的AI錄音的受害者。
語音深度偽造已成為一種嚴重的虛假訊息威脅,特別是在政治不確定時期,比如選舉期間。
製作更容易 揭穿更困難
AI生成的音頻偽造在選舉期間特別具有破壞力,因為它們非常容易製作和傳播。
德國之聲(DW)研究與合作項目團隊的媒體與傳播專家安娜‧希爾德(Anna Schild)介紹:「與影片深度偽造相比,音頻偽造所需的數據量和算力更低,卻能生成幾乎以假亂真的效果。」
她與同事朱莉婭‧拜爾(Julia Bayer)一起研究音頻深度偽造的影響,並解釋了為何這種技術得以迅速普及。「它的應用非常廣泛,從自動語音電話、語音消息,到影片配音,傳播渠道多種多樣。」希爾德如是說。
音頻偽造比其他形式的訊息造假更難識別。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與集成安全研究所的機器學習工程師尼古拉斯‧米勒(Nicolas Müller)告訴德國之聲:「音頻偽造比影片偽造更難識破,因為我們可依賴的線索更少。」
「影片中,我們有圖像、有聲音,還有兩者之間的同步性。」米勒補充道。他研究過人們識別偽造錄音的能力,發現音頻中可用來判斷真假的線索確實更少。
那麼,當用戶遇到可能是AI生成的音頻時,應該怎麼辦?一種辦法是結合傳統驗證技巧和專門識別音頻深度偽造的AI軟體。
鍛煉聽覺辨識力
驗證音頻真偽的一種方法是查找可能表明AI干預的異常模式。
以歐巴馬的案例為例,可以將可疑音頻與他已驗證的真實錄音進行對比,查找與其正常語音方式可能存在的差異。這可能包括發音差異、不自然的停頓,或是不符合真實呼吸節奏的聲音。
除此之外,更深入地分析可以著眼於背景噪音是否異常,或是否存在不自然的聲音細節。
發現這些線索對普通聽眾來說較為困難,但已經有一些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練習識別此類偽造訊息。
其中之一是「Digger」深度偽造檢測項目,該項目由德國之聲合作開發,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練習,幫助用戶訓練批判性聽力技能。
米勒所在的團隊還開發了一款游戲,供用戶測試自己識別音頻偽造的能力。
用AI對抗AI
另一種驗證方式是使用專門識別音頻深度偽造的AI輔助軟體。
在歐巴馬合成聲音的例子中,NewsGuard使用了「TrueMedia」等深度偽造檢測工具。該工具搭載了一個偽造檢測機器人,據稱可以在社交平台X上回應用戶的驗證請求。
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則開發了「Deepfake Total」平台,用戶可以上傳可疑音頻進行分析。平台會為每段音頻打分,顯示其「偽造程度」的概率。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這些深度偽造檢測工具並非萬無一失。它們雖然可以評估一個音頻是否可能是AI生成的,但並不一定準確無誤。因此,我們應謹慎使用這類工具,畢竟它們只是多重驗證流程中的一部分。
其他驗證方式還包括瀏覽事實核查網站和平台,查看該音頻是否已被其他事實核查人員揭穿。
一些媒體機構也開發了識別音頻深度偽造的工具。例如,西班牙全球媒體公司PRISA Media推出了「VerificAudio」,旨在檢測西語世界的偽造音頻。
PRISA Media的何塞‧古鐵雷斯(Jose Gutierrez)向德國之聲介紹,該工具基於兩種AI引導的流程:一種是將可疑音頻與該人物的真實錄音進行對比,另一種是分析音頻的聲學特徵,例如頻寬、音高、頻率和聲音紋理。
古鐵雷斯也強調,這個工具並不會給出絕對的判斷結果,而是提供一個可信度的百分比。
傳統驗證技巧
如果上述方法聽起來過於複雜或技術性太強,其實也可以借助一些傳統的訊息核查技巧,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音頻,同樣適用於其他類型的內容驗證。
德國之聲研究與合作項目組建議從更宏觀的角度審視這段音頻,包括內容本身、訊息來源以及其他相關背景訊息。他們在「How to Verify」網站上列出了一些實用的驗證工具。
一些有用的技巧包括:將音頻內容與已知事實進行比對,查看該人物的社群網站帳號是否有相關聲明,以及在可信的新聞來源中查找更多背景訊息。
歸根到底,關鍵在於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正如德國之聲研究與合作項目團隊所指出的:「目前還沒有哪種一鍵式工具,能自動識別所有類型的音頻偽造。」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