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香港回歸後最大遊行;金正恩平壤招待習近平;川普连任選戰正式開打……剛過去的一周,哪些新聞最受您關注?
德國之聲座談節目 對話黃台仰
獲得德國政治庇護的香港人黃台仰,受邀參與德國之聲座談節目Quadriga。 德國之聲中文網特別摘錄節目部分內容,瞭解黃台仰對香港現狀的看法。
抗議者散去 港警方稱將嚴究「違法行為」
經歷了15個小時的包圍之後,香港警察總部外聚集的抗議者周六早晨大多數已經散去。警方聲明稱,已經對集結的示威者給予「最大容忍」,但是將對「示威者的違法行為進行嚴肅跟進」。
德語媒體:別和只在乎利益的北京談道德
香港特區政府擱置修例、特首道歉後,圍繞「一國兩制」的諸多爭議依然沒有平息。本周五(6月21日),德語報刊繼續關注這一話題,並分析香港局勢的今後走向。
香港6.21包圍警總 上街學生有何訴求?
雖然林鄭月娥已經出面公開道歉,香港民眾仍然對她沒有正面回應訴求感到不滿。周五,仍然有大批民眾集結,德國之聲記者從現場回傳民眾聲音。
菲律賓前外長在香港入境被拒 曾懟過中國
菲律賓前外長阿爾伯特‧羅薩裡奧的律師稱,本周五,羅薩裡奧在香港被拒入境並被驅逐出境。他曾向國際法庭控告中國「南中國海霸權」以及習近平「反人類罪」。
雙城記:香港動蕩 新加坡避風?
香港被視為穩定金融中心的地位或因"反送中"大規模抗議而受到動搖。有專家指出,一些公司可能離開香港,轉移到新加坡發展。
不滿港府未回應訴求 示威者包圍警署抗議
雖然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二已公開向香港民眾道歉,但不少示威者仍因她沒有具體回應訴求,而要求她在6月20日下午五點前回應。眼看她依舊保持沉默,21日早上,示威者開始集結於政府總部外。
德語媒體:用貿易戰打選戰
德國《時代》周報認為,川普现在打經濟戰主要是為了新選戰,跟中國幹上後,川普的民調甚至出現上升。《法蘭克福匯報》文章分析認為,中央政府肯定對林鄭月娥的表現不滿,但」北京需要時間來做決定」。
抗議潮退去 香港社會何去何從?
除了一小部分人仍在堅守,香港的大多數示威者已經散去。但這場讓數十萬人走上街頭抗議修訂《逃犯條例》的危機還遠沒有過去。
德國經濟部長跟中國談公平競爭
德國經濟與能源部長阿爾特邁爾兩個月內兩度訪華。4月底他是去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這一次則是要跟中國談公平競爭問題。
台灣修訂國安法 嚴懲中國間諜
面對中國持續不斷的威脅,台灣周三通過了更為嚴厲的國家安全法,以便對危害台灣民主制度的行為予以更為嚴厲的懲處。
不滿林鄭回應 網民籲周五行動升級
雖然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昨日透過記者會親自向市民致歉,但此舉卻未能平息民間團體與民主派議員的怒火。 周日遊行的主辦單位民陣除了會與民主派商討下一步對策之外,民主派議員也預計將在今天重新展開的立法會議程中,要求香港政府交代上周三警方違例的情況。
德語媒體:香港並不遙遠
香港反對《逃犯條例》的抗議浪潮,在一些德國媒體看來,其實是自由民主制度同中國模式的抗爭。
香港各界評價林鄭月娥的道歉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周二(6月18日)召開的新聞會上表示自己對修例風波負有很大責任,她真誠地向香港每一名市民表達歉意。但很多泛民代表表示,林鄭月娥沒有回應抗議者的5大訴求,他們會繼續參加新的抗議活動。
百萬港人怒吼 林鄭月娥向民眾"真誠道歉"
在歷經大批群眾連日在政府總部附近抗議後,林鄭月娥周二與媒體見面,正式向民眾道歉,並承認自己對修例工作處理不足。
長平觀察:香港人為什麼該獲諾貝爾和平獎?
