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香港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法中止批准對港引渡條約 歐盟籲港府重新考慮延後選舉
法國周一成為最新一個拒絕將人民引渡至香港的西方國家,強調國安法抵制「一國兩制」原則,並直接影響法國國民與企業。因應最近港府宣佈將立法會選舉延後一年,歐盟也強調此舉有損香港國際聲譽,呼籲港府重新考慮相關決定。
北京助港抗疫引反彈? 盤點五大爭議
國安法和立法會選舉等問題鬧得沸騰之際,中央政府突然派出「支援隊」赴港協助抗疫,觸動了港人的敏感神經,當中「DNA送中」丶「方艙醫院」的命名等,都引起各界爭論。
香港大律師公會:立法會選舉押後或被裁定不合法
香港大律師公會聲明,對香港特區政府將原定於9月舉行的立法會選舉押後一年表示極度關注,並稱該決定最終或被裁定不合法。
專訪:面對國安法威脅 多數港人恐無選擇命運的權利
上周五港府以違反國安法,對六名海外人士發出通緝令,其中唯一的外國公民是長年居住美國的朱牧民。
香港評論文章引中國學生撻伐 澳大學刪除相關推文
澳洲的新南威爾斯大學周末在中國學生於網路上抗議後,刪除了一篇關於香港評論文章的推文,並兩度從官網下架該篇文章。德國之聲所取得的證據顯示,中國學生曾針對此事聯繫中國領事館,並透過多個渠道向該校施壓。
德高官: 應對中國 歐盟得用一個聲音說話
歐洲應該如何與中國打交道?德國外交部負責歐洲事務部長羅特認為,歐洲與中國正處在 「激烈的價值觀競爭」。在發表在德國媒體的一篇客座評論中他寫道:「涉及到人權、安全或技術等棘手的問題時,我們不能迴避摩擦」。他也指出,歐洲應該團結一致應對中國。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去世;香港推遲立法會選舉;德國宣佈取消執行和香港達成的引渡協議……這周還發生了哪些大事,德國之聲為您一一梳理。
專訪黃台仰:被通緝 我也不會停止為香港倡議
6名流亡海外的香港倡議人士周五得知他們因違反國安法,被香港警方 "通緝",其中包含目前流亡德國的黃台仰。他告訴德國之聲,他認為香港政府這麼做的目標是要讓所有海外香港人都噤聲,而不是純粹為了逮捕他們6人,但他也誓言繼續他的倡議行動。
客座評論:唯有制裁能讓中國停下並思考
前香港眾志常委羅冠聰在德國之聲撰寫客座評論指出,歐盟最近因中國在香港的行動而對北京採取懲罰措施是值得歡迎的,但是歐盟需要採取更進一步的措施,因為這是阻止中國威權主義日漸增長的唯一途徑。
德國中止與港引渡協議 中方強烈抗議
中國政府針對香港推出《國安法》後,又揮出一系列「重拳」打擊香港民主派,並以新冠疫情為由將立法會選舉推遲一年。德國周五晚做出回應,宣佈暫停執行與香港的引渡協議。而對於某些德國政界人士來說,這一步還遠遠不夠。
專訪:北京何以不惜危及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旨在懲罰對北京批評人士的《港區國安法》威脅著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同時也意味著我們迄今所認識的那種全球化走向終結。DW就此採訪了港大客座教授迪特爾(Heribert Dieter)。
國安法之下:獨派學生被捕 羅冠聰等遭通緝
7月29日,四名學生遭到警方以違反《港區國安法》罪名逮捕,成為了港警國安處成立後第一批被拘捕的人士。然而他們在國安法實施前就已經退出獨派組織。7月31日,警方又正式通緝羅冠聰、黃台仰等六名海外港人。
香港疫情再起 港人憂心忡忡
香港一度被譽為「防疫模範」。可是7月中旬以來,香港的疫情再次變得嚴峻,單日新增病例數字不斷走高。面對當前的「第三波疫情」,香港如何應對?
