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澤林視點:該妥協了
北京對香港抗議運動採取的拖延戰術難以奏效。專欄作者澤林認為,應該討論香港人的憂慮,解決他們的問題。現在需要的是對話而不是俯首聽命。
北京將舉行國慶70周年大閱兵 規模空前
在距離中共建政70周年還有約一個月之時,北京宣佈將於10月1日舉行規模空前的閱兵活動。在中美關係吃緊、香港示威不斷以及台灣大選將近的背景下,這次閱兵領導小組負責人特別強調,「此次閱兵不針對任何國家和地區」。
港警反對831大遊行 民陣誓言上訴
根據港媒報導,8月28日晚間有超過3萬名香港居民參與了由平等機會婦女聯席在中環遮打花園舉辦的「反送中#metoo 」集會,指控港警性暴力。 參與者戴上紫絲帶並以唇膏在手臂上寫下「#ProtestToo」。
「反送中」拘捕近9百人 港府不排除用《緊急法》
北京和港府皆強調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是止暴治亂。現在傳出林鄭月娥可能會引用「緊急法」,相關的法條有什麼規定?
台灣大選:韓國瑜的兩岸政策決戰場
德國之聲訪問韓國瑜競選團隊兩岸組召集人,前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談韓國瑜的兩岸政策,並請專家學者剖析韓政營會到遇到的挑戰。
香港抗爭持續 千人集會譴責國泰航空
在港龍空勤人員協會主席施安娜遭國泰港龍航空解僱的消息公開後,香港職工會聯盟發起「圍堵國泰城」的行動。 此外,從8/31日起,香港各界也預計舉辦一系列的示威與罷課活動來延續「反送中」運動的訴求。
德語媒體:如何勸北京溫柔對待香港?
《明鏡周刊》認為,西方應該避免激怒中國,從而讓中共黨內溫和派在香港問題上獲得更多話語權。《法蘭克福匯報》則指出,香港問題的症結在於「一國兩制」自身的矛盾性。
報導香港:中國對駐華記者施壓
在通過臉書和推特發動針對香港示威抗議浪潮的宣傳戰後,中國當局也加大了對駐華外國記者的壓力。
一國兩制的澳門風平浪靜
香港與澳門隔海相望。一邊"一國兩制"岌岌可危,一邊剛剛選出令北京放心的特首。世界賭博之都澳門儼然成了一國兩制的成功案例。
「反送中」運動中港警首次開槍示警
持續已經3個月的「反送中」運動在短暫的平靜後再現暴力。警民火爆對峙,警方也出動水炮車與對空鳴槍。中間警方把槍舉向示威者更是引起極大騷動。
警察鳴槍示警 港府強調示威者襲擊在先
在周日香港的示威過程中,一名警察對天鳴槍。這也是近3個月的反修例運動中,香港警方首次使用實彈,引發了巨大爭議。特區政府則強調,幾名警員一度被多名「暴徒」襲擊,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才向天鳴槍示警。
香港示威警方首度開槍 共36人被捕
大約兩周以來,香港示威相對而言處於較為平和的狀態。本周末,形勢再度激化。周日又有遊行示威進行,警方首次出動水炮車驅散抗議者,並有警員開槍。警方總共逮捕了36人,其中年齡最小的12歲。
香港前線示威者的道具與用途
從「反送中」開始到現在,部份前線示威者已經和警察交手多次。 隨著經驗累積,他們不但學會升級裝備,也學會發揮想像力,讓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發揮其意想不到的功能。
「反送中」示威者與港府的長期抗戰
香港武打明星李小龍的一句名言"Be water, my friend" 儼然成為香港「反送中」示威的核心精神。 這場無領袖的運動如水一般蔓延全港,至今已經持續兩個月。
牆外文摘:牽手震撼人心 清算仍在繼續
有評論認為,香港「萬人牽手」活動顯示了「信念不怕子彈,槍炮不可能令人心回歸」。與此同時,北京對於抗議運動參與者的清算已經國泰航空開始,名單還會越來越長。
香港民主運動偶像何韻詩
直到她對香港民主運動公開表示支持之前,流行歌手何韻詩在中國市場上頗成功。此後多年來,她在中國遭禁。然而,在示威者們眼裡,她依然是超級明星。
德語媒體:如何正確地向中國施壓?
