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蔡英文向北京示威
美台軍售、蔡英文過境紐約、香港」反送中「遊行,這一切都為因貿易戰陷入僵局的中美關係平添了更多的變數。
長平觀察:香港為什麼不能民主?
香港抗議運動仍在持續。時評人長平認為,香港人的勇敢行動向全世界揭穿中共大外宣的謊言。
香港:示威者要輸出「革命」
香港的「送中條例」雖然已被官方宣佈「壽終正寢」,但由此引發的抗議運動仍在繼續。抗議者們現在又在醞釀更為大膽的,足以令北京頭疼的鬥爭策略:活躍人士們希望能向中國大陸輸出香港的「革命」。
「連儂牆」2.0 香港遍地開花
雨傘革命期間誕生的香港「列儂牆」隨著6月反對修訂《逃犯條例》抗議活動的展開在香港各地設立起來。「連儂牆」成為香港一道新風景。而最近,這裡還發生了一起衝突。
港人追思「反送中」輕生者 絕食老翁勸勿犧牲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周二(7月9日)宣佈《逃犯條例》「壽終正寢」之後,香港民眾的示威力道仍未褪去。此時,新加坡的一份問卷結果顯示,接受調查的新加坡人中有超過7成支持「反送中」示威民眾訴求。專家對於問卷結果各自提出不同的詮釋。
社會信用評級將於香港實行?港府:絕對不會!
就在香港特首林鄭月娥9日宣佈《逃犯條例》「壽終正寢」,政府修訂工作「完全失敗」的前不久,從中國廣東省政府傳出的另一個消息,引起了部分港台輿論的警惕。
德語媒體: 「一國」還是「兩制」
《法蘭克福匯報》指出,香港主權回歸中國22年以來,越來越多的香港人發現,北京顯然更注重「一國」,「兩制」原則則在不斷縮水。
誰才「愛港」? 從「反送中」到奪回掌控權
自6月9日以來,數以萬計的香港人走上街頭反《逃犯條例》修正草案。香港目睹了數場大規模街頭抗爭。專家認為,整個運動的焦點已逐漸從反《逃犯條例》修正草案,轉變成捍衛香港的未來。他們也預見了街頭運動的下一步。
港媒:中國監管機構欲入股「華爾街見聞」
香港媒體《南華早報》報導稱,中國官方的網路监管機構正策劃入股不久前被勒令停運的"華爾街見聞"。因為在中美貿易戰的過程中編譯報導了許多外媒消息,"華爾街見聞"成為了中國政府要管控的對象。
德語媒體:是傲慢?還是無知?
《世界報》認為,面對中國經濟越發巨大的影響力,西方似乎在刻意淡忘對香港的道義責任。《南德意志報》駐華記者則擔憂地指出,歐洲人的優越感,正在讓歐洲在國際競爭中落後於充滿鬥志的中國人。
林鄭誓言改善施政作風 抗議團體批偽善
林鄭稱 《逃犯條例》壽終正寢,政府修訂工作完全失敗。她還說,從5年前的「佔中」到今日的「反逃犯條例」,都反映社會根本問題,不能再視而不見。中國官媒主編稱,該結果「合乎香港另一種政治制度邏輯的結果」。不過,反對團體和學生對林鄭的說法都不埋單。
不顧北京反對 何韻詩現身聯合國批中國專制
香港藝人何韻詩到聯合國「反送中」,還呼籲人權理事會除名中國。她在中國被長期封殺。在「商人無祖國」的邏輯中,為什麼何韻詩敢置廣大的中國市場於不顧?
當抗議和警民衝突變成常態
香港示威者選擇中國內地遊客最多的九龍舉辦遊行。除了「反送中」訴求,也要求香港實施普選。晚上不願散去的示威者佔據旺角和防暴警察發生衝突。
九龍遊行再爆衝突 防暴警未戴證惹議
示威者入夜不散沿彌敦道前行。警民再次爆發衝突。防暴警驅散並拘捕多人,有示威者頭部受傷,有人當場被捕。其中有警員稱「執行職務毋須戴委任證」,引發民眾撻伐。
中國駐英大使就香港問題再發話 斥「冷戰思維」
在英國多名政要表態聲援香港「反送中」抗議之後,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周日強調,北京不想和倫敦打「外交戰」,但是反對某些政治人物的「冷戰思維」和對香港事務的干預。他還談到華為一事,稱願擔保該公司不會將敏感訊息交給中國政府。
牆外文摘:中共始亂終棄 港人珍重自救
有評論認為,經濟強大後的中國已經不再需要香港。北京對香港的計劃並不包括自由企業制度、民主、言論自由和法治的價值。抗議者對未來的擔憂是正確的,港人唯有以香港為本位尋求出路。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七一」紀念日香港示威者衝擊立法會;美國獨立日,今年不一樣;德國女船長帶難民硬闖義大利海港被捕後重獲自由;中美貿易談判波折不斷……以圖片形式回顧一周要聞。
德語媒體:李小龍能對香港抗議運動有何啟發?
