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定格孩子們的雙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7年度照片,看到了最無辜的孩子在世界各處的戰爭、災難、偏見歧視與人生苦難中,如何生活。
敘利亞:備受折磨的童年
她叫Zahra,今年5歲,住在約旦的一個敘利亞難民營裡。2015年,Zahra的父母帶著她和另外七個孩子逃離敘利亞的戰火。此後,他們一直住在帳篷裡。攝影師Muhammed Muheisen1981年出生於耶路撒冷。他拍攝過很多難民營的孩童。
孟加拉:羅興亞人的逃亡
儘管他們在緬甸若開邦已生活了世世代代,但1982年軍政府剝奪了他們的公民權。羅興亞人在緬甸官方承認的135個少數民族中被排除在外。大多數孩子沒有就醫、就學的可能。
孟加拉灣:絕望的時刻
2017年9月20日,救援車抵達孟加拉灣附近的羅興亞難民營。自8月底以來,數十萬人在短時間內湧向難民營,他們一無所有。
坦桑尼亞:比太陽更光亮
非洲白化病兒童的命運時而成為攝影師拍攝的主題。迷信說法認為,白化病的兒童身體器官有「法力」,因此他們甚至面臨被獵殺的危險。
桑給巴爾:不溺水的權利
坦桑尼亞半自治的桑給巴爾地區以穆斯林為主。因此,宗教當局禁止女性游泳,儘管非洲大陸的溺水率為全球最高。一些勇敢的女性發起了一個項目,讓小學女生能學習游泳。
敘利亞:仍未結束的戰爭
阿勒頗一片廢墟,霍姆斯如同末日,——令人聯想起核爆後的日本,或二戰末期的德國。在廢墟中,女孩維多利亞至少是倖存者,與父母兄弟回到無法再居住的自己的家。
德國:爸爸是一切
漢娜與爸爸住在漢諾威林登區。她幾個月大的時候,媽媽出車禍去世了。她還太小,對那段時間沒有記憶。父親至今仍深受影響。有時,悲傷會悄悄地襲來。
孟加拉:盡最後的氣力等待
孟加拉的另一座羅興亞難民營。許多人在逃亡的路上即被殘忍的殺死。倖存者帶著巨大的創傷,坐成一排,等待援助。一位年輕母親想讓孩子透透氣。
阿富汗:感受雪
儘管在阿富汗並不普遍,但這個孩子很享受冬季運動的樂趣。一個援助組織的兩名工作人員2009年把他們的滑雪板帶到這個偏遠的山區,看來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
科特迪瓦:迷信與盼望
在西非,包括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讓——該國的經濟與文化中心,人們相信,雙胞胎有超能力。他們的母親把他們帶到清真寺,讓信徒從雙胞胎那裡得到額外的力量,——當然會獲得一點錢。
英國:社會的另一角落
失業率、犯罪率、少女懷孕率、吸毒、酗酒率居高不下,在英國的老舊工業區,許多年輕人面臨這樣的問題。政府的項目也未能給予大多數人新的生活前景。
俄羅斯:家中平和的一刻
女攝影師Yuliya Skorobogatova關注女性在家庭與工作之間艱難的平衡。
伊拉克:身雖獲釋 心未自由
伊拉克摩蘇爾,2017年夏天。佔領這裡三年後,伊斯蘭國被趕了出去。伊斯蘭國佔領期間,這裡的人們成了人質。如今,孩子們仍要每天面臨瓦礫廢墟,與軍事人員的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