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一周港媒:30年來唐山大地震成了禁區
7月28日是造成逾24萬人喪生的唐山大地震30周年,但是在中國大陸,大地震涉及的人禍仍被掩蓋、責任仍被疏忽,揭開真相的文學、影視作品仍然被禁。除此之外,大陸實行上網實名制後更加緊對網路的控制,以及越南政治改革經驗對中國的啟示等,也都是本周香港媒體關心的問題。
香港專家談中國高速增長
中國國民經濟今年上半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引起了政府高層的高度重視。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字,今年前六個月,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加了10.9%,比去年同期增加了0.9個百分點。就此,中國領導層召集了黨外人士,就中國經濟過熱舉行會議。國家主席胡錦濤要求盡更大的努力抑制中國經濟過快增長。德國之聲記者採訪報導如下。
香港主教說北京不再自己任命主教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
本周,香港政局又發生急劇變化。前香港政務司長陳方安生昨天在香港外國記者會發表演講,宣佈籌組一個八至十人的核心小組,為香港落實普選制訂具體建議及策略,推動及監察民主進程。另外,香港「信報」出售事宜已經談妥,中國文人辦報的歷史即將正式結束。
那是健康正常的愛國主義(一周港媒摘要七月十三日)
四天前,世界盃足球賽在德國圓滿落幕,香港媒體本周陸續發表一些採訪記者和評論,從亞洲觀察者的角度論述此次世界盃對歐洲的影響。另外,繼上周北韓接連試射導彈之後,香港媒體本周關心一個問題:究竟中國對北韓還有多少影響力?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
本周,北韓不斷試射導彈引起了地區和國際媒體的強烈關注,香港媒體也有許多評論。另外,達賴喇嘛最近返回西藏向北京提出了一些條件,香港媒體對此有一些透露。
香港舉行七一民主大遊行
香港民主派表示,有五萬香港市民參加了周六紀念回歸的民主遊行。示威者要求引入普選時間表。引人注意的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也參加了遊行。據信,明年她將整合香港民主派,出選香港特首。請聽香港時事評論員邱震海的分析。
一周港媒綜述
本周,香港媒體關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日本首相小泉今天訪問美國,並可能發表共同聲明;台灣泛藍在立法院闖關罷免案失敗的後續效應;今年七一,胡錦濤可能在講話中重申「八榮八恥」;香港公佈即日實施優才移民計劃,以吸引精英人才。
香港媒體為馬英九擔憂
本周,台灣政局驟變,繼四天前泛藍舉行嗆扁大會後,前天台灣總統陳水扁發表長達兩個小時的《向人民報告》電視講話,昨天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也發表電視講話,並回答記者提問。對台灣政局的發展,本周的香港媒體有所分析。另外,本周香港媒體還關注即將到來的「七一」回歸紀念日以及中國潛艇專家首次登上美國最大的航空母艦等消息。
一周港媒:內賈德訪滬、軍機墜毀及「拯救乳房」
上海合作組織元首峰會今天在上海舉行。參加會議的除了成員國元首外,四個觀察員國有三個(伊朗、蒙古、巴基斯坦)派出了元首參加,印度派出了其石油部長。另外,聯合國秘書長、阿富汗總統、東協副秘書長和獨聯體執委會主席也都作為主席國的客人參加會議。然而,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伊朗總統內賈德。
中國銀行香港上市創下全球第四大首發規模
羅賓‧威廉姆斯11月份舉辦香港演唱會
上萬香港居民紀念「六四」17周年
中國銀行「香港颶風」的背後
6月1日,中國銀行兩周前在香港發行的股票進入股市交易,首批股票總額為一百億美元,是最近六年來全世界股票發行量最大的一次。南德意志報指出了中國銀行這場「香港颶風」背後存在的問題:
一周港媒綜述
本周,香港媒體關注的焦點主要有:香港政權移交六周年之際,中國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將訪問香港;遠華走私案主犯賴昌星是否遣返命運仍未確定;彭定康時代港府政治顧問加入香港公民黨,被認為是英國滲透香港政黨。
經濟學者姚嘉慧談中國銀行上市
中國銀行在香港正式掛牌上市前,人們認購股票的熱情很高,招股率超過預計。經濟學人士、中國銀行問題專家姚嘉慧女士(KaWai Yiu)接受德國之聲採訪,就中銀上市的背景、意義以及前景等專題做了解答。