已經辭世數十年的功夫巨星李小龍,和香港當下的反送中抗議運動,看似遙不可及,卻被德語媒體記者聯繫到了一起。原因是《明鏡周刊》記者從如潮水般湧上街頭的抗議人群,聯想到了李小龍的名言「像水一樣吧,水可以柔軟的流動,也可以堅硬的凝結」。
「他們不是暴徒」:香港媽媽集會聲援年輕人
香港政治對立局面仍無緩和跡象:特首林鄭月娥提出與大學生進行閉門會談的建議被拒絕,周五晚上數千名學生家長舉行集會,聲援此前衝擊立法會的年輕人,呼籲政府接納香港民眾的訴求,同時也勉勵年輕人堅持下去,不要輕生。
德語媒體:收集訊息與封鎖訊息
由於訊息封鎖,很多中國大陸民眾對香港發生的抗議活動一無所知。但實施訊息封鎖的同時,中國政府在收集民眾訊息方面也可謂不遺餘力。
學生堅持5大訴求 拒絕同林鄭閉門談判
香港特首與大學生作閉門溝通的提議,很快遭到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的拒絕。與此同時,香港出現同"反送中"有關的第4宗自殺案。
香港年輕人為何投入「反送中」行列
過去一個月內,大量的香港年輕人走上街頭,加入了「反送中」的行列。 但究竟是哪些原因迫使他們一再走上街頭,以行動表達對香港政府與社會現狀的不滿呢?
專訪:「林鄭下台才能恢復香港經濟信心」
香港政府自推動修訂《逃犯條例》以來,引起的爭議愈來愈大。 隨著「反送中」抗爭愈演愈烈,中港矛盾也再次浮上檯面。 德國之聲專訪香港經濟學者關焯照,請他分析香港經濟因抗爭而受到的影響。
亨特再表支持香港 不排除制裁中國
中方除了透過外交部重申中國內政不得干預的立場,還罕見的由中國駐英大使召開記者會重述同一觀點,譴責英國的「殖民者思維」。英國外交部因此傳召該大使,表達不贊同他的發言。
監警調查進行中 港府逮捕十多名示威者
「反送中」示威開始至今,警民衝突頻繁,就算是周末的「撐警」活動,也傳出暴力事件。周三晚上,香港警方宣佈針對諸多事件逮捕多名犯事者,總數約21人。
德語媒體:動蕩的香港
本周一,香港示威行動中發生了衝擊立法會事件,一些德語媒體認為,這類激進行為恰恰為北京打壓香港民主力量提供了口實。
香港示威者:「反送中」示威是人民積怨已久的體現
在周一晚間香港示威者衝擊香港立法會後,香港政壇各界與中國政府都各自對該事件作出表態,但在其他參與了「反送中」示威遊行的香港人眼中,周一的事件並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暴力事件,而是反映了香港年輕一代對未來的絕望,也是香港社會積怨已久的一種表現。
立法會衝擊後續: 央視痛批、新華譴責
在香港示威民眾衝擊立法會後,香港各界人士相繼表態。 北京方面也打破沉默,罕見地讓香港的抗爭畫面納入官媒的新聞版面。 這是在香港開始反修例示威以來,難得在中國媒體上看到的景象。
德語媒體:暴力有損香港民主運動
香港回歸紀念日的抗議活動升級失控,示威者攻佔立法會的畫面觸目驚心。德語媒體認為,這場暴力宣洩對港人的抗爭運動有害無益,香港民主前景堪憂。
香港立法會滿目瘡痍 民主派譴責林鄭卸責示威者
經過了示威者衝進立法會並在牆上留下許多訴求後,7月2日白天,香港警方在立法會周圍拉起封鎖線,並在立法會內展開蒐證工作。立法會外部周圍四處可見壞掉的雨傘及其他雜物,而外圍的玻璃也殘破不堪。
太陽花學運領袖:香港行動比「太陽花」更強
香港示威者7月1日晚間衝進立法會,在牆上留下許多訴求,還包括「太陽花HK」的塗鴉。這讓許多媒體將這個行動定調為「港版太陽花」。德國之聲專訪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和林飛帆,他們認為這兩場運動大有不同。
示威者衝擊立法會 林鄭譴責「極端暴力」
7月1日是香港移交22周年紀念日,也是中共建黨98周年。這天,香港「反送中」示威民眾在一整天的抗議後,傍晚沖進立法會佔領。但他們並不戀戰,大部份人在警察開始清場之前,便旋即離開。
那一夜 示威者衝擊立法會
香港七一反逃犯條例抗議在晚間爆發新一波衝突。部分示威者佔領立法會並破壞和噴漆後,港警使用警棍和催淚彈清場。特首林鄭隨後開記者會譴責示威者「極端暴力」。
香港示威者: 「我們會並肩而立,永不放棄」
過去幾周,上百萬名香港人上街要求政府撤回極具爭議的逃犯條例。 專家認為,在香港奮力抵抗中國入侵的同時,這場沒有領袖的社會運動再度喚醒了港人的公民參與。
