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港府和示威者都應克制
《法蘭克福匯報》認為,香港示威者以自由之名的暴力行為,正在讓不少中國內地民眾相信,相比自由民主,中共的專政制度才能讓人更幸福。《新蘇黎世報》則指出,香港政府和警方應當為眼下的局勢激化承擔主要責任,但是為了緩和局勢,示威者也必須要克制和讓步。
專訪:香港示威者面臨背水一戰
香港街頭的混亂已經擴大到大學校區內。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學的德國政治學家奧特曼已不認為能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這場衝突。
在港被捕德國學生獲保釋
兩名香港嶺南大學的德國留學生因在周四晚間參與「未經允許的集會活動」而被拘捕。周六,兩名學生獲得了保釋。
港爆多起攻擊事件 一清潔工遭磚砸身亡
香港周四爆發多起無差別攻擊的事件,導致數名香港市民在過程中受傷。一名70歲清潔工疑似在衝突中遭磚塊砸中頭部喪命。
德國人怎麼看香港抗議活動
德國網民對香港目前的局面看法兩極,有些人對香港人爭取民主表達祝福與支持,也有人認為這場抗議最後無法實現真正的民主轉型,而越發混亂的抗議場面有可能給北京提供出手「維護公共秩序」的理由。
香港暴力局勢升級 示威者怎麼説?
大街小巷、大學校園、商業區寫字樓,都成為香港示威者的陣地。這些學生和白領為什麼要參加抗議?
德語媒體:不值一駁的論點
聯邦議院上周討論了香港局勢,就是否應當公開支持香港民主運動,議員們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香港經濟堪憂 全年經濟預測收縮1.3%
示威浪潮仍無結束跡象之際,香港政府發表的第三季度經濟報告顯示,當地經濟有可能出現10年來首次衰退。
聽聽香港「新移民們」怎麼說
由「反送中」引起的香港街頭抗議活動已經持續了5個月之久,特別是最近幾天,香港出現的暴力事件越來越嚴重。香港人中對這場抗議活動的態度和觀點差別很大。德國之聲記者在香港遇到來自大陸的兩名「新移民」,來聽一聽他們對這場街頭運動的看法。
客座評論:一國兩制埋下香港亂局
本周香港經歷了反送中以來最血腥的暴力。政論家鄧聿文認為,香港局勢的驟然升級,雖然導火索是港中大學生周梓樂的死亡,然而,前不久結束的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也難脫干係。
港府:不會實施宵禁
本周香港抗議衝突持續的第四天,示威者繼續在市內交通要道和各大學與警方對峙。香港政府發表聲明,否認此前有關將在周末實施宵禁的報導。
德語媒體:暴力的種子
香港的暴力衝突開始從街頭轉向相對平靜的大學校園。周二警方向中文大學發射了上千枚催淚彈。
客座評論:香港的唯一出路
香港局勢日益緊張,暴力事件層出不窮。林鄭月娥及其背後的北京政府態度強硬,而示威者對於本方的訴求也絲毫不讓。如何才能解決目前的困境?徳籍華人教授張俊華張俊華認為,只有一條出路。
如果你是中大生 你會離開還是留下?
香港中文大學成為警民衝突前線,烽火衝天。中大宣佈即日起學期結束,到明年1月6日下學期才會恢復校務。香港浸會大學也在同一天宣佈所有校內課程即日起終止,未完部分改由線上課程,且本學期將於兩週內結束。
香港警民對峙 傳港府考慮宵禁
本周香港示威者與警方的衝突持續進入第四天。示威者繼續佔據交通要道和進入各大學的道路。據香港媒體報導,周三港府高層深夜開會,研討實施宵禁的選項。
編輯部立場:我們展示多少暴力?