《商報》認為,川普命令美國企業撤離中國,這種指令式經濟的做法根本無助於打贏對華貿易戰。《日報》則建議,德國政府可以將中國所亟需的德國科技作為籌碼,在香港議題上向北京施加更大的壓力。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中美互加關稅 貿易戰升級、英國駐香港領事館職員被中國釋放、香港示威又發生警民衝突……過去一周發生的不可不知的大事都在這裡呢。
長平觀察:開豪車罵髒話的「韭菜」
海外中國留學生反對香港抗議運動,集體高喊「CNMB」、「窮B」。時評人長平認為,儘管他們口號喊得震天響,豪車多得壓斷街,在中國政府眼裡,他們也只是隨時收割的「韭菜」,任意使用的「肉雞」。
港人眾籌 德國報刊發布捍衛自由廣告
本周,全球十多家知名報刊上都出現了呼籲捍衛香港民眾自由權利的大幅廣告,所需資金則來自於全球各地的港人眾籌。在德香港人選擇了《法蘭克福匯報》作為了他們的發聲平台。發起人表示,廣告刊登後,獲得了很多積極回應。
香港示威又發生衝突 警方動用催淚瓦斯
香港示威活動進入第12個周末。繼周五的"香港之路"(The Hong Kong Way)手牽手串人鏈活動之後,本周六又舉行"燃點香港,全民覺醒"為主題的觀塘大遊行。港鐵關閉附近地鐵站,招致眾多示威民眾不滿。示威活動再次出現警民衝突。
英駐港領事館雇員獲釋回香港
被中國扣留的英國駐香港領事館雇員鄭文傑重獲自由。中國南方城市深圳警方通報說,他的15天「行政拘留」已經期滿。
時局動蕩,申請移民澳洲的港人大增
反「送中」抗議運動以來,香港人申請澳大利重大投資者簽證(SIV)的人數明顯增加。該簽證項目的申請者八成以上來自中國。
香港「萬人牽手」 致敬波羅的海和平運動
周五,香港抗議活動以另一新形式發聲:以當年開啟了蘇聯解體大幕的波羅的海國家示威運動為榜樣,組成人鏈,表達政治述求。示威者同時表示,活動並非要鼓吹獨立,而是要凸顯和平示威民眾團結的力量。
德語媒體:喪失冷靜的北京能否向香港讓步?
《南德意志報》認為,中國領導人在香港問題上越來越失去理智,開始相信自己向民眾兜售的宣傳。《金融經濟報》則指出,北京必須向香港示威者做出讓步,因為這座城市對於中國的真正價值,遠遠超過其實際的經濟規模。
盤點中國官媒在「牆外」 的輿論攻勢
香港示威運動引發的輿論戰已經打到海外,也讓人們關注到,中國官方媒體多年來在推特、臉書和Youtube這些「牆內」被禁的社交平台上,始終沒有中斷過輿論經營。德國之聲為您盤點中國日報、新華社、人民日報和CGTN這四大官媒的「牆外」魅力攻勢。
為表訴求 香港民眾「萬人牽手」拉起人鏈
30年前的8月23日,人類歷史上最長的人鏈問世。標記了蘇聯解體的開始。30年後,正在抗爭運動中的香港人走上街頭拉起了香港版的人鏈,向北京抗命。
國泰被解僱員工控訴「白色恐怖」
國泰港龍遭解僱的空勤人員協會主席接受德國之聲訪問,表達其恐懼心聲。面對抗爭不止的香港社會,北京決定從港企下手。多家公司在壓力下發聲明「反暴力」,甚至與支持運動的員工「切割」。首當其衝的航空業更是人人自危。
英領館駐港雇員被扣 加拿大叫停領館人員出港
英國駐香港領事館工作人員在中國內地以「嫖娼」的罪名被拘留後,加拿大駐香港領事館叫停了其工作人員在香港之外地區的公務旅行。
德語媒體:2019年的香港不是1989年的天安門
德語媒體繼續關注香港民主運動的局勢,並將焦點轉移至德國的經濟界。《商報》認為,經濟界處於利益考量,因而面對香港基本上集體沉默。但德國的《時代周報》卻不這麼認為。
大銀行登廣告反對暴力 高中生上街延續抗議
香港幾家銀行星期四分別在當地報紙刊登廣告,稱反對社會暴力行為,呼籲社會各界努力維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據悉,一系列仍在組織過程中的抗議活動將持續進行。
牆內開花牆外紅 「大外宣」力道全球通
在這一輪香港「反送中」運動之初保持沉默的中國官方媒體,如今早已開足馬力製造輿論氣氛抵制香港示威活動。這樣的努力不僅在「牆內」凝聚了民意,在「牆外」也發揮了巨大作用。
香港抗爭下的台灣政局變化
台灣2020年1月總統大選腳步逐漸逼近。在國民兩黨都確定候選人之後,各家民調近來都顯示現任總統蔡英文呈現領先。這是否與持續近3個月的香港「反送中」運動有關?香港抗爭不退,在台灣還會不會掀起更大的政治波瀾?
德語媒體:沒有香港的世界?
《商報》指出,北京正在煽動民眾對香港的反感情緒,這是一種錯誤的方法,和平解決衝突的可能因此會愈發變得渺茫。《世界報》關注北京打造深圳的計劃並指出,中國正在規劃一個沒有香港的世界。
客座評論:香港再現「天安門」?
