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六七暴動紀錄片柏林公映 導演冀港人勿忘歷史
從檔案館中僅有的21秒影像,製作成1小時59分的紀錄片,"消失的檔案"導演兼監制羅恩惠花了四年多時間,將香港六七暴動的一段歷史還原。這部紀錄片即將在柏林首次公映。德國之聲訪問了羅恩惠,細說製作的經過。
山竹轉弱西去 香港滿目瘡痍
「山竹」颱風接連重創菲律賓與香港之後,威力逐漸減弱,已經往西行,人們接著需要展開清理工作,但是政府卻沒有宣佈企業停工,引發輿論批評。
牆外文摘:谷歌聽命中國?微信進攻台灣?
有評論認為,谷歌考慮重新接受中國的審查制度值得高度重視。還有評論認為,作為中國政府實現「完美控制」的利器,「微信」正在台灣傳播假新聞,當局也應該加以調查,甚至考慮是否予以封鎖。
超強颱風肆虐菲律賓 中國嚴陣以待
數百萬菲律賓人正在遭受超強颱風「山竹」(Mangkhut)的侵擾。而中國已經在為颱風來襲做準備。
全球超級富豪最多的城市是哪些?
財富調查研究機構Wealth-X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2017年全球擁有最多"超高淨值資產人士"(UHNW)的城市已不再是紐約。
中國在威脅香港的自由嗎?聽張國鈞怎麼說
民主人士指責中國在香港禁止異議聲音。對此,德國之聲「衝突地帶」欄目採訪了香港最大的親北京政黨民建聯的副主席張國鈞,問他如何看待中國收緊對香港的控制問題。
牆外文摘:港獨或自證預言 台商正快速脫中
評論認為,港獨是一國兩制被扭曲的產物,總有一日會星火燎原。台商可能正加速其撤離中國的腳步,對台灣振興經濟或維護安全或大有裨益。
英外交部報告憂香港言論自由受壓
港獨能不能討論?政府和民間意見南轅北轍。英國外交部發表新一份《香港問題半年報告》,針對香港的言論和學術自由表達憂慮。
牆外文摘:數位威權駕到 制度之惡隱藏
評論認為,中國官媒引導義憤填膺的網民以人性之惡掩蓋制度之惡。有鑑於美國國際威信衰退,國際社會能否有效制衡中國的擴張勢力企圖仍有待觀察。
被指「涉黑」 梁振英控告學者「誹謗」
香港學者鐘劍華本月在網媒《立場新聞》撰文,提及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的特首競選團隊曾出席有江湖背景的飯局,引起梁振英不滿,控告鐘和《立場新聞》誹謗。
香港眾志兩成員遭國安帶走 港府:無法考證
民主派政黨香港眾志透露,兩名成員分別在中國被國安帶走,盤問有關黨友名單和參與社運的情況,令人關注中國的干預之手是否進一步延伸。
柏林企業助力香港處理電子垃圾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垃圾產生地之一,許多垃圾最終被運到了東南亞以及非洲國家。來自柏林的垃圾處理企業歐綠保集團將著手處理香港的垃圾問題。
牆外文摘:「禁講」劃新紅線 「米兔」破舊話語
評論認為,北京刻劃的「紅線」越來越多,將香港言論自由的範圍越收越窄。中國反性騷擾運動創造了歷史,將反父權專制的路越走越寬。
與內地居民享受同等福利!港人怎麼看?
中國政府宣佈由9月1日起實施《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在內地居住滿半年的港澳台居民,將可申領內地居住證,享受與內地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這一政策是否如特首林鄭月娥所稱,將會受到港人的歡迎?德國之聲採訪了數名居住內地的香港人。
港澳台「居住證」將上路 台警告監控風險
中國國務院協同港澳辦、國台辦針對即將上路的港澳台居住證召開記者會,到底權利義務上和原本的台胞證、回鄉證有什麼區別?