林鄭月娥稱香港人的和平抗爭為"暴動"。時評人長平回顧分析三十年前的"四二六"社論對運動的污名,提示香港人不要讓歷史重演。
德語媒體:香港民眾不輕言放棄
《逃犯條例》擬議之初就在香港引起了爭論,但這場爭論最終能演變成上百萬人參與的抗議運動卻是大多數人始料未及的。
「反送中」事件中發聲的香港藝人
連續多日來,香港民眾為了表達對港府修訂《逃犯條例》的反對意見而不斷走上街頭進行抗議。一些香港藝人也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遊行活動的支持。
黃之鋒出獄專訪:"這是一場持久戰"
香港「反送中」抗爭運動出發兩次史無前例的百萬人遊行,至今仍然未結束。特首林鄭月娥周日通過政府聲明表示道歉,並暫停修例計劃。但抗議者依然要求林鄭下台,包括剛剛出獄的雨傘運動領袖黃之鋒。
客座評論:"一國兩制"還是"一球兩制"?
香港特區政府強力推動"逃犯條例 "修訂,卻導致"反送中"抗議浪潮席捲全港,"一國兩制"受到高度質疑。政治評論員白信認為,此次事件背後隱含的意義遠超出"一國兩制"范疇。
四任特首和香港20多年的風風雨雨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回歸至今,香港已經經歷了4任特首。前三位已卸任的前特首中,一人提前下台,一人鋃鐺入獄,命運各有不同。
香港6.16大遊行: 兩百萬黑衣人上街發聲
反修例抗議在一名抗議男子犧牲後達到頂峰,讓更多人攜家帶眷走上街頭,提出撤回逃犯條例、特首道歉、檢討警察暴力等訴求。
香港抗爭者: 我們在對抗的是極權主義
周日參與香港反逃犯條例遊行的人數再創歷史新高,而其中不乏長期參與香港社會運動的知名人士。 今年四月在「佔中九子」審判中被判兩年緩刑的朱耀明牧師告訴德國之聲,他希望這次的運動能鼓勵更多香港人投入反抗極權主義的行列。
香港回歸後最大遊行 兩百萬人上街喊「撤回」
雖然在遊行的前一天,香港特首已經宣佈暫緩修例,但大批民眾依舊按照原計劃走上街頭抗議。 晚間,林鄭月娥發出致歉聲明,卻仍然難以姑息港民的訴求。
處理不當陷被動 林鄭月娥或失北京信任?
有觀察家認為,由於在貿易戰緊要關頭給北京製造了麻煩,這位女特首或許將會「烏紗不保」。
牆外文摘:香港兩制已敗 台灣一中須防
有評論認為,一國兩制大敗局已成,香港自治已經結束。中共的對台政策,也會同時走向極端。但是,「只要台灣人民不踏入一國的陷阱,就不會有兩制台灣方案的枷鎖與凌虐」。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英國保守黨新黨首角逐正式開始;蔡英文民調勝出,確定競選連任;瑞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使用"中國豬"一詞引眾怒;香港特首宣佈暫緩修訂《逃犯條例》 ……看七張圖,速覽一周大事。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向市民致歉
雖然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佈暫緩修訂《逃犯條例》,但民陣方面表示,如果政府「只緩不撤」,仍會呼籲市民繼續上街抗議。周日(16日),香港如期舉行了第4次反修例遊行。稍晚些時間,特首林鄭月娥向香港市民致歉。
反送中「雨衣男」墜樓身亡 民眾獻花哀悼致敬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佈暫緩修訂送中條例後,抗議仍然繼續。周六晚間在金鐘太古廣場發生一起悲劇,一名抗議者爬上平台,與消防人員和談判專家僵持5小時後不慎墜樓身亡。
專訪: 建制派談暫緩修例
針對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六宣佈暫緩修例,德國之聲採訪了自由黨黨魁鐘國斌,他同時也是建制派議員及商界代表。
專訪: 泛民派談暫緩修例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六召開記者會,宣佈暫緩修例。公民黨黨魁、泛民派議員、律師楊岳橋對此接受了德國之聲採訪。
評論:只是暫時的喘息
就備受爭議的修例,香港政府暫停了立法進程。之前,這個曾經的英國殖民地見證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德國之聲中文部主任Philipp Bilsky認為,港府的讓步不是解決問題,而只是暫時的喘息。
德語媒體:港人的抗爭「還遠沒有結束」
面對一波又一波的抗議,港府宣佈暫緩修例。而德媒評論稱,香港民眾的不滿絕不僅僅是針對目前被叫停的修例,而是更深遠;人們會一直擁有對自由和民權的渴望,這將是「專制者永恆的問題」。
港府暫緩修例 中央表支持 民陣不買單
港府在休會兩天後召開新聞會,特首林鄭月娥公佈其暫緩修例的決定。不過對於這一結果,民主派並不滿意,呼籲市民周日如期上街抗議,並要求問責林鄭。
德語媒體:香港人不再天真輕信
德語媒體繼續關注香港的大規模抗議及衝突。此次抗爭運動與2014年的雨傘運動有什麼不同?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專訪:另一場雨傘運動正在香港醞釀?