回歸日的香港:陰雲密佈
香港今年的七一遊行成為民眾表達不滿、展示抗爭力量的一個平台。而日前台灣音樂人公開支持香港抗議運動,大陸媒體平台緊急終止直播。
香港「七一」的升旗與示威
7月1日,香港回歸22周年的升旗禮暨酒會在金紫荊廣場舉行。然而,升旗禮上雖一片祥和,場外卻罵聲四起,大批民眾集結並試圖衝擊立法會。
中共建黨98年 習近平的台港難題
7月1日是中共黨慶。在中共建黨98年,統治中國70年,香港移交22年這個重要的日子裡,中共內憂外患不斷,中共有了什麼變化?該怎麼做才能贏得台港民心?
牆外文摘:台灣與北韓,中共更容易搞掂誰?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前往平壤,是為了將這個在他看來難以應付、反復無常的部屬重新拉入其陣營。又有評論說,身為中共「下一個目標」的台灣,僅僅靠被動、搭「反送中」便車式的抗議北京的擴張可能持久嗎?
聚焦七一遊行 香港氣氛緊繃
「反送中」抗議的延燒將在7月1日香港主權回歸紀念日的示威遊行中再度爆發。此前的周日,則有民眾集會「撐警」,表達對香港警方的支持。
香港抗議運動讓政治代溝變大還是縮小?
香港發生大規模抗議活動的時候,政治觀點上的代際差異導致不少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緊張。不過,事情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反送中」浪潮下 中環海濱向解放軍「解禁」
香港「反送中」運動新一輪抗議活動在醞釀之中,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按照當年香港回歸前的協議,將正式獲得香港核心地段港口的軍事使用權。
林鄭支持度暴跌 「反送中」示威者寄望G20
周三,繼上午的遞送請願書活動之後,香港人又以集會方式,期望引起國際社會關注。與此同時,香港大學公佈的民調顯示,特首林鄭月娥的支持度跌破歷史低點,打破所有前任特首的記錄。
「反送中」仍在繼續 新策略持續施壓
香港「反送中」的示威者仍然以隨機的方式在香港各處展開示威抗議活動,包括包圍政府公共機關,要求警方釋放仍在押的示威人士。同時也有香港市民組織起來,向「反送中」示威說「不」。
德國版「新聞聯播」在中國遭禁
據德廣聯最新消息,德國境內最重要的新聞節目「每日新聞」(Tagesschau)最近在中國當局被全面封鎖,原因可能與報導香港」反送中「運動有關。
日設計師挺「反送中」 被耐吉緊急下架
近日,又有一款商品在中國大陸因觸碰政治紅線而被下架。這次是在中國家喻戶曉的體育運動品牌耐吉,主角是日本人,大背景是香港「反送中」示威運動。
曾蔭權翻案:香港終審法院撤銷其定罪及判刑
香港終審法院周三裁決,撤銷對前特首曾蔭權的定罪及判刑。曾蔭權此前因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名入獄服刑一年。
為在國際報章登廣告 港活動人士眾籌500萬港幣
香港活動人士通過眾籌募集到500餘萬港幣,計劃在G20峰會之際,在國際報章上刊登有關香港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爭議的廣告,喚起關注。
政治與生活雙重高壓 香港移居台灣人數上升
隨著反逃犯條例修訂的氛圍持續發酵,香港人移民海外的相關討論又再度成為焦點。 台灣在近年來逐漸成為不少香港人移居海外的選擇之一。
中國「不會允許G20討論香港問題」
G20峰會即將在日本大阪舉行之際,中國外交部表示,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G20不會討論香港問題。此前美國國務卿曾表示,香港將是美中首腦峰會的議題之一。
牆外文摘:「反送中」將影響台灣大選?
有評論認為,「反送中」與一國兩制之間微妙的關係,明顯刺激了台灣社會對中國「又愛又憎」的複雜情緒。要分析2020年台灣大選的結果,「香港因素」已成為不可忽視的一環。
上一頁
第51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