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港民對特區及中央政府信任度跌至新低
一項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香港市民對特區及中央政府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分別是7年及11年來的新低。有學者認為,香港市民不滿中央政府"從後台跑到前台"。
北京與香港 中央與地方
本周,香港媒體關注的焦點主要有:北京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訪問香港,北京官員對香港事物是否應該直接發表意見;香港的住房政策如何提升至公義的層次去研究和思考。
六四集會「三多」的啟示與中國外交掌門人
本周,香港媒體在關注中國大陸新聞時的焦點主要有:今年參加香港紀念"六四"的人數為何特別多?中共"十八大"後,誰將成為中國外交的掌門人?
Chinas Millionäre stürmen Vancouver und London zum Immobilienkauf
德國《經理人雜誌》報導,自從北京抑制房地產市場過熱以來,中國富人海外搶購房產的大潮愈加猛烈。這些中國富人主要湧向香港、溫哥華和倫敦,導致當地房地產價格暴漲,也引起當地居民的不滿和抵制。
香港財政司長曾俊華遭抗議
香港警方逮捕53名參加64紀念活動的港人
香港媒體對六四的省思
今年是"六四"二十二周年,香港媒體也進行了大幅的評論和紀念;除此之外,香港媒體本周關注的焦點還有:劉曉波獄中處境艱難;公民獨立參選考驗北京雅量。德國之聲摘編如下。
香港數萬人集會紀念六四民運
香港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談「六四」燭光晚會
本周六,香港將再次舉行一年一度的六‧四紀念燭光晚會。與以往一樣,燭光晚會由香港支聯會籌辦,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支聯會期待今年的燭光晚會能有15萬市民參加。
香港支聯會:將有15萬人參加「六四」22周年紀念
「大理石手臂"在香港國際藝術展中亮相
一年一度的香港國際藝術展(ART HK)一連四日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吸引了260間來自38個國家的畫廊參展,是香港最大規模的一個藝術展。有畫廊展出維權藝術家艾未未的作品,還有派發印有艾未未字句的恤衫和胸章,以示對當局釋放艾未未的要求。
亞洲大學排名:港科大名列榜首
國際大學研究機構QS近日內公佈了2011年亞洲大學排名,香港科技大學名列第一。前十大的名單上獨不見中國大陸各大名校。
香港紀念「六四」遊行
香港支聯會在「六四」紀念日前的周日(5月29日)舉行了紀念遊行。這是支聯會前主席民主象徵司徒華逝世後的第一個紀念22年前學生民主運動的遊行。支聯會秘書何俊仁表示參與人數約兩千人,反應不俗。
香港千人遊行 紀念六四
從詹船長遭遇看國民身份的認同
本周,香港媒體關注的焦點主要有以下幾個:從詹船長遭遇看國民身份的認同;廣州軍區戰機爆炸墜毀;趙連海將追討11億元人民幣賠償專款的去向。德國之聲摘編如下。
香港主教湯汗談中國家庭教會與宗教自由
天主教香港教區樞機主教湯汗先生訪問沃爾夫斯堡天主教學院,進行了題為"中國人權狀況"的演講,針砭中國宗教信仰現狀。"樞機主教"的職呼或許讓人不得要領,不過它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別稱--就是常常在大仲馬的小說和電影裡出現的"紅衣主教"。
艾未未作品「大理石的手臂」在香港展出
香港主教抨擊大陸當局侵犯宗教自由
香港視覺藝術展聲援艾未未
香港著名的視覺藝術家黃國才策劃了一個名為「愛未來」的視覺藝術展覽。該藝術展除了讓超過50位香港藝術家及詩人用作品表達對言論自由及藝術發表的關注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中國當局拘押艾未未作出回應。
六四前夕 香港支聯會發起紀念活動
六四周年前夕,香港支聯會正忙於籌辦一系列紀念22年前天安門廣場上那場學生民主運動的活動。今年除了有一年一度的6-4燭光晚會之外,還有能夠讓年輕一代切身體驗六四的露營活動。
香港年輕新一代不信任政黨
一項針對香港中學生對公民身份態度的研究顯示,與十年前相比,「不信任」政黨的受訪者有上升的趨勢,政黨的公信力下降。學者認為,近年來議會的爭執比往年多,年輕一代難以接受。
《中國影帝溫家寶》入圍香港書獎
香港特區政府舉辦的第四屆香港書獎(Hong Kong Book Prize)公佈入圍圖書名單,其中包括在內地被禁的幾部作品。這一讀書獎項旨在擴展市民大眾的知識領域,尤為重視讀者的評選參與。
南方都市報暗中支持艾未未 左右之爭白熱化
本周,香港媒體在報導和評論中國大陸新聞時關注的焦點主要有:一向敢言的廣東《南方都市報》紀念"五一二"地震,暗中支持艾未未;距中共"十八大"還有一年半,但中國左右兩派之爭幾乎已經白熱化;母親節,艾未未的母親為何見不到他的兒子?
