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香港樞機建議教宗目前不要訪華
香港教區前主教陳日君建議教宗方濟各目前不要訪問中國。他表示,教宗屆時只會見到未經梵蒂岡認可的主教。
"七.一"大遊行向北京發出了明確訊號
7月1日,香港數十萬人走上街頭,表達對民主改革的支持。遊行集會的參加者、香港城市大學教授鄭宇碩向德國之聲表示,本次"七.一"遊行參與人數如此之多,是人民嚮往民主的明證。
港府逮捕大批示威者
香港警方周三(7月2日)清晨逮捕了500多名示威者。被捕者此前參加了拒絕北京干預、要求實現更多民主的大規模示威行動。
香港七‧一大遊行
在香港回歸17周年紀念日,數十萬民眾舉行了大遊行。香港市民要求更多民主權利,呼籲真正落實特首普選。
「自擺烏龍」
儘管在從英國人那裡接管權力時作出過相關許諾,但事關香港人自由選舉,北京依然猶豫不定。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這很不明智。
香港七一遊行開始 梁振英強調穩定
香港歷時10天的民間"佔中"公投周日結束,累積票數接近80萬,超過預期。組織者希望今年的"七‧一"遊行人數能超過50萬人,打破2003年的記錄。
「民間投票反映了香港民眾的不滿情緒」
德語媒體周一普遍關注了香港「佔中」民間公投事宜。此外,上周英國Primark被指控使用中國監獄勞工生產,也是一些德語媒體繼續跟進報導的事件。
「香港市民響亮發聲」—近80萬人公投
香港「佔中」公投上周日結束,超過78萬人參加了投票。投票組織方要求政府支持民意,而中國官媒譴責投票不愛國。
「七一」前夕的攻與潰
「一國兩制」白皮書及張志軍訪台均被輿論認為是中共權力擴張。中國網民發現「黨校畢業生全世界犯罪率最高」,並醒悟「再老也要養政府」。
拒絕妥協 香港舉行律師黑衣遊行
為抗議北京「白皮書」干預香港司法獨立,香港法律界27日發起黑衣遊行活動。
香港或迎來10年規模最大七‧一遊行
活動人士預測,今年香港七‧一遊行有望吸引超過50萬民眾參加。港人對北京政府日益增大的影響力深感憂慮
「孤獨而堅定的抗爭」
香港近日的公投吸引了多家德語媒體的關注。《南德意志報》認為,在爭取民主和自由時,香港人民是孤單但堅定的。《新蘇黎世報》則奉勸北京在香港問題上謹慎行事。
左右為難的香港特首反駁環時社評
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24日對《環球時報》社評「香港非法公投人再多,也沒13億人多」作出回應,表示「任何人不應將香港市民與內地人民對立起來」。
鄭宇碩:北京勿一意孤行
香港全民公投人數超過預期。香港城市大學教授鄭宇碩接受採訪。
基本法、白皮書與邪教
中國國務院的白皮書在香港、台灣和其他國家,都是徹底的失敗?中國政府的反邪教運動,用意真的是為了公共安全嗎?
「佔中」開放實體投票站
法新社報導,香港"佔中"民間公投組織者表示,截至周日下午,已有超過60萬人參與投票。周日,15個實體投票站開放。投票網站遭到大規模的駭客強攻。
世界盃掀起亞洲「賭球瘋」
全世界幾乎沒有其它地方的人像亞洲人一樣酷愛賭球。
「佔中」投票:首日參與人數近50萬
在曾經的英屬殖民地香港,社會矛盾激化:民主派人士希望透過民間投票發聲,爭取普選權利。
表訴求 不怕"黑"
本周五(6月20)開始的香港的"佔中"民間投票不僅受到港民和北京政府的關注,也吸引了德語媒體的注意。
香港:現在驚醒猶未晚?
