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自由香港就此作古
香港特區政府出台了集會蒙面禁令,成為了周六德語報刊的熱點話題。《南德意志報》認為,這種做法對法治的破壞是深遠、不可逆轉的。《明鏡周刊》則擔心,國慶過後的北京,也許會更加無所顧忌地向香港下狠手。
他們為什麼堅持「違法」蒙面?
在《禁蒙面法》生效的第一天,大批香港人蒙面走上街頭。他們為什麼這樣做?德國之聲記者在街頭採訪了一些民眾。
禁蒙面引爆全港衝突 槍聲再響擊中14歲少年
香港政府宣佈訂立《禁蒙面法》後,多區出現大型示威衝突,以警民流血收場。禁止蒙面,究竟是及時撲火,還是火上澆油?醫院方面稱,周五的示威中有31人受傷,而港鐵也於周六早全線停運。
專訪:「禁蒙面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
在港府援引緊急法禁止蒙面後,前「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劉細良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動用緊急法本身比禁止蒙面更嚴重,讓港人更加憂慮自由受威脅,會引發更大的動亂。
黃之鋒:德國總統國慶賀詞怎能不提香港?
香港抗議運動代表人物之一黃之鋒接受德媒採訪時對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提出批評,指責後者在祝賀中國70周年國慶時對香港問題隻字未提。
馬哈蒂爾:建議林鄭最好辭職
隨著香港抗議活動不見平息而引發出的政治危機,亞洲最富執政經驗的政治家馬哈蒂爾認為,目前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最好選擇是下台。
香港引用《緊急法》 禁止示威者蒙面
林政月娥本周五下午公佈引用《緊急法》訂立《禁蒙面法》,當天午夜起生效,違例者最高可判一年監禁。
專訪: 「北京授意港府採用強硬手段」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4日下午三點宣佈,引用《緊急法》立定《禁蒙面法》,從5日零時起實施。將來示威者不論在合法或是非法的集會,都會被禁止蒙面。德國之聲在政府宣佈之前預先採訪了中國問題專家林和立進行分析。
港府擬禁示威者蒙面 網民號召「反緊急法遊行」
港府擬引用《緊急法》,以跨過立法會直接通過《禁蒙面法》,引發示威者批評「三權分立、名存實亡」。 4日中午,數百人上街反對緊急法。
川普促北京調查拜登 香港成貿易談判籌碼
雖然川普要求烏克蘭調查拜登父子一事讓他遭到彈劾調查,但他不僅不怕,還呼籲中國也該這樣做。根據消息指出,川普在6月就曾在與習近平的通話中提到政治上的對手,還把香港議題發聲與否當做利益交換。
十一槍擊引多區抗議 港警促特首頒宵禁令
香港已經緊繃的警民關係,在港警稱發射實彈射擊18歲中學生乃是「自衛」後再次惡化。最新消息是,中槍學生被控參與暴動與襲警,將被提堂。同一時間,港警也要求特首提出對策,不要讓警員「孤軍奮戰」。
德語媒體:中國並非鐵板一塊
國慶期間,北京的盛大閱兵與香港的嚴重警民暴力衝突形成了鮮明反差。《南德意志報》認為,沒有自由,中國無論多強大也談不上成功。《標準報》則擔心,威權主義的中國模式會戰勝西方的自由民主體制。《商報》將希望寄託於中國內部的改革派。
中港學生對立頻傳 衝突蔓延外國校園
人權觀察今年的一份報告說,中國學生有時會在教室裡保持沉默,擔心自己的評論會被其他學生報告給中國當局。人權觀察把這種監控描述為中國政府破壞外國校園學術自由的其中一種方式。
香港警方為實彈開槍辯護
香港一名中學生10月1日被警方實彈射中受重傷後,香港許多中學周三舉行了罷課抗議活動。香港警方稱,10月1日共逮捕269人,發射1400發催淚彈,有30名警員受傷。香港旅遊局數據顯示,8月來港遊客減少39%。
香港示威流血第一槍﹕是誰的錯?
十一香港示威衝突,警方首次開真槍擊中示威者。事發後隔天,不少學生和成年人為左胸中彈的中五學生聲援。但與此同時,警方堅稱開槍「合法合理」,香港前特首梁振英更加公開呼籲學校開除中槍「暴徒」的學籍。
德語媒體:北京在慶祝,香港在開槍
德國多家媒體都對10月1日北京的閱兵式和香港警察發射實彈打傷一名示威青年的事件同時進行了報導。在接受《世界報》採訪中,香港榮休主教陳日君指出,香港現在的示威活動有可能面臨和佔中運動一樣的結局。
港警射傷18歲少年惹議 歐盟籲雙方克制
中國十一國慶這天,香港街頭再次上演警民衝突。隨著部份地區爆發激烈抗議,港警在四地發射六發實彈。其中一名18歲少年中彈引發警方過度使用武力的質疑。
十一國慶 香港示威者的想法是?