德國之聲是否應該展示市民被點火焚燒以及示威者被槍擊的畫面?這些問題並不容易回答。為何最終做出決定,發表這些圖片,德國之聲主編Ines Pohl和中文部主任Philipp Bilsky就此給出說明。
阿里巴巴香港上市:箭已在弦上
儘管香港的局面仍然動蕩不安且暫時沒有緩和的跡象,但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的計劃籌備已久,預計很快就會正式啟動。據內部人士透露,這家中國電商巨頭此番二次上市計劃融資134億美元左右。
香港多所大學提前放假 警方助內地學生撤離
香港「三罷」行動的第三天,示威者與警察的衝突繼續。香港多所大學周三宣佈停課,學期提前結束。中小學周四也將停課。來自中國內地和台灣的大學生則開始成批撤離香港。
長平觀察:暴力升級,「責備受害者」派上用場
香港抗爭者與警察的衝突升級。時評人長平認為,香港抗爭運動亟需國際社會支持,但是國際社會仍然在怯懦中觀望。此時,「責備受害者」很容易派上用場。
香港多所大學提前放假 有內地學生撤離
香港示威者與警察的衝突已蔓延到大學校園。香港多所大學宣佈停課,學期提前結束。有消息稱,對岸的深圳已為接應「逃離」香港的內地學生做了準備。
11.12香港中文大學一夜成戰場
11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學成為警民衝突主戰場,烽火衝天。11月13日,各界交通受阻,多所大學宣佈停課。香港教育局宣佈,11月14日停課。
聽聽香港市民怎麼說
連續數日香港街頭暴力不斷升級,很多街區都出現大面積損毀破壞現象。路透社記者前往香港金融區和東九龍地區進行街訪。但是接受採訪的香港路人都認為事件敏感,不肯透露全名。
香港中大烽火蔓延 港媒稱60餘人受傷
香港網民11月12日再次發起「三罷」,而港警則在多所大學與示威者發生暴力衝突,其中香港中文大學的對峙情況最為嚴重。港媒報導,雙方自周二上午開始對峙,而警方在過程中數度向示威學生發射催淚彈,學生則以汽油彈反擊。
香港暴力升級 美議員促參議院就香港法案表決
隨著香港暴力事件頻發,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敦促參議院盡快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香港教育局已宣佈全港學校停課。
香港「私了」事件不斷 議員憂香港踏上不歸路
據香港警務處的新聞公報,11月11日在香港馬鞍山一名男子遭潑易燃液體點火受重傷。目前警方正在針對該起「企圖謀殺案」展開調查。 泛民派與建制派議員都強調這樣的行為「十分野蠻」且「滅絕人性」。
德語媒體:中國還需要香港 因此不會動武
香港局勢仍是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抗議活動的升級是否會讓暴力顛覆爭取自由的初衷?如果動蕩難以平息,北京是否會動用武力控制局面?
評論:香港,請停止暴力!
德國之聲評論員當遠認為,香港示威者當中的極端力量應該停止暴力,同時警方也應該努力緩和局面。否則雙方將會使香港的未來毀於一旦。
香港「三罷」癱瘓交通 英美譴責暴力
在經歷了一個暴力事件頻傳的周一後,香港的街頭抗議活動繼續。部分公共交通被迫中斷,警方與示威者對峙、衝突。國際社會則對香港暴力升級表示憂慮。
專訪黃之鋒:「現在留給香港的時間不多了」
「反送中」浪潮已經延燒了六個多月,暴力事件越加頻繁、挑戰人性底線。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之聲電視台採訪了社會運動人士黃之鋒,詢問他對香港現況的看法。
專家小組:香港監警會能力不足、權力不夠
香港政府邀請的一個國際專家小組發現,香港警方的監管機構監警會缺少調查能力,小組建議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監警會和香港特首林政月娥之後均發出回應。
專訪:港府必須證明警力並未失控
周一早上,香港警方向兩位示威者開槍,其中一人傷勢嚴重,目前生命垂危。而槍擊事件本身也使持續五月之久的抗議浪潮進一步激化。德國之聲就事態的最新發展採訪了香港中文大學的馬嶽教授。
林鄭:與市民為敵 暴力不會得逞
香港周一(11月11日)的示威過程中發生警民衝突、抗議者被開槍射傷後,特首林鄭月娥召開記者會,闡述政府立場。她強調當局不會向暴力妥協,傷害市民與政治訴求無關。
從反修例到爭普選 香港抗議衝突往何處去
9月初特首林鄭月娥宣佈正式撤回修例計劃後,香港的抗議運動不但沒有趨於平息,反而愈演愈烈,暴力程度升高。運動的核心訴求從「反修例」 變為爭取自由和普選權利。
暴力衝突不斷 香港再傳槍聲
當地媒體報導稱,11月11日香港街頭再次發生警員開槍事件,一名蒙面示威者被擊中。警方表示,中槍黑衣人嘗試搶槍,警員遭遇威脅,所以決定開槍。現場目擊者用視頻記錄事發當時情況。
香港傳警察開槍兩人受傷 因口角路人被焚燒傷
繼過去這個周末的激烈抗爭後,香港的西灣河地區傳出警察在追捕示威者的過程中開槍,擊中兩名示威者。在政見不同的市民的衝突中,一名男子當街被人點火遭嚴重燒傷。
牆外文摘: 「台灣人已經在自己家了!」
有台媒評論質問對台灣人溫情喊話的央視主播海霞:「現正陷入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香港人、被關押氣力啊強迫接受勞改的維吾爾族人以及慘遭無情殺害的西藏圖博人,他們到底是不是你們老喜歡掛在口中的『中國人』? 」
示威中的選舉﹕素人力量能否突破抗爭瓶頸?