近千位民主人士開展一周的「毅行民主路」行動;香港「佔領中環」公投也將啟動,但網投票系統遭受攻擊而癱瘓。
白皮書與防火牆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白皮書,被認為粉碎了溫和民主派的美夢。中國網路防火牆(GFW)屏蔽了所有谷歌服務,中國網民紛紛轉發抗議訊息。
鮑彤:一國兩制的法定義和白皮書的篡改義
知名民主人士鮑彤撰文,指出中國政府近期發表的白皮書篡改了「一國兩制」的定義。
「可以登上釣魚島,卻無法越過深圳河」
香港社運人士楊匡的家人透露,日前中共當局以「偷越國境罪」對楊匡判監﹐楊匡不服判決,已提出上訴。楊匡早前曾到內陸探訪軟禁中的劉霞,被吊銷回鄉證。
北京「意在威嚇」香港民主人士
學者林培瑞(Perry Link)對德國之聲表示,中共的香港白皮書顯示其意圖進一步「吞噬」香港。
恩格斯故鄉成「共產主義迪斯尼」
中國政府向烏珀塔爾贈送恩格斯雕像,但他的另一面卻並不為許多中國人所知。
白皮書出台之時,香港「長毛」變「短毛」
被稱為「長毛」的香港立法會議員、社民連負責人梁國雄,對三年前判囚的上訴失敗,須即時入獄4周
「一國兩制」白皮書,恐成「佔中」催化劑
今日中國國務院發表了2.3萬字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
香港拒絕英領館辦理同性結婚
英國同性戀可在海外領館辦理結婚登記,但香港拒絕批准。
從碾壓身體到摧毀思想
昔日在廣場碾壓身體,如今在每個人的家中摧毀思想。
世界各地舉行六四紀念活動
六四25周年紀念日當天,在香港,眾多民眾參加了維園的燭光悼念晚會,另外,台灣、美國、德國、法國等地也舉行了六四紀念活動。
香港舉行六四遊行
「六四」25周年來臨前夕,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6月1日組織舉行「六四」遊行活動,呼籲「平反六四,戰鬥到底」。
梁振英答問會遇風波 "佔領中環"受警告
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本周四(5月22日)出席立法會答問會時被反對派議員拋擲物品。之後會議提前結束,開了立法會答問會的先例。
越南「愛國賊」似曾相識
學者認為越南人在排華風波中打砸台商工廠並非是一場誤會,中國網民呼籲政府真正關心自己的公民。
邪惡的秩序就該擾亂
溫和的反對派律師浦志強被拘,堅強的記者高瑜在央視"認罪"。作家慕容雪村呼籲,"不擾亂、不破除、不抵制這邪惡秩序更當何為?"
「中共亦無法將歷史關進監獄」
《時代》周刊署名文章關注「六四」在中國集體記憶中的地位;《法蘭克福匯報》記者分析香港人對大陸遊客缺乏好感的原因。
香港出版人姚文田一審被判刑十年
據消息人士透露,香港出版人姚文田被控走私案周三(5月7日)在深圳法院閉門判決,姚文田一審被判入獄10年。
幼童便溺引發的香港內地爭端
幼童當街便溺事件繼續發酵。世界廁所組織也介入這場爭執,呼籲香港有關部門幫助遊客瞭解當街便溺的法律規定。
香港六四紀念館開館
周六,首座六四紀念館在香港開館。開館儀式中,十餘名親北京人士表示抗議。不過,紀念館仍吸引不少參觀者,其中也有大陸人。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出爐
香港記者協會發布了首個「香港新聞自由指數」,指出香港目前的新聞環境令人擔憂。
獨立、自救與「暴民」
香港的思想火種何在?台灣的文化自救何為?焦裕祿的虛假宣傳、揮霍無度的貪官與人人喊打的城管,誰能救得了中國?
六四紀念館能否如期開館?
香港六四紀念館將於下周六開館,樓宇所在業主法團試圖阻止。
中國挑戰規則
台灣「太陽花」運動將「中國因素」端上檯面,香港非暴力抗爭是否會觸碰「作惡的底線」?WTO規則也面臨來自中國的挑戰。
「花」開呼喚「太陽」出
台灣「太陽花」學運應該見好就收還是繼續擴大?它對香港前途的影響如何?中共反腐戰中另一隻「大老虎」出籠?
港媒:軍中大佬徐才厚全家被控
香港《南華早報》稱徐才厚全家已被帶走調查,內地媒體「財新網」報導的香港百億洗錢案疑與徐才厚有關聯。
《香港晨報》兩高層遇襲
香港再有新聞工作者遇襲。
「當蜜峰」還是「驅蝗」?
為抗衡早前反對自由行的「驅蝗行動」,有團體周日在香港尖沙咀發起了「蜜蜂行動」。
港媒:中共軍隊高官徐才厚患癌免遭調查
中共中央軍委前副主席徐才厚因患晚期癌症,免於當局的貪腐調查。
「大多善良」與「一律殺之」
作家陳婉容從網民對維吾爾人的態度中看出中國"和諧"的真諦。這種"虛偽"也同樣體現在北京"兩會"、香港普選、馬航失聯、克裡米亞公投等議題上。
日本黑幫規模萎縮
因為一項新法律的生效以及公眾態度、經濟狀況和人口結構的改變,日本"暴力團" 的規模出現萎縮,成員數字創1992年以來的新低。
獨立、反恐與外交機會
李克強不提「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引港人猜疑。台灣學者從昆明血案看反恐「理念之爭」。
上一頁
第80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