北京高規格慶祝中共建政70周年,而在香港,歷時數月的反送中抗爭運動仍未停息。德國之聲記者採訪了幾位在10月1日當天走上街頭的抗議者,聽聽他們有什麼話想說。
北京慶國慶 習近平:70年後的中國「無人能撼動」
雖然天公不是很作美,但中國70周年國慶的閱兵慶祝活動還是正常舉行。習近平發表講話強調中國的地位無人能「撼動」,同時也會繼續堅持「一國兩制」。2000公里外的香港,示威者在中共建政七十周年國慶的10月1日這天繼續抗議。
香港十一多區衝突﹕警開六槍 一人中彈重傷
中國慶祝國慶70周年當天,香港多個地區發生民眾遊行示威活動,演變為激烈警民衝突。警方除了使用催淚彈和水炮車驅散示威者,更多次開真槍,導致一名示威青年中槍。當局公佈最少74人受傷送院,數人情況危殆及嚴重。
台灣譴責中共專制 絕不接受一國兩制
北京舉行中共建政70周年慶祝活動及閱兵式之際,台灣官方表示絕不會接受「一國兩制」,並譴責中共「偉大復興與統一」,只是軍事擴張的藉口,嚴重威脅區域和平及世界民主文明。
遭港警武力對待 受害者擬司法索償
香港反送中運動持續四個月,示威者與警方均未有退讓,且衝突升級。香港警察一直被質疑濫權過份使用武力。有反送中示威者憶述被捕後曾被警員使用武力對待而受傷;亦有市民在街頭被警察無故襲擊,入稟司法覆核警員須配編號執勤,並擬向警方索償。
德語媒體:面臨抉擇的中國
十月一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然而,內政外交方面的一系列挑戰,卻使北京的當權者顯得異常緊張。
中共建政70週年前夕 港府大抓捕防範示威
十一中國國慶前夕,香港警方展開大規模搜捕行動。週一(9月30日)清晨,香港藝人王宗堯和曾經申請多區遊行的劉穎匡在寓所被捕,當局指他們參與7月1日示威,涉嫌串謀刑事毀壞、進入或逗留會議廳範圍。
香港示威者呼籲抵制星巴克
香港星巴克營運商家族成員發表反對示威者的言論後,民主派示威者發起抵制星巴克的呼籲。
中共建政70周年前夕 香港示威抗議更烈
香港在中國國慶前的周末示威衝突未減。支持者認為港府持續鎮壓和逮捕,是要讓不同意見者在國慶噤聲。反對者則抨擊示威者擊是暴徒,試圖搗亂和破壞國慶。
牆外文摘:七十年"國慶"被香港人啪啪打臉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希望以國慶典禮,向外國宣揚中國國威,透過國力呈現震懾世界、拉攏友邦,現在卻因為中美貿易戰與香港問題深陷泥濘當中。
香港抗議繼續 各地「撐港反極權」
經歷了周六傘運五周年抗議集會之後,周日香港示威者繼續在銅鑼灣等繁華街區舉行「抗極權」大遊行,警方動用催淚彈和胡椒噴霧並逮捕多人。同時,全球各國的多座城市也都在舉行撐香港、反極權的示威活動。
傘運五周年﹕萬人集會紀念 「養精蓄銳」迎十一
從這個周末到接下來的「十一」,對於香港來說恐怕會是不平靜的幾天。首先的是雨傘運動五周年紀念活動,接下來全球各地也會有聲援香港的遊行示威。與此同時,學運領袖黃之鋒在這天宣佈將在11月參選區議會。
香港拒絕美國一學者入境
美國學者、香港問題專家加勒特(Dan Garrett)入境香港遭拒。加勒特本人周六(9月28日)表示,周四在香港機場降落後,他「出於未加說明的移民理由」被拒絕入境。
香港警民衝突:以暴易暴誰之過
香港持續不斷的抗議衝突中,示威者和警方相互指責對方使用更多暴力。如此的攻擊性從何而來,是否與幾年前的雨傘運動有淵源?民眾與警察間的失去的信任還能否修補?
德語媒體:柏林牆與香港
《南德意志報》關注德國計劃在香港舉辦的文化節如何成為外交上的棘手事件。《新蘇黎世報》關注中國國有企業的"重返"。
香港抗爭:對話會還是各說各話會?