陳浩天 : 港獨是達成香港民主唯一方法
香港外國記者協會(FCC) 周二(8月14日) 邀請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演講,受到廣泛注意。陳強調港獨是達成香港民主唯一方法。他批評中國作為"宗主國",以帝國主義統治香港,內地每天150個單程證名額輸入香港,使香港正面臨"民族清洗"。
專訪陳浩天: 為了自由與尊嚴 堅持發表演講
香港外國記者會邀請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本周二(8月14日)演講,引發激烈反應,先有北京外交部駐港特派公署派人阻攔,繼而前特首及現任特首亦連番批評。陳浩天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為了自由與尊嚴,他仍會堅持接受邀請前往演講。
牆外文摘:老一代盼明君 新一代懶翻牆
有評論認為,儘管鄧小平體制下有各種政治運動和迫害,以及對示威者的血腥鎮壓,但是還是令中國精英懷念。還有報導顯示,新一代年輕人則滿足於網路的高牆深院,並不渴望牆外的自由世界。
北京施壓香港外國記協
香港外國記者會(FCCHK)原先計劃在8月14日邀請宣揚港獨的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發表演講,但是遭到中國外交部方面施壓。外國記協方面則表示,不會取消邀請。這起事件持續發酵,香港特首、前特首、末任總督等紛紛發聲。
牆外文摘:北京只要控制,是藍是綠無妨?
沒有「九二共識」的限制,大陸開始走它認為有效的統一路,只要在北京可控制的範圍內,就算民進黨長期執政又有何妨?
愛喝啤酒?這五個城市全球最貴
全球啤酒最貴的五個城市,瞭解一下
暫未爆發內地人來港打疫苗潮
中國內地爆發假疫苗醜聞, 可能引發當地家長恐慌,計劃湧到香港接種疫苗。香港衞生署強調有足夠疫苗為合資格嬰幼兒童提供接種服務,呼籲香港家長毌需擔心。
牆外文摘:去香港打疫苗 怕台灣辦東奧
評論認為,香港的角色在疫苗風波中相當重要,體現了香港的醫療和監督系統都受益一國兩制下的「兩制」保障。中國恐懼東奧公投正名,因為國家認同將會經由此議題能充分被討論。
內地疫苗醜聞 香港未雨綢繆
香港醫界人士表示,已經加大了對「五合一」疫苗的採購量,為今後幾個月大量內地幼兒來港接種做準備。近期中國再次爆出部分批次「百白破」疫苗無效醜聞,動搖了民眾對公共疫苗接種體系的信心。
村上春樹新書在香港被列「不雅」千人聯署抗議
香港活動人士呼籲審查部門重新審視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新書《刺殺騎士團長》的分級裁定。根據香港官方審查機構的評級,該書為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的「不雅」物品。
牆外文摘:習政權何以露短 台故宮何以見長
評論認為,有關習近平造神運動受挫的中南海傳聞未必可信,但是中美貿易戰已令北京政權暴露其致命傷。香港結社自由已然不再,台北故宮命將如何?
曾蔭權上訴被駁回:定罪不變 刑期減至12個月
香港高等法院駁回前特首曾蔭權對定罪的上訴,但其刑期由原判的20個月減至12個月。曾蔭權因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須返監繼續服刑。
九七後首例 港府倡禁港獨政黨運作
香港回歸後首次有政黨面臨被政府取締,主角是倡議港獨的香港民族黨。有法律界人士形容這是「以言入罪」的危險先例,憂慮基本法23條帶來的禍害,正透過另一種手段在香港上演。
牆外文摘:國際壓力夠大 豈止救出劉霞
評論認為,外國人的「說三道四」救出了劉霞,也為其他中國異議人士帶來一絲希望。中美貿易戰繼續下去,會不會把已無還手之力的中共「打回老家」?
牆外文摘:明槍難挑美國 暗箭總刺台灣
有評論認為,中國沒有能力和美國進行真正的貿易戰,但從來沒有意圖維持台灣的"現狀"。選秀節目挑戰中國大眾"白瘦美"審美觀,但最終功虧一簣。
香港終審法院判:同志伴侶可獲簽證
過去在英國具有伴侶身份的同志,在香港卻沒有辦法以該身份申請簽證。如今,此判決為香港性別權利立下新里程碑。
專訪﹕回歸廿一年 香港法治面對內憂外患?
過去一年香港多宗社運案件判刑多人入獄,引起爭議。愈來愈多聲音質疑:香港引以為傲的司法獨立變質了嗎?《德國之聲》專訪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在憲法專家眼中,香港法治正受內外夾擊。但他更憂慮壓倒法治堡壘的最後一根稻草,也許是城裡的人。
香港七一遊行 反對一黨專政
本周日是香港主權移交中國21周年紀念日。在北京當局日益加強對香港全面管控的背景下,今年的七一遊行再有5萬餘人參加。但與往年相比,示威人數比去年少1萬。
牆外文摘:中國人上網、香港人上街有多重要?