立法會選舉押後一年 林鄭指「真空期」由人大決定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五晚召開記者會,宣佈引用《緊急法》,把原訂9月6日舉行的立法會選舉押後一年。她強調此舉「完全沒有政治考慮」,又指獲中央政府支持,議會真空問題將由人大決定。
專訪:北京擴大DQ 強化控制香港
香港政府取消了12名民主派候選人的參選資格,阻止他們參加原訂於9月6日舉行的立法會選舉。香港中文大學的政治學者馬岳對德國之聲表示,DQ(取消參選資格)範圍明顯擴大,北京意欲加強控制香港。
國際譴責DQ 香港民主派Plan B報名參選
民主派搶攻香港立法會「35+」,即過半數議席,引起北京憂慮。港府日前史無前例DQ 12名橫跨激進抗爭派與溫和泛民的參選人,外界關注Plan B人選會否落入同一命運,事件也引發國際反彈。
德語媒體:歐洲人已然夠軟 北京憤怒為哪般
中國推出港區國安法後一個月,歐盟終於出台了一攬子制裁方案。但是同美英等國相比,歐盟的制裁顯得有些蒼白無力。儘管如此,中方仍怒不可遏。德語媒體有以下評論。
專訪:國安法陰影籠罩 言論罪已成香港新現實
香港國安處周三 (7月29日) 以違反《港區國安法》罪名逮補了4名學生。這也是國安處成立以來逮捕的第一批人士。香港作家江松澗表示,港府明顯希望透過這批逮捕來強調,不容忍任何與分裂主義有關的行為或言論。
黃之鋒等12人被取消香港立法會參選資格
據港媒報導,12名民主派立法會選舉參選人被裁定提名無效,其中包括黃之鋒、楊岳橋等。港府隨後發新聞稿解釋DQ(取消參選資格)原因,並稱不排除有更多人被DQ。
德語媒體:中國的外交新路線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同鄰國的領土糾紛越來越頻繁。種種跡象顯示,中國正在推行一種新的外交路線。
美終止中/港學術交流計劃 學者稱恐倒退幾十年
多名原定於今年八月啟程至中國與香港進行學術研究的美國學者,上周六(7月25日)收到美國國務院的電郵,告知他們美國政府已暫停了所有2020至2021年與香港和中國的「富布賴特交流計劃」。
傳港府押後選舉一年 擬提請人大避覆核
距離立法會選舉僅余一個半月,傳港府有意以疫情為由押後投票至明年9月,參選人報名作廢。英美澳外長及歐盟紛紛表達關注,學者料延遲選舉恐加劇國際制裁。目前,香港經濟受到新冠疫情重創,港府周三公佈數據,第二季度經濟收縮9.1%。
外交圈:歐盟將限制對港出口監控、鎮壓器械
據通訊社報導,歐盟限制對香港出口可用於監控及鎮壓器械的措施預計本周二簽署生效。
港大校委會決定即時解僱戴耀廷
針對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的去留問題,香港大學校委會周二舉行會議。據港媒報導,校委會以大比數通過了即時解僱戴耀廷的決定。戴耀廷在Facebook上指出,辭退他的決定來自「大學以外的勢力」。
香港立法會選舉因疫情推遲?暫無定論
《香港經濟日報》7月28日報導稱,港府正考慮因疫情延後原定9月初舉行的立法會選舉。外界擔心,這有可能是因為建制派對當前選情沒有信心。不過,港府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表示,「沒有聽聞」有關是否延後選舉之討論。
「五眼」紛紛叫停與香港引渡協議 中方回應
香港原本與全球19國簽有移交逃犯協議,而紐西蘭是繼加拿大、澳洲和英國後,又一叫停有關引渡協議的「五眼聯盟」國家。北京於周二宣佈,香港暫停與加拿大、澳洲和英國的移交逃犯協定和刑事司法互助協定。
香港「二人限聚」 新疆新增41例
香港連續第六日新冠確診病例"破百",港府宣佈實施四項新措施,有效期七天。中國內地則通報新增確診61例,其中大連14例,該市日前宣佈進入疫情防控"戰時狀態"。
立法會DQ潮前奏? 港府七問黃之鋒立場
其中「DQ高危」的黃之鋒被詢問7大問題,黃形容這似要為其羅織違反國安法罪名,多於核實參選資格。學者料中美角力之下,本屆選舉或現大規模DQ潮。
香港會成為新加坡嗎?