香港利豐公司走入德國嘉士達-客萬樂
香港利豐貿易有限公司(Li & Fung Ltd.)今秋將慶祝其百年大壽。它自己買了一個大禮品:它想要買下德國貿易商業集團嘉士達-客萬樂(Karstadt-Quelle)的進口貿易部分,買價大約為1至2億美元。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
本周,德國總理梅克爾訪問中國,香港媒體對此有所關心。另外,繼美國國會議員上周首次要求小泉承諾不再參拜靖國神社之後,有香港輿論認為北京應利用國際因素向日本施壓。另外,明年香港主權移交十周年之際,胡錦濤可能正式以國家主席身份訪港。
世界規模最大的葡萄酒展香港開幕
*
香港媒體反思大陸之不反思文革現象
五月十六日是中國文革四十周年紀念紀念日,香港媒體發表了大量紀念和反思的文字,同時也報導了中國大陸內部一片失語的現象。德國之聲香港特派記者編集如下。
中國銀行下月隆重上市
中國銀行(以下簡稱中行)6月1日將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就目前情況來看,機構投資者對中行首發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市場有傳,先期預定開始僅兩日之內,中行收到的影子訂單已超額認購兩到三倍。
科赫州長在香港滿意總結他的中國行
港媒焦點:中日對話和大陸緊追台灣
本周香港媒體聚焦的焦點主要有:中日第五次副外長級對話在中國舉行,中日之間如何建立完善的溝通機制,以應對兩國關係中的各種危機;北京權威學者忽然又提出二十三條立法問題;大陸經濟競爭力緊追台灣。
過境外交與香港民主
台灣總統陳水扁的「過境外交」遭到了嚴重挫折。美國政府拒絕陳水扁在出訪巴拉圭和哥斯達黎加途中在美國大城市停留。新蘇黎世報回顧了陳水扁的歷次出訪並寫道: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2006年5月4日)
本周香港媒體關注的焦點新聞主要有:陳水扁過境美國的努力受挫,這背後折射什麼問題?香港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不久將訪問美國,香港泛民主派成員擔心梁愛詩此次美國之行,可能會引發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再次提上議事日程。另外,香港媒體引用外電透露,中國可能在兩年後建成航母艦隊。
意外:德國女羽勝香港半決賽遭遇中國
吳邦國力挺陳良宇 (一周港媒摘要2006年4月27日)
本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繼續其在沙烏地、摩洛哥和非洲的訪問。與此同時,中國內部在上海高層的人事方面也有最新的消息;十四個中國入門網站,最近關閉了六百多個不良論壇。
香港媒體熱評胡錦濤訪美
本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是香港媒體關心的頭號新聞。北京時間今天晚上,舉世矚目的「胡布會」就將上演。對於中美關係的方方面面,本周香港媒體有很多評論。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2006年4月6日)
本周,香港媒體主要聚焦以下問題:昨天是「四五」運動三十周年紀念日,「四五」運動早已在中國獲得平反,但由於八九年的「六四」,這一話題似乎又變得敏感起來;溫家寶訪問澳洲,与澳方簽訂和平利用核能協議,也引起香港媒體的關注。
香港媒體談紀念文革、陳日君主教和中日關係
香港主教陳日君本周從梵蒂岡返港,但陳日君和北京之間的關係依然敏感;在中國國內局勢方面,巴金倡導的文革博物館遲遲未能落實,而且僅僅一個文革攝影展也在日前遭到取締。另外,日本前首先橋本龍太郎今天訪華,也引起香港媒體的關注。
香港報刊透露教皇本篤十六世可能訪問中國大陸
*
陳日君被教皇正式任命樞機主教
周五,教皇本篤16世在彼德大教堂召開樞機主教全體大會,新任命了15名樞機主教,其中有三名來自亞洲,包括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以下介紹什麼是樞機主教大會、樞機主教以及新紅衣主教陳日君。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2006年3月23日)
俄羅斯總統普丁本周訪問中國,中俄兩國高層用盡高級形容詞來描繪兩國的合作關係,但與此同時,中國方面希望的石油管道卻沒有最後落實。另外,胡錦濤訪美和中國記者師濤的命運也成為本周香港媒體關心的問題。
西方的香港:維也納在東歐轉盤上騰飛
大康采恩們坐鎮維也納,操縱他們的東歐業務,這給維也納這個多瑙河畔的大都會帶來了貨真價實的經濟奇跡。如果說東歐跟中國有類似之處,維也納有點相當於香港的地位。經濟學家們認為,德國應該學習奧地利的成功經驗。