針對許多發言者提到的各大訴求,林鄭月娥反覆重申立場。這場對話會正反評價不一。支持者認為打開新的契機,批評者則嘲諷是政治作秀。
林鄭:政府有主要責任終止危機
中國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四(9月26日)啟動首次"社區公開對話",旨在結束已延續近4個月的示威抗議浪潮。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過第一關 中批外國干預「險惡用心」
美國參眾兩院的外交委員會在周三這天,通過了多項涉及香港的法案,包括《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保護香港法案》以及支持港人自由權利的決議案。相關人士指出,預計在10月中這些法案就能獲得全院通過,立法成功。
德語媒體:重塑香港的城市精神
《新蘇黎世報》認為,年輕一代香港人已經不再將物質富足視為幸福的唯一標準,這才是精神層面上的真正革命。《南德意志報》則指出,無法預裝谷歌應用程式的華為手機,將遏制這家中國電信設備巨頭的全球拓張步伐。
王毅:中國無意玩"權力的游戲"
中國外長王毅周二回擊美國所提出的對北京貿易和發展模式的批評,稱北京無意在國際舞台玩"權力的游戲"。他同時警告華盛頓尊重中國主權,包括在香港問題上。
左提香港右談貿易 川普聯大演說重批北京
各界關注即將在10月進行貿易談判的中美雙方會如何在聯合國大會上互動。 川普显然並未放棄繼續施壓,北京也厲聲反擊。 聯合國秘書長警告,再這樣下去,世界可能分裂成中美兩大敵對政營。
疑片面報導香港示威 中國央視英國被查
負責監管廣播、電訊行業的英國通訊管理局開始對中國環球衛視網今年8月、9月間的四檔涉及香港的報導展開調查。該機構的調查重心將是在英國播出的相關電視新聞報導是否破壞了中立性原則。
香港示威「私了」風起﹕以武制暴或以暴易暴?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香港街頭再次爆發多宗不同政見人士的流血打鬥事件。香港示威者不再打不還手,「私了」反擊成為行動共識甚至「新常態」。示威者失控了嗎?勇武派示威者和學者向德國之聲解析原委。
特首要對話 民陣要示威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希望能夠通過周四晚間的「社區對話」活動,與民眾直接交流。不少示威者對此並不買賬。與此同時,「民陣」正在籌劃國慶日當天舉行大遊行。
「真普選」沒戲 - 北京強硬回應港人訴求
剛剛過去的周末,中國官媒《人民日報》發表社評稱,」雙普選「是香港反對派和激進分子的終極訴求,是借「民主」幌子「反中亂港」的明證。而於此同時,香港示威者也繼續堅守」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的立場。
被迫離港 流亡示威者:棄港等於放棄自由社會
自從七月一日「反送中」示威者沖進香港立法會以來,已有不少年輕示威者因擔憂被政府起訴或遭受人身威脅,而被迫離開香港。
太子旺角夜未眠 沙田國旗遭泡水
香港「反送中」示威群眾原本計劃在周日前往機場「和你塞」,但是由於警察戒備森嚴而轉往沙田商場「和你shop」。該和平行動在下午激化,成為當日受矚目的警民衝突點。
牆外文摘:「越南人」亂港?「榮光曲」入心!
有評論認為,何韻詩、黃之鋒「被越南人」的背後,是中國人不自覺的帝國主義者身份。《願榮光歸香港》迅速傳播,體現且加速了香港身份認同的再生。
催淚彈 暴力衝突 成為香港日常
9月22日的週末,中國國旗在歡呼聲中被踩踏和燒燬。警察和示威者再爆衝突,多人被捕。
衝突夜後的「和你塞4.0」
本周日是香港市民網上號召舉行「和你塞4.0」,即第四次「交通壓力測試」的日子。香港防暴警察已在通往機場的主要地鐵站嚴陣以待。周六下午晚些時候,香港多處城區的遊行演變成激烈的警民衝突,併發生搶奪警務人員配槍的事件。
長平觀察:李嘉誠把這黑鍋背上了嗎?
中國官媒對李嘉誠的最新一輪批判成效如何?時評人長平認為,這場短命而失敗的輿論攻擊,正好顯示了香港人堅持抗爭的意義。
香港經濟踏入衰退?
香港示威浪潮持續超過4個月。抗議人士破壞機場正常營運,香港遊客變少,零售店外門可羅雀。本周六再次出現遊行。這個亞洲金融中心是否陷入了經濟衰退的險境?
推特又關閉全球數千傳播假新聞賬戶
推特公司宣佈又清理了全球數千個傳播假新聞以及為政府宣傳的賬戶,這些賬戶來自阿聯酋、中國和西班牙等地。來自中國的相關賬戶意在擾亂香港抗議者。
上一頁
第44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