貿易立國、政治穩定、有限民主、高生活水準——大多數新加坡人似乎願意生活在這樣的國度。一些人設想,在中國強化控制的當下,作為亞洲金融重鎮競爭對手的香港或將傚法新加坡模式。
德語媒體:不應讓經濟紐帶成為政治鎖鏈
德國媒體指出,在香港和新疆等一系列涉及民主、自由和人權的問題上,德國政府都盡量避免直接挑戰北京當局,而主張保持「對話」。
德國外長:應因香港國安法採取制裁措施
繼美國和英國之後,德國也有可能就香港國安法對中國採取強硬的制裁措施。德國外長馬斯在與中國外長王毅影片談話時強調,香港的自由必須得到保障。
判決:香港夫婦暴動罪不成立
受暴動罪指控的香港夫婦湯偉雄、杜依蘭周五獲無罪裁定。這對夫婦被控參與去年在香港中環發生的暴亂。兩人的脫罪裁定被認為有可能對另外數百名被告產生有利影響,使他們免於牢獄之災。
香港名嘴蕭若元:自由之處即吾鄉
70歲香港名嘴蕭若元,月旦時事二十載,經常在網上批評中港領導人,多年來被北京列入黑名單。港區國安法實施後言論空間收窄,他被迫永別香港、移民台灣,隔岸繼續針砭時弊,還嘗試建立在台港人的互助社群。
英國明年開放BNO港人申請居留 中國揚言反制
《港區國安法》激起千重浪,繼英國停止與香港的引渡條約和封殺華為後,當局再公佈新措施,為BNO持有人提供特別簽證,為300萬合資格港人敞開大門。中國旋即揚言反制,考慮不承認BNO護照作為有效旅行證件。
台灣出手反制 拒延長香港辦事處人員簽證
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日前表示,派駐台北的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的兩名工作人員未獲台灣的居留簽證,已經在不久前返回了香港。一周前,香港方面曾以拒絕簽署「一個中國」原則聲明為由,迫使台灣駐港辦事處處長離開香港。
國安法陰影 韓網路巨頭Naver撤出香港
在《港區國安法》下,港警有權要求企業交出用戶資料,違者可被罰款或監禁。這項決定讓倚重網路服務的企業考慮移出香港,而第一家採取行動的大公司是韓國的Naver。
元朗襲擊事件一周年 警方阻止民眾集結
「元朗事件」周年之際,港警呼籲市民不要參與「未經批准」的集結,並現場阻止立法會民主黨議員開記者會。警方的這一態度和處理方式受到質疑。
民調:近半德國民眾希望疏遠中國
德國《明鏡周刊》委託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46%的德國民眾希望能夠疏遠德中關係,認為應當維持現狀的人只有31%。而在短短一年前,要求進一步親近中國的德國民眾尚佔多數。不過,與中國相比,德國民眾對美國的觀感更差。
英中止與港引渡條約 中國:將堅決回擊
英國外相拉布周一 (7月20日) 在英國國會的演說宣佈,英國因應中國在香港實施國安法,將即刻中止與香港的引渡條約,並將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擴大至香港。中國也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重申對於干涉中國內政的行徑,北京將做出堅決回擊。
黃之鋒宣佈參選香港立法會
在民主派陣營此前舉行的非官方初選中,黃之鋒是高票獲得者之一。民主派陣營的目標是在9月舉行的正式選舉中獲得共70個席位的立法會中的多數。但是,當局可能援引港版國安法取消一些候選人的資格。
德語媒體:英國為何敢挑戰中國
無論是新疆和香港的人權問題,還是南中國海主權之爭,在對華政策方面,約翰遜首相領導下的英國處處都比歐盟更為強硬。
香港單日確診破百例 全球病亡例破60萬
入夏後新冠疫情不但沒有結束,還隨著世界各地逐步解封出現新一波的回升。香港單日新增逾百例,港府宣佈收緊措施。
牆外文摘:沒有國安疑慮,也該禁抖音與微信?
有評論指出,全世界的國家應該聯合起來,禁用抖音、微信、及其他手機應用程式,直到中國也開放網路市場為止。中國的民主化,也需要這樣沖破言論封鎖的一擊。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在人們漸漸對新冠疫情的消息產生疲勞感的同時,美國和全球各地的感染人數不斷打破新的紀錄。閆麗夢是誰?美國取消了香港怎樣的待遇?德國人對中美這兩個超級大國的世紀較量又是怎麼看的?是本周值得關注的話題。
專訪:澳洲已经習慣了北京的怒火
澳洲和中國的貿易關係非常密切,但是近期兩國都趨於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澳洲会面臨哪些經濟損失?澳政府手裡又拿著哪些反制中國的「王牌」?兩國會徹底脫鉤嗎?澳洲国立大學的政治學教授布辛斯基就此接受了德國之聲的專訪。
澤林視點:被毒化的氛圍
為什麼中國為香港制訂國安法引發如此大的爭議?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指出,這是因為中國與其他國家有著一個根本的不同:中國沒有可靠的法治。
美國取消特殊地位後 香港經濟的未來
在中國出台頗具爭議的《港區國安法》後,川普签署命令,終止對香港的優惠經濟待遇。現在香港的經濟前景如何?多位專家深入分析。
新聞環境每況愈下 國際媒體撤出香港
中國新近推出的國安法,已經對香港的新聞自由構成威脅。繼《紐約時報》之後,一些其他國際媒體也開始考慮將駐港記者站轉為其他國家的可能性。
中國強力落實全球收入徴税 新一波「割韭菜」?
中國政府要求包括在香港工作的海外居民按照相關稅法的規定,補交個人所得稅的消息成為近期中國社群網站上關注度較高的話題。尤其是針對香港中方雇員的行動,讓許多海外華人擔心自己馬上就要成為「割韭菜」的對象。
川普叫停製裁林鄭丶韓正? 白宮否認
美國近期對華作風強硬,繼上周制裁新疆相關高官後,涉港中國官員料將落入制裁之列,惟有關名單還未出爐,引起外界猜測川普的立場。對此,白宮重申名單仍在研擬中,傳林鄭月娥是 「大熱門」。
上一頁
第30 頁,共106 頁
下一頁