港媒對兩會的獨到發現
本周,每年例行的「兩會」在北京召開。香港媒體在「兩會」上頗有一些獨到的發現,比如除了黃菊缺席之外,海軍司令員也缺席此次兩會,而且軍方人士的回答頗讓人有些疑慮;廣東官員忽然眾口一詞地對省委書記張德江表示支持;香港特首曾蔭權在北京雖然沒有受到胡溫的接見,但卻獲得北京高官的肯定。
為防禽流感,香港要降低與限制活雞存欄量
對付禽流感:世界需要香港經驗
1997年,香港首次爆發禽流感,造成6人死於H5N1禽流感病毒。所以香港對禽流感病毒的研究在力度方面堪稱世界之最。香港微生物教授袁國勇8年前就對此有所風聞。他建議人們採取嚴格的衞生措施,衞生措施儘管簡單,但是香港的經驗顯示,它是非常有效的。下面是德國之聲記者的報導。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
本周,香港媒體關注的焦點主要有:胡錦濤訪美前夕,中國再釋放異己人士,並大量採購美國的客機;「兩會」召開前夕,北京關閉三個極左派的網站;中國經濟學家吳敬璉反擊保守派人士;中共政治局認為政改流產主要歸咎於外國勢力的介入,內定勾結外國勢力的反對派為「敵我矛盾」。
從一國兩制到一網兩制
中國政府對媒體加強控制和美國一些網路大公司聽命北京的做法受到廣泛譴責是最近幾天德語媒體的主要題材之一。德國金融時報寫道:
數千名穆斯林星期五在香港因漫畫事件舉行示威
香港關注黃菊張德江鄧力群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黃菊已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公開露面,其健康狀況引起了關注;而另一名政治局委員張德江最近在廣東遇到「倒張風潮」,也是本周香港媒體關注的問題。另外,素有「左王「之稱的前中共中央宣傳部長鄧力群最近發表回憶錄,歷數趙紫陽的不是。以下是德國之聲駐香港特約記者做的媒體摘要。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二零零六年二月九日)
本周,中國傳統的新春假期正式結束,但中國國內圍繞《冰點》被查封後的風波卻仍持續不斷;而針對全球矚目的漫畫風波中歐洲知識分子的表現,香港媒體本周也有評論。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六日)
本周,香港媒體關心的焦點主要有以下幾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於四月訪問美國;北韓領導人金正日秘密訪華後「徹夜難眠」,決心改革北韓經濟;另外,中國國內的黑社會正進入高發期。
克制加懷柔-北京對香港的新政策
中國的經濟自由化在加速進行,而政治卻處於停滯、甚至倒退狀態,對記者的宣判和武警鎮壓維權民眾就是證明。這是新蘇黎世報駐中國記者對中國當前形勢的概括,但他在香港觀察了當地政治改革的形勢後注意到,北京對香港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 (二零零六年一月十九日)
前天是中國前領導人趙紫陽去世一周年的日子。最近幾天,趙家所住的北京富強胡同非常平靜,亦無身穿警服的警察把守,但前來弔唁的人絡繹不絕。對此,本周香港媒體都較為詳細的報導。另外,廣東省委書記因警民衝突、濫殺群眾而被迫在政治局會議上作檢討。
香港將出版《年輕時的趙紫陽》
1月17日是趙紫陽去世一周年紀念日。同日,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將推出一本名叫《年輕時的趙紫陽》的書。該書的作者是河南省滑縣前中共黨史辦公室主任劉守森。這本書是他花費了20多年的時間寫成的。
一周港媒綜述:關注北京人事動向
新年伊始,北京就傳出中層官員調動的消息;有消息說,中共十七大可能將政治局常委由目前的九人恢復減少到七人。另外,關於原解放軍空軍指揮學院院長劉廣智和新加坡記者程翔因涉嫌間諜案件而受審的情況,本周香港媒體也有最新的透露。
中國銀行香港上市就在年初
香港媒體聚焦曾蔭權和汪道涵
本周的香港媒體聚焦於曾蔭權訪問北京和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去世這兩件事。
一周港媒綜述:拉倒政改,政改拉倒
本周香港立法會以34票贊成,24票反對,一票棄權,否決了特區政府就2007年行政長官產生辦法的議案。香港特首曾蔭權和北京駐港機構雖然事先做了很多拉票工作,但最後在泛民主派陣營內只有劉千石一人投棄權票,其他人全部反對。香港各大媒體都予以了詳盡的報導和評論。
上一頁
第99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