持續越久,香港的抗議浪潮就越成為中國的肉中刺。北京領導人還會旁觀多久?Alexander Görlach認為,北京不會僅從理性出發作決定。
"斷水終結香港亂局" 鄭永年斥"標題黨"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鄭永年日前就香港問題接受中國官媒採訪,之後,中國網媒以"人民日報採訪鄭永年:斷水可終結香港亂局"為標題轉載。鄭永年隨即發表聲明,稱該標題扭曲其原意。
推特、臉書刪"中國風"帳號 中國網民怒嗆聲
推特和臉書宣佈刪除、停用多個帳號,理由是有證據顯示這些帳號背後有中國官方背景。此舉激怒了眾多大陸網民。中國外交部也作出回應。專家認為,華盛頓是否在背後支持這一舉措雖然難說,但這與美中之間的緊張局面不無關係。
中國下禁運令 防護裝備成違禁品?
香港曠日持久的示威浪潮,最常見的其中一幕必定是催淚煙瀰漫鬧市的畫面。德國之聲記者走訪香港街頭發現,示威者的防護裝備隨著抗爭升級而進化,但中國當局也逐漸收緊相關貨品的運輸通路,意圖截斷示威物資的供應鏈。
專訪:推特、臉書關賬戶 何為依據?
推特宣佈關閉963個賬戶,這些賬戶被認為是"協調性的國家支持的行動"。臉書關閉7個頁面、3個群組和5個賬戶。被關閉賬戶都以香港為主題。香港大學新聞與傳媒副教授傅景華自6月起即追蹤研究這一現象。
德語媒體:香港,川普的又一張貿易牌
川普针對香港的表態引起了德語媒體的關注。《新蘇黎世報》評論指出,這名美國總統目光短淺,他對香港發表的言論只是為了給貿易談判添一張牌。《法蘭克福匯報》則注意到香港局勢不穩之時,北京積極打造深圳的消息。
林鄭月娥回應民陣818百萬人集會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重申由監警會進行調查。她表示,為了彌平社會上的裂痕,要成立對話平台,讓社會各界可以透過這個平台溝通。
暴力事件帶來分歧 香港抗議者仍然團結
香港抗議運動陷入暴力循環,這給運動帶來難題。但是市民們冒雨舉行的大規模和平集會,再次獲得了贊譽。
香港示威持續 北京向商界施壓
香港示威已經延續11周,而北京加大對香港商界施加壓力,要求其支持中央政府,譴責示威者。
承接818和平集會 港民相約周五「萬人牽手」
繼超過上百萬香港居民參與了上周日的和平集會後,一群香港網民於8月19日在社群論壇連登討論區上,號召香港居民參與8月23日在香港地鐵沿線舉行的「香港之路」和平牽手活動。
控北京訊息戰抗香港示威 推特臉書刪帳號
社群媒體巨頭推特與臉書周一紛紛宣佈他們瓦解了一些試圖影響香港示威的社群媒體行動,並指有跡象顯示背後有中國政府主導。對此,北京於周二作出回應,稱中國媒體利用海外社群講述中國故事「合情合理」。
德語媒體:香港示威進入倒計時?
在8.18大遊行後,香港的抗議運動還將如何發展?《新蘇黎世報》對此予以分析。香港抗議者如何用雷射和監控攝影」鬥法「則是《世界報》聚焦的話題。
中國K-Pop歌星表態支持香港警察
至少8位來自中國內地以及港台的K-Pop歌手公開表示"撐警"以及轉發"我是護旗手"。這在香港粉絲中引起失望和理解的混雜情緒。
深圳要建"社會主義示範區" 香港地位受削弱?
在2025年以前,北京要將深圳打造成科技、金融、社會管制的創新型全球領先城市。有專家指出,這意味著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地位上升。不過,也有分析認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難以取代。
國台辦狠批台北"人道救援" 蔡英文回應
台灣執政黨近日表示,願以人道救援方式給予港人協助。對此,中國國台辦予以猛烈抨擊,稱蔡政府「助長香港少數暴力激進分子的囂張氣焰、讓台灣成為『避罪天堂』」。台北則奉勸北京,「莫將責任推給並不存在的外力」,同時也稱台灣「會關心,但不會介入」。
客座評論:香港危機距離最後攤牌有多遠
8月18日,香港再次爆發百萬人以上規模的集會示威,此次示威雖然打出了「煞停警黑暴力」、「止黑暴、制警亂」等針對警察的口號,但整個抗議行動回歸「和理非」,讓世人見識香港市民素質,也讓近期對不斷升級的暴力紛爭憂心忡忡的中港兩地民眾暫時歇了口氣。
上一頁
第47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