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周年紀念:二戰結束前夕德勒斯登被炸成廢墟
80年前的1945年2月13日晚,英美盟軍開始轟炸德勒斯登,25000人葬身於火海。80年後的今天,這座薩克森州首府仍在尋找最適當的紀念方式。
死亡從天而降
1945年2月13日,英國皇家空軍245架「蘭徹斯特」(Lancaster)重型轟炸機從英國升空,目標德國東南部的德勒斯登市。當晚9點45分,德勒斯登警笛劃破夜空,災難降臨。
全面摧毀
40萬枚燃燒彈、3000枚炸彈、250枚噴火彈從天而降。英軍兩輪地毯式轟炸持續了23分鐘,它把德勒斯登這個當時擁有63萬人口的大都市變成了一片火海。
市中心的熊熊大火
市中心大火熊熊燃燒。次日,英美聯合對該市進行了再次轟炸,繼續投擲300多枚炸彈。兩日裡共有約25000人喪生。轟炸之後,作為交通、軍工重鎮的德勒斯登全面癱瘓,無法再為前線供應軍需物資。
戰後「廢墟婦女」在清理
在1945年2月的這場轟炸後,德勒斯登宮廷教堂遭到嚴重破壞,屋頂和穹頂倒塌。這座教堂是薩克森州宏偉的教堂建築之一,與距離它300米處、世界聞名的聖母教堂屬於同時期建築。戰後大部分的清理工作由「廢墟婦女」們完成,男人不是戰死受傷,便是在還戰俘營。
戰爭的毀滅力量
德勒斯登巴洛克式的聖母教堂在轟炸中被毀。直到1993年,聖母教堂一直保持被毀後的狀態,以警示戰爭對人類文化的毀滅力量。後來,這座建於1726年-1743年間的教堂得到重建。一名英國藝術工匠按照原樣修復了教堂十字架,尤其一提的是,這位建築師的父親是當年轟炸德勒斯登的飛行員之一。
聖母教堂重現輝煌
在1994年至2005年間,聖母教堂憑借來自世界各地的捐贈得以重建。其建築總花費達到近1.8億歐元。重建後的聖母教堂成為新的旅遊熱點,德勒斯登失而復得其地標建築。
易北河畔的佛羅倫斯
如今,這座薩克森大都市再次躋身德國最美城市的行列,長住人口接近55萬。因其氣派的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和秀麗的天然景色,德雷斯頓重新獲得「易北河畔佛羅倫斯」(Elbflorenz)的美稱。
充滿爭議的回憶
極右勢力為宣傳自己的意識形態,將2月13日這天稱作「炸彈大屠殺」,但絕口不提德國的戰爭罪責。他們一再於這一天舉行示威遊行,手舉火把和帝國軍旗。這一天也一再發生極右翼與其反對者之間的衝突。
80周年之際
今年的2月13日也可能發生衝突。極右翼團體已宣佈多項集會。警方預計也將有反極右翼的示威遊行。數千人希望再次和平集會,組成已成為傳統的人鏈。他們的口號是:「回憶是為了在和平與民主下共同生活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