香港「反送中」抗議演變為警民暴力衝突後,許多人都將這次事件與2014年的雨傘運動相提並論。香港作家江松澗接受德國之聲中文網採訪表示,抗議者從雨傘運動中所汲取的錯誤教訓可能是觸發警方過度暴力的原因之一。
港警在清場時過度使用武力了嗎?
周三金鐘的清場造成81人受傷,香港警方因向示威者發射橡皮子彈、催淚彈而被多方指責過度執法。香港警方則回應,是在自身安全受威脅的情況被迫使用武力;更有親北京派表示,「若換了是外國軍警,早就開槍了」。
11名學生遭拘捕 議員憂港警闖宿舍
在香港警民爆發大規模衝突的隔天,香港警方開始追捕於周三參與立法會外集會的學生,目前已知至少有11人遭拘捕。
美國會隔海「反送中」 中國批干涉內政
美國跨黨派議員用法案要求總統和行政單位採取措施,警告香港政府若犧牲民主人權與中國靠攏,將會付出代價。中國為此召見美駐華使館臨時代辦,抗議干涉內政。
風暴過後,她和他依然來到街頭
他們希望,靜靜的見證歷史。他們認為,因為比起個人的一時得失,香港的前途更加重要。
德語媒體:「束手無策」的港府
德國《日報》發表評論稱,港府不顧民意而推進修例是「喪失理智」;而德意志廣播電台則分析了特首林鄭月娥的兩難處境——如果她保持強硬態度,香港局勢可能失控,如果向示威者讓步,她則會被北京拋棄。
"香港社會現在不是只向錢看的"
經過幾日的延遲後,大陸民眾也開始對香港近日的"反修例"展開討論。對於港人為何走上街頭,官媒稱是"受到西方蠱惑",還有中國網友將其解讀為"本質是經濟問題"。港人則攻擊了"有錢就不鬧事的牆內思維",強調抗議是自由意志的體現。
專訪:北京不容香港挑戰權威
香港大規模抗議修法運動是否是一場無望的抗爭?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中國問題專家貝恩哈特‧巴爾馳(Bernhard Bartsch)就此接受了德國之聲亞洲新聞的採訪。
澤林視點:香港活動空間縮小
毫無疑問,香港屬於中國。不過,德國之聲評論員Frank Sieren指出,把人從一個成熟的盎格魯撒克遜法治地區引渡給不健全的中國法制系統去,應當不是個好主意。
香港群眾包圍立法會 警方出動催淚煙清場
香港立法會排定6月12日針對《逃犯條例》的修訂進行二讀審議,港民因擔憂該法對人權與程序正義的保障不足,一大清早便大舉包圍立法會表達反對立場。雖然立法會因此延後二讀,卻也沒有放任民眾聚集,動用武力清場。
風暴後的寧靜: 香港示威民眾72人受傷
經過一夜動蕩,大部份民眾都已散去,香港街頭暫時回歸平靜。清早,數百位防暴警察在晚間重新整隊,示威者則整理食糧、飲用水、護目鏡與頭盔。街上到處是散落的紙屑。
德語媒體:香港在淪陷 西方也有罪責
香港市民大規模抗議,繼續引發德語報刊的高度關注。也有一些評論員就此話題,批評西方政界、商界在面對中國人權問題時的曖昧姿態。
香港歷年來的公民抗爭運動
自主權回歸中國以來,由於擔心「一國兩制」得不到保障,香港市民、公民社會一直在為維護司法獨立、言論自由而抗爭。
上萬港民反修例的禱聲
上萬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香港民眾徹夜聚集,佔領主要干道,癱瘓交通。超過700家商店休息一天,70多所學校罷課,規模堪比雨傘運動。
上一頁
第52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