香港示威走過5個月,即將迎來一場抗議聲中的選舉。許多政治素人由街頭轉戰區議會選舉,外界視之為一場另類公投。DW訪問投身選戰的社運「新秀」和「老將」,他們能否為抗爭瓶頸帶來突破?
香港八區「和你shop」行動 衝突持續至深夜
繼香港學生周梓樂墜樓不治身亡之後,示威者周日在社交平台發起八區「和你shop」行動。警方和抗議者在多處發生衝突,雙方對峙持續至深夜凌晨。抗議者還呼籲各界周一響應「黎明行動」,癱瘓交通及強制罷工。
澤林視點:從香港到深圳 吃一塹長一智
北京欲以香港為訓,以更社會化的方式建構鄰市深圳的住宅。德國之聲專欄作者Frank Sieren認為,維持富裕、讓民眾買得起房子並不是持久的萬全之策。
紀念柏林牆倒塌30年 中國被點名
為了紀念30年前柏林牆倒塌這一重要歷史事件,德國舉行了一系列紀念慶祝活動。美國政界也選選擇在這一時間點明確表態,直接警告中國不要成為另外一個「東德」。
港民主議員遭捕 當局被指「火上澆油」
多名香港民主派議員被警方拘捕,民主派議員發表聯合聲明稱,政府「將異見滅聲恐為局勢火上加油」。與此同時,周五科大學生周梓樂去世的消息引發港民大規模集會。
長平觀察:「中中,你認錯人了」
中國央視主播喊「灣灣,回家吧」,引發台灣主播和網民譏諷回應。時評人長平認為,實質欺凌而假裝親熱,宣傳效果適得其反。
港科大生衝突期間墮樓亡 警遭指阻救援
一名22歲的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在示威活動期間墮樓身亡,事件始末疑團未解,示威者把矛盾指向在場的警員。連續幾月的示威浪潮未見停止跡象,在近日的大學畢業典禮上,大批畢業生用不同方式表達訴求。可以預期,這一則牽運港人情緒的死訊,將影響周末運動走向。
香港抗爭暴力不斷 運動何去何從?
德國之聲訪談節目 DW Conflict Zone 主持人Tim Sebastian 採訪了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HKIAD)發言人邵嵐Joey Siu。她怎麼看待香港示威活動中頻發的暴力事件?這場運動的未來又會往哪裡去?
專訪:香港示威運動陷暴力難題
德國之聲訪談節目Conflict Zone主持人Tim Sebastian採訪了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HKIAD)發言人邵嵐Joey Siu,她怎麼看待香港示威活動中頻發的暴力事件?誰又能阻止暴力的發生?
韓正見林鄭:中央政府是香港堅強後盾
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充分肯定"其工作後,中國副總理韓正6日也會見了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表示中央堅定支持特區政府止暴制亂,並支持香港解決民生問題。6日當天,又有一名香港議員遭襲受傷。
反修例抗爭:夾在中間的在港「大陸人」
香港反逃犯條例風波所衍伸出的大規模抗議,時至今日已經滿5個月。許多香港人至今仍在街頭上不斷藉由抗議來與警方對峙,而居住在香港的中國大陸人,則成為一種尷尬的存在。
專訪:肯定林鄭並不意味不會替換她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高調會晤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並對其工作予以高度評價。但政治觀察家林和立仍認為,林鄭月娥卸任只是時間問題。
林鄭民調冷冰冰 習近平上海送溫暖
「反送中」示威開始至今已經邁入第22周,習近平在上海進博會場合會見林鄭月娥,在4日晚上針對香港情勢進行了第一次正式的面對面談話,明確表達對林鄭的支持。接受會見後,林鄭對記者表示,習近平對香港局勢表示擔憂。
德語媒體:北京發出的婉轉訊號
上周六,新華社駐港分社遭到縱火襲擊,玻璃窗被打破。中國官媒以強烈措辭譴責這一」野蠻行徑「。於此同時,上周閉幕的中共中央四中全會公報中,也流露出中央政府會對港實施強硬政策的訊號。
上一頁
第41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