香港7.1遊行為什麼重要?黨文化的引入讓香港發生怎樣的變化?在網路时代,中國再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如何?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世界盃德國苦澀出局;歐盟收緊難民政策……剛剛過去的一周,哪些新聞最受關注?七張圖一覽本周要聞。
女特首上任一周年 香港市民幸福嗎?
7月1日是香港首位女特首林鄭月娥上任一周年。綽號 「好打得」 的林鄭,上任時強調要讓香港市民抱有希望、感到幸福。一年過去,香港在她管治下是一個怎樣的處境 ? 香港市民感到幸福嗎 ?
牆外文摘:中國買不了世界盃買港台?
習近平希望2050年前中國贏得世界盃,這事用錢能辦到嗎?台灣處於大國相爭機遇期?香港兩大集會可能被取締?
教宗接見港、澳教區主教
香港和澳門天主教教區的主教周末訪問梵蒂岡,並覲見了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不久前,台灣總教區主教也曾赴梵蒂岡向教宗述職。
「香港人」身份認同指數創十年新高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公佈最新香港人身份調查,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指數錄得顯著升幅,創2008年以來新高;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身份的認同指數卻最低分,不及「亞洲人」、「中國人」等身份認同。
日航被迫寫「中國台灣」 日: 介入企業不可取
日前宣稱更正台灣與香港稱乎的兩家日本航空公司,現在被發現在名稱上「因地制宜」,在中國網頁上仍然將台灣與香港加上「中國」二字。
牆外文摘:高考姓甚,中興名誰?
2018年中國高考有了新的面貌,原本隨著市場化的深入而淡化的政治性開始回潮?中國惠台三十一條的出台,能否讓更多台灣人姓「黨」?川普是否能夠做到為了家族利益解救惡性犯規的中興公司呢?
香港議會反方失守 一地兩檢火速三讀
在九月通車的壓力之下,香港立法會壓抑反對聲浪,火速三讀通過「一地兩檢」草案,將廣深港部份車站、車廂視為中國執法範圍。
梁天琦暴動罪成判囚6年
2016年香港旺角騷亂,27歲的本土民主前線前發言人梁天琦因暴動和襲警罪判囚6年,同案另一名被告判入獄7年,是旺角騷亂迄今判刑最重的案例。
「香港不過是權貴螞蟻搬家的中轉站」
擁有貿易和外匯自由的香港,一向是大陸富豪、官員轉移財產和移民的熱門。不過,外逃貪官一般不會選擇香港作為目的地,而是將其作為中轉站。
牆外文摘:中興違規該受罰 六四屠殺豈能容
有評論認為,中國官方雖然罕有地宣傳國際市場的契約精神,但契約精神離不開民主、法治。「六四」應從國際大局解讀,而非只在於台灣與中國之間。
國際學校棄繁取簡:預備2047年的香港
英國著名學府哈羅公學香港分校決定棄繁取簡,只教授簡體中文,理由卻跟「2047年的香港」有關。國際文憑組織也考慮取消繁體中文考試。繁體字會愈來愈被邊緣化嗎?
專訪﹕不對法庭抱無謂希望及幻想
剛被判非法集結罪成的香港前議員、青年新政梁頌恆接受《德國之聲》專訪,剖白他對這次審判的感受。他面對親密戰友即時入獄、以及在六四29周年被判刑,感懷當年為爭取民主而犧牲的死難者。
八九六四天安門 29周年有燭光有演唱會
本周一是六四事件29周年。香港維園紀念集會的主辦單位統計,今年有11.5萬民眾參加,較去年增5000人。台灣總統蔡英文呼籲中國政府正視29年前的這場民主運動。 美國、歐洲也紛紛對此歷史事件發表意見。
牆外文摘:歷史傷口痛 維園燭火明
有評論認為,放棄令中共恐懼、嚴厲封鎖的悼念六四集會,無異於縱容中共打壓民主、縱容香港特區政府媚共。歐美國家近年開始注意與提防著中國「銳實力」的入侵,而台灣應避免淪為下一個犧牲者。
憶六四 義工回顧29年漫漫長路
每年一進五月下旬,不少香港人的心裡就開始泛起陣陣漣漪。今年距離1989年6月,足足29個年頭。那一年,百萬香港人上街遊行集會、聲援國內民運,這成了一代港人的集體回憶。
上一頁
第56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