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張淼:「終於認識到中國人權比美國好五倍」
原德國《時代周報》駐京工作人員張淼去年10月遭警方逮捕,迄今仍被關押。其律師表示,檢方曾計劃釋放張淼,但前提是張淼必須寫「悔過書」。而張淼在「悔過書」中表示,「終於認識到中國人權比美國好五倍」。
兩地分歧加劇 香港年輕人欲另闢蹊徑
香港政改方案本周遭到否決。就在泛民派支持者在立法院外歡呼雀躍時,香港年輕一代開始考慮如何在陸港兩地分歧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德語媒體:「北京丟臉了」
各大德語媒體發表了大量文章關注剛剛以失敗告終的香港政改。
「沒有真正民主,香港社會矛盾無從化解」
香港政改方案周四被否決後,對香港經濟、政治的未來走向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香港城市大學教授鄭宇碩認為,政治上,北京方面會加大對泛民派的打壓;經濟上,兩極分化的程度也會進一步加劇。
德語媒體:香港說不 只有輸家
北京制定的政改方案在香港遭遇否決,泛民派歡欣鼓舞。德語媒體卻分析認為,這一投票結果其實沒有贏家,香港可能會面臨動蕩的局勢。
港媒:建制派退場惹惱中央 後政改時代受關注
昨日備受關注的香港政改方案在立法會遭到否決。有港媒關注到建制派突然離場,也有多家香港本土媒體的評論關注到香港的政治未來。
德語媒體:中國的牛市與香港的政改
周四德語媒體普遍關心兩件大事:中國牛市沖天的原因以及香港立法會沒有得到三分之二的多數支持,因此選舉特首的政改方案暫時擱淺。
成功還是失敗?抗爭還是妥協?
香港立法會周四就2017政改方案進行了表決。該方案如先前所料,沒有獲得2/3多數通過;但是建制派議員投票前紛紛離場,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現場究竟發生了什麼?建制派與泛民派政黨都有話要說。
評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Philipp Bilsky
香港立法會否決了政改方案。德國之聲記者Philipp Bilsky認為,香港目前面對的是一個分裂的社會和政治上的停滯。
香港政改遭否決 北京表遺憾
引起爭議的香港政改議案在立法會遭遇否決。北京對此結果表示遺憾,人大常委、港澳辦和中聯辦紛紛對反對派提出批評。有議員對建制派在投票中突然離場作出解釋。
建制派抵制未果,政改議案遭否決
引起爭議的香港政改議案在立法會未獲得所需至少三分之二多數,而遭否決。香港政改前景難料。
德語媒體:中國在靜悄悄地書寫貨幣歷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派遣了一個小組前往中國考察人民幣進入該組織貨幣籃的前景;今天香港立法會開始就未來特首選舉的方式進行政改方案的辯論。
立法會審議政改方案 港警嚴陣以待
香港立法會周三開始審議港府提出的特首普選方案。與此同時,場外聚集大批政改方案的支持者和反對者。警方已進駐立法會大樓,嚴防突發情況發生。
政改方案表決在即 年輕選民反應不一
香港立法會正審議和表決特區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究竟該不該「袋住先」,香港年輕選民給出不同的答案。
調查:香港民眾意見非提名特首優先考量
根據香港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特首普選應先通過1200名提名委員提名,再由港人投票。而一項針對提名委員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公眾意見並不是其提名候選人的首要考量。
香港拘捕第十名「串謀製造炸彈案」嫌犯
港警稱,又拘捕一名涉嫌製造炸彈的本港男子, 與此前9名被拘者一樣,此人為激進政治組織成員。
牆外文摘:高級紅二代美夢將醒?
香港民調首次顯示反對通過政改的市民超過支持者,機器人革命將讓中國面臨嚴重的失業問題,這些都在挑戰高級紅二代的理想。
港警「發現」爆炸物,多人被捕
香港媒體周一報導稱,警方發現爆炸物,並逮捕了9名極端政治組織成員,其中有學生和教師。
香港「拒絕假普選」遊行參與人數不如預期
香港民主團體周日發起「拒絕假普選遊行」,吸引數百市民參與。此外,泛民議員梁國雄表示有人出1億元要求他投票支持政改方案的說法引發爭議。
香港:政改方案表決臨近 抗議民眾情緒樂觀
香港立法會下周將就備受爭議的特首選舉辦法修改草案舉行表決。為爭取「真普選」而在立法會門前「扎營」數月之久的泛民示威者準備「勝利大撤退」。
籠子裡的香港人
從高處俯瞰,香港是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置身香港則會感覺到它是世界上最不容易的城市之一。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失控,人們的居住空間要麼是1.5平米的「鴿子籠」,要麼就是豪華住宅。
香港政改表決 這些事情你知道嗎?
圍繞特首普選的問題,香港社會爭議不斷,甚至香港立法會究竟有多少成員?政改方案需要多少票才能通過,或被否決?審議和表決程序究竟如何?這些想必都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
政改方案下周表決 正反雙方對峙依舊
因政改爭議而爆發「雨傘運動」9個月後,香港立法會下周將表決政改方案。究竟是接受「袋住先」,還是堅持「真普選」,屆時將一見分曉。在此關頭,各方陣營均全力動員。
維園燭光紀念六四
六四事件26年之際,香港周四晚舉行每年一度的維園燭光紀念活動。
訪談:香港人為什麼遲遲不歸?