中國年輕一代價值扭曲的兩個現象
本‧拉登被擊斃後,相當一部分中國年輕網民認為,拉登死得可惜,他是阿拉伯世界的反美英雄;同時民意調查顯示,中國公務員的幸福指數最高,公務員再次成為中國青年人擇業的主要方向。這兩條消息引人深思。
香港欲推「國民教育」惹爭議
香港特區教育局近日擬在中小學推廣「德育與國民教育」,引發不少爭議。不少輿論擔心,這會令學生只看到中國發展中的光明面,而無助於批判精神與獨立思維的形成。
香港支聯會"國殤之柱"前舉行紀念六四活動
為紀念"五四青年節"及即將到來的"六四事件",香港支聯會與香港大學學生會在香港大學的"國殤之柱"前舉行獻花活動,呼籲年輕人勿忘歷史,平反六四。
大陸人越發喜愛到香港觀光購物
大陸人越發喜愛到香港觀光購物
香港"1001張椅子"支持艾未未
香港"1001張椅子"支持艾未未
香港警察查獲價值2000萬美元的毒品古柯鹼
香港首支人民幣計價股票上市
中國大陸以外首支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在香港上市。周五,香港巨頭李嘉誠旗下的匯賢房托在港交所掛牌交易。儘管當日收盤價低於公開招股定價,但一些官員及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交易股票市場仍充滿希望。
香港千人遊行要求釋放艾未未
香港
香港維權人士呼籲抵制大陸旅遊
香港聲援艾未未活動與警方發生摩擦
俄總統訪問香港」取經「促進本國現代化
香港輻射量比東京高
目前,中國的低放射性核廢料處置場位於甘肅省和深圳北龍。距離香港50公里的北龍處置場,對人口密集的香港是否造成威脅? 這與近日在香港測量到的輻射量比東京高是否有直接的關係?
香港蘇富比"瓷"不達"預" 拍賣不如預期
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以一場名為"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的拍賣晚會最受矚目。但拍賣結果不如預期,多項珍稀拍賣品沒有被售出。
在香港看中國:艾未未事件反映了什麼?
最近幾天,中國著名異見人士艾未未被拘留,引起了國際媒體的密切關注,也在中國內部再次引起對中國維權人士命運的關注,以及對中國走向的擔憂。
香港特區政府或將限制內地孕婦來港分娩
香港特首選舉明年3月舉行
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將於明年3月舉行。「大熱」候選人已經開始整裝待發迎挑戰。可是,只要有競爭的存在,對手之間的明爭暗鬥是在所難免的。
香港加入延攬日本金融專家大潮
內地孕婦赴港產子急增 香港政府考慮限額
近年來內地孕婦蜂擁而至地赴港產子,港婦產科醫護人員難以應對,建議香港政府為內地孕婦來港產子設置配額。
香港政黨多
在香港成立一個黨派可以說得上是「輕而易舉」,民主黨、自由黨、民建聯……香港目前有大大小小17個黨派。黨派數量如此之多讓不少香港市民分不清其中的差別,但不少人都認為黨派多是好事。
一周港媒摘要(2011年3月26日)
本周,香港媒體在報導和評論中國大陸新聞時,主要關注以下焦點:大地震反映出中日兩個民族哪些的民族特性?距離大亞灣核電站很近的香港安全嗎?
"筷子成雙才好用"
3月21日晚,中國香港特區駐柏林經貿辦正式成立。這一機構是香港特區首個駐外辦事處,將協調與歐洲8國的經貿關係,吸引歐洲到香港和中國大陸投資。
香港民主人士繼續聲援「中國茉莉花革命」
香港立法會議員訪問歐盟,促香港普選
3月17、18兩日,香港立法會議員湯家驊與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應歐盟邀請,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進行訪問,與當地官員和議會代表會面,討論香港政改方案和普選議題。
日本人受災鎮靜有序 中國人無災恐慌搶鹽
本周,香港媒體在關注中國大陸和香港本地新聞時主要關注以下焦點:隨著日本核輻射的蔓延,深圳增建核避難所的警示;大陸和香港居民搶鹽風潮說明了什麼?
"綠色和平"呼籲港府停止增加核電計劃
核災難引發香港居民憂慮
香港支聯會抗議中國當局瘋狂抓捕維權人士
3月16日中午12點30分,香港支聯會、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等機構於香港中聯辦門外舉行了抗議"中國政府瘋狂抓捕維權人士"行動,指中國當局以"中國茉莉花革命"為由,違反人權和法律規定,對維權人士進行打壓,甚至有可能對部分維權人士濫施酷刑。
上一頁
第89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