陸港矛盾愈演愈烈,港人對中國人的身份越來越難認同,緣起何處?將歸於何處?
德語媒體:香港與北京的政治拔河
《新蘇黎世報》指出,北京雖然承諾香港市民可投票選舉特首,但目前的改革提案卻不會帶來真正的普選,有關香港選舉制度改革之爭很可能越演越烈。
香港人和北京漸行漸遠
特別是年輕的香港人今年會遠離「六四」紀念活動。許多人對大陸缺乏認同,只想為自己的自由而鬥爭。
牆外文摘:大陸的粗鄙與港台的細膩
中國人的語言和情緒都變得粗鄙,而香港政改方案和維園晚會則需要細調。
香港政改難有共識 「紀念六四」遭遇夾擊
中國中央政府代表與香港立法會議員周日就政改方案進行討論,但北京與泛民立場堅定,雙方難以達成妥協。此外,「支聯會」在當天啟動紀念六四事件26周年的遊行活動,遭到親北京團體和本土派力量的「兩面夾攻」。
香港本土派遊行:我非中國人 議員勿北上
香港本土派周六下午舉行示威遊行,參與人士舉起「我不是中國人」的橫幅,要求泛民主派議員否決政改方案、明日不要前往深圳與北京的官員會面。
全球競爭力排行榜 美國第一香港第二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最新公佈的2015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香港提升兩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地區。
梁振英遭嗆 港議員將晤北京官員
政改方案下月表決之際,香港特首梁振英周四遭泛民主派議員質問:如方案被拒,梁是否將下台以擔其咎。
馬來西亞拒絕黃之鋒入境
「六四」26周年紀念日將臨之際,香港民運學生領袖黃之鋒入境馬來西亞遭拒。他原應馬國民運組織之邀,準備出席系列講座會,介紹、分享香港民運經驗。
長平觀察:不見"禁書"的香港
"禁書櫃台"已經從香港書店裡消失。時評人長平認為,當局軟硬兼施,逐漸控制香港人的靈魂。
德語媒體:「中國股市將成為全球第二」
在經歷了多年的低迷調整後,中國股市「牛氣」依然,大盤指數不斷刷新7年來的新紀錄。《世界報》從海外投資方的角度分析了中國股市還將繼續面臨投資熱潮的原因。同時,香港股市中所蘊藏的風險也是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
牆外文摘:歧視和民主都有「中國特色」
「煽動民族仇恨」在中國到底是什麼意思?香港民主進程又到關鍵時刻?
袋住先或反「假普選」?
香港「保普選、反暴力大聯盟」稱蒐集到近百萬支持政改的簽名,意味著民意的轉向,泛民派應順勢而為。而泛民派人士則質疑簽名人數的真實性,並繼續批評政改方案所承諾的是「假普選」。
牆外文摘:中共派了多少「硬任務」?
香港立法會是否能夠將「袋住先」變成「擋住先」?高瑜案法官為何拒絕核心當事人的證詞?
港大學民調顯示政改方案支持率下降
香港3所大學聯合進行的政改方案滾動民調結果顯示,支持政改方案的市民比例跌至42.5%,反對方為39.5%,雙方相差僅為3%。
港媒稱周永康案推遲開庭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中共政法委前書記周永康所涉案件庭審被推遲。該報稱,此消息已經獲得多名消息人士的證實。
牆外文摘:歷史現實之間的「共識」
從「六四」集會如何繼續,到「九二共識」如何解釋,扭曲的歷史是否聽得見現實的回聲?
美國會亞太小組主席:習與江胡有「不同哲學」
主理亞太事務的美國國會議員邵建隆近日表示,習近平掌權後,中國與美國國會的接觸減少,與其歷屆前任形成鮮明反差。
「國安法」喊話香港 力挺網路主權
《國家安全法》草案審議稿近日在網上公佈。其中增加了「網路空間主權」、「防範和抵禦不良文化的滲透」等內容。草案還特別強調,香港人有責任維護國家安全。
香港南丫海難被訴官員月底出庭
據香港媒體報導,兩名香港海事處官員因南丫海南事故遭到起訴,二人將於5月26日出庭答辯。該起發生於2012年的船難是香港40年來最嚴重的海上事故。
香港民調:近半數支持「袋住先」
據香港付費電視台Now TV委託三所大學進行的民調,不到半數的香港民眾支持政府的行政長官選舉方案。
牆外文摘:執政安全≠國家主權
高瑜案、香港政改方案與兩岸「朱習會」,都涉及一黨利益與國家主權的衝突。
歐盟:香港一國兩制運行良好
歐盟發表年度報告對香港「一國兩制」運行給予肯定,支持港府通過與民眾討論,達成2017特首普選制度。
澳洲收緊投資移民 海外安家越來越難?
繼加拿大、香港後,澳洲在周五暫停投資移民項目,將推出更嚴格的新政。對於很多中國富人而言,在澳洲安家置業的夢想破碎了。
長平觀察:變本加厲的流放制度
「六四」學生領袖熊焱回中國探母被拒。時評人長平認為,僅僅因為批評執政黨而被拒回中國,是一種比古代更加野蠻的流放制度。
熊焱回國探母被香港拒絕入境
據博訊等媒體報導,前六四學生領袖熊焱本周四(4月23日)從西雅圖飛抵香港機場後被拒絕入境,並於周五中午被遣送上一架去美國的飛機。不久前,熊焱發表致中國領導人的公開信,希望回國探望病危的母親。
上一頁
第71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